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再认识,强化效果有方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来讲,概念是绝对的基础.如果连知识内容的含义都搞不清楚,又何谈深入理解与应用呢?然而,看似简单的概念,想要将其透彻掌握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学生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总是无法捕捉其中的隐含条件,或是由于没有将可能性考虑完全而造成错误,这都是基本概念掌握不牢的表现.为了从根本上夯实学习基础,教师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认识概念教学,创新方法,强化效果,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动力.
  一、发现概念核心,提纲挈领开展学习
  数学概念的文字虽然大都比较简短,但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抛给学生,往往很难从中发现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把握不准,也是由于没有明确核心内涵所引起的.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纯熟的知识能力,教师们在对概念进行教学时,要将核心内容加以明确,为学生的理解铺平道路.
  例如,在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教学时,关于几个“心”的讨论是概念学习的重点所在.然而,仅仅通过平铺直叙的文字阅读,很难从意识上引起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足够重视.于是,我提问学生:如果三角形内的一个点到它的三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是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内心还是垂心呢?这样简单的一问,想要快速准确地回答出来却并不容易.学生们马上重新打开教材,对上述几个概念进行了回顾.在这个提问的启发下,学生们也找到了区分这几个概念的关键切入点,有的学生还制作了表格,从点与边的位置关系、长度关系等角度入手分别加以比较,使得这部分概念学习的思路瞬间清晰了许多.
  在数学课堂中,如果我们教师对问题把握不准,指向模糊,则势必导致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清,尤其是数学概念,更需要我们教师拿捏到位,指向精准,通过科学合理的解释,恰当明晰的事例,让学生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实践证明,当概念的核心被点明之后,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的学习显然更加准确快捷了.教师所给出的这种学习引导,能够为整个概念学习过程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们的知识理解目标明确.发现核心,是高效学习数学概念的首要任务.
  二、丰富概念练习,学用结合深化理解
  从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来看,精炼抽象的文字是学生们直观接触到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纸上谈兵,让概念学习始终围绕着文字本身进行,不仅无法让学生们捕捉到数学概念的全部内涵,还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为教学徒增难度.在数学课堂中,为概念学习配合以丰富的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图像的概念性内容完成教学之后,我请学生们试着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直线y=112x 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D和点A,抛物线y=112x2 bx c与该直线相交于点A和点E,并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其中,点B坐标是(1,0).(1)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什么?(2)若x轴上有一个动点P,使得△PAE为直角三角形,那么,点P的坐标是什么?(3)能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一个点M,使得|MA-MC|达到最大?点M的坐标是什么?从难度上讲,这三个问题解答起来并不那么复杂,但是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基础概念的内容展开的,且提问的方式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概念填空或是判断,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们在具体解题的同时灵活掌握数学概念,对理解和应用概念很有帮助.
  数学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的,这一特征自然也会渗透到概念学习的环节之中,成为数学课堂中最典型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以“用”来检验,才能知晓“学”的效果,方能真正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也只有在习题的辅助之下,学生们才能够清晰地看到数学概念的细节所在,并在具体应用的同时深化自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从而为教师的教提供充分的反馈渠道和途径,进一步帮助学生促进对新知的认识和理解.
  三、着重关注漏洞,及时回顾巩固基础
  数学的典型特征是简洁形象,数学概念更是对数学现象与数学规律的高度概括.数学概念学习看似简明,实则复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初次接触便将数学概念的内涵全部把握准确是不现实的.我们不怕犯错,只怕出现错误后没有及时发现和修正.只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们在学习概念的时候及时回头查看,发现漏洞,巩固完善,就可以让概念学习稳步进行,基础坚实.
  例如,在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教学完成后,我请学生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条小船在海面上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航速是25千米/小时.当小船航行到点A处时,看到北偏东30°的方向上有一个灯塔S.小船继续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面上的点B处,此时再看灯塔S,发现它在小船的北偏东45°方向上.那么,此时小船与灯塔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虽然学生们认为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起来很简单,可到了实际应用中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最终求解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更是不多.我马上带领大家进行解题分析,找出了概念理解问题,并针对这类问题如何作图配合概念分析进行了强调.
  初中学生,由于其认知能力和心智发展水平的原因,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认知漏洞,如何才能及时发现概念学习中的疏漏之处?习题检测是一个简便快捷的方式,是学生新知学习效果最常见的外显形式.在平时的概念教学中,笔者会有重点地针对易错点为学生们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们在错误中发现学习问题,并加深对这些疏漏部分的印象,让概念学习过程更加完善.
  表面看来,初中数学当中的一个个概念,只是幾行简洁的文字,但其所包含的意义及在深入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限于此.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概念时总是不加重视,走马观花,当解题时出现错误时再回头重来,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这是应当予以避免的.教师们在设计概念教学时,就应当有意识地突出重点,加强练习,让学生们意识到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并及时查缺补漏,将基础完善做在前头.概念教学效果得到强化了,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效果都将随之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平面向量既有数的特点,又有形的几何意义,本人通过对有关平面向量最值问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图解法.通过此法可以简化计算,有助于学生快速解决问题.  【关键词】平面向量; 最值; 图解法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平面向量的考察常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平面向量的最值(或取值范围)问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平面向量既有数的特点,又有形的几何意义,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所以
【摘要】中考是考查初中生知識与技能掌握情况的最终测试棒,也是目前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最新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引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和策略.作为一线教师,应深入研究中考命题特点,明确我们教学的方向,让学生在考场上做到见题不生.  【关键词】实践教学;方向和策略
【摘要】数学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基本反应.小学数学的意义在于能学到学生继续深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联系数学教材知识和现实应用的桥梁,应当是我们信息时代新的研究重点,本文将从个人教学经验的角度,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教学;四年级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学会怎么解这道题,怎么记住这个知识点,而在新时代
章起始课通常介绍本章的一些基本概念,从内容上讲较简单,因而它的教学常常被大多数老师忽视,实际上它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对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和全局的把握,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另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简单随机抽样是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章起始课,因此本文将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如何上好章起始课.  一、与时俱进,引章起始  教师:
我区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执教的课题是苏教版初三上“等可能性”,笔者全程参与备课过程,基于章建跃博士提出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我们设计了“试验—概念—模型—应用”的流程进行授课,现将上课流程和备课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想法与大家交流.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与初二下册“认识概率”相衔接,同时是初三上册“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起始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直觉认
“知识核心时代”逐步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践,就已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几何直观与想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图形研究中常遇到图形运动问题,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识图和想象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数学因为“运动”才充满了魅力与活力.将几何试题建构于图形运动之上,是课改以来中考试题的重大变化.图形运动的几何问题以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牢牢地占据着各地中考的
【摘要】数学从许多系统中抽象出其共同本质,并对其研究形成结构.从这种数学结构主义的思想来看语言学和经济学的联系,则可以从制度的语言及其规律、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研究、语言作为人力资本、语言多样性与经济增长等方面构建语言经济学.  【关键词】数学结构主义;语言经济学;构建  数学是由多个子学科组成的: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微分方程、泛函分析、计算方法、概率论、数理逻辑、运筹学、图论、模糊数学
【摘要】学生数学学习有困难许多时候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细腻,为此要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方法、方式、策略进行调整、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轻松,更有效.这些方法经过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不断完善,使更多师生收益.  【关键词】教无定法;突破常规;常教常新  学生升入高中后,各科的内容,深度,都与初中课程有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数学这一科,容量大增,题型多变,深度加剧,成绩直线下降.许多学生在数学这一科首先
【摘要】本文结合直观想象的相关理论,以“平面”第一课时为例,阐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论述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为构建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学模式抛砖引玉.  【关键词】核心素养;直观想象;平面  一、关于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几何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主要包括: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建立形与
【摘要】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经许多年,一直以来取得成效匪浅,各级教育机构也对教育的公平性越来越重视.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本文通过对学困生的转化实例来浅谈对学困生转化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转化;数学学困生;体会与思考  一、什么是学困生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不爱遵守纪律,日常行为习惯散漫的学生.之前是被叫作“差生”.现在改名为“学困生”.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