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教学开场是提高45分钟的教育效率的关键。教学“导语”就是开场白,它在教学中极具魅力。好的导语能起到设疑布障、温故知新、承上启下、渲染课堂气氛、设置情境等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训练学生思维、掌握课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课的“导语”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关键词:教学导语 抓住“题眼” 注重联系 增添常识 设置悬念 了解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92-01
那么如何恰当地设计极富魅力的教学导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呢?我认为不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抓住“题眼”,定向学生思维
导语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引语,并非教师传授新课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与窗口,往往能直接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心,因此,所设计的导语要紧紧抓住文题,做到语言简练、概括,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恰当的问题,尽快使学生的思维定向,迅速进入对所学内容的探求。
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教师可抓住文题进行导语设计:“背影”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来来往往有很多人的背影,在我们面前转瞬即逝,丝毫没一点印象,而有一个“背影”在作者的眼里如“雕像”般的“背影”: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意蕴丰富,充满感情、耐人寻味。这是谁的背影?让八年里对他的种种不理解,冰释前嫌,它也成为作者终生难忘的一个定格画面。这就使学生目的性非常明确地阅读课文。
2 注重联系,温故而知新
教材的编排,逻辑性极为严密。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知识的联系,一环紧扣一环。教师在上新课时,要常常运用或联系已学过的知识,甚至要从温故入手,才能自然地导入新课。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按教材前后的逻辑关系,设计出在温故中提出新内容的承上启下导语,自然地引入新课,这样做既能回顾旧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新知识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既温故又知新。”
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因该文的写法与第五册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都是通过人物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来展现人物性格的。为此,可利用回顾《我的叔叔于勒》来导入新课。先请学生回忆《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本质?由此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什么性格?接着导入新课:《变色龙》的主人公是谁?(学生回答:奥楚蔑洛夫。)再问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如何表现出来的?他的性格是通过他对“狗咬人”案件处理的反复无常、变来变去表现出来的。)这样就调动起学生探求奥楚蔑洛夫态度变化的兴趣。
3 增添常识,弥补课内不足
现在的语文课文内容对于未知领域介绍的文章是不够充分的,课文并没有把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就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其内容完整起来。所以教师在上这类课时先要找出相关知识的介绍,在上新课之前把这些常识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服务。
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学生对外敌入侵比较熟悉,而没“生物入侵”的概念。先让学生说说对福寿螺和水葫芦的认识,再介绍它们的来历。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30年代作为生猪饲料引入我国。由于水葫芦繁殖快,易在生长区内形成优势物种,导致其它水生植物的减少甚至消灭,并且会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当水葫芦大量繁殖时,就会堵塞河道,阻碍排灌,影响水体流动、航运和城市景观等。专家介绍,水葫芦在原产地有自己的天敌,因此,繁殖不会太快。而我国在引进此物种时,没有考虑到食物链平衡这一点,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入侵者》,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知识。使学生对“生物入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好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悬念导语,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急于解开谜底的愿望。如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先请同学们思考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从相同高度同时落下,哪个铅球先着地?大部分同学因为惯性思维的作用都会回答重的先著地;的回答轻的先着地;的回答同时着地。在听了上述回答之后,我拿出一大一小的两快石头做实验,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结果大家都看轻了两快石头是同时落地。由此把学生急于解开谜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学生学好《斜塔上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5 了解背景,展示课文中心
许多文章,要学生很好地了解中心,就必须把相应的写作时代背景告诉给学生,学生是否了解时代背景,对学生学好文章,正确理解课文中心至关重要。所以有些文章在教学中要先把时代背景告诉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领会主题。
如在讲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应先把当时的写作背景介绍一下。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党、国家、人民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发展受到了无法弥补的破坏,知识分子更遭到残酷迫害。可以说十年浩劫是我国历史上一块不忍触摸的疤痕,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介绍完了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对本文—— 花的生命之旅有了新的认识,对文本的主题“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无论是谁,我们都必会经历险难,我们坚强地站起,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明知生命的意义,好比那无止尽的长河,生命是永恒的。”有所领会了。
以上种种导语的设计,对顺利上好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但导语一定要简练、恰当、准确、概括,形式要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如打比方,有针对性地讲故事等都可以采用。同时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能一味追求知识性、趣味性,还应注意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文道相宜,教书育人。
关键词:教学导语 抓住“题眼” 注重联系 增添常识 设置悬念 了解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92-01
那么如何恰当地设计极富魅力的教学导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呢?我认为不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抓住“题眼”,定向学生思维
导语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引语,并非教师传授新课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与窗口,往往能直接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心,因此,所设计的导语要紧紧抓住文题,做到语言简练、概括,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恰当的问题,尽快使学生的思维定向,迅速进入对所学内容的探求。
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教师可抓住文题进行导语设计:“背影”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来来往往有很多人的背影,在我们面前转瞬即逝,丝毫没一点印象,而有一个“背影”在作者的眼里如“雕像”般的“背影”: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意蕴丰富,充满感情、耐人寻味。这是谁的背影?让八年里对他的种种不理解,冰释前嫌,它也成为作者终生难忘的一个定格画面。这就使学生目的性非常明确地阅读课文。
2 注重联系,温故而知新
教材的编排,逻辑性极为严密。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知识的联系,一环紧扣一环。教师在上新课时,要常常运用或联系已学过的知识,甚至要从温故入手,才能自然地导入新课。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按教材前后的逻辑关系,设计出在温故中提出新内容的承上启下导语,自然地引入新课,这样做既能回顾旧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新知识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既温故又知新。”
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因该文的写法与第五册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都是通过人物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来展现人物性格的。为此,可利用回顾《我的叔叔于勒》来导入新课。先请学生回忆《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本质?由此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什么性格?接着导入新课:《变色龙》的主人公是谁?(学生回答:奥楚蔑洛夫。)再问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如何表现出来的?他的性格是通过他对“狗咬人”案件处理的反复无常、变来变去表现出来的。)这样就调动起学生探求奥楚蔑洛夫态度变化的兴趣。
3 增添常识,弥补课内不足
现在的语文课文内容对于未知领域介绍的文章是不够充分的,课文并没有把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就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其内容完整起来。所以教师在上这类课时先要找出相关知识的介绍,在上新课之前把这些常识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服务。
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学生对外敌入侵比较熟悉,而没“生物入侵”的概念。先让学生说说对福寿螺和水葫芦的认识,再介绍它们的来历。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30年代作为生猪饲料引入我国。由于水葫芦繁殖快,易在生长区内形成优势物种,导致其它水生植物的减少甚至消灭,并且会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当水葫芦大量繁殖时,就会堵塞河道,阻碍排灌,影响水体流动、航运和城市景观等。专家介绍,水葫芦在原产地有自己的天敌,因此,繁殖不会太快。而我国在引进此物种时,没有考虑到食物链平衡这一点,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入侵者》,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知识。使学生对“生物入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好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悬念导语,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急于解开谜底的愿望。如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先请同学们思考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从相同高度同时落下,哪个铅球先着地?大部分同学因为惯性思维的作用都会回答重的先著地;的回答轻的先着地;的回答同时着地。在听了上述回答之后,我拿出一大一小的两快石头做实验,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结果大家都看轻了两快石头是同时落地。由此把学生急于解开谜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学生学好《斜塔上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5 了解背景,展示课文中心
许多文章,要学生很好地了解中心,就必须把相应的写作时代背景告诉给学生,学生是否了解时代背景,对学生学好文章,正确理解课文中心至关重要。所以有些文章在教学中要先把时代背景告诉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领会主题。
如在讲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应先把当时的写作背景介绍一下。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党、国家、人民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发展受到了无法弥补的破坏,知识分子更遭到残酷迫害。可以说十年浩劫是我国历史上一块不忍触摸的疤痕,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介绍完了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对本文—— 花的生命之旅有了新的认识,对文本的主题“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无论是谁,我们都必会经历险难,我们坚强地站起,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明知生命的意义,好比那无止尽的长河,生命是永恒的。”有所领会了。
以上种种导语的设计,对顺利上好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但导语一定要简练、恰当、准确、概括,形式要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如打比方,有针对性地讲故事等都可以采用。同时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能一味追求知识性、趣味性,还应注意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文道相宜,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