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技工学校的专业技术课实行教改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对《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技工学校 车工工艺学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技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车工工艺学》是一门传授车工工艺知识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它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思想,融专业车工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其涉及知识面广,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加工专业课。它研究的主要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和刀具的相对切削运动来改变毛培的尺寸和形状,把它加工成需要的零件。该课程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而面对基础不好,学习习惯较差,接受能力又较弱的学生,这课该怎么上? 而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就应该深化教学改革。笔者几年来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精简、浓缩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力保简单化、实用化,突出技能与训练与能力培养。添加整合一些与实际技能有关的知识。《车工工艺学》对车刀种类的进行了介绍,但如何正确使用用却没介绍。特别是45°车刀,它主要的任务是车端面,但它的安装却与其它车刀不同,要求刀尖严格对准主轴的旋转中心,过高或过低都无法车平端面。讲课时就要补充详细,讲清楚。因为在实际操作时会遇到的。在该书第四章车螺纹的第二节车螺纹时有关机床手柄的调整中,课本中介绍了很多如何计算传动比的公式,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训教学,学生会感觉直观一点,效果也会好一些。讲到这部分内容,我就将内容浓缩为四个步骤:①安装车刀——要用对刀板;② 调整进给箱手柄(根据车床铭牌上的位置)——确定螺距;③ 调转速——确定高速或低速车削、粗车或精车;④ 光杆传动调为丝杠传动。这些都是车削螺纹的基本要点,既直观又易懂,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大部分都会作笔记,以便在以后的操作时对照着做。总之,对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处理,删除一些机床内部的介绍和特别繁琐的计算以及工作岗位中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注重结合实际应用讲解,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职业的无缝连接。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讲有关车刀角度的内容时有三个假象的三个平面,即基面、正交平面和切削平面。这部分内容被很多教师认为是最难讲明白的,因为很抽象,如果《机械制图》没学好那会非常难以理解。怎么才能更直观的理解车刀的角度呢?我采用了两个方法:①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解车刀工作图,从而将基面、主偏角和副偏角在图上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②正交平面的截开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作教具模型,直观反映切开后车刀切面的形状。而切削平面是最难懂的,首先要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工件的横截面上看角度,但工件的截面挡住了怎么看到,那就要透过工件看车刀的位置在哪里,找到了车刀的位置,就能理解切削平面上的刃倾角。明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易地画出车刀工作图,也就做到了胸有成竹,对车刀的刃磨也就方便多了。
在讲到量具游标卡尺的使用时,就我们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总结了两句口诀:“先看副尺零位线——确定整数;后看副尺对齐线——确定小数”。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更直观而有效地理解概念 ,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将教学内容变为实训项目内容。这样,原本需要大量篇幅说明的测量理论可通过直观的操作过程体现出来,学生亲身体验,容易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要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技工学校的学生过去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成功经验较少,对教师而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维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讲授轴类时,可采用动画演示、实物展示法等来激发学生情趣,还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去实地参观,下车间实训等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易引发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的愿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为“学”的思想,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满足个人的表现欲,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团队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于每一滴的进步都给予肯定。要激发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淡漠到兴趣,从被动到主动。这样会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巩固了学习兴趣。
4.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一体化”,是指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结合在一起,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理论后,实习课和专业理论课按课题进行教学,边讲授未知的理论知识,边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同时直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我校未完全实现此教学模式,但根据实际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尽可能接近于一体化教学模式。
5.勤于反思
技工学校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对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那就要求教师去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结累的过程,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后都要认真地反思,即: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也就是思成功之处;思失败的教训;思教学中的应变;思学生的见解;思教案的修正;思学生的课后提问;思再教设计。如果再把它浓缩就是:在授课中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什么”和“为什么”。当然,就技校的学生而言,要搞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是不那么容易。这是什么?是车刀,为什么要有角度’?是为了使车刀能够切削进工件。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实践的经验更详细的讲解。如果让大多数学生明白了“是什么”和“为什么”,就知道去“做什么”。这样就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对课改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根本的目的在于上好每一堂课,为学生们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于教学大纲.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 车工工艺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劳动社出版社,2005
[3] 黄海燕.《车工工艺》课一体化教学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7,(11)2012年第9卷4月第3-4期第4页《新时期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探析》,作者赵金玲,地址应为: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社科部 牡丹江 邮编157011,特此更正!(需寄证明)
【关键词】 技工学校 车工工艺学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技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车工工艺学》是一门传授车工工艺知识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它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思想,融专业车工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其涉及知识面广,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加工专业课。它研究的主要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和刀具的相对切削运动来改变毛培的尺寸和形状,把它加工成需要的零件。该课程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而面对基础不好,学习习惯较差,接受能力又较弱的学生,这课该怎么上? 而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就应该深化教学改革。笔者几年来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精简、浓缩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力保简单化、实用化,突出技能与训练与能力培养。添加整合一些与实际技能有关的知识。《车工工艺学》对车刀种类的进行了介绍,但如何正确使用用却没介绍。特别是45°车刀,它主要的任务是车端面,但它的安装却与其它车刀不同,要求刀尖严格对准主轴的旋转中心,过高或过低都无法车平端面。讲课时就要补充详细,讲清楚。因为在实际操作时会遇到的。在该书第四章车螺纹的第二节车螺纹时有关机床手柄的调整中,课本中介绍了很多如何计算传动比的公式,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训教学,学生会感觉直观一点,效果也会好一些。讲到这部分内容,我就将内容浓缩为四个步骤:①安装车刀——要用对刀板;② 调整进给箱手柄(根据车床铭牌上的位置)——确定螺距;③ 调转速——确定高速或低速车削、粗车或精车;④ 光杆传动调为丝杠传动。这些都是车削螺纹的基本要点,既直观又易懂,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大部分都会作笔记,以便在以后的操作时对照着做。总之,对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处理,删除一些机床内部的介绍和特别繁琐的计算以及工作岗位中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注重结合实际应用讲解,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职业的无缝连接。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讲有关车刀角度的内容时有三个假象的三个平面,即基面、正交平面和切削平面。这部分内容被很多教师认为是最难讲明白的,因为很抽象,如果《机械制图》没学好那会非常难以理解。怎么才能更直观的理解车刀的角度呢?我采用了两个方法:①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解车刀工作图,从而将基面、主偏角和副偏角在图上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②正交平面的截开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作教具模型,直观反映切开后车刀切面的形状。而切削平面是最难懂的,首先要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工件的横截面上看角度,但工件的截面挡住了怎么看到,那就要透过工件看车刀的位置在哪里,找到了车刀的位置,就能理解切削平面上的刃倾角。明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易地画出车刀工作图,也就做到了胸有成竹,对车刀的刃磨也就方便多了。
在讲到量具游标卡尺的使用时,就我们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总结了两句口诀:“先看副尺零位线——确定整数;后看副尺对齐线——确定小数”。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更直观而有效地理解概念 ,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将教学内容变为实训项目内容。这样,原本需要大量篇幅说明的测量理论可通过直观的操作过程体现出来,学生亲身体验,容易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要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技工学校的学生过去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成功经验较少,对教师而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维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讲授轴类时,可采用动画演示、实物展示法等来激发学生情趣,还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去实地参观,下车间实训等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易引发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的愿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为“学”的思想,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满足个人的表现欲,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团队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于每一滴的进步都给予肯定。要激发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淡漠到兴趣,从被动到主动。这样会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巩固了学习兴趣。
4.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一体化”,是指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结合在一起,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理论后,实习课和专业理论课按课题进行教学,边讲授未知的理论知识,边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同时直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我校未完全实现此教学模式,但根据实际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尽可能接近于一体化教学模式。
5.勤于反思
技工学校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对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那就要求教师去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结累的过程,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后都要认真地反思,即: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也就是思成功之处;思失败的教训;思教学中的应变;思学生的见解;思教案的修正;思学生的课后提问;思再教设计。如果再把它浓缩就是:在授课中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什么”和“为什么”。当然,就技校的学生而言,要搞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是不那么容易。这是什么?是车刀,为什么要有角度’?是为了使车刀能够切削进工件。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实践的经验更详细的讲解。如果让大多数学生明白了“是什么”和“为什么”,就知道去“做什么”。这样就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对课改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根本的目的在于上好每一堂课,为学生们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于教学大纲.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 车工工艺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劳动社出版社,2005
[3] 黄海燕.《车工工艺》课一体化教学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7,(11)2012年第9卷4月第3-4期第4页《新时期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探析》,作者赵金玲,地址应为: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社科部 牡丹江 邮编157011,特此更正!(需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