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驰过蹄花美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匹在呼伦贝尔大地驰骋的《骏马》,一路追风赶月,初心所向,它抖鬃扬蹄的身后,留下了美丽的蹄花。
  从《呼伦贝尔》文学期刊创刊,到更名《呼伦贝尔文学》再到《骏马》,短短的八年间,凝聚了众多文学人的心血和睿智,这是呼伦贝尔文学史上的转折点,也是值得铭记的里程碑。
  生动形象的《骏马》,寓意深远;众望所归的《骏马》,征程壮丽。
  四十年间,《骏马》在几代文学人的精心呵护下,已成长为一匹载着文学梦想的希望之马!
  呼伦贝尔大草原因为有骏马更显生机灵动,呼伦贝尔人因为有《骏马》也打开了一扇表达的窗口,多了一个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驰骋的马能走遍草原,努力的人能实现志愿(蒙古族谚语)。回望在呼伦贝尔文学界乃至国内外取得佳绩的知名作家,他们的目光和笔触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土地,从处女篇到成名作,每一部作品,都带着草原、森林的泥土气息,贴近着牧马人、庄稼汉的心跳,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记录着呼伦贝尔人从远古走到今天的历史,再现着他们艰辛而又豁达乐观的生活现状,特别是“三少”民族粗犷豪放、崇尚自然的内心世界,也在作家的笔下徐徐向世界敞开。几十年来,人们跟随着作家笔下讲诉的呼伦贝尔故事,加深了对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了解,也让世界更进一步认识了呼伦贝尔。
  在《骏马》编辑部里,没有一位专职作家,身兼数职的新老编辑,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他们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还锲而不舍地进行着文学创作。时光荏苒,春华秋实,《骏马》在不断拓展的领地上,汇集了一支由多民族文学爱好者组成的创作队伍,他们笔耕不辍,让《骏马》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史上,留下了最美的剪影。
  草原上最动人心魄的场景,当属万马奔腾,涨潮般的马蹄声从地平线传来时,遮天蔽日的飓风随之旋转升起,瞬间大地震颤,草原沸腾,一匹领头的骏马犹如穿云破雾的箭镞,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飞奔向前,马群的洪流穿过沼澤越过湖泊,冲上山岭跃下坡底,在一片开阔地稍作聚集,便又四散开来……
  这是我们文学笔下的恢宏画面,读罢让人身临其境,心潮激荡,而人与众多生灵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场景,也让文学作品中天人合一的憧憬,化作我们现实的生活。几十年风雨兼程的《骏马》,始终表达着民族的渴求,触摸着大地的脉搏,讴歌着时代的主旋律。
  草原上的蒙古马在吃草时从不连根拔起,留其茎叶再度生长。蒙古马爱恋草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已经成为《骏马》的魂魄,成为呼伦贝尔人心中永远的图腾。
  有骏马驰骋的草原博大辽远;有骏马向往的远方别有天地。文学界的同仁,六月的《骏马》正走过你的森林、牧场,那迎风摇曳的万紫千红里,让我们约定每一个相逢的日子!
  草原上,骏马驰过蹄花美。
其他文献
春节刚过,天气仍然十分寒冷,刚硬的风一波波袭来,吹到脸上像小刀划过,塑料袋、烟盒纸、枯树枝都被寒风赶到了角落里,像难民挤在一起避寒,路边的积雪却在悄然消融。工人们逆风走在路上,三五个人靠在一起,耸着肩膀,缩着脖子,手插袖管,好像藏在壳里的乌龟。  屋里的暖气热量很足,金俊站在窗前,透过落满粉尘的玻璃望着咸蛋黄似的夕阳。斜阳照着他黝黑的脸,厚厚的眼镜片一圈一圈折射着余晖,层层叠叠的皱纹里藏着难言的苦
期刊
二甲在春宝眼里就是一个十足的憨包。  两个月前,俩人去县城,发现一位老人跌倒在地,无人敢扶。二甲二话不说,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医生说:“幸亏送得及时,否则性命堪忧。”二甲连句谢谢都没得到,还自己先行垫付了不少医药费。  上个月,俩人又去县城,发现一辆货车急拐弯时侧翻,满车的苹果散落一地。路过此地的人见了,顺手牵羊。二甲站在人群中间,拼命地挥舞着双手说:“放下,放下!”劝阻了一场哄抢。司机掏出二百元,
期刊
马强带着银行的工作人员,忽然来到了秀花家。  秀花看他们带着电脑和文件包,表情严肃,心里禁不住咚咚地跳。  马强说:“秀花,贷款到期了,我已打了利息,请你再帮我续贷一年吧。”  秀花搪塞說:“你兄弟在天津打工,等他回来再说吧!”  马强有些迫不及待,说:“你先把手续办了,我再去天津找他。”  秀花坚持说:“还是等他回来吧。”  秀花不想再帮马强续贷了。四年前,马强是村主任,碍于情面,秀花和男人以自
期刊
一  姑妈走了,我得回村一趟,送她最后一程。  走进村庄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远远地,传来一阵阵节奏鲜明的锣鼓声,还有先生唱经的声音。脚下的路曾走过千百次,如今长满了灌木杂草。时间过得真快,当年这条路上的少年,而今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并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奔向四十的山头。风挟裹着呜呜咽咽的诵经声钻进耳膜,像一群带刺的蜂子,蜇痛了我的心。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一个铁的事实:那盏或明或暗的灯光下,永远不会再出现姑妈
期刊
夏日的苍穹和秋日的天空  大地绽放  向着你无限奔放  一百天的旅途  你以火热的心  奔向大地  在牵手的空间  在你的心灵散发的热力中  仿佛所有的生灵都要燃烧  在你心灵的切近之处  仿佛所有的生命都要窒息  挣扎  隐忍的岸边忽然醒来  你  退潮于岸,渐渐回到水流深处  慢慢收起欢愉的火焰  唤醒抚慰土地的疆域  像是在柔弱的花海中畅游  任性地奔走至今  感到疲倦而归的你  回首一望时
期刊
弦里弦外  琴弓左右滑动  一条河穿过木质的身体  裹挟着漩涡,沙砾  以及,芦苇半青半黄的影子  天空淡灰,云朵压低枝头  几声鸟鸣在琴弦之外  岸滩,满是倾倒出的雨声  由近及远,一根弦被打湿  直至四根弦皆被打湿  那滴落的呜咽,仿佛是叶片  抽出了秋的筋骨,仿佛是  花朵化为春泥  用旧的和弦,在暮色中奔突  高音过去了,低音迂回曲折  不断的重复中,一把瘦骨  已打磨成弦,交给落日之弓 
期刊
其实,关于眉豆这个物种,谁不熟悉她呢?弯弯的,绿绿的,可以汆,可以炒,可以凉拌,作为佐餐菜蔬,经常出现在饭桌上。  在河北老家时,我是不知道她还有“眉豆”这个别名的,只晓得她叫豆角。奶奶或妈妈挎着筐出去,一会儿工夫就会摘回一筐来,把角和蒂掐掉和蜡肉炖在一起,很是好吃的。豆角伴随我的记忆走过了在老家的那段岁月。  那时侯,夏秋的饭桌上豆角的身影是不可或缺的。豆角这个家族有好多成员,“开锅烂”是一种圆
期刊
太阳下  最鲜艳的花朵  四季开放  草原  最宽厚的手掌  握住月光  天空下  一匹扑向草原的猎豹  嘹亮地举起火把  点燃风一样的鬃毛  脚窝里插满生锈的剑戟  草地,浴火重生  在最热恋的七月  把九州的烟火点亮  一个民族的精神  在背上繁衍  九个儿女  九只响哨的弓箭  蹄音下翻动的翅膀  直接扑向草尖  让拓跋鲜卑的王冠  一次次点亮树梢上走过的鹰眼  一切的一切  都来自草原  
期刊
谁说兴安岭不高,我在途中  走了几千年,青丝漂泊成白发  也没走出,他的山海  树树比肩,把风声挤在门外  出发前的脚印,还留在村庄  就站在最高的那个岭上  敖包占领了我记忆的碎片  拦截过往车辆,把思念  捎给母亲,修补掉叶的窗花  然后,转身拐向  一條凝固的小路  四处流浪的溪水  山坡上采花的牛羊  黑夜里不眠的酒杯  伴我,满是疲惫的身影  在月辉里,亲吻花星  雨走了,雪也走了  留
期刊
焉支山  穷困的山丹  夹在大山里面  过去多年用石头说话  焉支山、钟山寺,县长就是河长  大马营乡、老军乡、位奇镇  马场草原、窟隆峡长出的野蘑菇  从不嫌弃这里沟壑纵横  周末,家人团聚  八十六岁的母亲和我坐在院子里  等着厨房里的那个女人亲手做出的  油泡泡、羊肉卷卷、炸辣条  一切都成为风雨的碎片  一切都成为过去吹落的花萼  今天焉支山的山丹县风调雨顺  马场的大草原一切野得直流口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