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基础。建设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许多语文工作者,特别是想成为优秀语文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这要求我们既要从宏观的层面正确认识阅读教学,又要从微观的层面准确操作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提高
阅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在我们进行教学之前,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应该循着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展开。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呢?
1 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小稻秧历险记》,一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老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于老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这位学生如历其境,有了真切体验,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真得有气无力了。
2 重朗读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3 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4 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力,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5 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6 重质疑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7 重辩论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照亮心灵的沉睡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三是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迎合别人,表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能够明白是非,从而培养学生能言善辩和口语表达能力。
建设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许多语文工作者,特别是想成为优秀语文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这要求我们既要从宏观的层面正确认识閱读教学,又要从微观的层面准确操作阅读教学,这样,我们才会慢慢走向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提高
阅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在我们进行教学之前,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应该循着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展开。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呢?
1 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小稻秧历险记》,一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老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于老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这位学生如历其境,有了真切体验,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真得有气无力了。
2 重朗读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3 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4 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力,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5 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6 重质疑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7 重辩论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照亮心灵的沉睡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三是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迎合别人,表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能够明白是非,从而培养学生能言善辩和口语表达能力。
建设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许多语文工作者,特别是想成为优秀语文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这要求我们既要从宏观的层面正确认识閱读教学,又要从微观的层面准确操作阅读教学,这样,我们才会慢慢走向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