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篇名句默写,是语文高考试题中与课本关系最密切的题块,得分却一直居低不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高考必背篇目的价值,要深耕这些犹如金镶玉的背诵篇目,进行挖掘使用,达到理解与运用的目标。
一、花式引用添文采
诗词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化用。直接引用可以灵活多样,推陈出新。
1.学生最常用的“某某说”式。如,欧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
2.引用和评析作者本人结合。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王勃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
3.改写化用。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诗意。当然,改寫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引用化用,能使记叙更显生动,使议论更见雄辩,同时,被化用过的诗句也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无论以何种方式来考查,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二、熟习诗词名家增素材
考纲规定必背篇目的作者不少都是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大小李杜等。我们学习文本时,可从人生经历概括总结入手,掌握作者的著名事迹和逸事,丰富我们的文章素材和文化底蕴。引用素材的方法有评析法、感悟法、引申法等,如下面的两篇考场作文片段:
遥望曾经,苏武当年持节南望,坚守回家的方向,不因威胁而稍变容色,不因许诺而动摇片刻;岳飞当年铮铮铁骨,捍卫家国沃土,不因强敌而徘徊,不因佞臣而退步,这是他“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英雄壮举。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巨人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桃花源。
第一则运用的是评析法,第二则用的是引申法,都运用得流畅自然,既丰富了论证的素材,也增强了语言的文采和文化韵味。
三、学习迁移提鉴赏
在多年来的高考阅卷反馈中,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最低分板块”。如何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读懂诗词,教会他们解答诗歌?考纲要求的背诵篇目“诗词40篇”是最可靠的抓手。比如在背诵《诗三首》时可以结合文本梳理这几个考点:
1.抒情手法:《涉江采芙蓉》是如何表现思念之情的?《短歌行》如何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归园田居》如何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意象:鉴赏“芙蓉”“月”“乌鹊”的内涵和意蕴。
3.人物:通过学习《短歌行》,你触摸到了怎样的曹操形象?《归园田居》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写景:《归园田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田园景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相比于大量刷题强练,用“诗词40篇”设计考题,归类讲解,对于帮助学生构建诗词鉴赏的知识体系,明晰高考命题考查点,掌握答题思路和步骤都是便捷可行的,更关键的是,在训练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时,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内容,同时也熟悉掌握了诗歌背诵。
这样教学,在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时,也解决了困扰教师们的情境默写教学问题,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花式引用添文采
诗词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化用。直接引用可以灵活多样,推陈出新。
1.学生最常用的“某某说”式。如,欧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
2.引用和评析作者本人结合。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王勃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
3.改写化用。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诗意。当然,改寫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引用化用,能使记叙更显生动,使议论更见雄辩,同时,被化用过的诗句也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无论以何种方式来考查,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二、熟习诗词名家增素材
考纲规定必背篇目的作者不少都是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大小李杜等。我们学习文本时,可从人生经历概括总结入手,掌握作者的著名事迹和逸事,丰富我们的文章素材和文化底蕴。引用素材的方法有评析法、感悟法、引申法等,如下面的两篇考场作文片段:
遥望曾经,苏武当年持节南望,坚守回家的方向,不因威胁而稍变容色,不因许诺而动摇片刻;岳飞当年铮铮铁骨,捍卫家国沃土,不因强敌而徘徊,不因佞臣而退步,这是他“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英雄壮举。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巨人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桃花源。
第一则运用的是评析法,第二则用的是引申法,都运用得流畅自然,既丰富了论证的素材,也增强了语言的文采和文化韵味。
三、学习迁移提鉴赏
在多年来的高考阅卷反馈中,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最低分板块”。如何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读懂诗词,教会他们解答诗歌?考纲要求的背诵篇目“诗词40篇”是最可靠的抓手。比如在背诵《诗三首》时可以结合文本梳理这几个考点:
1.抒情手法:《涉江采芙蓉》是如何表现思念之情的?《短歌行》如何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归园田居》如何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意象:鉴赏“芙蓉”“月”“乌鹊”的内涵和意蕴。
3.人物:通过学习《短歌行》,你触摸到了怎样的曹操形象?《归园田居》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写景:《归园田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田园景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相比于大量刷题强练,用“诗词40篇”设计考题,归类讲解,对于帮助学生构建诗词鉴赏的知识体系,明晰高考命题考查点,掌握答题思路和步骤都是便捷可行的,更关键的是,在训练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时,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内容,同时也熟悉掌握了诗歌背诵。
这样教学,在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时,也解决了困扰教师们的情境默写教学问题,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