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并非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一种很少作为建材的亚克力,一个展览建筑与建筑展览边界模糊的国家馆视像;种子,圣殿,礼物……英国馆超现实降落上海世博园,令人惊喜又令人匪夷所思地端坐在了C片区。
种子——生物的多样性生存
至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觉悟——世界的存在,人类的可持续,城市的追求,生活的美好,所有上述诉求的逻辑保障是: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生存。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 又称生物歧异度,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人类从多样性的生物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还得到了对科学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支持。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和相互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地球上的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经人类研究和加以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定名就已灭绝。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8亿公顷,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被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
不同类型生物锐减,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能否继续以其固有方式生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合理利用亟待加强,刻不容缓。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UNCED)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之后,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2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隶属于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基尤千年种子银行计划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上收集完英国的植物种子;至2010年,保存世界上10%植物种类的种子;至2020年保存世界上25%植物种类的种子。
基尤种子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数十个国家设立了种子收集机构,先行收集来自高山,旱地,沿海和岛屿等生态系统的种子,因为这些地区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种子的风险也最大。收集来的种子首先保存在其原籍国,复本被送往保存设备先进的基尤千年种子库。种子的主要保存方式是:样本处理后分类,在地下20米、环境温度负20度的种子库冷冻保存。
目前,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已完成其10%的种子收集目标,并设立网站,开放部分机构供公众参观,致力于提高公众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用一颗种子长成的植物做草药,可能让一位生病的老奶奶长寿10年;而像麦子这样的种子,可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英国馆总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种子更具有潜力。”种子是一切的源头。托马斯还说,英国馆不想成为直接宣传英国的展台,英国馆将以种子为线索追问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主题诠释的层面看,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等本题以及若干副主题;从世博主题诠释的实践意义看,包括“以不同的视野讨论未来城市的发展”,“以不同的实践成果探讨未来城市发展的可行性”,“以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主办国家所强调的行动方案发送世界”等主题演绎方法。世博英国馆高蹈于“生物的多样性生存”这一关乎人类存亡的大尺度视界,以基尤千年种子银行超前于世界近20年的默默实践,敦促本届世博会前瞻美好生活的根基,其切入点无与伦比。
种子圣殿——托马斯·赫斯维的奇迹
英国馆的总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早年曾攻读三维设计。在设计舞台上,他善于将标新立异的理念,意想不到的材料,不同寻常的尺度,与传统迥异的结构归于三度空间中设计物的主题演绎及视觉体量吸引麾下,因此,无论“跨界”与否,他的设计总能游刃有余,出奇制胜。
关于英国馆,尤其是种子圣殿的灵感,来源于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也来源于作为设计师的马斯·赫斯维对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了解,对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独特领悟。
多年来对世博会建筑的留意,使托马斯决意规避“建造一个大盒子般的建筑,然后把各种各样的演出、音响和展览品塞进去”,也规避建筑形态的奇异。有一部电影的片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清风拂过田野,景象美轮美奂。托马斯希望将那样的感觉变成外表柔软,随风摆动的建筑,把自己的创意着力点定位于未来“种子圣殿”既单纯又有吸引力的结构。
将线材导入设计是托马斯熟悉的方法之一,类似蒲公英样的造型也曾在托马斯过去的创作中浮现。另外,关于亚克力的使用,一方面有托马斯及工作室多年关注材料的基础,另一方面,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表明,竹子,金属管都曾为考虑因素,但在反复比较后,是半透明更有柔韧度和透光度的亚克力拔得头筹。
最后落地的“种子圣殿”由约 6 万支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每支7.5米,向外伸展,随风摇曳;一个来自英国的圆角立方体实实在在又边界缥缈地成为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人瞩目的焦点。有意思的是,每根透明亚克力杆的顶端都嵌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而6 万支亚克力杆所构成的“种子圣殿”更像一颗刚刚落地的精神层面的种子;英国政府将其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中国,送给本届世博会——在“一张被拆开的包装纸上”,“种子圣殿”,这颗意义非凡的种子,即是礼物,即是启发,即是敦促。
托马斯希望,“观众在白天走进种子圣殿时,全然没有人造光源,也没有喧闹的电影。周围很安静,6万颗种子引人思考,震撼人心。”
在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上,作为建筑奇迹,英国园艺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以玻璃、金属支架结构的“水晶宫”成为1851年至1915年大型展览馆时代博览会的标志;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以玻璃和工字钢结构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成为1925年至1939年展示文化、表现世界建筑思潮时代博览会的标志;美国建筑师爱德华·斯东以直径92米圆形双层悬索结构的美国馆成为1958年至1990年技术美学时期博览会的标志;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长60米,高25米的木构建筑大阪世博会日本馆成为1992年至2005年生态美学时期世博会的标志……
21世纪的人类将向何处去?21世纪的世博会将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全球?“种子圣殿”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奇迹,它是英国和托马斯在当下的发现和追问,也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当下的发现和追问。
托马斯本人曾经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英国馆的“展馆本身就是一件展品”。我们目前能够理解的是:第一,世博会展馆是展览内容的外壳或是展品货架的观念已被突破,一个展馆建筑完全可以像“种子圣殿”那样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一气呵成地作为“展览体”完成观念表达。第二,尽管世博会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不再是全球最新观念、最新技术、最新风尚的唯一一线风向标,但如此规模的世界盛会,在托马斯看来仍不失为全球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第三,托马斯就是托马斯。从来就不是其他种种所有,“直指人心”——是托马斯“种子圣殿”想要创造的最大奇迹。
曾经有人问设计师,到“种子圣殿”除了看种子还能看什么?得到的回答是:“难道6万颗种子还不够吗?!”
当年,密斯的德国馆在巴塞罗那世博会结束后就按惯例被拆除了;但过了很多年以后,人们又自觉地将其作为永久性建筑重建;因为世界接受并深刻认识密斯在建筑理念方面的开拓性贡献需要时间。
值得本届世博会欣慰的是,就当我们进行此番讨论的时候,“种子”,已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而“种子圣殿”,也已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无可比拟的亮丽风景。
共享礼物——绿色英国,创意英国
整个世博英国馆如同一件英国赠与中国、赠与世博的礼物。“展开的包装纸”提供了开放性户外空间,人们可坐下,放松,看风中飘动着的种子圣殿,看各种各样与英国有关的演出。
“包装纸褶皱”形成展示廊上方的顶棚,人们也可以选择步行通过一系列走廊,参观“种子圣殿”之外,英国的经典、今天和未来。
“绿色地图”出现在第一走廊,表现了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4个城市中的绿色空间。
很久以来,英国就擅长将绿地和水景融入城市,以构成自然的城市景观。公园、私家花园;湖泊、喷泉、河流、运河以及池塘,在英国的大城市里应有尽有;在英国温和气候的滋养下,苍翠繁茂的英国城市,成为人们宜居的家园。
伦敦由40%的绿色覆盖,是世界上同规模城市中最为环保的。伦敦历来保持着融合自然、营造绿色的传统。早在1842年,为了抗击疾病、改善伦敦东部地区工人阶层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状况,英国就建造了维多利亚公园。同样在伦敦东部的心脏区域,如今的公园为会议、音乐会和节日提供了一个集会场合。
将英伦城市绿化程度展现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擦掉”所有的建筑物和街道,于是,展览地图中只留下绿色的区域,这就是绿色英国的“绿色地图”。
“缩小版典型英国城市建筑” 倒挂于第二走廊顶棚。建筑物按典型的城区结构分组排列,包括郊区,闹市区商业街,城区,工业区和商务区。“光雨”启动装置以“云”的形式将光线投射在地上,于是光线洒落,便形成雨滴般的动画效果。
那些看上去似曾相识的建筑包括百货公司,闹市区门店,公寓大楼,工厂,街区和独立洋房,它们是世界建筑风格中标志性的英国设计。
“植物河”是英国馆除了“种子圣殿”以外令人兴奋的又一展示亮点。在“活力城市”展区,这条植物河由顶棚中的巨大裂缝流出,植物生命从这里喷薄而出。植物河展示的植物是现在植物与未来植物的融合。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哪些是真实的植物,哪些又是模型。植物河里包含着8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以及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这些具体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英国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进行的前沿实践。
英国是非常注重创意,也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1997年5月,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英国首相布莱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特别工作组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 按照占GDP的比例,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创意产业部门。2007年,它占英国总增长值的6.2%,创意服务出口总额为166亿英镑。
创造力深深地根植于英国的文化与社会中。从广告和传播、电视、电影、音乐、出版,到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品牌设计和时尚设计,再到建筑,创意产业以原创性和知识性为特点,贯穿睿智,涵盖了上述广泛的领域。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英国创意激动人心的体现,除了英国国家馆,还包括世博会运行6个月间陆续在中国展开的130多个英国商业和贸易活动(其中创意产业展示占很大比重)。其创意活动系列已于5月20日从英国广告业开始拉开序幕,以后陆续开展的活动将涵盖品牌设计、音乐和建筑。
从酷玩乐队到亚历山大·麦昆,从诺曼·福斯特到丹尼·博伊尔,从 J.K. 罗琳到丹尼尔·克雷格,再到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托马斯·赫斯维……这些名字的集群越来越在世界享有盛誉。期望“种子圣殿”“开花结果”,希望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全面体验英国创意的机会。
追记:发稿之际,世博网5月25日传来消息:英国国家馆近日荣获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建筑大奖,颁奖典礼将于6月29日在伦敦举行。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大奖旨在表彰其成员在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项目,包括外国建筑事务所项目、在外国建造的建筑项目以及英国本国建筑事务所在欧盟以外的项目。世博西班牙国家馆同时获得殊荣。
主要资料来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新闻处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总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记者见面会
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网站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上海科技网
图片提供: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新闻处 Troika
种子——生物的多样性生存
至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觉悟——世界的存在,人类的可持续,城市的追求,生活的美好,所有上述诉求的逻辑保障是: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生存。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 又称生物歧异度,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人类从多样性的生物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还得到了对科学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支持。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和相互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地球上的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经人类研究和加以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定名就已灭绝。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8亿公顷,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被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
不同类型生物锐减,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能否继续以其固有方式生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合理利用亟待加强,刻不容缓。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UNCED)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之后,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2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隶属于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基尤千年种子银行计划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上收集完英国的植物种子;至2010年,保存世界上10%植物种类的种子;至2020年保存世界上25%植物种类的种子。
基尤种子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数十个国家设立了种子收集机构,先行收集来自高山,旱地,沿海和岛屿等生态系统的种子,因为这些地区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种子的风险也最大。收集来的种子首先保存在其原籍国,复本被送往保存设备先进的基尤千年种子库。种子的主要保存方式是:样本处理后分类,在地下20米、环境温度负20度的种子库冷冻保存。
目前,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已完成其10%的种子收集目标,并设立网站,开放部分机构供公众参观,致力于提高公众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用一颗种子长成的植物做草药,可能让一位生病的老奶奶长寿10年;而像麦子这样的种子,可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英国馆总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种子更具有潜力。”种子是一切的源头。托马斯还说,英国馆不想成为直接宣传英国的展台,英国馆将以种子为线索追问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主题诠释的层面看,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等本题以及若干副主题;从世博主题诠释的实践意义看,包括“以不同的视野讨论未来城市的发展”,“以不同的实践成果探讨未来城市发展的可行性”,“以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主办国家所强调的行动方案发送世界”等主题演绎方法。世博英国馆高蹈于“生物的多样性生存”这一关乎人类存亡的大尺度视界,以基尤千年种子银行超前于世界近20年的默默实践,敦促本届世博会前瞻美好生活的根基,其切入点无与伦比。
种子圣殿——托马斯·赫斯维的奇迹
英国馆的总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早年曾攻读三维设计。在设计舞台上,他善于将标新立异的理念,意想不到的材料,不同寻常的尺度,与传统迥异的结构归于三度空间中设计物的主题演绎及视觉体量吸引麾下,因此,无论“跨界”与否,他的设计总能游刃有余,出奇制胜。
关于英国馆,尤其是种子圣殿的灵感,来源于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也来源于作为设计师的马斯·赫斯维对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了解,对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独特领悟。
多年来对世博会建筑的留意,使托马斯决意规避“建造一个大盒子般的建筑,然后把各种各样的演出、音响和展览品塞进去”,也规避建筑形态的奇异。有一部电影的片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清风拂过田野,景象美轮美奂。托马斯希望将那样的感觉变成外表柔软,随风摆动的建筑,把自己的创意着力点定位于未来“种子圣殿”既单纯又有吸引力的结构。
将线材导入设计是托马斯熟悉的方法之一,类似蒲公英样的造型也曾在托马斯过去的创作中浮现。另外,关于亚克力的使用,一方面有托马斯及工作室多年关注材料的基础,另一方面,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表明,竹子,金属管都曾为考虑因素,但在反复比较后,是半透明更有柔韧度和透光度的亚克力拔得头筹。
最后落地的“种子圣殿”由约 6 万支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每支7.5米,向外伸展,随风摇曳;一个来自英国的圆角立方体实实在在又边界缥缈地成为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人瞩目的焦点。有意思的是,每根透明亚克力杆的顶端都嵌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而6 万支亚克力杆所构成的“种子圣殿”更像一颗刚刚落地的精神层面的种子;英国政府将其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中国,送给本届世博会——在“一张被拆开的包装纸上”,“种子圣殿”,这颗意义非凡的种子,即是礼物,即是启发,即是敦促。
托马斯希望,“观众在白天走进种子圣殿时,全然没有人造光源,也没有喧闹的电影。周围很安静,6万颗种子引人思考,震撼人心。”
在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上,作为建筑奇迹,英国园艺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以玻璃、金属支架结构的“水晶宫”成为1851年至1915年大型展览馆时代博览会的标志;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以玻璃和工字钢结构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成为1925年至1939年展示文化、表现世界建筑思潮时代博览会的标志;美国建筑师爱德华·斯东以直径92米圆形双层悬索结构的美国馆成为1958年至1990年技术美学时期博览会的标志;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长60米,高25米的木构建筑大阪世博会日本馆成为1992年至2005年生态美学时期世博会的标志……
21世纪的人类将向何处去?21世纪的世博会将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全球?“种子圣殿”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奇迹,它是英国和托马斯在当下的发现和追问,也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当下的发现和追问。
托马斯本人曾经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英国馆的“展馆本身就是一件展品”。我们目前能够理解的是:第一,世博会展馆是展览内容的外壳或是展品货架的观念已被突破,一个展馆建筑完全可以像“种子圣殿”那样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一气呵成地作为“展览体”完成观念表达。第二,尽管世博会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不再是全球最新观念、最新技术、最新风尚的唯一一线风向标,但如此规模的世界盛会,在托马斯看来仍不失为全球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第三,托马斯就是托马斯。从来就不是其他种种所有,“直指人心”——是托马斯“种子圣殿”想要创造的最大奇迹。
曾经有人问设计师,到“种子圣殿”除了看种子还能看什么?得到的回答是:“难道6万颗种子还不够吗?!”
当年,密斯的德国馆在巴塞罗那世博会结束后就按惯例被拆除了;但过了很多年以后,人们又自觉地将其作为永久性建筑重建;因为世界接受并深刻认识密斯在建筑理念方面的开拓性贡献需要时间。
值得本届世博会欣慰的是,就当我们进行此番讨论的时候,“种子”,已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而“种子圣殿”,也已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无可比拟的亮丽风景。
共享礼物——绿色英国,创意英国
整个世博英国馆如同一件英国赠与中国、赠与世博的礼物。“展开的包装纸”提供了开放性户外空间,人们可坐下,放松,看风中飘动着的种子圣殿,看各种各样与英国有关的演出。
“包装纸褶皱”形成展示廊上方的顶棚,人们也可以选择步行通过一系列走廊,参观“种子圣殿”之外,英国的经典、今天和未来。
“绿色地图”出现在第一走廊,表现了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4个城市中的绿色空间。
很久以来,英国就擅长将绿地和水景融入城市,以构成自然的城市景观。公园、私家花园;湖泊、喷泉、河流、运河以及池塘,在英国的大城市里应有尽有;在英国温和气候的滋养下,苍翠繁茂的英国城市,成为人们宜居的家园。
伦敦由40%的绿色覆盖,是世界上同规模城市中最为环保的。伦敦历来保持着融合自然、营造绿色的传统。早在1842年,为了抗击疾病、改善伦敦东部地区工人阶层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状况,英国就建造了维多利亚公园。同样在伦敦东部的心脏区域,如今的公园为会议、音乐会和节日提供了一个集会场合。
将英伦城市绿化程度展现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擦掉”所有的建筑物和街道,于是,展览地图中只留下绿色的区域,这就是绿色英国的“绿色地图”。
“缩小版典型英国城市建筑” 倒挂于第二走廊顶棚。建筑物按典型的城区结构分组排列,包括郊区,闹市区商业街,城区,工业区和商务区。“光雨”启动装置以“云”的形式将光线投射在地上,于是光线洒落,便形成雨滴般的动画效果。
那些看上去似曾相识的建筑包括百货公司,闹市区门店,公寓大楼,工厂,街区和独立洋房,它们是世界建筑风格中标志性的英国设计。
“植物河”是英国馆除了“种子圣殿”以外令人兴奋的又一展示亮点。在“活力城市”展区,这条植物河由顶棚中的巨大裂缝流出,植物生命从这里喷薄而出。植物河展示的植物是现在植物与未来植物的融合。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哪些是真实的植物,哪些又是模型。植物河里包含着8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以及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这些具体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英国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进行的前沿实践。
英国是非常注重创意,也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1997年5月,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英国首相布莱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特别工作组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 按照占GDP的比例,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创意产业部门。2007年,它占英国总增长值的6.2%,创意服务出口总额为166亿英镑。
创造力深深地根植于英国的文化与社会中。从广告和传播、电视、电影、音乐、出版,到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品牌设计和时尚设计,再到建筑,创意产业以原创性和知识性为特点,贯穿睿智,涵盖了上述广泛的领域。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英国创意激动人心的体现,除了英国国家馆,还包括世博会运行6个月间陆续在中国展开的130多个英国商业和贸易活动(其中创意产业展示占很大比重)。其创意活动系列已于5月20日从英国广告业开始拉开序幕,以后陆续开展的活动将涵盖品牌设计、音乐和建筑。
从酷玩乐队到亚历山大·麦昆,从诺曼·福斯特到丹尼·博伊尔,从 J.K. 罗琳到丹尼尔·克雷格,再到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托马斯·赫斯维……这些名字的集群越来越在世界享有盛誉。期望“种子圣殿”“开花结果”,希望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全面体验英国创意的机会。
追记:发稿之际,世博网5月25日传来消息:英国国家馆近日荣获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建筑大奖,颁奖典礼将于6月29日在伦敦举行。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大奖旨在表彰其成员在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项目,包括外国建筑事务所项目、在外国建造的建筑项目以及英国本国建筑事务所在欧盟以外的项目。世博西班牙国家馆同时获得殊荣。
主要资料来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新闻处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总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记者见面会
英国基尤千年种子银行网站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上海科技网
图片提供: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新闻处 Tro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