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自70年代起步发展到现在卓有成效,但是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针对目前被许多院校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建设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33-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产业的高层次必然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层次。
1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我国旅游教育事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行业指向性,只有理论知识丰厚、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才是旅游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据调查,企业招聘到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的问题,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从以下方面。
1.1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尽管许多院校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很多只是噱头,没有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展有效的市场调研,因此目标与现实有很大差距。
1.2 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该专业的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足够的行业实践能力,因此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指导,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不能有效对接。
1.3 实践教学条件落后
学生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应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掌握。但目前该专业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或没有专业实验室,有实验室的或条件简陋或现场氛围缺乏,学生操作能力主要靠校外实习培养。
1.4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差
从现有情况看,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经验,甚至不是该专业毕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中指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制约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起主导作用。
2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正在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取得初步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评判标准流于形式,思想认识不到位
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没有形成统一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虽然教育部在评价体系中列出了双师型教师的三项标准,但是很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只以持有的证书作为认定依据,但是很多持证教师没有行业工作经历,仍然不能给学生带来实际效果。
2.2 师资来源制约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师资上大量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引入的大部分教师很少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3 师资的发展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首先,受各种利益制约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不紧密,许多院校产教结合模式没有定制。学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或企业实践,教师缺乏实践场所和机会。
其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继续教育专业不对口,再培训途径不通畅,而且教师没有学校的统一安排,没有条件和时间自己进行实践锻炼。
2.4 师资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
现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模式,重学术轻实践使专业教师缺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3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即要国家教育部门宏观政策的调控又要个体院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从学校角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3.1 学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论证科学的方法,加快现有师资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1) 职称评审。双师型教师因在实践环节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科研方面投入相对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职称评审方面充分肯定其在专业上取得的实践成果,降低学术科研要求,加大实践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数。虽然目前限于已有的人事制度具体操作存在难度,但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策略。
(2)评价机制。调整完善教师队伍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通过严格的激励、奖惩机制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3) 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加强同企业的广泛深入联系,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和培训基地,开展深入的合作。可以通过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顶岗挂职,将校企合作教育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规定一系列的制度从体制、机制、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工作任务、工资待遇等有明显的鼓励政策,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在职培训进修成为现有教师转型与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3.2 内部培养与外部引入相结合
注重内部培养的同时积极引入高技能人才。可以通过从行业或企业引入专职教师或聘请兼职教师的形式,带动整个队伍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进行教学理论的培训,充实师资队伍。
(1) 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为专职教师。高技能不等于高学历,而高学历不一定高技能的现象,使高校引入高技能人才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引入这类人才的政策要灵活,学历要求根据人才的行业资质、紧俏程度可适当放宽。
(2) 兼职教师聘任。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也可以实行灵活多样的政策,一切围绕学生发展、专业建设需求,聘请人才,避免聘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通过制度约束其聘任条件与程序、聘期工作职责与考核、聘任的管理与待遇等,使其成为学校发展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行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对81家旅行企业调查结果分析[J].桂林旅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47-151.
[2]翁鸣鸣.旅行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吴娟.关于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5-61.
[4]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03-01.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33-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产业的高层次必然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层次。
1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我国旅游教育事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行业指向性,只有理论知识丰厚、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才是旅游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据调查,企业招聘到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的问题,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从以下方面。
1.1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尽管许多院校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很多只是噱头,没有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展有效的市场调研,因此目标与现实有很大差距。
1.2 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该专业的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足够的行业实践能力,因此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指导,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不能有效对接。
1.3 实践教学条件落后
学生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应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掌握。但目前该专业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或没有专业实验室,有实验室的或条件简陋或现场氛围缺乏,学生操作能力主要靠校外实习培养。
1.4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差
从现有情况看,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经验,甚至不是该专业毕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中指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制约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起主导作用。
2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正在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取得初步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评判标准流于形式,思想认识不到位
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没有形成统一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虽然教育部在评价体系中列出了双师型教师的三项标准,但是很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只以持有的证书作为认定依据,但是很多持证教师没有行业工作经历,仍然不能给学生带来实际效果。
2.2 师资来源制约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师资上大量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引入的大部分教师很少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3 师资的发展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首先,受各种利益制约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不紧密,许多院校产教结合模式没有定制。学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或企业实践,教师缺乏实践场所和机会。
其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继续教育专业不对口,再培训途径不通畅,而且教师没有学校的统一安排,没有条件和时间自己进行实践锻炼。
2.4 师资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
现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模式,重学术轻实践使专业教师缺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3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即要国家教育部门宏观政策的调控又要个体院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从学校角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3.1 学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论证科学的方法,加快现有师资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1) 职称评审。双师型教师因在实践环节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科研方面投入相对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职称评审方面充分肯定其在专业上取得的实践成果,降低学术科研要求,加大实践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数。虽然目前限于已有的人事制度具体操作存在难度,但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策略。
(2)评价机制。调整完善教师队伍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通过严格的激励、奖惩机制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3) 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加强同企业的广泛深入联系,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和培训基地,开展深入的合作。可以通过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顶岗挂职,将校企合作教育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规定一系列的制度从体制、机制、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工作任务、工资待遇等有明显的鼓励政策,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在职培训进修成为现有教师转型与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3.2 内部培养与外部引入相结合
注重内部培养的同时积极引入高技能人才。可以通过从行业或企业引入专职教师或聘请兼职教师的形式,带动整个队伍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进行教学理论的培训,充实师资队伍。
(1) 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为专职教师。高技能不等于高学历,而高学历不一定高技能的现象,使高校引入高技能人才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引入这类人才的政策要灵活,学历要求根据人才的行业资质、紧俏程度可适当放宽。
(2) 兼职教师聘任。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也可以实行灵活多样的政策,一切围绕学生发展、专业建设需求,聘请人才,避免聘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通过制度约束其聘任条件与程序、聘期工作职责与考核、聘任的管理与待遇等,使其成为学校发展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行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对81家旅行企业调查结果分析[J].桂林旅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47-151.
[2]翁鸣鸣.旅行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吴娟.关于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5-61.
[4]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