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研员科研调查与提高途径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笔者参与相关科研工作,深感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与教研员(特别是县级教研员)关系密切。因为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效果在于广大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认识与积极参与,而县级教研员是学科教师的领军人物或“学科县长”,是距离基础教育改革“前线”最近的专业指导员或排头兵,是将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人物,县级教研员论文水平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当地基础教育改革是否从“经验”型上升到“理论结合实际”型,也能反映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教研员论文水平及相关情况。中国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将中国知网作为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平台。一般评定职称、学科带头人、名师及特级教师所说的中国期刊网,即是“中国知网”等。因此,“中国知网”的数据也能反映一定的相关情况和问题。
  一、某省某设区10个县(市、区)级教研员科研论文概况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单位—某县(市、区)级教师进修学校—检索”的路径,搜索到了某省某设区市10个县(市、区)级教研员撰写科研论文的情况,详情见表1。
  该设区市有10所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93年10月到2014年12月,10所学校现在职教研员及这期间退休和调到外设区市的教研员所撰写的论文总数331篇,而这10所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总和大于331人,也就是说,每位教研员在这21年零2个月期间撰写的论文平均达不到1篇,可见数量之少。这331篇中仅有2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了,但被引用次数仅62次,可见论文不太受关注。从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个角度上看,与教研员要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是相悖的。概言之,该设区市县级教研员的论文撰写整体水平不高。该设区市10所学校中有两所是某省教育厅确认的县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那“示范校”的情况如何呢?详情见表2。
  表2 某省教育厅确认的X县级市示范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论文撰写情况
  该校现在职、退体和调动的教研员论文总数61篇。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校现在职教研员25人,独著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7篇,发表论文的人数仅8人,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未发表论文的人数为68%,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人平均篇数为1.48篇,距离该省确认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要求“近3年内,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教科研成果数量,达到本校专职教师人均1项”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学校书记及中、小、幼三位研训室主任竟无一人有发表论文。“研训”是“研究”和“培训”两者合一,“研究”是指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培训”是指对教师进行培训。有位专家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在这里可理解为:“训而不研则浅,研而不训则空。”教师参加培训而教研员没有进行研究,培训的效果则是肤浅的;研究的成果不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推广,研究成果是空头支票。研训主任是教研员的班长,可研训主任未发表1篇论文,其研究水平可想而知,也令人费解。长此以往,研训主任在教师的心目中也将缺少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当地教育“研训”的质量将下降,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县级教研员论文水平低下呢?
  二、县级教研员论文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教师进修学校或教研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负责本地区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业务指导和学历培训。
  县级教研员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从中小学教师中抽调了一批教学能力和协调能力强、教学水平比较高的优秀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或教研室当教研员,这类教研员有实践经验,教学水平比较高,但教科研能力不一定高;二、针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教师学历不达标,各教师进修学校办起了中师函授班和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自考助学大专班及“文补班”“专业合格证班”,学历较高的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毕业生进入了教师进修学校,现基本完成了学历培训,转为教研工作,这类教研员学历较高,对成人学历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但其教科研能力不一定高;三、有些特殊情况的教师调到教师进修学校的,这类教研员把教师进修学校或教研室作为“静心修养院”,主要是想工作轻松些,无心搞教研。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中考、高考、期末考等工作,教研室成了“考研室”,教研主任也即成了“考研主任”。
  目前,学科教研员一般由一个区域内中老年教师担任,他们往往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开展教研工作,缺乏进一步专业发展的意识和精力。此外,教研员专业发展机制不健全,教科研目标不明确,教科研内容不清楚,一部分教研员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娱乐活动上。正是由于教研员本身的主观因素和专业发展机制的客观因素,限制和影响了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另外,教研员还往往被冠以区域内的“专家”称谓,“专家”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教科研专业发展的不足,淡化了其提高教科研论文水平的需求和愿望,而且有些教师进修学校或教研室对撰写论文没有硬性要求。
  三、提高县级教研员教科研论文水平的思考
  随着“多流派基础教育实验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线教师面对课改中的困惑和问题越来越多,而距离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最近的专业指导人员——县级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谈及甚少,教研员教科研论文水平如何,几乎无人问津。一位优秀的教研员,面对各流派基础教育实验改革,应该能够从容应对,念好“做、说、写”三字经。“做”是能指导一线教师开展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实验;“说”是能够将试点实验成果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说出理由;“写”是将开展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实验的成果概括性地写出来,便于推广。可搜索“中国知网”县级教研员的论文,我们发现:县级教研员的教科研论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因此,提高县级教研员论文水平迫在眉睫!那该如何提高县级教研员教科研论文水平?笔者以为,可从提高在职教研员论文水平及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和教研室主任选拔制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在职教研员教科研论文整体水平的途径
  1.开展教研员撰写论文培训,提高其教科研论文水平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教研员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必然也会提高。建立教研员科研论文培训制度,鼓励教研员静心学习教育理论,潜心研究教学实践,“善思勤写”“实事求是”“反复推敲”“学会表达”,把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切实提高其科研论文水平。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员科研论文水平
  魏书生先生说:“忘我学习,处处都是净士;潜心科研,时时都在天堂。”基础教育实验改革具有探索性、变革性的特点,问题多多,但问题即课题,教研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成果,将研究成果上升为理论,具有创新性,便于发表论文。
  3.建立“师徒”关系
  在教师进修学校内,发表论文较多的教研员指导未发表过论文的教研员,建立“师徒”关系,可以指导“新手”写好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及一般规律,如主题鲜明,强调应用;视角新颖,注重说理;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而且,需要就如何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提炼成优质的教育科研论文,并提出建议。
  4.用刚性促进教研员撰写科研论文
  对教研员教科研论文进行评价时,学校需规定每位教研员每年至少要撰写一篇水平较高的论文,且列入年度考核。每位教研员三年内必须在国内公开杂志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教研员。教研员撰写科研论文与绩效、设岗挂钩,且要落到实处。在一定时期内未发表论文的教研员,则采用轮岗流动机制,调离教研员岗位,以提高教研员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保持教研员队伍血液的新鲜度。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对教研员的教科研论文工作和绩效进行督导评估,用刚性政策促进教研员撰写科研论文。
  (二)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和教研室主任选拔制
  改革教研员的选拔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建立教研员准入制:教研员采用招聘制,教研员的准入制至少应有设区市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对教研员要进行相应的资质认定,当教研员之前必须在国内公开杂志上发表所属学科的论文,把好教研员的入门关。
  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有个形象的比喻,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学科教师就好比一个圆的圆心、半径和平面。基础教育改革,教研室主任是核心人物(圆心),教研员是一条线(半径),“半径”围绕着“圆心”。当“半径”运动的时候,半径越大,扫过的面积也就越大,影响学科教师也就越大。可见,教研室主任影响力之大。选拔教研室主任要注重教科研能力,教研室主任选拔必备条件是要有质量较高的教科研论文,未发表国内公开杂志论文的教研员不适宜当主任。教研室主任可通过竞聘等形式产生。
  四、结语
  随着“多流派基础教育实验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研员的工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由教研机构创建之初对教材教法研究,发展到课堂教学的系统研究,以至各流派基础教育实验的改革,工作领域和研究对象的拓展需要教研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与之适应。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也是教研员素质升华和飞跃的必然要求。 “教育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基础,便会失去它的价值;而教育实践如果没有理论做指导,便会导致盲目的实践——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出来的。”[1]论文写作,也将伴随着教研员成为教育家!
  参考文献:
  [1] 赖一朗.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7.
其他文献
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社会、学校资源,开发与实施适合学生需要和发展的、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那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对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二中相关实践的调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和当地社区资源相结合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共同体,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验是指感性认识,即包括感觉、知觉在内的感性经验;经验有时亦指理性认识;经验是经历、体验的过程;经验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1]对“经验”的这一解释包含着“经验”的过程、“经验”的结果、“经验”的主体以及“经验”的实践背景与场域。“经验具有实践性、建构性、连续性与整体性、生活性、有限性与开放性、不可重复性与可共享性等特征。”[2]7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也指出,“任何个体的发展,
期刊
教师的职后专业提升是保证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张家港市是全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典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重视,在2007年,教育局就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出台了《张家港市小学教师脱产轮训工作意见》。全市所有在职在编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都可以带薪脱产一学期参加轮训。经过一年的尝试,效果明显,于是,推出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脱产培训。在多年的实践、反思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学—研—用”培训模
期刊
“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与“综合性学习课型课例研究”是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学科重点研究的两个项目。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什么是“教学关键问题”?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突破点在哪里?以下笔者结合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践,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案例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教学   教师呈现一组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力。云计算技术、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网络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使师生经历着各种全新的教育体验。随着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建设的加快,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经随着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开发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绍兴市电化教育馆在全市学校中开展了播种新技术行动,即以“七百工程”(百个数字校园建设
期刊
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一)什么是“探究”与“综合探究”   “探究”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索追求”。探索,即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说明“探究”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追根溯源的方法。所谓探究性学习,即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它是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
期刊
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他们觉得在数学课堂上,没有优美如诗的话语,也激发不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只有埋头解题才能考出骄人的成绩,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作为教师,笔者也曾这样对学生说过:“数学,就是靠做题目做出来的,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会做了。”的确,考试的高分是极具诱惑力的,但是,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无奈地选择题海战术,对学生学而言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对教师教来说这
期刊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中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重要的阶段,学生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对于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以及个人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浙江省高考改革也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随着省内高考改革日趋深入,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我校《高中生涯规划辅导》课程自2009年9月开设至今,也已经五年有余。五年来,我们通过扎实有效的课程实践,开展适合学情的必修课程
期刊
当前,随着深化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也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产生共鸣。走进新课改这段日子里,我们确实看到了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教师和学生是这次课改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共同发展。那么,经过多年的新课程实践,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变化在哪里?以下,笔者对几年来参与新课程教学实践和研讨中的几个美术课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找到一些规
期刊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说:“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对任何事情都提出质疑,不管是你从这个学校的老师还是从同学那里学到的,或者是你从书上读到的……最后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学会如何独立地思考。”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一言堂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也比以前热闹了;然而当教学过程中一旦需要思考问题,学生的头就本能地低下去,不敢与教师的目光对接。于是,我们感叹,学生除了听的功能,没有想的功能了,埋怨现在的学生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