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可走进来时,十多个正开会确定跨年节目舞台效果的年轻电视人停下讨论,他熟稔地和各位打招呼,声音坚定有力,分贝大到似乎可以压住一切开放思维下的各抒己见和一言不合后的争论辩驳。随后他左转进入会议室旁的小办公室,黑色羽绒衣黑色长裤,略长的头发被发箍梳到脑后,他微笑,说“你好”,带着一丝温和。
他这表情很难不让人走马灯似的想起很多东西,这一切源于他身份的特殊,他仍是一介年轻人,却又是内地综艺圈接近元老级的人物,担任着几乎是全民娱乐时代启蒙者的角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中埠地区后80一代的娱乐价值观。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芒果台眼光独到老辣,它善于挖掘和启用没有专业经验甚至来历不明的某些人,让这部分人跳出已定的主持框架,它提供平台给这些人横冲直撞,并执坳而成功地将他们打造成这“娱乐至死”时代的一员彪将。这名单中,有剧务汪涵,阿拉伯语老师何炅,和曾在株洲国企端着铁饭碗的马可。
马可很自然地坐在了桌子上,将整个人袒露在人前,而这姿势几乎会让他在面对尴尬问题时连简单的眼神躲避都无法进行。也少有名人会用如此不设防的姿态接受一场采访,一来不庄重,二来太不过掩饰,这多少让人想起当年《Fun4娱乐》里百无禁忌嬉笑怒骂的马主播。
我试图拿芒果台的“一哥”“大哥”跟近在眼前的马可做比较,指望无厘头的他能给我更意想不到的回应,马可却对这题教了真,他聊“自我认同感”,聊“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感,“我做的一切,愉悦了自我”,他说。我又企图将他这几年的发展归于“有点平淡”,“会不会让有些观众失望?”
“你告诉我,观众失望的点在哪里?”他接连反问两遍,刚刚那点玩世不恭的洒脱里,生出了一丝凌厉的攻击性。
这时候,才心生确定。他是马可,和一线主持圈有那么一线之隔。甚至他接受采访,也始终让人觉得这个“马可”跟真正的“马可”是有一线之隔的。十分的东西,他告诉你七分,另三分你需要连猜带蒙地去揣摩,若揣度明白了,你就懂他的深度。
但这条线,却又在他和观众之间被抹得干干净净丁点痕迹也不留。湖南观众待他,远不止于给他名利和富足生活。2010年初的那场被称为“江湖转会”的“叛逃风波”里,湖南观众是最后那双牵风筝的手。这是种子、土壤和开花结果的关系。
如今马可所做种种,不过是他把连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看成了舞台上那个“马可”的观众,他入了这出戏,并早与观众达成了一份“山高水远亲密无间”的协议。这协议,从1998年19岁的他只身闯荡这陌生城市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ONE19岁
1992年,因ESPN转播TOP RANK(美国拳击比赛),主持人Michael Buffer大红,他把自己的开场白“Let's get ready to rumble(让我们轰然向前)”注册成商标。从此,电视节目主持人这种新科技时代的产物,像个不断向外扩张的圈一般,以种轰然姿态向这社会袭来。
19岁的马可也未能抵挡得住电视机里藏着的那个刺激、体面、鲜明的世界。
“19岁那会,怎么坐得住?”聊到他那个当时在父辈眼中并不聪明的选择时,他反问,理所当然一般,淡化了那改变命运轨迹的事件:他抛下“铁饭碗”离开株洲,闯荡长沙,进入湖南生活频道,供职于《都市闲情》。“主持、导演、打杂,我什么都做。”第一笔到手的工资是四百。马可如今回忆起来都觉难以置信,“交通、住宿、吃饭、服装,全部都自己淘钱,后来涨了工资,变600块”。
那可是1998年的长沙,马可呆在这他乡城市,拿着微薄薪水,却并不觉得窘迫。他天生乐观,不把这些日子归结到“打拼”行列。“我也不觉得累,因为每天接触到的都是新鲜、自己向往的东西,会有种学习的愉悦感。要知道,98、99年的时候,电视这个工作是神圣的。”此时他眼中闪烁璀璨光芒,或许当年,他就是凭这眼神和一颗愣头青的心打动洪涛,也让汪涵与他在《越策》合作不久后就说下:“他今年才25岁,我25岁的时候没有他一半强,所以我相信他到30岁的时候比30岁的汪涵要好很多。”
马可父母供职于株洲电厂,1978年马可出生,他们给襁褓之中的小孩取名,受当时因《南泥湾》大红的音乐家马可及旅行家马可·波罗名字的启发,他们给儿子取名“马可”。
父母赠予的这名字,马可异乎寻常地满意。“‘马可’这名字,当年很洋气。‘可’这个字,我特别喜欢,很温和,很阳光,有很多可能性。简单又有内容,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也是这样。”如今,在违背了父辈意愿出走家乡,又在电视圈做出一番成就后,马可这样说道。
TWO走红
多年以前,湖南经视是比如今湖南卫视更牛逼闪闪的电视台。
中国综艺界开山之作《幸运3721》在这里被制作生产;红透大江南北创下67.7%收视率的《还珠格格》是经视与琼瑶签订的合约;卫视现任台长欧阳常林,天娱老总龙丹妮,王牌制片人张一蓓,“大哥”汪涵,笑星奇志大兵都出自这里。
马可也从这里走红。2000年,他参与主持新节目《艺能连环炮》。彼时周星驰已经是香港大哥辈中的一员,他创造出种风格叫“无厘头”,在内地,这“无厘头”的代言人成了马可。
他欣赏周星驰,《艺能连环炮》里,一堆年轻人自创无厘头的小品和表演方式,比如说马可拿着吉他,和乐队合作,穿大红衬衫扮靓,会唱歌却又不好好唱,不惜破音、忘词,糟蹋一首《花房姑娘》。
多年之后马可说起这档节目,自己也觉得好玩:“演到最后观众看不明白,但我们就是在自娱自乐啊!”他笑。
真正让马可大红的,是《Fun4娱乐》中的“马主播”和《越策越开心》中的“小马”。
马可如今还记得,主持《马主播时间》时,自己还算一介新人,除念编辑稿外,偶尔也要采访明星。他案头功夫做足,“一抬头,结果刘德华就走进来了,就只能强装镇定”。马可随即做出个强装镇定的表情,这见缝插针的搞笑,也是他的风格之一。 《越策》中的“小马”,几乎受到湖南观众井喷式的欢迎。涵哥、小马、小侄儿、台长的儿子、塑普、常德话……都成为湖南观众对于电视黄金一代的集体记忆。就算如今,“策”这一字依旧充斥在长沙大街小巷里,丝毫不失时髦。
马可身上携带的新鲜主持方式正对了观众胃口,他非科班出身,往往能不按常理出牌,结果打出来两王一炸弹。
人气暴涨,马可还涉足戏剧领域。他拍《微笑在我心》,搭档明道、张嘉倪,有场戏要在杭州最冷的天气中进山拍,最考验是要着夏装,马可翻出秋裤甚至女士肉色丝袜,为保暖想出多个招数,却最终光腿上阵,咬牙拍完。
名利双收,他走在路上,经常会有陌生人打招呼:“坨好了吧?”“长胖了喇!”“汪涵咧?”甚至有人直接摸他的脸,“诶皮肤还可以喇”。
湖南观众把他当成自家人,马可说开始觉得奇怪,后来就理解了,“观众很明显是善意的,这就是一档好的电视节目造成的社会影响。观众要表达自己的亲切感,因此无论他所说所做,都没有任何禁忌。”
THREE争议
即使《越策》大红,马可也心态平和:“我没有大起大落,所以这样的社会反应不会让我觉得好像突然登天了。”对他而言,能称的上“挫折”的情况,出现过两次。
《马主播时间》开播之初,马可穿衬衣,打领带,着西装,正儿八经坐在主播台上。抢占了《Fun4娱乐》一半时间。那时全国娱乐新闻都花里胡哨活泼的很,好像那样才够对得住这八卦圈的精彩纷呈。节目播出后网上抨击剧烈,着装、语言、发型、播报方式……马可身上能被攻击的点都被痛批了一番。他当时有种感觉,“怎么会这样?”但他没做任何改变,“因为我自己觉得还可以,真的觉得还可以”,他笑。十天半月后,网上攻击的声音没了。
这似乎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大量攻击,所谓的万人签名下课,这样的事情可能就是几个人在做。因为网络是个很夸张的地方,你可以把一件小事情做的无比严重。”
他口中的“万人签名下课”,是《挑战麦克风》上星之后网友发起的网络运动。他把这一事件归结于标题党:“大家喜欢把各种新闻做的特别耸动。媒体都不怕事儿大嘛!”
这话里,分明有丝对媒体的敌意。这丝敌意,大部分得归咎于那场“江湖转会”。
白岩松曾告诫自己同行:“别拿自己太当人看,我们生活在中国最大的名利场里,这就是一个绞肉机,看你怎么对待它。”
2010年年初,媒体报道称“李好、李想、彭宇以及马可集体出走湖南卫视”。问马可这事儿,他的反应倒好像印证了自己之前所说一般:“对啊,你看,媒体就喜欢这样一些新闻,比如说下课,比如说出走,因为这些字眼都挺耸动、挺抢眼球,真正的事实怎么样?从2010年到现在我一直呆在湖南,但那又有什么爆点?”
此时演播厅内正录制由马可担任主持人的《一生一世合家欢》跨年节目,工作人员为此忙到人仰马翻,马可却有条理兼雷厉风行。这师承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贵人《百变大咖秀》制作人洪涛。洪涛带领的团队以雷厉风行闻名电视圈,即便录播节目走的也如直播般,鲜少有返场。“温和但不温吞”,“有效率、有节奏、现代、和国际接轨”,马可如此形容。
“我曾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过,大家之所以看得起我,全赖湖南电视的栽培和成就,喝水不忘挖井人,更何况湖南观众都是我的衣食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他说。
装与不装FOUR
“红与不红”是马可面对的一个尴尬又难绕开的话题。
他起点太高,在电视最好的时代里呆在最好的电视台,用汪涵的话来说“平台好,努点力就上去了”。
这几年,马可主持节目虽多,但观众反应远不及《越策》那般热烈。2010年后,虽未离开湖南卫视,但马可的精力已经分散,北京卫视《胜利百分百》、安徽卫视《周日我最大》、CCTV-1 《我们有一套》、贵州卫视《最强囍事》……马可接下的外地节目有近二十档。“一般湖南主持人好像不会这么做喔?为什么呢?可能因为我不是‘一般’的湖南主持人吧。”他巧妙回答。
马可不一般的地方还在于他愿意谈论别人忌讳的“红与不红”。“我现在这样的状态,如果用红与不红的标准来评价,很多人会觉得不红,但是我觉得很舒服。因为这个状态不单是工作状态,还有生活状态。生活状态在你的情绪中影响力很大的,不亚于工作甚至于要更重于工作。”
他并不觉得自己如今发展不如人意,真正的马可远比电视上那个嬉笑怒骂的他来的深刻。作为一个主持人,他得先达到自己我要求。他拿自己作参照物,观摩舞台上的那个自己,并百分百相信,先取悦了自己,才有可能取悦观众。“我是个自我认同感蛮强的人。大家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我很多时候是非常真实的自己。”
“你觉得除了红与不红,主持人还有什么评价标准?”
“装与不装。”他稍稍昂首,用轻飘飘的四字给了一记平地惊雷。
这点让人疑窦丛生,马可本人供职的电视台,便是以煽情和恶搞出名的湖南卫视。风调雨顺时翻开网络上讨论这电视台的帖子,若存心为它维护几句都算纯粹找骂。08年宁波号称要“封杀”,立马数以万计的人大签名誓要保驾护航。“装”,几乎已经成为包括这家电视台在内的整个电视圈的常态。
马可说自己没有具体的褒贬意思,他说装呢,是职业需要,不装是本色使然。
“这几年来我做的节目,都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喜好,这事儿如果你不喜欢,你站在台下,肯定也觉得别扭。如果过了我这一关,观众可能就会喜欢上”。“可能,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他又强调道。
FIVE现在与未来
要说如今的马可和15年前的马可有什么不同,15年前他会告诉道具师傅台上待会儿要摆张桌子,现在他会告诉师傅,“我要个桌子,桌子要放在哪个位置,尺寸是多少,道具有哪几样,是不是有电话、台历、文件夹”。
“要精确到这种程度么?”
“必须的。”他肯定回答。“不提具象要求,就永远会有偏差。”
马可说如今的自己是被宠爱纵容的。他指向这小办公室外正开着“圆桌会议”的一群人。“比如说我喜欢音乐,他们就会特别不自然地往节目中加入音乐,就因为我喜欢。”
他依旧玩音乐,会创作些不着四六的调调,愉悦自己也好,愉悦观众也好。
除音乐外,他更有社会参与感。2012年2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两个山村发生严重火灾,马可从微博上得知情况,带着自己的越野车队前去救援。他说“社会参与,这是一个公民最原始的欲望”“帮助他人,真正收获的,永远是施予的这一方”,但你若把这行为归类为“公益慈善”,马可又赶紧摆手,生怕你把帽子给他下的太大。
更多的兴趣爱好就没有了,“你哪能指望一个已婚男人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和空间?”他觉得蹊跷。
他低调结婚后有了个叫“蕾蕾”的女儿,小孩子天马行空,看到一个水壶,问马可:“爸爸,这水壶的妈妈在哪里?”马可回答:“水壶的妈妈在家里啊!”三年来,他已经学会孩童的语言,“小孩说话最单纯,永远不要用复杂的心对待他们”。他当父亲当丈夫,却自我调侃最大优点是“懂得当儿子装孙子”。
他如今筹划新的脱口秀节目,关于社会民生,当然马可的节目里,仍会有马可式解读:“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博您一笑,社会事件也好,民生事件也好,你从侧面去解读会很有意思。比方说国庆大堵车,高速公路上出现的状况,被堵的人的状态都是很有意思的。我们把这些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有意思的点找出来,集中打包,然后体现在舞台上面。”
要有多深爱这里,才能扎根这里?很多人说,马可是那Second best,但他自己说:“我希望我是个在观众心中定到位子的主持人,也许一时定不到位置,但我会坚持到底。”
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份认同感,如周星驰在《食神》中说的一般:“但是我命中注定,就算我要冒天大的危险,也要给你看个全像。”康庄大道,马可轰然向前。
他这表情很难不让人走马灯似的想起很多东西,这一切源于他身份的特殊,他仍是一介年轻人,却又是内地综艺圈接近元老级的人物,担任着几乎是全民娱乐时代启蒙者的角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中埠地区后80一代的娱乐价值观。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芒果台眼光独到老辣,它善于挖掘和启用没有专业经验甚至来历不明的某些人,让这部分人跳出已定的主持框架,它提供平台给这些人横冲直撞,并执坳而成功地将他们打造成这“娱乐至死”时代的一员彪将。这名单中,有剧务汪涵,阿拉伯语老师何炅,和曾在株洲国企端着铁饭碗的马可。
马可很自然地坐在了桌子上,将整个人袒露在人前,而这姿势几乎会让他在面对尴尬问题时连简单的眼神躲避都无法进行。也少有名人会用如此不设防的姿态接受一场采访,一来不庄重,二来太不过掩饰,这多少让人想起当年《Fun4娱乐》里百无禁忌嬉笑怒骂的马主播。
我试图拿芒果台的“一哥”“大哥”跟近在眼前的马可做比较,指望无厘头的他能给我更意想不到的回应,马可却对这题教了真,他聊“自我认同感”,聊“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感,“我做的一切,愉悦了自我”,他说。我又企图将他这几年的发展归于“有点平淡”,“会不会让有些观众失望?”
“你告诉我,观众失望的点在哪里?”他接连反问两遍,刚刚那点玩世不恭的洒脱里,生出了一丝凌厉的攻击性。
这时候,才心生确定。他是马可,和一线主持圈有那么一线之隔。甚至他接受采访,也始终让人觉得这个“马可”跟真正的“马可”是有一线之隔的。十分的东西,他告诉你七分,另三分你需要连猜带蒙地去揣摩,若揣度明白了,你就懂他的深度。
但这条线,却又在他和观众之间被抹得干干净净丁点痕迹也不留。湖南观众待他,远不止于给他名利和富足生活。2010年初的那场被称为“江湖转会”的“叛逃风波”里,湖南观众是最后那双牵风筝的手。这是种子、土壤和开花结果的关系。
如今马可所做种种,不过是他把连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看成了舞台上那个“马可”的观众,他入了这出戏,并早与观众达成了一份“山高水远亲密无间”的协议。这协议,从1998年19岁的他只身闯荡这陌生城市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ONE19岁
1992年,因ESPN转播TOP RANK(美国拳击比赛),主持人Michael Buffer大红,他把自己的开场白“Let's get ready to rumble(让我们轰然向前)”注册成商标。从此,电视节目主持人这种新科技时代的产物,像个不断向外扩张的圈一般,以种轰然姿态向这社会袭来。
19岁的马可也未能抵挡得住电视机里藏着的那个刺激、体面、鲜明的世界。
“19岁那会,怎么坐得住?”聊到他那个当时在父辈眼中并不聪明的选择时,他反问,理所当然一般,淡化了那改变命运轨迹的事件:他抛下“铁饭碗”离开株洲,闯荡长沙,进入湖南生活频道,供职于《都市闲情》。“主持、导演、打杂,我什么都做。”第一笔到手的工资是四百。马可如今回忆起来都觉难以置信,“交通、住宿、吃饭、服装,全部都自己淘钱,后来涨了工资,变600块”。
那可是1998年的长沙,马可呆在这他乡城市,拿着微薄薪水,却并不觉得窘迫。他天生乐观,不把这些日子归结到“打拼”行列。“我也不觉得累,因为每天接触到的都是新鲜、自己向往的东西,会有种学习的愉悦感。要知道,98、99年的时候,电视这个工作是神圣的。”此时他眼中闪烁璀璨光芒,或许当年,他就是凭这眼神和一颗愣头青的心打动洪涛,也让汪涵与他在《越策》合作不久后就说下:“他今年才25岁,我25岁的时候没有他一半强,所以我相信他到30岁的时候比30岁的汪涵要好很多。”
马可父母供职于株洲电厂,1978年马可出生,他们给襁褓之中的小孩取名,受当时因《南泥湾》大红的音乐家马可及旅行家马可·波罗名字的启发,他们给儿子取名“马可”。
父母赠予的这名字,马可异乎寻常地满意。“‘马可’这名字,当年很洋气。‘可’这个字,我特别喜欢,很温和,很阳光,有很多可能性。简单又有内容,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也是这样。”如今,在违背了父辈意愿出走家乡,又在电视圈做出一番成就后,马可这样说道。
TWO走红
多年以前,湖南经视是比如今湖南卫视更牛逼闪闪的电视台。
中国综艺界开山之作《幸运3721》在这里被制作生产;红透大江南北创下67.7%收视率的《还珠格格》是经视与琼瑶签订的合约;卫视现任台长欧阳常林,天娱老总龙丹妮,王牌制片人张一蓓,“大哥”汪涵,笑星奇志大兵都出自这里。
马可也从这里走红。2000年,他参与主持新节目《艺能连环炮》。彼时周星驰已经是香港大哥辈中的一员,他创造出种风格叫“无厘头”,在内地,这“无厘头”的代言人成了马可。
他欣赏周星驰,《艺能连环炮》里,一堆年轻人自创无厘头的小品和表演方式,比如说马可拿着吉他,和乐队合作,穿大红衬衫扮靓,会唱歌却又不好好唱,不惜破音、忘词,糟蹋一首《花房姑娘》。
多年之后马可说起这档节目,自己也觉得好玩:“演到最后观众看不明白,但我们就是在自娱自乐啊!”他笑。
真正让马可大红的,是《Fun4娱乐》中的“马主播”和《越策越开心》中的“小马”。
马可如今还记得,主持《马主播时间》时,自己还算一介新人,除念编辑稿外,偶尔也要采访明星。他案头功夫做足,“一抬头,结果刘德华就走进来了,就只能强装镇定”。马可随即做出个强装镇定的表情,这见缝插针的搞笑,也是他的风格之一。 《越策》中的“小马”,几乎受到湖南观众井喷式的欢迎。涵哥、小马、小侄儿、台长的儿子、塑普、常德话……都成为湖南观众对于电视黄金一代的集体记忆。就算如今,“策”这一字依旧充斥在长沙大街小巷里,丝毫不失时髦。
马可身上携带的新鲜主持方式正对了观众胃口,他非科班出身,往往能不按常理出牌,结果打出来两王一炸弹。
人气暴涨,马可还涉足戏剧领域。他拍《微笑在我心》,搭档明道、张嘉倪,有场戏要在杭州最冷的天气中进山拍,最考验是要着夏装,马可翻出秋裤甚至女士肉色丝袜,为保暖想出多个招数,却最终光腿上阵,咬牙拍完。
名利双收,他走在路上,经常会有陌生人打招呼:“坨好了吧?”“长胖了喇!”“汪涵咧?”甚至有人直接摸他的脸,“诶皮肤还可以喇”。
湖南观众把他当成自家人,马可说开始觉得奇怪,后来就理解了,“观众很明显是善意的,这就是一档好的电视节目造成的社会影响。观众要表达自己的亲切感,因此无论他所说所做,都没有任何禁忌。”
THREE争议
即使《越策》大红,马可也心态平和:“我没有大起大落,所以这样的社会反应不会让我觉得好像突然登天了。”对他而言,能称的上“挫折”的情况,出现过两次。
《马主播时间》开播之初,马可穿衬衣,打领带,着西装,正儿八经坐在主播台上。抢占了《Fun4娱乐》一半时间。那时全国娱乐新闻都花里胡哨活泼的很,好像那样才够对得住这八卦圈的精彩纷呈。节目播出后网上抨击剧烈,着装、语言、发型、播报方式……马可身上能被攻击的点都被痛批了一番。他当时有种感觉,“怎么会这样?”但他没做任何改变,“因为我自己觉得还可以,真的觉得还可以”,他笑。十天半月后,网上攻击的声音没了。
这似乎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大量攻击,所谓的万人签名下课,这样的事情可能就是几个人在做。因为网络是个很夸张的地方,你可以把一件小事情做的无比严重。”
他口中的“万人签名下课”,是《挑战麦克风》上星之后网友发起的网络运动。他把这一事件归结于标题党:“大家喜欢把各种新闻做的特别耸动。媒体都不怕事儿大嘛!”
这话里,分明有丝对媒体的敌意。这丝敌意,大部分得归咎于那场“江湖转会”。
白岩松曾告诫自己同行:“别拿自己太当人看,我们生活在中国最大的名利场里,这就是一个绞肉机,看你怎么对待它。”
2010年年初,媒体报道称“李好、李想、彭宇以及马可集体出走湖南卫视”。问马可这事儿,他的反应倒好像印证了自己之前所说一般:“对啊,你看,媒体就喜欢这样一些新闻,比如说下课,比如说出走,因为这些字眼都挺耸动、挺抢眼球,真正的事实怎么样?从2010年到现在我一直呆在湖南,但那又有什么爆点?”
此时演播厅内正录制由马可担任主持人的《一生一世合家欢》跨年节目,工作人员为此忙到人仰马翻,马可却有条理兼雷厉风行。这师承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贵人《百变大咖秀》制作人洪涛。洪涛带领的团队以雷厉风行闻名电视圈,即便录播节目走的也如直播般,鲜少有返场。“温和但不温吞”,“有效率、有节奏、现代、和国际接轨”,马可如此形容。
“我曾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过,大家之所以看得起我,全赖湖南电视的栽培和成就,喝水不忘挖井人,更何况湖南观众都是我的衣食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他说。
装与不装FOUR
“红与不红”是马可面对的一个尴尬又难绕开的话题。
他起点太高,在电视最好的时代里呆在最好的电视台,用汪涵的话来说“平台好,努点力就上去了”。
这几年,马可主持节目虽多,但观众反应远不及《越策》那般热烈。2010年后,虽未离开湖南卫视,但马可的精力已经分散,北京卫视《胜利百分百》、安徽卫视《周日我最大》、CCTV-1 《我们有一套》、贵州卫视《最强囍事》……马可接下的外地节目有近二十档。“一般湖南主持人好像不会这么做喔?为什么呢?可能因为我不是‘一般’的湖南主持人吧。”他巧妙回答。
马可不一般的地方还在于他愿意谈论别人忌讳的“红与不红”。“我现在这样的状态,如果用红与不红的标准来评价,很多人会觉得不红,但是我觉得很舒服。因为这个状态不单是工作状态,还有生活状态。生活状态在你的情绪中影响力很大的,不亚于工作甚至于要更重于工作。”
他并不觉得自己如今发展不如人意,真正的马可远比电视上那个嬉笑怒骂的他来的深刻。作为一个主持人,他得先达到自己我要求。他拿自己作参照物,观摩舞台上的那个自己,并百分百相信,先取悦了自己,才有可能取悦观众。“我是个自我认同感蛮强的人。大家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我很多时候是非常真实的自己。”
“你觉得除了红与不红,主持人还有什么评价标准?”
“装与不装。”他稍稍昂首,用轻飘飘的四字给了一记平地惊雷。
这点让人疑窦丛生,马可本人供职的电视台,便是以煽情和恶搞出名的湖南卫视。风调雨顺时翻开网络上讨论这电视台的帖子,若存心为它维护几句都算纯粹找骂。08年宁波号称要“封杀”,立马数以万计的人大签名誓要保驾护航。“装”,几乎已经成为包括这家电视台在内的整个电视圈的常态。
马可说自己没有具体的褒贬意思,他说装呢,是职业需要,不装是本色使然。
“这几年来我做的节目,都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喜好,这事儿如果你不喜欢,你站在台下,肯定也觉得别扭。如果过了我这一关,观众可能就会喜欢上”。“可能,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他又强调道。
FIVE现在与未来
要说如今的马可和15年前的马可有什么不同,15年前他会告诉道具师傅台上待会儿要摆张桌子,现在他会告诉师傅,“我要个桌子,桌子要放在哪个位置,尺寸是多少,道具有哪几样,是不是有电话、台历、文件夹”。
“要精确到这种程度么?”
“必须的。”他肯定回答。“不提具象要求,就永远会有偏差。”
马可说如今的自己是被宠爱纵容的。他指向这小办公室外正开着“圆桌会议”的一群人。“比如说我喜欢音乐,他们就会特别不自然地往节目中加入音乐,就因为我喜欢。”
他依旧玩音乐,会创作些不着四六的调调,愉悦自己也好,愉悦观众也好。
除音乐外,他更有社会参与感。2012年2月,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两个山村发生严重火灾,马可从微博上得知情况,带着自己的越野车队前去救援。他说“社会参与,这是一个公民最原始的欲望”“帮助他人,真正收获的,永远是施予的这一方”,但你若把这行为归类为“公益慈善”,马可又赶紧摆手,生怕你把帽子给他下的太大。
更多的兴趣爱好就没有了,“你哪能指望一个已婚男人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和空间?”他觉得蹊跷。
他低调结婚后有了个叫“蕾蕾”的女儿,小孩子天马行空,看到一个水壶,问马可:“爸爸,这水壶的妈妈在哪里?”马可回答:“水壶的妈妈在家里啊!”三年来,他已经学会孩童的语言,“小孩说话最单纯,永远不要用复杂的心对待他们”。他当父亲当丈夫,却自我调侃最大优点是“懂得当儿子装孙子”。
他如今筹划新的脱口秀节目,关于社会民生,当然马可的节目里,仍会有马可式解读:“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博您一笑,社会事件也好,民生事件也好,你从侧面去解读会很有意思。比方说国庆大堵车,高速公路上出现的状况,被堵的人的状态都是很有意思的。我们把这些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有意思的点找出来,集中打包,然后体现在舞台上面。”
要有多深爱这里,才能扎根这里?很多人说,马可是那Second best,但他自己说:“我希望我是个在观众心中定到位子的主持人,也许一时定不到位置,但我会坚持到底。”
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份认同感,如周星驰在《食神》中说的一般:“但是我命中注定,就算我要冒天大的危险,也要给你看个全像。”康庄大道,马可轰然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