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意义和该课程的特点
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必修课程,以懂法知礼能力为培养宗旨,力求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操守和知法守法理念,利用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等手段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可以说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是一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必修课。
就笔者在教学中的感受而言感觉本课程有着这样的特点:一是教材编排与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具体而言是教材修订和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特别是教材中的案例内容陈旧,虽然也能够解释说明问题但是当前学生多事90年代中后期出生,他们对于过于陈旧的人物案例和远离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故事不感冒,甚至不太认同教材中人物的陈旧的价值观;课程安排上多作为副科或选修课开设,课时量相对较少。二是部门学校和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开设意义,职业道德和法律作为德育课程,在当前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中不太被重视,甚至有些院校不安排本课的课程,不肯配备最优秀的教师讲授此类课程,甚至一些教授本课程的教师也不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意义,讲课只是照本宣科或者糊弄了事,不愿下大力气讲授课程,因此很难保证此课程的教学目的的实現。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讲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效果注定不好,更谈不上学生的喜闻乐见。
二、教师如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全新的视野和眼光去认识课程、解读教学计划
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授课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充分认识讲授本课程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发挥能动性尽可能的将课程教好,让学生受益。其次要求授课教师要用当前的新观点看待课程看待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教学计划,去思考如何讲授课程安排拓展活动,多考虑受众学生的思路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尽可能的将教学计划和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代的气息。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门话题,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在课程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讲授,广泛收集当前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设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才能确保学生“学而不思则罔”,多用学生的语言和兴趣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避免学生“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互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可如何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呢?这就需要多接触学生、多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和举止,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交朋友。笔者在工作中认为,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喜欢的话题一是要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比如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与学生聊天,在放学后主动与学生谈谈,通过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思所想,才能保证课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听得起劲;二是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比如做些定期的调查,学期中和学期结尾时对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学做专题调研,通过广泛调研掌握下一步的工作改进方向;三是利用学生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而总结出他们近期的热点话题,根据他们的热点话题结合教学任务设定课程。
2.丰富教学形式
(1)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体例活泼相比传统的板书授课更能够吸引学生。采用多媒体授课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课件和题材多样的影音资料展开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讲授更多教学信息,在当前习惯于介绍电子信息的新生代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利用电子模式进行学习。当前绝大部门中职学校都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大胆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授课,以便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2)采取互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授课的互动性,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也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程的客观要求。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采取案例式教学更能体现出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大量的案例讨论和情景角色模拟,更有助于学生增强职业修养和掌握必备的法律通识,为今后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
(3)大量参加社会实践。职业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当鼓励支持学生更加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在社会的实践收获知识和技能。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相比在课堂上听讲学生们更喜欢参与社会实践来学习。笔者也一直坚持在课堂上加大社会实践环节,比如在讲授职业道德课程中,我们就邀请一批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校友为学生讲授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他们的经验教训为学生讲述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今后的人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3.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改变了期末一考定“终身”的情况,考核采取:平时加分+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采取这样的模式主要目的是强化平时成绩对学生的考核,通过日常出勤、参加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作业、社会实践等情况的考察,以便督促学生日常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体验践行。
4.开展课后调查,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教学
将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讲的生动有趣,除了需要关注课堂讲课还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听众的反馈意见,通过整理分析反馈意见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也是授课教师必须注重工作细节。授课教师通过课后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将他们的意见在今后授课中加以吸收利用,不仅可以确保工作的持续改进,还可以确保课程持续受欢迎,将课程讲出水平,讲成精品课。因此,及时分析总结是确保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持续受欢迎的必须环节。
如何将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程讲好,做到课程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获是所有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老师的共同责任,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争取找到一条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的路径,培养出更多企业欢迎、客户满意的高素质劳动者。
作者简介:
徐晨(1987.3~),女,河南省新野县,毕业学校:河南大学;学历:硕士;专业:公共管理;职称:助理讲师;教课方向:德育、法律。
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必修课程,以懂法知礼能力为培养宗旨,力求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操守和知法守法理念,利用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等手段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可以说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是一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必修课。
就笔者在教学中的感受而言感觉本课程有着这样的特点:一是教材编排与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具体而言是教材修订和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特别是教材中的案例内容陈旧,虽然也能够解释说明问题但是当前学生多事90年代中后期出生,他们对于过于陈旧的人物案例和远离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故事不感冒,甚至不太认同教材中人物的陈旧的价值观;课程安排上多作为副科或选修课开设,课时量相对较少。二是部门学校和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开设意义,职业道德和法律作为德育课程,在当前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中不太被重视,甚至有些院校不安排本课的课程,不肯配备最优秀的教师讲授此类课程,甚至一些教授本课程的教师也不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意义,讲课只是照本宣科或者糊弄了事,不愿下大力气讲授课程,因此很难保证此课程的教学目的的实現。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讲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效果注定不好,更谈不上学生的喜闻乐见。
二、教师如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全新的视野和眼光去认识课程、解读教学计划
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授课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充分认识讲授本课程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发挥能动性尽可能的将课程教好,让学生受益。其次要求授课教师要用当前的新观点看待课程看待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教学计划,去思考如何讲授课程安排拓展活动,多考虑受众学生的思路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尽可能的将教学计划和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代的气息。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门话题,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在课程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讲授,广泛收集当前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设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才能确保学生“学而不思则罔”,多用学生的语言和兴趣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避免学生“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互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可如何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呢?这就需要多接触学生、多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和举止,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交朋友。笔者在工作中认为,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喜欢的话题一是要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比如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与学生聊天,在放学后主动与学生谈谈,通过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思所想,才能保证课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听得起劲;二是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比如做些定期的调查,学期中和学期结尾时对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学做专题调研,通过广泛调研掌握下一步的工作改进方向;三是利用学生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而总结出他们近期的热点话题,根据他们的热点话题结合教学任务设定课程。
2.丰富教学形式
(1)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体例活泼相比传统的板书授课更能够吸引学生。采用多媒体授课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课件和题材多样的影音资料展开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讲授更多教学信息,在当前习惯于介绍电子信息的新生代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利用电子模式进行学习。当前绝大部门中职学校都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大胆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授课,以便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2)采取互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授课的互动性,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也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程的客观要求。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采取案例式教学更能体现出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大量的案例讨论和情景角色模拟,更有助于学生增强职业修养和掌握必备的法律通识,为今后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
(3)大量参加社会实践。职业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当鼓励支持学生更加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在社会的实践收获知识和技能。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相比在课堂上听讲学生们更喜欢参与社会实践来学习。笔者也一直坚持在课堂上加大社会实践环节,比如在讲授职业道德课程中,我们就邀请一批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校友为学生讲授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他们的经验教训为学生讲述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今后的人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3.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改变了期末一考定“终身”的情况,考核采取:平时加分+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采取这样的模式主要目的是强化平时成绩对学生的考核,通过日常出勤、参加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作业、社会实践等情况的考察,以便督促学生日常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体验践行。
4.开展课后调查,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教学
将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讲的生动有趣,除了需要关注课堂讲课还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听众的反馈意见,通过整理分析反馈意见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也是授课教师必须注重工作细节。授课教师通过课后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将他们的意见在今后授课中加以吸收利用,不仅可以确保工作的持续改进,还可以确保课程持续受欢迎,将课程讲出水平,讲成精品课。因此,及时分析总结是确保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持续受欢迎的必须环节。
如何将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程讲好,做到课程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获是所有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老师的共同责任,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争取找到一条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的路径,培养出更多企业欢迎、客户满意的高素质劳动者。
作者简介:
徐晨(1987.3~),女,河南省新野县,毕业学校:河南大学;学历:硕士;专业:公共管理;职称:助理讲师;教课方向:德育、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