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液压绞车为核心的夯击机构在夯击过程中,钢丝绳过放太长而引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和机器寿命。本文定性分析了钢丝绳过放原因,并从电气控制和认知的角度,逐级阐述了夯击机构的一般常用控制策略,提出了具有自适应控制钢丝绳过放量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夯机、内击式沉孔灌注桩机进行试验,结果良好。
关键词:液压绞车 夯击 绳过放 提前量 自适应控制
1. 钢丝绳过放分析及初步控制策略
1.1自由制动下的钢丝绳过放量分析
以上算式表明,钢丝绳过放量不仅仅与夯击高度也与卷筒质量与半径成正比。卷筒质量与半径决定的卷筒的惯性,质量越大,半径越大,卷筒的惯性就越大,绳过放量就越大。但对于一个各种参数已固定的液压绞车,钢丝绳过放量只与夯击高度成正比,在施工实验中,已得到验证。但在实际设计中,为了保证较大的夯击动量并且可调,往往对重锤夯击高度进行控制,并且可以提升到较大落差;而针对钢丝绳过放,则可以采用夯击完成的同时内压紧离合器的方法,使卷筒的阻力阻瞬时增加到非常大。
1.2对应的控制方案
此方法需对夯击机构作如下配置:除了安装一套控制卷扬升降的液压手柄操作系统外,卷筒上还要安装一个低精度增量式编码器测重锤高度(精度如果较高,则卷筒在高速转动下,编码器的数据频率值超过控制器的极限值)、导向轮轴上安装一个轴销式重量传感器、一个离合器控制电磁阀(得电脱开、失电压紧)、一个卷扬提升电磁阀、控制器、人机对话显示屏及相关按钮。
夯击控制方案及顺序如下:
(1)手动升降重锤使底部与地平面平齐,钢丝绳稍微松弛,并按“清零”按钮,使编码器读值清零;设定第一次夯击的预夯击高度;按“开始夯击”按钮。执行(2)。
(2)控制器输出使卷扬提升电磁阀得电,重锤提升,当测得重量值大于某一设定值时,记录下编码器当前读值作为“上次深度”参数,当测得深度值小于预夯击高度的相反数时(地平面处深度为零,地表以下深度为正,地表以上深度为负),卷扬提升电磁阀失电,提升停止,同时离合器电磁阀得电,离合器脱开,重锤近乎自由落体下放,进行夯击。执行(3)
(3)当深度大于“上次深度”时,离合器电磁阀失电,离合器压紧,卷筒立即制动停止。紧接着执行(2)。但重锤的夯击高度是程序自动可调的。
(4)如果夯击任务完成或需要中途停止,按“停止夯击”按钮,可停止夯击。
上述方案减小钢丝绳过放的关键在于当深度大于“上次孔深”时便压紧离合器,卷筒立即制动。将方案编程写入控制器进行施工试验发现,钢丝绳过放量虽然较卷筒自由制动情况下大为减少,但仍超过目标要求。
1.3改进的控制方案
深入了解液压绞车的制动原理后,结合施工数据对钢丝绳过放量进行分析,发现钢丝绳过放量仍超标源于机械液压延时。由于液压绞车离合器需要较大制动力,油缸较粗,因此从离合器电磁阀得电到离合面到达设定的压紧力有一段延时。尽管延时非常短,但在卷筒高速转动情况下,钢丝绳过放量尤为可观。另外卷筒的制动过程是一个减速过程,存在惯性,钢丝绳也会过放。
由于对机械液压延时的机理的不完全了解,各种参数难以测量,并且还有其它未知因素的影响,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经过适当简化,建立绳过放量与重锤夯击高度的关系式L=ah+b■,在控制器中编写一段程序,并进行实验,通过程序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的值。将原来策略的(3)中离合器失电的条件改为:深度大于“上次孔深”减L,即提前压紧离合器,提前量为L。其中L=ah+b■,而夯击高度h是可用编码器通过程序精确测量的。
将本方案编入控制器程序进行实验,发现在而夯击高度较低时,绳过放量控制得很好,随着落距的增加,绳过放越来越大,并最终超出目标要求。同时发现在同一而夯击高度下测得的钢丝绳过放量每次相差仍较大,即绳过放量中存在随机误差。因为存在随机误差,所以不能期望钢丝绳过放量为零,否则由于随机误差的原因,可造成绳过放量为负值,即重锤尚未着地便将卷筒制动住了,造成巨大震动,甚至损坏钢丝绳或桁架,危害极大。
2. 防钢丝绳过放的自适应控制
由于钢丝绳过放量中有一部份是随机误差,为了避免随机误差造成重锤在半空中被制动住的情况,修改设计要求,允许夯击施工时有一定量的钢丝绳过放量S,这个量比随机误差的波动范围(经多次实验,取方差)大一些。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较精确的控制绳过放量,使其均值接近允许的钢丝绳过放量。
有一种方案如下:通过实验,测出机器分别在5米、10米、15米、20米、25米、30米夯击高度下(或其它间距)的钢丝绳平均过放量,然后数据拟合,得出钢丝绳的过放量L与夯击高度h的关系式。并且提前ah+b-S(如果该值小于零,则取零)压紧离合器。此方案的优点是所有夯击高度下的钢丝绳过放量及其波动范围已知,控制精确有把握,缺点是实验工作量大,难以在不同参数的机器间移植实验结论,厂内不具备高落距的夯击条件。
另一种具有自适应控制特点的方案如下:在第一次夯击时,提前量为0;第二次及第二次以后夯击时,提前量的增量为上次钢丝绳过放量减去S(允许过放量)后再乘以一个系数。钢丝绳过放量可通过控制器程序测得,为编码器读值在夯击后提升前这一段时间内的极值再减去“上次深度”。提前量的增量可为负值,但提前量不能为负值。用算式表示上述算法如下:
提前量(本次)=提前量(上次)+[钢丝绳过放量(上次)-允许最低过放量]×系数
钢丝绳过放量(本次)=钢丝绳过放量(上次)-提前量(本次)+随机误差
将这种具有自适应控制特点的方案编成程序,进行实验,数据表明,当夯击高度逐渐增大时,程序跟据上次钢丝绳过放量自适应调节提前量,使本次钢丝绳过放量变化较稳定;当夯击高度稳定于某一值时,钢丝绳过放量亦稳定在某一范围内,波动值只是随机误差而已,但已留下足够余地S来容纳随机误差从而避免出现钢丝绳半空崩直的危险。
本方案的优点是实验工作量小,钢丝绳提前量控制具有自适应的特点,跟随上次误差(过放量)变化而自动做出相应修正,而受夯击高度的影响可被抑制。缺点是,控制策略稍微复杂,自适应程度不够,提前量增量控制精度与夯击高度的变化量有关,但还可以做更好的改进(可以把提前量控制与夯击高度联系起来)。
3. 结语
基于液压绞车的夯击机构在夯击时钢丝绳过放影响效率和安全,危害极大。钢丝绳过放源于机械液压延时,在无法对延时机理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夯击机构的一般常用控制策略,分析优劣,并提出了具有自适应控制钢丝绳过放量的方法,并且试验效果显著。
关键词:液压绞车 夯击 绳过放 提前量 自适应控制
1. 钢丝绳过放分析及初步控制策略
1.1自由制动下的钢丝绳过放量分析
以上算式表明,钢丝绳过放量不仅仅与夯击高度也与卷筒质量与半径成正比。卷筒质量与半径决定的卷筒的惯性,质量越大,半径越大,卷筒的惯性就越大,绳过放量就越大。但对于一个各种参数已固定的液压绞车,钢丝绳过放量只与夯击高度成正比,在施工实验中,已得到验证。但在实际设计中,为了保证较大的夯击动量并且可调,往往对重锤夯击高度进行控制,并且可以提升到较大落差;而针对钢丝绳过放,则可以采用夯击完成的同时内压紧离合器的方法,使卷筒的阻力阻瞬时增加到非常大。
1.2对应的控制方案
此方法需对夯击机构作如下配置:除了安装一套控制卷扬升降的液压手柄操作系统外,卷筒上还要安装一个低精度增量式编码器测重锤高度(精度如果较高,则卷筒在高速转动下,编码器的数据频率值超过控制器的极限值)、导向轮轴上安装一个轴销式重量传感器、一个离合器控制电磁阀(得电脱开、失电压紧)、一个卷扬提升电磁阀、控制器、人机对话显示屏及相关按钮。
夯击控制方案及顺序如下:
(1)手动升降重锤使底部与地平面平齐,钢丝绳稍微松弛,并按“清零”按钮,使编码器读值清零;设定第一次夯击的预夯击高度;按“开始夯击”按钮。执行(2)。
(2)控制器输出使卷扬提升电磁阀得电,重锤提升,当测得重量值大于某一设定值时,记录下编码器当前读值作为“上次深度”参数,当测得深度值小于预夯击高度的相反数时(地平面处深度为零,地表以下深度为正,地表以上深度为负),卷扬提升电磁阀失电,提升停止,同时离合器电磁阀得电,离合器脱开,重锤近乎自由落体下放,进行夯击。执行(3)
(3)当深度大于“上次深度”时,离合器电磁阀失电,离合器压紧,卷筒立即制动停止。紧接着执行(2)。但重锤的夯击高度是程序自动可调的。
(4)如果夯击任务完成或需要中途停止,按“停止夯击”按钮,可停止夯击。
上述方案减小钢丝绳过放的关键在于当深度大于“上次孔深”时便压紧离合器,卷筒立即制动。将方案编程写入控制器进行施工试验发现,钢丝绳过放量虽然较卷筒自由制动情况下大为减少,但仍超过目标要求。
1.3改进的控制方案
深入了解液压绞车的制动原理后,结合施工数据对钢丝绳过放量进行分析,发现钢丝绳过放量仍超标源于机械液压延时。由于液压绞车离合器需要较大制动力,油缸较粗,因此从离合器电磁阀得电到离合面到达设定的压紧力有一段延时。尽管延时非常短,但在卷筒高速转动情况下,钢丝绳过放量尤为可观。另外卷筒的制动过程是一个减速过程,存在惯性,钢丝绳也会过放。
由于对机械液压延时的机理的不完全了解,各种参数难以测量,并且还有其它未知因素的影响,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经过适当简化,建立绳过放量与重锤夯击高度的关系式L=ah+b■,在控制器中编写一段程序,并进行实验,通过程序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的值。将原来策略的(3)中离合器失电的条件改为:深度大于“上次孔深”减L,即提前压紧离合器,提前量为L。其中L=ah+b■,而夯击高度h是可用编码器通过程序精确测量的。
将本方案编入控制器程序进行实验,发现在而夯击高度较低时,绳过放量控制得很好,随着落距的增加,绳过放越来越大,并最终超出目标要求。同时发现在同一而夯击高度下测得的钢丝绳过放量每次相差仍较大,即绳过放量中存在随机误差。因为存在随机误差,所以不能期望钢丝绳过放量为零,否则由于随机误差的原因,可造成绳过放量为负值,即重锤尚未着地便将卷筒制动住了,造成巨大震动,甚至损坏钢丝绳或桁架,危害极大。
2. 防钢丝绳过放的自适应控制
由于钢丝绳过放量中有一部份是随机误差,为了避免随机误差造成重锤在半空中被制动住的情况,修改设计要求,允许夯击施工时有一定量的钢丝绳过放量S,这个量比随机误差的波动范围(经多次实验,取方差)大一些。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较精确的控制绳过放量,使其均值接近允许的钢丝绳过放量。
有一种方案如下:通过实验,测出机器分别在5米、10米、15米、20米、25米、30米夯击高度下(或其它间距)的钢丝绳平均过放量,然后数据拟合,得出钢丝绳的过放量L与夯击高度h的关系式。并且提前ah+b-S(如果该值小于零,则取零)压紧离合器。此方案的优点是所有夯击高度下的钢丝绳过放量及其波动范围已知,控制精确有把握,缺点是实验工作量大,难以在不同参数的机器间移植实验结论,厂内不具备高落距的夯击条件。
另一种具有自适应控制特点的方案如下:在第一次夯击时,提前量为0;第二次及第二次以后夯击时,提前量的增量为上次钢丝绳过放量减去S(允许过放量)后再乘以一个系数。钢丝绳过放量可通过控制器程序测得,为编码器读值在夯击后提升前这一段时间内的极值再减去“上次深度”。提前量的增量可为负值,但提前量不能为负值。用算式表示上述算法如下:
提前量(本次)=提前量(上次)+[钢丝绳过放量(上次)-允许最低过放量]×系数
钢丝绳过放量(本次)=钢丝绳过放量(上次)-提前量(本次)+随机误差
将这种具有自适应控制特点的方案编成程序,进行实验,数据表明,当夯击高度逐渐增大时,程序跟据上次钢丝绳过放量自适应调节提前量,使本次钢丝绳过放量变化较稳定;当夯击高度稳定于某一值时,钢丝绳过放量亦稳定在某一范围内,波动值只是随机误差而已,但已留下足够余地S来容纳随机误差从而避免出现钢丝绳半空崩直的危险。
本方案的优点是实验工作量小,钢丝绳提前量控制具有自适应的特点,跟随上次误差(过放量)变化而自动做出相应修正,而受夯击高度的影响可被抑制。缺点是,控制策略稍微复杂,自适应程度不够,提前量增量控制精度与夯击高度的变化量有关,但还可以做更好的改进(可以把提前量控制与夯击高度联系起来)。
3. 结语
基于液压绞车的夯击机构在夯击时钢丝绳过放影响效率和安全,危害极大。钢丝绳过放源于机械液压延时,在无法对延时机理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夯击机构的一般常用控制策略,分析优劣,并提出了具有自适应控制钢丝绳过放量的方法,并且试验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