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在教育各个阶段不断大刀阔斧地开展,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阶段的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课堂应让位给学生,努力营造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不断发掘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质,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特的思维能力与智慧。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方法展开系列研究,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将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直接介绍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在图形中不断反复操练,从而迅速掌握计算方法。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并不十分接受,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扭转传统教学的师生课堂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寻问题的根源和规律。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新知,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影像,在多媒体片段中通过图片展示已经掌握的长方形,导入平行四边形,将二者进行比较,保证二者等长、等宽、等高。学生在浏览过具体的几何图片之后,教师开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现在某绿化公司拟建设一个花坛,职工小王负责绿化工作,公司允许将花坛建设成以上的两种形状,小王选择哪种形状才能保证绿化的面积更大呢?学生接收到问题之后,开始猜测,有的学生认为建设成长方形更好,长方形面积大;有的则认为建设成平行四边形更好,平行四边形面积更大。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产生了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认为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面积更大的同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呢?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小王,做好本期的绿化工作呢?问题的提出和设置就会极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不断思索和探求证明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引导学生进入下个教学环节。
二、演绎教学,推理归纳出真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在这个阶段会强调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死记硬背,学生简单机械地记住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住知识,却无法从根本上知其所以然。当接受和记忆的公式数量过于庞杂时,学生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出现张冠李戴,混用公式和错用公式,究其根本,主要是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公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教师要想改变学生机械学习的局限性,就要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具体的意义,让学生探索具体的数学现象,以旧知推新知,归纳出正确的计算公式。学生只有全面深入地领悟公式背后的原理,才能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准确理解和使用公式。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已知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的测量结果,迅速地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不同于长方形,他们可以测量出具体的长宽高,却由于没有计算公式,无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各边平行且相等的规则,学生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折叠,将它从中间剪开,在将剪开的两部分进行拼合,就会发现一个长方形,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采用割补的方法法,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转化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底长为a,它的高为h, 那么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h。
此时教师便可以及时向学生展示另一种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式是无穷无尽的,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原来如此神奇,充满无数的可能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被极大地激发,此时,教师便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和思路有很多种,剩余的方法就由你们课后去进行不断地实验和探究。
学生在探寻绿化面积大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总结出一般规律。在这个具体的推算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原理,与此同时,也增长了不断尝试的实践能力和几何想象和拼合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践,让数学进入生活
传统数学教学直接略去这一环节,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题和考试,不懂得将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在具体生活中,数学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为生活服务。比如当设计某个场地形状时,选择哪种方案最合适,建设场地的费用就取决于场地面积的大小,比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筛选,如何选择最佳方案,就是根据数学面积的算法,根据计算的结果,能有效地选择合理的方案,从而能节省费用,选择最佳的设计,减少成本投资。
四、结语
教师让学生能够深刻體会到,数学能有效地投入到具体的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只有正确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布置一道任务,让学生去观察自己家庭生活中能运用到数学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赋予数学更多的实际意义,将知识点与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深化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巩固学生的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
[1]袁玉霞.如何与数学文本深层对话[J].江西教育,2008(02).
[2]李娇.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9).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特的思维能力与智慧。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方法展开系列研究,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将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直接介绍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在图形中不断反复操练,从而迅速掌握计算方法。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并不十分接受,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扭转传统教学的师生课堂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寻问题的根源和规律。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新知,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影像,在多媒体片段中通过图片展示已经掌握的长方形,导入平行四边形,将二者进行比较,保证二者等长、等宽、等高。学生在浏览过具体的几何图片之后,教师开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现在某绿化公司拟建设一个花坛,职工小王负责绿化工作,公司允许将花坛建设成以上的两种形状,小王选择哪种形状才能保证绿化的面积更大呢?学生接收到问题之后,开始猜测,有的学生认为建设成长方形更好,长方形面积大;有的则认为建设成平行四边形更好,平行四边形面积更大。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产生了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认为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面积更大的同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呢?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小王,做好本期的绿化工作呢?问题的提出和设置就会极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不断思索和探求证明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引导学生进入下个教学环节。
二、演绎教学,推理归纳出真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在这个阶段会强调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死记硬背,学生简单机械地记住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住知识,却无法从根本上知其所以然。当接受和记忆的公式数量过于庞杂时,学生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出现张冠李戴,混用公式和错用公式,究其根本,主要是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公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教师要想改变学生机械学习的局限性,就要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具体的意义,让学生探索具体的数学现象,以旧知推新知,归纳出正确的计算公式。学生只有全面深入地领悟公式背后的原理,才能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准确理解和使用公式。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已知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的测量结果,迅速地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不同于长方形,他们可以测量出具体的长宽高,却由于没有计算公式,无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各边平行且相等的规则,学生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折叠,将它从中间剪开,在将剪开的两部分进行拼合,就会发现一个长方形,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采用割补的方法法,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转化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底长为a,它的高为h, 那么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h。
此时教师便可以及时向学生展示另一种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式是无穷无尽的,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原来如此神奇,充满无数的可能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被极大地激发,此时,教师便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和思路有很多种,剩余的方法就由你们课后去进行不断地实验和探究。
学生在探寻绿化面积大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总结出一般规律。在这个具体的推算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原理,与此同时,也增长了不断尝试的实践能力和几何想象和拼合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践,让数学进入生活
传统数学教学直接略去这一环节,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题和考试,不懂得将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在具体生活中,数学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为生活服务。比如当设计某个场地形状时,选择哪种方案最合适,建设场地的费用就取决于场地面积的大小,比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筛选,如何选择最佳方案,就是根据数学面积的算法,根据计算的结果,能有效地选择合理的方案,从而能节省费用,选择最佳的设计,减少成本投资。
四、结语
教师让学生能够深刻體会到,数学能有效地投入到具体的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只有正确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布置一道任务,让学生去观察自己家庭生活中能运用到数学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赋予数学更多的实际意义,将知识点与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深化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巩固学生的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
[1]袁玉霞.如何与数学文本深层对话[J].江西教育,2008(02).
[2]李娇.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