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槐乡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让学生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并通过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认识略读
  1.谈话导入。八月是快乐的日子,山里的孩子可以到大山上追野兔,采野果,捡蘑菇,品尝大自然赐予的山珍美味;海边的孩子可以到海滩上捉小鱼,抓螃蟹,逮大虾,感受赶海的快乐;而槐乡的孩子的八月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略读课文。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课题前面加了个星号)这篇课文和前面的三篇课文不一样,前三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地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3.出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画出有关的句段,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不同地方的孩子寻找快乐方式的不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出课题后通过对课题的观察,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了解学习的方法,为学习课文指明方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2)边读边画出喜欢的词句。(3)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填空:槐乡的孩子是 的。)
  2.检查自学情况。(1)交流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相机点拨,纠正读音,认读生词。(2)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3.回答问题。读了课文,请说说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填空。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旨在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简单的自学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初读更有目标,更有趣味,而交流收获则是检验学生是否潜心阅读,为教师的教學提供依据。
  三、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1.品读课文。思考:槐乡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看出来的?把这些句子或段落标注出来,标上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眼中槐乡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2)出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槐乡的孩子还是什么样的?(槐乡的孩子是吃苦耐劳的。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孩子们互相合作在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他们劳有所获,到了晚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虽然劳累了一天,但是他们以苦为乐,可见他们是快乐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推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略读课文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
  四、感情朗读,升华主题
  1.感情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孩子的快乐。
  2.归纳总结。同学们,其实,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乐。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和吃苦耐劳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他们在劳动中享受着快乐。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感受快乐吧!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设计意图:带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课文,感情更充分,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词语。
  五、拓展回顾,交流快乐
  1.说一说。你平时参加过哪些劳动(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快乐?
  2.写一写。把自己参加劳动(活动)的经过写下来。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语文统编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有机整合起来,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语文统编教材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间点开了“昆明市韶山小学”的微信公众号,在一篇校园活动的简报中,了解到韶山小学开设的特色兴趣班多达38个,其中的乒乓球项目更是坚持训练了50多年,走出过一大批省级、国家级运动员,引得前国手、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都亲临校园指导。这使人对这所地处云南省政府旁、与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德故居”连为一体的省级一级示范小学产生了“不简单”的联想,她背后肯定还有更耐人寻味的校园故事
期刊
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最终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此次安全着陆被誉为“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在各种赞誉、感慨、反思甚至质疑的声音之中,机组人员对媒体谈到,在危机发生时他们安抚乘客时反复说着一句话:“相信我们!我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我们有能力让大家安全着陆。”
期刊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走进科学,发现科学”的一篇富有情趣和科学知识的课文。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表现他从小就具有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突出了他对星空、天象近于痴迷的刻苦实践和独特爱好,这为他日后成为汉代伟大科学家奠定了重要基础。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真、童趣,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
期刊
“三上两备”校本教研活动,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师为教学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的,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一种实践性校本教研活动,这种实践性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个人成长式  “个人成长式”是以学校各年级教师根据本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或教师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在确定某个教学内容后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选定某个内容让某一教师进行独
期刊
卡通漫画对少年儿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卡通漫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引导他们从小分辨好坏是非,善恶美丑,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卡通漫画的含义  卡通又称为漫画,最早起源于欧洲,于20世纪20年代末以漫画形式出现在中国。起初它是用来讽刺一些腐败堕落的社会现象,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卡通漫画以其夸张有趣
期刊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后续学习的内容。这一单元包括了“线段、直线、射线”“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四部分知识,每部分知识都有其特殊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还有一些不被教师关注的但对教学很有帮助的地方,结合教学难点和学生理解上的不同难点,我觉得在备课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的度量”应该读作“角的度(duó)量”  在《辞海》中“度”有兩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这充分说明学生
期刊
对于生活,语义学给它下的定义是:“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是体现人类所有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玩味生活”。直白地说,生活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生存于世所面对所经历的大大小小、实实在在的人、事、境、情的人生“况味”。将生活概念与语文活动整合,我们便能得到生活语文的界定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可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实践与活动中多留心观察,就能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喂养可爱动物,在观察中获取素材  为了观察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农村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养鸡、鸭、猪、牛、羊……城市学生可以养猫、狗、小鸟……在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