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慈善的力量在中国社会中开始显现,不管是官办慈善、民间慈善,免费午餐还是它的发起人邓飞,都才只是开始。时代选择了邓飞,而邓飞正在改变当代中国的慈善模式。
2012年6月16日,在“免费午餐基金”和安利公益基金会“春苗厨房公益基金”联合发起的慈善晚宴—“盛满爱,建好厨房吃好饭”上,邓飞穿行其间。
“我们要挑战国内慈善晚宴募捐纪录。”邓飞略带一丝顽皮的攀比心理。这也许,是他在过去的一年多,一直以来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据统计,当晚整个晚宴的募捐额度是4000万。而如果把画面切换到一年前,为免费午餐募集到第一笔五万元善款时的邓飞,大概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数字,只需要一天来完成。而这样的一天,来得也并不慢。
微博舞台
“我是2001年至2002年,《南方周末》使用外稿最多的地方报纸记者。” 邓飞这样说起自己的过去。《南方周末》代表着一种业界标杆。稿子被《南方周末》采用,对于一名调查记者来说,是一种高起点和荣誉。后来,这位拥有浓厚“南方周末情结”的调查记者,寻觅到了更适合于自己的东家《凤凰周刊》。在这里,没有了报纸的禁区和束缚,邓飞一发不可收,发挥自己关心民生疾苦的专长,直刺中国现实,也因此,在社会上积聚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在2009年以后,凭藉一种更新鲜的个人媒体—微博的力量,获得了加速度,并且呈几何倍数爆发。对于微博,邓飞不仅推崇备至,更直截了当地形容自己:“是微博造就了现在的邓飞。”而当然,“这个微博时代,没有我,也会出现另外一个邓飞。”
邓飞是湖南人,他认为湖南人有血性,急公好义,受苗裔鬼神文化的影响,具有丰富想象力。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邓飞开始关注农村儿童午餐问题。有调查显示,儿童营养不良率在大城市低于1%,而在贫困地区的农村超过30%,贫困地区农村学龄儿童发育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至少比城市同龄儿童晚两年。对此,邓飞说:“如果不做改变,我们的民族会怎么样?我们国家的未来会怎么样?”
发现问题后,邓飞开始行动。长期调查记者的生涯,和诸多底层人士接触的能力,让邓飞更善于洞察世事。邓飞说:“我们资助的都是最远的地方,最苦的地方,对当地人的团结要重视。我们没有太多的钱。一个村里婚丧嫁娶,办喜酒,都能找到人帮忙做饭,何况一个学校?我们去请厨师,保证他们的利益,让家长送柴火,让家长帮助,也赋予家长权力来监督。我们要寻找各方利益的矛盾之处,再平衡,比如家长和学校、学生和老师、学校和我们,学校和外界矛盾的互相制衡,这是做记者的锻炼和培养。”
“我去补这个钱,我就要形成一个监督小组来监督你,你为什么不能满足条件?为什么不能公开透明?把门打开了。第一批数据肯定是假的,我知道,但是我一定能让你变真。比如,厨师是我家亲戚,今天只买了一斤肉,账本上却写了十斤,我就可以在微博上揭发。要相信群众的力量,何况,这关系到自己家的孩子。”在邓飞看来,这是一场新的全民战争。而且,也只有大众的监督,才能真正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后免费午餐时代”
面对全中国数千万的贫困学生,邓飞的团队开始全国跑。“去年我的团队跑了一百多家学校,我自己跑了二十多家。”但是因为有了微博,“免费午餐”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明显提高了很多,并且在各方面推波助澜。
这不仅体现在数千万善款的募集、上万名儿童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更明显的是—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对于“免费午餐”而言,这种结果无异于“一个奇迹”。民间探索终于演进为国家行为。不过,当国家行动全面推进之后,“免费午餐”是否会失去行动动力和存在价值呢?这也是邓飞越来越需要回答的问题。
邓飞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还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去做。“首先,我们注意到学前班、老师这一块,有空白。”免费午餐随即有针对性地为这两种人群提供午餐。“还有以国家庞大的官僚体系,要实施这样的工程,不要出现问题才好。”采访这一天,邓飞刚写好要提交给中宣部的一份材料,写出了“免费午餐”一年多来的经验教训和建议,供官方参考。“第三条,就是联合媒体的力量,慢慢启发。引君入瓮,步步为营。”国家行为更离不开舆论监督,这恰好是邓飞的专长。
“另外,会联合安利基金会这样的力量,做示范,去建厨房。”也就是说,加强资源合作,把免费午餐深化下去,改变“小米加步枪”的局面,鸟枪换炮。
而与安利基金会的合作,又是缘何?邓飞这样描述双方的第一次接洽:“我和他们秘书长匡冀南见面后,对他的做法很敬佩。他借助‘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这个权威力量,来影响到地方政府。比如安利出5万的厨房设备,地方政府就必须提供五倍以上的资金来配合。这样就把地方政府给‘拖下水’了。要做一起做,要死一起死,地方政府出的钱比安利多,就更配合,也容易受到表彰,有政绩。”比如一个县,花250万元建了十个厨房,学生享用到健康食物。做好了后,其他县怎么办?他们会受到老百姓的指责:为什么别的学生有饭吃,我们没有?难道我们比别人穷?比别人差吗?示范效应滚动起来,不停地撬开一个个堡垒。这是一种新的不平衡,为了寻求平衡,当地人就必须要行动。
与安利基金会的策略比起来,“我们做的不是大学校,都是当地最远最苦的学校,几个炉子就行了。他们更像正规军,我们像地方部队。” 邓飞说。不过,现在两支力量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新目标—“盛满爱,建好厨房吃好饭”。这成为一个公益项目的名称。
“免费午餐基金”和安利公益基金会“春苗厨房公益基金”两个新兴民间公益基金都成立于2011年春天,却在一年以后,同时获得了中华慈善奖。这让外界不由得惊呼:新基金们,来势凶猛啊!和“春苗厨房基金”的企业血统不同,“免费午餐基金”的凶猛在于宣传的专业性,一群媒体记者,本身的财力并不雄厚,却借助媒体推而广之,集腋成裘,短短一年就攒下一份不错的可以称之为“事业”的公益家底。 另一场攻坚战
“免费午餐”项目推进之余,邓飞把目光继续投放在农村儿童身上。这一次,他关心的是农村儿童大病医保。在农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关乎一个家庭的兴与衰,关乎一个孩子的生与死。农村患病的孩子,比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儿童孤独症等等,这是一些可怕的病种,这是一群真正的弱势群体。
以前农村的孩子没有专门的险种,只是附在新农合保险里,报销比例为70%。就这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上过保险。
现在邓飞想重新设计一个险种,然后募集保险费用,争取为每一个乡村孩子买上一份大病医疗保险,帮助农村家庭保护孩子免受大病伤害。
经过前期在湖北省鹤峰县的实地调查讨论,今年二月,邓飞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正式签署协议,启动儿童大病医保项目。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分别有了200万和400万的两笔捐款。邓飞正在和三家知名保险公司商谈,等保险产品出来,再做方案和时间表。邓飞相信,农村儿童的大病社保,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面貌。
邓飞继续发挥熟悉的宣传优势,发动专业志愿者去拍摄患病孩子和家长的痛苦。接下来,他还想物色一对金童玉女作为形象代言人,把孩子们调动起来,让他们去保护自己的伙伴。邓飞深刻地明白要想走得更远,就要激发起民众最大范围的同情心。
“免费午餐”推进一年,邓飞所面临的质疑也越来越多,质疑的焦点则在“如何监督”?一件好事情,不怕监督,才能获得真正的公信力,才能杜绝失败的隐患。邓飞说。对此,他发挥着自己的另一个优势—执着。“中国的慈善事业长期被官办机构垄断,2008年伴随汶川地震,民间慈善机构冒头,但是缺乏制度的支持。2008年后就消退了。2011年,微博打拐使得我意识到‘大爱倾城’,技术突破了制度制约,势头不可遏止,撬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变革,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现在中国慈善的活动现状,邓飞试图和其他的民间力量,“为中国最广泛的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晴空。”
【记者手记】
找个人捐了
在邓飞的成长经历中,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他特别关注老人妇孺弱势群体?
邓飞说:“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岁吧,我家的动物,比如鸡、狗什么,就不能杀。外公来帮我爷爷杀猪,我把他的脸都抓破了。也许这种慈悲心,我是融在骨子里了。村里人都说,我前世一定是个和尚。”
这个相信“前世”的人,同时也很相信人的博大。邓飞反复强调,他的信心与勇气,来自对每个人的爱心。
然而,这个爱心人士,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却非常苛刻。
印象深刻的是:邓飞至今拿着《凤凰周刊》的名片,他的助手却都没有名片。他们调侃说:“太贵了,没钱印。”话有些夸张,但是,办公经费不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和团队讨论一些具体事情的时候,比如刻章、印捐赠证书、拍宣传视频,聊完创意,邓飞跟下来的一句话就是:“找个人捐了!”
也许在邓飞看来,不花钱,少花钱,就能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失衡。作为调查记者出身的人,他把公开、公正、透明、民主视作自己做事情要坚持的原则。
他现在在北京东三环的办公室也是“捐”来的。一位爱心人士,让他的团队在这里免费办公。他说:“这好多了!以前我们都是在星巴克里坐着谈事。”
上无片瓦,却透着潇洒的生活方式,令一位前来洽谈捐款事宜的投行人士,对此“艳羡”不已。
邓飞在北京的家,据说已经成为外地来京志愿者的宿舍。加上家中的老少三代家人,他一直说“睡眠不好”,大概和如此人口密度有关。
他现在同时有三个公益项目在进行,每天超过十二点睡觉,早上六点多起来,身体透支,气血不足。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需要靠服食中药,来保持工作精力。
邓飞说:“我仍然在《凤凰周刊》拿工资,凤凰说,给公益事业捐献了一个志愿者。”
邓飞的性格兼具底色的悲悯柔弱,以及记者的愤怒犀利。说到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持着他。邓飞答:“建设对这个社会改变更大,除了愤怒,我们更需要行动。”
当然,不管是中国民间慈善、免费午餐,还是邓飞本人,现在都无法宏观度量。只想说,时代选择了邓飞,而邓飞,或者正在改变当代中国的慈善模式……
2012年6月16日,在“免费午餐基金”和安利公益基金会“春苗厨房公益基金”联合发起的慈善晚宴—“盛满爱,建好厨房吃好饭”上,邓飞穿行其间。
“我们要挑战国内慈善晚宴募捐纪录。”邓飞略带一丝顽皮的攀比心理。这也许,是他在过去的一年多,一直以来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据统计,当晚整个晚宴的募捐额度是4000万。而如果把画面切换到一年前,为免费午餐募集到第一笔五万元善款时的邓飞,大概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数字,只需要一天来完成。而这样的一天,来得也并不慢。
微博舞台
“我是2001年至2002年,《南方周末》使用外稿最多的地方报纸记者。” 邓飞这样说起自己的过去。《南方周末》代表着一种业界标杆。稿子被《南方周末》采用,对于一名调查记者来说,是一种高起点和荣誉。后来,这位拥有浓厚“南方周末情结”的调查记者,寻觅到了更适合于自己的东家《凤凰周刊》。在这里,没有了报纸的禁区和束缚,邓飞一发不可收,发挥自己关心民生疾苦的专长,直刺中国现实,也因此,在社会上积聚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在2009年以后,凭藉一种更新鲜的个人媒体—微博的力量,获得了加速度,并且呈几何倍数爆发。对于微博,邓飞不仅推崇备至,更直截了当地形容自己:“是微博造就了现在的邓飞。”而当然,“这个微博时代,没有我,也会出现另外一个邓飞。”
邓飞是湖南人,他认为湖南人有血性,急公好义,受苗裔鬼神文化的影响,具有丰富想象力。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邓飞开始关注农村儿童午餐问题。有调查显示,儿童营养不良率在大城市低于1%,而在贫困地区的农村超过30%,贫困地区农村学龄儿童发育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至少比城市同龄儿童晚两年。对此,邓飞说:“如果不做改变,我们的民族会怎么样?我们国家的未来会怎么样?”
发现问题后,邓飞开始行动。长期调查记者的生涯,和诸多底层人士接触的能力,让邓飞更善于洞察世事。邓飞说:“我们资助的都是最远的地方,最苦的地方,对当地人的团结要重视。我们没有太多的钱。一个村里婚丧嫁娶,办喜酒,都能找到人帮忙做饭,何况一个学校?我们去请厨师,保证他们的利益,让家长送柴火,让家长帮助,也赋予家长权力来监督。我们要寻找各方利益的矛盾之处,再平衡,比如家长和学校、学生和老师、学校和我们,学校和外界矛盾的互相制衡,这是做记者的锻炼和培养。”
“我去补这个钱,我就要形成一个监督小组来监督你,你为什么不能满足条件?为什么不能公开透明?把门打开了。第一批数据肯定是假的,我知道,但是我一定能让你变真。比如,厨师是我家亲戚,今天只买了一斤肉,账本上却写了十斤,我就可以在微博上揭发。要相信群众的力量,何况,这关系到自己家的孩子。”在邓飞看来,这是一场新的全民战争。而且,也只有大众的监督,才能真正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后免费午餐时代”
面对全中国数千万的贫困学生,邓飞的团队开始全国跑。“去年我的团队跑了一百多家学校,我自己跑了二十多家。”但是因为有了微博,“免费午餐”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明显提高了很多,并且在各方面推波助澜。
这不仅体现在数千万善款的募集、上万名儿童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更明显的是—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对于“免费午餐”而言,这种结果无异于“一个奇迹”。民间探索终于演进为国家行为。不过,当国家行动全面推进之后,“免费午餐”是否会失去行动动力和存在价值呢?这也是邓飞越来越需要回答的问题。
邓飞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还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去做。“首先,我们注意到学前班、老师这一块,有空白。”免费午餐随即有针对性地为这两种人群提供午餐。“还有以国家庞大的官僚体系,要实施这样的工程,不要出现问题才好。”采访这一天,邓飞刚写好要提交给中宣部的一份材料,写出了“免费午餐”一年多来的经验教训和建议,供官方参考。“第三条,就是联合媒体的力量,慢慢启发。引君入瓮,步步为营。”国家行为更离不开舆论监督,这恰好是邓飞的专长。
“另外,会联合安利基金会这样的力量,做示范,去建厨房。”也就是说,加强资源合作,把免费午餐深化下去,改变“小米加步枪”的局面,鸟枪换炮。
而与安利基金会的合作,又是缘何?邓飞这样描述双方的第一次接洽:“我和他们秘书长匡冀南见面后,对他的做法很敬佩。他借助‘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这个权威力量,来影响到地方政府。比如安利出5万的厨房设备,地方政府就必须提供五倍以上的资金来配合。这样就把地方政府给‘拖下水’了。要做一起做,要死一起死,地方政府出的钱比安利多,就更配合,也容易受到表彰,有政绩。”比如一个县,花250万元建了十个厨房,学生享用到健康食物。做好了后,其他县怎么办?他们会受到老百姓的指责:为什么别的学生有饭吃,我们没有?难道我们比别人穷?比别人差吗?示范效应滚动起来,不停地撬开一个个堡垒。这是一种新的不平衡,为了寻求平衡,当地人就必须要行动。
与安利基金会的策略比起来,“我们做的不是大学校,都是当地最远最苦的学校,几个炉子就行了。他们更像正规军,我们像地方部队。” 邓飞说。不过,现在两支力量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新目标—“盛满爱,建好厨房吃好饭”。这成为一个公益项目的名称。
“免费午餐基金”和安利公益基金会“春苗厨房公益基金”两个新兴民间公益基金都成立于2011年春天,却在一年以后,同时获得了中华慈善奖。这让外界不由得惊呼:新基金们,来势凶猛啊!和“春苗厨房基金”的企业血统不同,“免费午餐基金”的凶猛在于宣传的专业性,一群媒体记者,本身的财力并不雄厚,却借助媒体推而广之,集腋成裘,短短一年就攒下一份不错的可以称之为“事业”的公益家底。 另一场攻坚战
“免费午餐”项目推进之余,邓飞把目光继续投放在农村儿童身上。这一次,他关心的是农村儿童大病医保。在农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关乎一个家庭的兴与衰,关乎一个孩子的生与死。农村患病的孩子,比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儿童孤独症等等,这是一些可怕的病种,这是一群真正的弱势群体。
以前农村的孩子没有专门的险种,只是附在新农合保险里,报销比例为70%。就这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上过保险。
现在邓飞想重新设计一个险种,然后募集保险费用,争取为每一个乡村孩子买上一份大病医疗保险,帮助农村家庭保护孩子免受大病伤害。
经过前期在湖北省鹤峰县的实地调查讨论,今年二月,邓飞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正式签署协议,启动儿童大病医保项目。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分别有了200万和400万的两笔捐款。邓飞正在和三家知名保险公司商谈,等保险产品出来,再做方案和时间表。邓飞相信,农村儿童的大病社保,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面貌。
邓飞继续发挥熟悉的宣传优势,发动专业志愿者去拍摄患病孩子和家长的痛苦。接下来,他还想物色一对金童玉女作为形象代言人,把孩子们调动起来,让他们去保护自己的伙伴。邓飞深刻地明白要想走得更远,就要激发起民众最大范围的同情心。
“免费午餐”推进一年,邓飞所面临的质疑也越来越多,质疑的焦点则在“如何监督”?一件好事情,不怕监督,才能获得真正的公信力,才能杜绝失败的隐患。邓飞说。对此,他发挥着自己的另一个优势—执着。“中国的慈善事业长期被官办机构垄断,2008年伴随汶川地震,民间慈善机构冒头,但是缺乏制度的支持。2008年后就消退了。2011年,微博打拐使得我意识到‘大爱倾城’,技术突破了制度制约,势头不可遏止,撬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变革,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现在中国慈善的活动现状,邓飞试图和其他的民间力量,“为中国最广泛的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晴空。”
【记者手记】
找个人捐了
在邓飞的成长经历中,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他特别关注老人妇孺弱势群体?
邓飞说:“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岁吧,我家的动物,比如鸡、狗什么,就不能杀。外公来帮我爷爷杀猪,我把他的脸都抓破了。也许这种慈悲心,我是融在骨子里了。村里人都说,我前世一定是个和尚。”
这个相信“前世”的人,同时也很相信人的博大。邓飞反复强调,他的信心与勇气,来自对每个人的爱心。
然而,这个爱心人士,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却非常苛刻。
印象深刻的是:邓飞至今拿着《凤凰周刊》的名片,他的助手却都没有名片。他们调侃说:“太贵了,没钱印。”话有些夸张,但是,办公经费不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和团队讨论一些具体事情的时候,比如刻章、印捐赠证书、拍宣传视频,聊完创意,邓飞跟下来的一句话就是:“找个人捐了!”
也许在邓飞看来,不花钱,少花钱,就能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失衡。作为调查记者出身的人,他把公开、公正、透明、民主视作自己做事情要坚持的原则。
他现在在北京东三环的办公室也是“捐”来的。一位爱心人士,让他的团队在这里免费办公。他说:“这好多了!以前我们都是在星巴克里坐着谈事。”
上无片瓦,却透着潇洒的生活方式,令一位前来洽谈捐款事宜的投行人士,对此“艳羡”不已。
邓飞在北京的家,据说已经成为外地来京志愿者的宿舍。加上家中的老少三代家人,他一直说“睡眠不好”,大概和如此人口密度有关。
他现在同时有三个公益项目在进行,每天超过十二点睡觉,早上六点多起来,身体透支,气血不足。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需要靠服食中药,来保持工作精力。
邓飞说:“我仍然在《凤凰周刊》拿工资,凤凰说,给公益事业捐献了一个志愿者。”
邓飞的性格兼具底色的悲悯柔弱,以及记者的愤怒犀利。说到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持着他。邓飞答:“建设对这个社会改变更大,除了愤怒,我们更需要行动。”
当然,不管是中国民间慈善、免费午餐,还是邓飞本人,现在都无法宏观度量。只想说,时代选择了邓飞,而邓飞,或者正在改变当代中国的慈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