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备课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备好课,才能使学生学好课,针对“思-疑-释-练”的教学模式,要有特殊的备课方向。在人人参与,自主课堂中,要化有形为无形,要化无形为有形。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
[关键字]备课 思 疑 释 练
“激发积极内动力,促进持续发展力”是富有创建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新型的育人机制,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培养积极内动力为重点,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保障,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目标,在实践探索中构建 “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自主求发展”课堂模式,即“思—疑—释—练”教学模式,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预”,课堂成效的“立”与“废”,在此一“预”。同时,备课更是此项课改行进的敲门砖,引路人。下面,就“备课”的相关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疑释练”包括四个要素:一是“思”,即完成学案,思考问题;二是“疑”,即通过预习,提出问题;三是“释”,即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四是“练”,即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所以,教师备课就要就此准备。
一、备“思—疑—释—练”学案设计
学案导入需要引发思考:学案包括课标要求、学法点拨、基本知识点、我的疑问、魅力精释、即时训练、拓展应用、教师反馈。导学案要突出重点、难点,文字量适当,力求简洁明快。导学案课前发放,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课前和课上要检查,以保证师生节奏合拍。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在精,问题的设计只有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本质到感悟,由感悟到领悟,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才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才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备“思—疑—释—练”中的“魅力精释”
“思—疑—释—练”提倡生本课堂的理念,显现的是学生主体主体意识,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又相对松散凌乱,所以教师需要对学案的整体内容梳理总结,补充,拓展,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内容深刻化。激情互动魅力精释: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可引导学生互释,并作精要的评定、补充、更正;对于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精辟的阐释。
魅力精释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精选课文内容要点,重点及难点。
阐释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性和广度性。
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征服学生。
三、备“思—疑—释—练”的“疑”,备学生
“思—疑—释—练”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大胆质疑:这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阶段,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参考学案,组内、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自学的心得和疑惑,互相启发和促进,并将有关不能解决的疑问记录在导学案上,并由老师汇总。老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再适时提出深层次的质疑,引起思考的延伸。
备学生主要围绕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1、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为此,教师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工作作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同时在试题检测后进行系统地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 备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4、備学生的情感因素
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每课的三维目标都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中专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四、备“思—疑—释—练”的“练”
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既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思,乃教学之基也;疑,乃教学之始也;释,乃教学之行也;练,乃教学之宗也。“思、疑、释、练”,乃教学之径也。可见,无论哪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思—疑—释—练”课改的路途中还有漫漫长路,但要坚信拂去黄沙始得金,只要我们一路播种,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谈我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许更生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07期
【2】《备课新思维》,杨九俊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柳菊兴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教案设计的艺术之一》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张海艳(1981——?),女,满族 辽宁锦州,锦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讲师。
[关键字]备课 思 疑 释 练
“激发积极内动力,促进持续发展力”是富有创建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新型的育人机制,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培养积极内动力为重点,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保障,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目标,在实践探索中构建 “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自主求发展”课堂模式,即“思—疑—释—练”教学模式,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预”,课堂成效的“立”与“废”,在此一“预”。同时,备课更是此项课改行进的敲门砖,引路人。下面,就“备课”的相关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疑释练”包括四个要素:一是“思”,即完成学案,思考问题;二是“疑”,即通过预习,提出问题;三是“释”,即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四是“练”,即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所以,教师备课就要就此准备。
一、备“思—疑—释—练”学案设计
学案导入需要引发思考:学案包括课标要求、学法点拨、基本知识点、我的疑问、魅力精释、即时训练、拓展应用、教师反馈。导学案要突出重点、难点,文字量适当,力求简洁明快。导学案课前发放,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课前和课上要检查,以保证师生节奏合拍。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在精,问题的设计只有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本质到感悟,由感悟到领悟,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才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才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备“思—疑—释—练”中的“魅力精释”
“思—疑—释—练”提倡生本课堂的理念,显现的是学生主体主体意识,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又相对松散凌乱,所以教师需要对学案的整体内容梳理总结,补充,拓展,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内容深刻化。激情互动魅力精释: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可引导学生互释,并作精要的评定、补充、更正;对于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精辟的阐释。
魅力精释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精选课文内容要点,重点及难点。
阐释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性和广度性。
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征服学生。
三、备“思—疑—释—练”的“疑”,备学生
“思—疑—释—练”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大胆质疑:这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阶段,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参考学案,组内、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自学的心得和疑惑,互相启发和促进,并将有关不能解决的疑问记录在导学案上,并由老师汇总。老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再适时提出深层次的质疑,引起思考的延伸。
备学生主要围绕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1、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为此,教师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工作作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同时在试题检测后进行系统地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 备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4、備学生的情感因素
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每课的三维目标都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中专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四、备“思—疑—释—练”的“练”
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既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思,乃教学之基也;疑,乃教学之始也;释,乃教学之行也;练,乃教学之宗也。“思、疑、释、练”,乃教学之径也。可见,无论哪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思—疑—释—练”课改的路途中还有漫漫长路,但要坚信拂去黄沙始得金,只要我们一路播种,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谈我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许更生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07期
【2】《备课新思维》,杨九俊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柳菊兴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教案设计的艺术之一》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张海艳(1981——?),女,满族 辽宁锦州,锦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