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跨国婆媳齐抗疫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沉和公婆

中国媳妇教防疫


  2020年年初,全国各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此时身在意大利米兰市的沉沉如坐针毡。自从和爱人阿尔伯特结婚后,沉沉便定居米兰,以往春节小两口都要回国,今年她只能通过视频关心家人近况。
  沉沉预感,中国不会是唯一暴发疫情的国家。果不其然,很快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也纷纷遭遇疫情。那段时间,沉沉陷入了恐慌,几乎不怎么出门。
  和沉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意大利本土居民,绝大多数人和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连口罩也被认为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佩戴。沉沉担心爱人和公婆会有相同的想法,所以疫情之初她就拉著阿尔伯特一起看新闻。
  “口罩是一定要戴的,而且鼻翼两侧要捏紧!”沉沉在自己脸上示范如何戴口罩,戴好以后,她指着口罩外侧说,“这个区域千万不要用手碰,病毒很可能就停留在这里。”阿尔伯特看着妻子的动作,不时点头。“还有扔口罩也非常重要!”沉沉将口罩从脸上取下,把对准嘴巴的那面折叠上,继续讲解,“先从内侧折叠,然后再竖着叠一次,最后用口罩带扎口,这样既能减少触碰病毒的机会,也不会造成二次传染。”
  阿尔伯特对新冠病毒的厉害已了然于胸,在周围人还不敏感的时候,他在沉沉的科普下,已经把中国一整套的防疫措施都用上了。不仅如此,在每晚和父母的通话中,阿尔伯特总要把沉沉交代的防疫知识郑重其事地重复给两位老人,以确保他们像自己一样重视疫情。
  3月初,因为思念家人,阿尔伯特提议和父母同住。沉沉和公婆相处的时间不长,想到要和公婆同住,她担心万一公婆执意不戴口罩,自己作为晚辈也不好强求。阿尔伯特理解妻子的想法,特意和父母开了电话会议。通话结束,阿尔伯特胸有成竹地对沉沉说:“你放心吧,爸妈说了,他们现在轻易不出门,即便出门也会戴上口罩。”听了这话,沉沉的不安消减了大半。

内外兼修对抗病毒


  3月7日,沉沉和阿尔伯特开车前往父母家。沉沉的婆婆从事药品行业,对待病毒更加慎重,对沉沉交代的防疫措施贯彻得一丝不苟。婆婆在门口设立了临时消毒防疫台,防疫台有鞋子、消毒酒精、废弃口罩垃圾桶、用于晾置外套的衣架,以便外出或回来时更换。
  面对疫情,沉沉侧重外在防护,婆婆则注重内在防护。婆婆会经常提醒家人多吃水果,水果中的维生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效果极佳,尤其是柑橘类,储藏室里一眼望去满是明媚的橘黄。除了水果,运动是提高免疫力的法宝。运动能使免疫功能细胞总数短暂升高,有助于人体消灭侵入的病原微生物。
  沉沉刚到公婆家,婆婆就盛情邀约她一起运动。沉沉一看婆婆专业的装束,运动后的酸楚疲累仿佛提前涌向了身体,她连连摆手拒绝,嗖地一下躲进了房间。
  第二天下午,婆婆又邀请沉沉一起锻炼,沉沉抵挡不住加入健身。从热身开始,踏步、原地跑,沉沉觉得自己还不错,动作利落,节奏卡得也挺好。可进入到有氧阶段,沉沉就越来越吃力了,从鼻腔吸进的氧气已经供应不上身体的需求,只有大口喘着粗气。最要命的是那些高难度动作,姿势类似于仰卧起坐又不完全是,要求身体微微抬起,用腹部发力,以锻炼核心力量。沉沉面红耳赤地好不容易像个元宝般翘起身子,刚坚持了没一会儿,身体就像触电似的抖如筛糠。“坚持住,加油,加油!”婆婆在一旁鼓劲。沉沉勉强挤出笑容看向婆婆,没想到婆婆脸不红心不跳,看上去游刃有余。那一刻,沉沉心中又是羡慕又是钦佩,说明婆婆日常中是一个坚持不懈而且自律的人。

婆媳皆有宅智慧


  在家宅久了,情绪难免会消极,尤其是沉沉,新闻里触目惊心的数字很容易让她陷入焦虑。每当这时,婆婆总会想方设法转移她的注意力。
  “我们来拍视频吧!”婆婆兴高采烈地鼓动沉沉。自从宅家抗疫后,沉沉常在微博和抖音上发布生活小视频。有时,公婆也一起出镜。一次,沉沉不知道拍什么,婆婆兴致盎然地提议说:“要不咱们做中餐吧。”中餐倒是勾起了沉沉的兴趣,“这也没调料啊?”沉沉扶着冰箱门发愁,目光最后落到了西红柿上,她左思右想,觉得唯一可做的只有西红柿鸡蛋拉面了。
  西红柿鸡蛋拉面的难度在于拉面。沉沉不会,便打开手机搜索学习。“放面粉,加水,和面,醒面,最后拉面。”沉沉默念步骤,深信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技术难点。“好,开始和面!”沉沉撸起袖子,开始往盆里倒面粉,全身卯足了劲对着面粉揉啊揉。婆婆在一旁做助手,面软了她加粉,面干了她加水。两人全情投入,配合得极其默契。面揉好了,沉沉把面团静置在加盖的盆里醒面。一切似乎尽在掌握之中,她告诉婆婆,一会从盆里取出的面团会更加劲道、柔软,也更容易加工。婆婆一副受教的样子,竖着大拇指直夸:“中国美食!”
  终于到了揭盖的时候,婆媳俩探着脑袋往盆里看。面和之前好像没什么不同,不过这一点也没有打消沉沉的信心。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面,尝试着像拉面馆的师傅一样张开手臂大甩一场。就在这时,啪嗒,面断了……
  醒面失败,不足以让沉沉打退堂鼓。正所谓技术不够,手势来凑。沉沉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点子:搓!将干面粉扑在砧板上,面剂子铺在干面粉上,用双手来回搓成面条状。沉沉一边手舞足蹈地向婆婆比划,一边尝试挽回局面:“这种面条口感一样劲道,也算是一道中国非著名特色小吃。”婆婆欣然同意:“好的,咱们开始吧。”那天的午饭最终变成了下午饭,至于味道嘛,只能说那次之后,婆婆没再张罗着让沉沉露一手。
  疫情期间,为了不让大家困顿在抑郁中,婆婆决定来一场大扫除,她给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沉沉负责扫尘,阿尔伯特清理地板。楼上楼下,院里院外,工程量大到没人顾得上说话。几个小时的大汗淋漓之后,一家人看着干净明亮的房间,心情也好了起来。
  意大利的疫情正在逐步好转,沉沉希望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能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互通有无,在沟通和交流中共同应对疫情。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发货遭拒,冲突受伤  吴娉是辽宁省鞍山市食品公司员工,2018年年初,她从仓库调到销售部,从事网络营销工作。由于吴娉在网络营销方面是新手,没有年轻人接单多,经常被仓库保管员赵飞冷嘲热讽。  2019年12月27日上午,吴娉接到一笔25万元的大单,心想只要把这批货发出去,全年销售指标将超额完成。于是,吴娉跑到仓库落实发货,当时只有赵飞在仓库。赵飞瞄了瞄发货单子,说:“年关缺货,要排队轮候,恐怕要等几
期刊
《掬水月在手》是记录叶嘉莹传奇人生的文学纪录片。这是一部安静得能让人心沉下来的影片。  叶嘉莹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浸淫古典文化,她坦言自己是读书人,只对读书之事有兴趣。然生于乱世,个人命运并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她一生漂泊不定,1948年跟随丈夫南下台湾,在台湾担任诗词教授,后被派往美国讲学,1969年移居加拿大。让人感动的是,当得知祖国开放后,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2013年定居于南开园。影片中穿
期刊
约定房产共有  2014年10月,朱建在广州市天河区按揭了一套三居室的期房,首付款由朱建父母支付。一年半后,朱建虽然拿到了新房,但没有经济能力装修。恰在此时,朱建与女友范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范娟提出,装修款由她出,但要把她的名字加在房产证上。此时,范娟还没有在广州落户,房产证加名的事暂且搁浅。朱建承诺,等范娟有了广州市户籍,就将房屋产权登记改为共有。  2017年5月1日,范娟与朱建结婚。婚后,
期刊
在長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黄令仪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人小志坚  1936年,国家内忧外患,广西南宁市一家普通小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黄令仪。父亲当时为广西博物馆馆长,母亲是一名科学工作者。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和父母过着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的生活。  有一次,黄令仪和父母一起逃难时,一架敌机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
期刊
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第一次降临拉丁美洲,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的诗歌倾动了世界。  出生在智利维库尼亚小镇的米斯特拉尔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父亲在她3岁时弃家出走,只留下茅屋边的一方小花园和一摞随性创作的通俗诗。米斯特拉尔在识字后欣喜地读阅它们,爱上了文学。与此同时,祖母教她读《圣经》,母亲给她讲述儿时的趣事,同母异父的姐姐则教她识字……家庭中几代女性的温暖呵护成为她日后创作的主旋律。  9
期刊
吕植  上世纪80年代,英国电视剧《达尔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荧屏上展示的神奇世界将一个小姑娘迷住了。她15岁就考入北京大学,走上了生物探险旅程。随后,她的身影出现在秦岭山脉深不可测的丛林里,也出现在《拯救大熊猫》《熊猫列传》等国内外纪录片的镜头下。她叫吕植,是中国首批投身生物保护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2020年,是中国开展野生熊猫科研保护工作40周年。从勤奋求学到教书育人,再到创立科研机构,吕植的
期刊
郭淑娟  郭淑娟是中国第一位女子冲浪冠军。在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冲浪运动员之前,她也曾是囿于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从纠结柔弱,到霸气逆袭,她选择了充满挑战的路,也从此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快意人生。被生活驯服,不如去驯服懦弱  18岁,有人在成人礼的仪式感中继续按部就班地生活;也有人一脚踏出舒适圈,体验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成人”。  2008年,18岁的郭淑娟走出家门,来到香港大屿山学习冲浪。在此之前,她的
期刊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单。”从成为大学生村官的那一刻起,吉园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再当一次学生。从育苗到撒种,从修路到秸秆禁烧,从疫情防控到防汛……10年间,吉园虚心请教,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康乐村村民走在致富奋斗的路上。吉园闻“汛”而动  “今天要多巡逻几次。”一场大雨来袭,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康乐村的村干部和网格员穿好雨具,开始了上午的巡逻。村干部吴余根巡逻到横沟桥时,发现了一个1米左右的豁口,就靠
期刊
很多人觉得环保是专家教授才能解决的事,普通人能做的有限,大多只能参与到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层面。在家中建太阳能民用电站,搭建生态菜园,用厨余垃圾堆肥……环保公益组织“绿色光年”创始人倪欢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家庭环保的多种可能。自建生态家园  走进倪欢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台上一套黑色半透明的薄膜光伏发电“玻璃板”,这是民用CIGS太阳能薄膜发电站。倪欢说,阳台上有16块太阳能板,每块150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有条不紊地开展防控、排查、梳理;面对汛情,从南京潮水位站至中山码头,都有她巡查的身影……从世茂滨江社区到唐山路社区,扎根基层14年的凡建萍,勇挑重担,不畏考验,带领社工、党员、志愿者,打赢了一场场防疫防汛战。社區总动员,防汛有“我”凡建萍(左一)和志愿者在江边巡查  6~7月,长江水位不断上涨,位于江边南路的南京潮水位站,最高潮水位达10.39米,超警戒线1.69米。坐落在滨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