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让语文课堂闪烁智慧的光芒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在这个平等的对话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什么话题展开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有时往往是一个提问,就可以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围绕这个提问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凸显出文本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找准了切入点。相反,如果只是冗长乏味的讲解,课堂永远实现不了高效。
  如何找准这个切入点呢?可以尝试从文本课后习题、关键处、疑难处、插图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芒。
  一、最佳路径———从文本课后习题切入
  教材中大多数课后习题往往或隐或现地牵扯到文章主旨,它们是理解课文的捷径,弄清这些习题,学生就能豁然开朗。
  例如,苏教版小语教材四下《最佳路径》课后的习题就是: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的。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抓住课后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格罗培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精神。
  其实,抓课后习题为切入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却非常实用。这样既能让学生在预习前就明白这篇课文的重点,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去解决这个困惑。
  二、提纲挈领———从文本关键处切入
  从文本关键处切入,其实就是引领学生抓住关键点去开发文本,享受胜利的果实。这个关键点可以是题目中的一个关键词,或者是文本当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或者关键的段落,也可以是文本当中的主要人物等。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语教材四上《维生素C的故事》,学生在通读全文之后,都能读懂这个故事,那这篇课文还想让学生学习什么呢?我就抓住一个关键处为切入点——维生素C到底是谁发现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在全班学生思維碰撞下,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哥伦布心理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又让学生明白了给病重船员提供野果子的秘密,关爱船员、细心的哥伦布把秘密告诉了医生,医生进行反复研究和探索,发现了维生素C的存在。
  抓文本关键处为切入点,它能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也真正能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自主提问———从文本疑难处切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篇文章的疑难处很多,以疑难处为切入点可以是老师提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自主提问。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们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机会,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自主提问——探究发现——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教材五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为什么是绿色的课本,不是其他颜色的呢?教师以文本疑难处为切入点,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理解文字背后的秘密。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可以练写他们眼中大自然的颜色。
  四、突出重围———从文本的插图处切入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本中的插图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可以将文字形象直接地转化为视觉形象,给学生带来鲜明的感受。当然课文插图往往同课文的重点、难点密切相关,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切入点化难为易。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语教材六下《卢沟桥烽火》一文时,教师提出“P26的插图到底是描写课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学生在通读文本后,抓住插图与文字的相关处,进一步感知与把握文本。
  教无定法,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可以改变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文本的欣赏中充分感悟文学艺术的魅力,从而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特别是创业板开板以来,极大刺激了中国创业企业的发展。新创企业的核心关键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关键资源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课型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则是课外阅读推荐课。因此,笔者想以本人课外阅读推荐课《窗边的小豆豆》的教学为对如何避免课外阅读推荐课的枯燥乏味,激发小学课外阅读兴趣提出几点思考。  一、巧设悬念,唤
期刊
一、以生为本解决课堂内容窄化问题  生本为理念的课堂需要真正开放,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以我校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一课为例,按原来的设计就是“读熟课文——品读月球之美——理解月球之谜——展望未来,激发感情”。上完这样的教案,有的就是学生对月球之谜的了解,再多一点就是拿腔拿调地读了课文中的内容空发感叹。但在生本理念之下,我们进行深度追问:学生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学习这篇课文如何推进学生的阅读?
期刊
概括段意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指出了关于理清脉络、感知课文内容的要求——如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虽不提“分段概括段意”这样明显的字眼,但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涉及了我国多个城市或地区,比如香港(《东方之珠》)、拉萨(《拉萨的天空》)和庐山(《庐山的云雾》),《练习4》中还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图片和别称。于是,周畅老师设计了一个“跟着课本去旅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活动,活动的目标指向提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餐饮美食等方面了解某个地区,为项目活动探索和展示奠定知识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