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基本品质及其教学实践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生活,语义学给它下的定义是:“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是体现人类所有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玩味生活”。直白地说,生活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生存于世所面对所经历的大大小小、实实在在的人、事、境、情的人生“况味”。将生活概念与语文活动整合,我们便能得到生活语文的界定:把语文教学——教与学的过程与学习者日常生活所能“达到”的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活动紧密结合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支持,进而更有生趣、更有成效的语文教学样态。
  作为我们人人心向往之并一直在追寻之探索之的生活语文,其理想“样子”如何?我们应该如何付诸实践?笔者发表浅见如下:
  一、生活语文的基本品质
  1.生活语文的“现场感”。生活之所以为生活,其首要条件与必备前提就是:人在生活“现场”,人面对着生活,真真切切地“看到”生活,并且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活——或被生活所簇拥,或被生活所怀抱,或被生活所裹挟。总之,人已迈上了生活的“门槛”,到达了生活“界面”,从而生活向人敞开了大门,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能够唤起人心理愉悦与感官冲动的生动景象。这就是生活对人而言所具备的“现场感”——“我”作为生活主体,已经“身临其境”。
  相应地,生活语文对人的“现场感”,就是“我”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已经“身临”语文生活之“境”,就是借由语文课程实施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并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向语文学习者——学生敞开了语文生活大门,展现出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场景。这些场景,足以唤起学生心理愉悦和学习语文的行为冲动,让学生顿生“我”来到了美好的语文学习现场的感受,同时伴随着产生“我”要好好学习语文的积极心理期待。执教者给学生呈现的语文生活美好景象,一是语文所反映的具体事物、场景、事件等,包括有待学生听读理解的文本所表现的具体事件、场景,也包括有待学生说写表达所指涉及的具体事件、场景;二是言语活动的真实情形或“仿真”情形,包括将文本形态的优美言语作品有声化、情境化,给学生以面对真实交际、真实演说、真实论辩等感受,从而产生学习优美语言、美化自身语言的强烈欲望。
  2.生活语文的“参与度”。如果说生活语文的“现场感”品质是吸引语文学习者来到了语文现场,将其“卷进”了语文学习的“舞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了学生学好语文、学好言语本领的美好愿望,那么生活语文的“参与度”,则是趁热打铁给学生以喜爱的“舞蹈”节目,并且立即配以最好的“舞曲”,让学生“舞蹈”起来,亲历作为“舞者”的实践过程,从中享受作为“舞者”亲历语文学习探索与发现、享受“表演”的畅快和成功的愉悦。
  生活语文的“参与度”品质,首先体现为两個指向:(1)充分给予学生参与语文“生活”的机会,即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走进并实践与语文有关的事情,根据言语理解或言语表达的需要,以观察、考察、行走、制作、劳作等感官与肢体行为方式参与到“生活”中去;(2)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生活“语文”的机会,即学生有足够的时空成为言语活动的主体、主角,以独立自我的身份,以主动专注的姿态,走进谛听、诵读、品味、讲述、辩论、习作练笔等活动过程,获取亲历言语世界的真实体验。其次体现为两个特征:(1)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即摒弃基于服从的被动式参与、疲于应答的敷衍式参与、因于强迫的无奈式参与,使参与发自本心,远离虚假;(2)能够启迪学生循法参与,即教学过程渗透着规则、法度,体现着思路、逻辑,使学生在丰富的语文生活中感受到可循之律,在感性的生活语文中体验到“理性之思”,成为从容游走于行与思之间的语文学习主体。
  3.生活语文的“生成性”。人的生存,与动物生存有着本质区别,那就是人的生存是生活,动物生存仅仅是生存——“活着”。而生活所以成为人的生存的根本表征,是因为生活具有生成性,即人在生活中不仅仅“活了”自己,更创造了对未来、对他人有着被称为“意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知识、智慧、文化等。生活语文的“生成性”,就是能够给予学生一份得以生成超越他们原有的语文经验、语言经验的全新元素,进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生活语文的“生成性”品质,意味着给予学习者的语文生活,不是烙印着权威印记的“经典”和“标准化”“终极结论”,不是无增殖与无增值的刻板经验,而是充满创造性挑战、创造性自由以及创造性诱惑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在这种特殊氛围的感召下,能情不自禁地超越既定,超越常式,积极求异,能动创新,在言语认知理解和言语运用表达上,“打造”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种能够激活创新的特质,主要体现于:(1)激活言语理解创新,生成文本参悟的创造力,即对同样文本,不拘泥于给定的解读,也不受制于他人的解读,而是从自身独特体验出发,提出别样的见解;(2)激活情境表象创新,生成形象复原的创造力,即对抽象文字、文本留白,以及有待在习作表达中需要反映的对象,能充分发挥想象,在意识屏幕上再造和创造出生动的“视觉”情境;(3)激活言说表达创新,生成语言运用的创造力,即在说或写的过程中,能在吸纳经典文本语言营养的基础上,机智活用,巧妙求新,形成属于自己的鲜活的言语方式。
  二、生活语文的教学实践
  1.生活语文注重原型回归。生活语文的“现场感”,须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感性的生活“原型”的支撑。生活“原型”,对学习者正待确立的属意识范畴的语言及其意义而言,是认识论领域中居“第一性”地位的物质范畴。如果没有关于语言反映的物质本体,那么关于语言及其意义建构是无法实现的。生活语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认识论智慧。
  生活语文,当然不是将学生既有经验中语言的生活原型视为完全空白,相反地,恰恰是要建基于对学生既有语言生活的合理估价之上,探索和寻求适性适恰之策。所以注重语文学习的原型回归,我们主要应该做的,就是精当运用直观手段,即要根据文本理解活动或言语表达活动的实际需要,适时、惜时地运用,灵活、多变地运用。所谓适时运用,就是在文本描述的内容是学生平生很少见闻甚至从未见闻过的场景、情形时,不失时机调用情境资源,呈现文本反映的生活“原型”,为学生的生活“增色”或“补白”,使之正确认知文本内容,深刻领悟文本意涵。所谓惜时运用,就是对以呈现视觉形象与声色场景为表征的直观情境手段,要控制运用时量和频率,讲究精致简约、“点到为止”,杜绝滥用、泛用,以免因此约束学生的想象空间与思维自由。所谓灵活运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情境手段的运用时段和节点应因文情而异,因课情而异,因学情而异,不要固化程式,不要拘泥预设。所谓多变运用,就是经常变换不同的直观情境手段,绘声绘色的即兴描述、童趣横生的漫画呈现、信手拈来的简笔画勾勒、高度真切的音影视频播放,等等等等,都可运用,使不同手段“各显神通”,也使教学过程灵动多趣。   2.生活语文注重活动设计。生活语文的“参与度”,自然得在学生的活动中得到实践,也只有在学生的活动中才得以实现。诚然,当学生通过教者提供的与文本吻合的“生活原型”涌起学习语言的冲动,并且以自在狀态体味、参悟或运用语言文字时,他们事实上已经开始“参与”其中了。但这是无意识的,不规则的。我们提出生活语文注重活动设计,意为教者需精心规划、设计和组织学生以自主方式、自觉状态进行读、思、说、写等学习活动的项目,这种项目,要有主题的确定,有时间的配置,有时段的定位,有学生活动的要求,有效果达成的基本考量。
  生活语文中的学生活动,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和设计:(1)关乎文本品味体悟的朗读活动。这种活动,我们似乎没有哪堂课不搞,但上完一堂课回头看看,却总是无比遗憾:这堂课读得太少了,或者这堂课几乎就没有读。所以,注重学生活动之第一要务就是:好好规划学生的有声朗读,把该读之语段确定下来,把读的环节安排进去,把从指名读、纠错读、示范读、轮读、齐读、配音读、分角色读等全部设计到位,全部执行到位,让学生通过种种朗读,浸润到“书声”构筑的言语“生活”中。(2)关乎反馈文本理解的交流活动。这种活动,既是教者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形式,更是学生锻炼提高当众参与即兴表达能力的重要过程。遗憾的是,为了“节省时间”,这种活动在很多教师的语文课上只有“象征”,没有过程了,有时甚至连过程都“砍掉”了!所以,回归生活语文,就必须让学生经历课堂“交际生活”,把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形式恢复起来,并将这些不同层次的交流进行精心整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板块。(3)关乎习作素材积淀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似乎也常常被我们忽视,不是没有活动,而是缺乏设计,随意性严重,没有鲜明的主题,也没有激起内心体验的力量。笔者认为,设计这类活动必须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身体动作要有磨砺性,认知动作要有挑战性,情感动作要有体验性,当行、知、情都深深烙上了活动印记,那么,表达也就成了学生“非说不可”和“不吐不快”的事情了。
  3.生活语文注重心智开发。生活语文的“生成性”,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时时产生突破已有经验的“新质”生成,不能将学生导向被动接受现成结论;能够时时闪现与众不同的“创意”火花,不能将学生导向刻板搬用的标准答案;能够时时彰显“我”所特有的鲜明个性,不能将学生导向屈从教师独白或书本经典——概而言之,必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涅槃重生,破茧成蝶,实现自由飞翔,飞出自己的独特轨迹,飞出自己的美丽姿态。
  生活语文中的心智开发,有赖于语文教师从这样三个方面改变自己和自己的教学:(1)敬畏童年,萌生童心,与学生“两情相悦”。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特别需要具备的情感品质,有了这种情感品质,方能挚爱学生,善待学生,将学生视为“玩伴”,视为好友,视为可以为自己带来教学幸福的天使,从而,语文课、语文教学过程便成为彼此期待的“相遇”与“重逢”。在这样的心理期待与教学氛围中,学生便不再拘束,不再惧怕;没有拘束和惧怕,便能异想天开,畅所欲言,那些天赋、天性、原始创造欲便能焕发勃勃生机。(2)布局话题,开放话语,让学生“心花怒放”。相对于前一条堪称职业情怀的改变而言,这是对教学过程架构、教学主线设计的要求,意指语文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思考、表达的活动,巧妙地设计为一种既内涵丰富又思路清晰、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的话题或话题体系,让学生在这样的话题中,能够有序思考,开放思考,能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在这种毫不拘谨的开放之思与自由之言中,使认知触角独辟蹊径,使心灵世界别开生面。(3)妙用启迪,巧施点拨,为学生“星星点灯”。通过布局话题,给学生一个相对可以自由舒展的语文生活空间后,不同学生个体作出的思维回应与语言应答,势必存在水准与角度的差异,存在确切性、精确性、深刻性、完美性的差异,于是,作为教师,在“抛出”话题(或话题体系)后,紧接着的事情便是全神贯注地“注视”学生的情绪反应、思维反应、言语表达反应,从其反馈内容及行为状态上,迅速作出实时判断,且迅速作出巧妙却又无痕的“主导性”回应,或由衷赞赏,或总体肯定,或委婉纠错,或点拨路子,或诱导深思,或呈现范式。通过这些举措,从细节上关注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活跃心智过程,促进心智成长。
其他文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教学能力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教师教学能力如何,是学生、家长和学校评价一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怎样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  一、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完善校
期刊
心理学博士李媛教授在《谈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指出:“以德为先,方能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使个体成长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从教二十余年,我一直努力以一个教师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饱尝了做一个教师的酸、甜、苦、辣,深刻地领悟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内涵:用爱心去润泽学生的心田,用奉献来托起这份沉甸甸的重任。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语文统编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有机整合起来,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语文统编教材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间点开了“昆明市韶山小学”的微信公众号,在一篇校园活动的简报中,了解到韶山小学开设的特色兴趣班多达38个,其中的乒乓球项目更是坚持训练了50多年,走出过一大批省级、国家级运动员,引得前国手、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都亲临校园指导。这使人对这所地处云南省政府旁、与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德故居”连为一体的省级一级示范小学产生了“不简单”的联想,她背后肯定还有更耐人寻味的校园故事
期刊
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最终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此次安全着陆被誉为“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在各种赞誉、感慨、反思甚至质疑的声音之中,机组人员对媒体谈到,在危机发生时他们安抚乘客时反复说着一句话:“相信我们!我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我们有能力让大家安全着陆。”
期刊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走进科学,发现科学”的一篇富有情趣和科学知识的课文。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表现他从小就具有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突出了他对星空、天象近于痴迷的刻苦实践和独特爱好,这为他日后成为汉代伟大科学家奠定了重要基础。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真、童趣,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
期刊
“三上两备”校本教研活动,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师为教学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的,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一种实践性校本教研活动,这种实践性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个人成长式  “个人成长式”是以学校各年级教师根据本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或教师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在确定某个教学内容后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选定某个内容让某一教师进行独
期刊
卡通漫画对少年儿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卡通漫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引导他们从小分辨好坏是非,善恶美丑,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卡通漫画的含义  卡通又称为漫画,最早起源于欧洲,于20世纪20年代末以漫画形式出现在中国。起初它是用来讽刺一些腐败堕落的社会现象,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卡通漫画以其夸张有趣
期刊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后续学习的内容。这一单元包括了“线段、直线、射线”“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四部分知识,每部分知识都有其特殊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还有一些不被教师关注的但对教学很有帮助的地方,结合教学难点和学生理解上的不同难点,我觉得在备课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的度量”应该读作“角的度(duó)量”  在《辞海》中“度”有兩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这充分说明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