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事半功倍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三数学二轮复习,需要教师对《考试说明》《高考大纲》理解深透、研究深入、把握到位.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练习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知识讲解和练习检测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概念清晰,查漏补缺,使学生形成系统化和条理化.
  【关键词】解析几何;设点;设斜率;定点;定值
  有人说:“高中是一本太匆促的书,在不知不觉之间,三年的时光,一千多页就会这样匆匆翻过.”高三的时光更是尤显短而快,而高三的学生对数学充满了敬畏的心,会花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很不明显.高三数学的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三的数学复习,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我就高三二轮复习的教学,以解析几何的课堂复习为背景进行探讨.(笔者所带的班级是全年级理科最好的班级,本节课是镇江丹徒中学全体数学教师来学习交流的一节课)
  课堂铃声响起时,我找了成绩在班级中等的三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题目如下:
  设A,B分别为x21a2 y21b2=1(a>b>0)的左右顶点,1,312为椭圆上一点,椭圆的长半轴的长等于焦距.
  (1)求椭圆的方程;
  (2)在准线上任取点P(异于准线与x轴的交点),若直线AP,BP分别与椭圆相交于异于A,B的点M,N,求证∠PBM为锐角.
  生甲:(1)x214 y213=1;
  (2)设M(x1,y1)准线方程l:x=a21c=4,设P(4,t),A(-2,0),则AP:y=t16(x 2),联立y=t16(x 2),
  x214 y213=1,
  得(27 t2)x2 4t2x 4t2-108=0.
  由韦达定理得-2 x1=-4t21t2 27,
  解得x1=54-2t21t2 27,y1=t16(x1 2)=18t1t2 27,
  故M54-2t21t2 27,18t1t2 27.
  同理可得N2t2-61t2 3,-6t1t2 3,
  故有BM=-4t21t2 27,18t1t2 27,BN=-121t2 3,-6t1t2 3,
  BM·BN=-4t21t2 27·-121t2 3 18t1t2 27·-6t1t2 3=-60t21(t2 27)(t2 3)<0,故有∠PBM为锐角.
  生乙:(1)x214 y213=1;
  (2)设M(x1,y1)准线方程l:x=a21c=4,设P(4,t),A(-2,0),则AP:y=t16(x 2),联立y=t16(x 2),
  x214 y213=1,
  得(27 t2)x2 4t2x 4t2-108=0.
  由韋达定理得-2 x1=-4t21t2 27,
  解得x1=54-2t21t2 27,y1=t16(x1 2)=18t1t2 27,
  故M54-2t21t2 27,18t1t2 27,故有BP=4 t2,
  BM=54-2t21t2 27-22 18t1t2 272,
  MP=54-2t21t2 27-42 18t1t2 27-t2.
  但这名学生没能继续进行下去.
  生丙:(1)x214 y213=1;
  (2)由题意知直线AP的斜率一定存在,故设直线AP:y=k(x 2),联立y=k(x 2),
  x214 y213=1,
  得(3 4k2)x2 16k2x 16k2-12=0.
  设M(x1,y1),由韦达定理得-2 x1=-16k213 4k2,
  解得x1=6-8k213 4k2,y1=k(x1 2)=1213 4k2,
  故有M6-8k213 4k2,1213 4k2,
  联立y=k(x 2),
  x=4, 解得P(4,6k).
  故有BP=(2,6k),BM=-16k213 4k2,1213 4k2,
  BP·BM=2·-16k213 4k2 6k·1213 4k2<0,
  故有∠PBM为锐角.
  学生大概花了十分钟左右就完成了题目的解答,回到了座位上.这时我就拿到了题目与学生进行分析.
  第(1)问是基本量的计算,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足够细心就可以解决.第(2)问要证明“∠PBM为锐角”,这一问法是不是可以换成别的问法,最后题目的本质或解法不发生变化.学生就踊跃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如,B在以MP为直径的圆外;延长PB交椭圆于E,则∠MBE为钝角;B在以ME为直径的圆内.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在深刻理解题意后,学会改编题目,培养自己出题的能力.要证明“∠PBM为锐角”,生乙处理的方法有些不同,生乙想求出BP,PM,BM三边长,利用余弦定理来解决的,但是没有进行下去,主要还是计算能力不过关,不够自信,导致最后失败,生甲和生丙将∠PBM为锐角转化为BM,BP的夹角为锐角的情况,计算量相对于乙要小一些,最后都证明出来了.但在具体处理的过程中甲和丙还是有区别的,甲设点,但是请学生们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设法,这时立马有生丁提出设M更好,理由:设M可以避免直线与椭圆联立求点,而直接是直线和直线联立求P.“很好!”我带头让学生们为他鼓掌.然后我投影了该学生的解题过程.
  生丁:(1)x214 y213=1;
  (2)设M(x0,y0),因为点M在椭圆上,
  所以有y20=314(4-x20).(1)
  又因为点M异于顶点A,B,所以有-2  x=4, 解得P4,6y01x0 2,
  则有BM=(x0-2,y0),BP=2,6y01x0 2,
  BP·BM=2x0-4 6y201x0 2.(2)
  将(1)式代入(2)式化简得BP·BM=512(2-x0).
  又因为-20,
  故有∠PBM为锐角.
  看完了投影,全体学生为生丁鼓掌.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比较不同的設法和解法,从中体会解法的优劣,不断地积累自己所需要的方法.下面我又将题目的条件不变,问题改了一下,来讲解解析几何里的定点、定值问题.
  变式1kMB·kP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求出其取值范围.
  变式2延长PB交椭圆于N,直线MN是否过某定点.
  变式3延长MB交准线于Q,求证以PQ为直径的圆过定点.
  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给出十分钟的时间做各自小组的题,然后由各自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讲解和展示.
  第一组的成员:我们第一感觉就发现在椭圆中有结论kMA·kMB=-114,但在证明该题为定值时,同组成员有设斜率也有设点的,都能很快解决.最后结合kMA·kMB=-114与kMB·kPB=-314,得出kBP=3kMA.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去发现同样的题干在斜率方面还有不同的结论的能力,从而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其实这是研究我们解析几何里的定值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般采用:(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第二组的成员:我们组有两种方法.
  法一:根据对称性,我们发现直线MN若过定点,必定过x轴上的某个点.故我们先取了特殊的直线求出这个点,然后再证明一般情况下的直线也经过这个点.取M1,312,得到AM:y=112x 1,联立x=4,
  y=112x 1, 解得P(4,3),又因为B(2,0),有PB:y=312x-3,联立y=312x-3,
  x214 y213=1, 解得N1,-312,则MN:x=1.故这个点就是E(1,0).下面再证明一般直线MN都经过这个点,设M(x0,y0),因为点M在椭圆上,所以有y20=314(4-x20),又因为点M异于顶点A,B,所以有-2  x=4, 解得P4,6y01x0 2,又因为B(2,0),则PB:y=3y01x0 2x-6y01x0 2,联立y=3y01x0 2x-6y01x0 2,
  x214 y213=1, 解得N8-5x015-2x0,3y012x0-5,则ME=(1-x0,-y0),NE=1-8-5x015-2x0,-3y012x0-5,又因为(1-x0)·-3y012x0-5-(-y0)·1-8-5x015-2x0=3x0y0-3y0-(3x0y0-3y0)12x0-5=0,故有ME∥NE,又因为E为公共点,所以直线MN过定点E(1,0).
  法二:我们直接写出了直线MN的方程,发现是一个直线系,然后研究直线系,找出定点.设M(x0,y0),因为点M在椭圆上,所以有y20=314(4-x20),又因为点M异于顶点A,B,所以有-2  x=4, 解得P4,6y01x0 2,又因为B(2,0),则PB:y=3y01x0 2x-6y01x0 2,联立y=3y01x0 2x-6y01x0 2,
  x214 y213=1, 解得N8-5x015-2x0,3y012x0-5,MN:y=3x0-1214y0(x-1),故有直线MN恒过定点(1,0).
  教师点评:其实这组学生解答这道题的过程就是解决解析几何里的定点问题的常用的两种的方法.(1)从特殊情况入手,先探求出定点,再证明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然后利用直线系、圆系、等式恒成立等方法来找定点.
  第三组的成员也是类似于第二组采用两种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
  由于圆可以看成圆心率为0的椭圆,所以刚才的定点、定值问题在圆里是否也存在?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让学生先去猜想和探讨,然后给出下面一道题.
  圆O:x2 y2=4,直线l:x=4,点M是圆O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直线MA,MB分别交l于P,Q两点.
  证明:∠PBM为锐角.
  (1)kMB·kP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求出其取值范围;
  (2)直线MN是否过某定点;
  (3)延长MB交准线于Q,求证以PQ为直径的圆过定点.
  这样的出题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探讨和研究数学的兴趣,这样高三的数学复习也就不会觉得那么无趣枯燥了.
  二轮复习是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时间,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讲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数学学习有困难许多时候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细腻,为此要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方法、方式、策略进行调整、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轻松,更有效.这些方法经过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不断完善,使更多师生收益.  【关键词】教无定法;突破常规;常教常新  学生升入高中后,各科的内容,深度,都与初中课程有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数学这一科,容量大增,题型多变,深度加剧,成绩直线下降.许多学生在数学这一科首先
【摘要】本文结合直观想象的相关理论,以“平面”第一课时为例,阐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论述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为构建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学模式抛砖引玉.  【关键词】核心素养;直观想象;平面  一、关于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几何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主要包括: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建立形与
【摘要】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经许多年,一直以来取得成效匪浅,各级教育机构也对教育的公平性越来越重视.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本文通过对学困生的转化实例来浅谈对学困生转化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转化;数学学困生;体会与思考  一、什么是学困生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不爱遵守纪律,日常行为习惯散漫的学生.之前是被叫作“差生”.现在改名为“学困生”.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
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来讲,概念是绝对的基础.如果连知识内容的含义都搞不清楚,又何谈深入理解与应用呢?然而,看似简单的概念,想要将其透彻掌握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学生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总是无法捕捉其中的隐含条件,或是由于没有将可能性考虑完全而造成错误,这都是基本概念掌握不牢的表现.为了从根本上夯实学习基础,教师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认识概念教学,创新方法,强化效果,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动力.  一、发现概
【摘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弱点和局限性,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扬长避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内容;匹配;教学模式;数学教学;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
【摘要】中职院校的数学学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应当优化课堂组织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中职院校的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中职数学;有理;有节;有序;课堂组织  一、中职院校数学课堂组织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中职院校组织数学课堂时应当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为了使得整个中职院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应当注意在进
【摘要】 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上,过多地强调教学设计,强调知识的严谨科学性,强调课堂的高效性现状下,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课堂因素,那就是教师语言在实现多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现状,提出尝试,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语言,引发思考.  【关键词】 数学;教师语言;精彩课堂  “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问3乘以5等于多少?这有点教学的味道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
【摘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高校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统计软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统计软件  统计学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天津工业大
为了掌握初中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本文首先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再具体论述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应用题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今后灵活地运用数学与数学建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
【摘要】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是“问无定法”.本文就初中数学教材的“变脸”说起,进而从渐进性提问、应用性提问、争论性提问、机智性提问和鼓励性提问五方面入手,探讨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处理好几种有效课堂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方法  欣然发现用了将近十年的数学教材变脸了!本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再作比较,却在一周之内就有了点滴的感受,最突出的,当属教材对学生思维训练上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