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香居(台大店):传承台湾古书业的新世代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15日这天,过去二十年来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小咖啡馆、文教产业及书店业者群聚最为密集的台大公馆(温罗汀)商圈终于首度出现了一家无论档次与服务质量均足以媲美日本东京神保町“小宫山”等级的“Antique bookstore”(古书店)。
  就在“真理堂”教会大楼旁“西雅图咖啡”二楼,举目即见书店的大片玻璃橱窗正对着台大校园新生南路侧门入口,即便是偶然经过的路人都能隐约感受满室书香呼之欲出,屋外墙面更挂着书友们熟悉的老招牌、由国画大师黄君璧题写的“旧香居”三字。
  走上楼梯,一推开书店大门,登时便是深入琅嬛宝山,遇上绝版逸品哪甘空手而回?内心难免挣扎一番,然后只得乖乖地将囊中一张张钞票亲手奉上(所谓爱书人的“销金窟”、“黑洞”是也),书架旁一瞥何邵基的书法对联、蓝荫鼎的水彩风景相映成趣,室内随处可见镜子折射出周边书影人影,不禁令人想象某书墙后面是否暗藏有另一处魔法密室,而端望窗外,阳光洒落满地的青葱绿荫近在咫尺,更教人有眼前美景仅一步之遥的错觉。除此,就算在这里待上一整天寻书翻书也不厌倦:举凡30年代鲁迅、周作人、徐志摩、闻一多的装帧绝品,上海40年代张爱玲、穆时英、张恨水的原版小说,日治时期的台湾古文献、老地图、木刻版画,乃至战后50、60年代于右任、台静农的手稿墨迹等,各种珍稀纸本古物简直令你眼界大开、目不暇给,走读之余闲坐在店内欧式古典大红沙发上看书,简直就像在“五星级”图书馆,甚至让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而难以尽兴。
  如我是闻,这里便是继2003年“旧香居”落脚于师大夜市龙泉街之后,另一处全新开幕的“旧香居”(台大店)。
  午后旧香居:台北的小巴黎
  自从旧香居第二代吴雅慧、吴梓杰姐弟俩接掌家族事业以来,由初期师大附近龙泉店的创立、到今日公馆台大店的进驻,其间经历了大抵十年累积经营的过程,恰好也是台湾旧书业者进行观念革新以及世代交替最为关键的年头。
  迥异于一般走大众通俗(平价)路线、强调书籍快速流通的“used bookstore”或“secondhand bookstore”(二手书店),回顾近几年每逛旧香居于我而言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除了此地绝无仅有的大量珍本书、罹患各种不同程度书瘾症状的书友(日人河村彻称之为:中毒极深的“搜书狂”),以及落落大方的美丽女主人之外,同时更不乏海内外文化界人士造访交流、喝红酒开Party的独特沙龙氛围,还有许许多多往往令你原本料想不到会遇见的人与事。即使身在台北,但只要一进店门内就仿佛来到了充满法式浪漫与惊奇的“小巴黎”(事实上,今年四月中旬新开张的旧香居(台大店)里面也真摆放有一座具体而微的纸模巴黎铁塔!!)。
  的确,诚如先前许多媒体报导所言,旧香居来来往往出入过不少作家名人、艺文创作者、杂志编辑等,可我以为最难能可贵的,却是那些在过去报导中向来不被重视的、属于小众性质的、具有潜力而未成名(或小有名气但尚未窜红)的创作者,往往早在一般主流媒体还没注意到他们之前,旧香居就已在行动上先给予了实质的关注与支持,包括引进各类文学独立出版物、提供场地举办新书发表会,或是协助宣传各类摄影展、绘画展等。迄今许多香港青年辈创作者(如漫画家智海、诗人陈智德、小说家陈志华、邓小桦等)每有公开活动或私人行程来台,总是不忘抽空前往旧香居寒暄一番,对此,书店女主人雅慧总笑称她跟这些“香港挂”的年轻作家似乎特别有缘。
  此外,旧香居不仅早与香港艺文界建立起深厚情谊,对于少数外籍(欧美)在台艺术家也同样颇有些奇妙的缘份。
  还记得有一回,我在开幕不久的台大店遇见一位曾经把他亲手装帧制作的插画绘本拿来旧香居寄卖(据说很快就被读者抢购一空)、目前旅居台湾从事绘画创作的法国人,Francois Fleche(傅自华)。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的他,拥有扎实的古典绘画功底,几年前开始来台从事艺术创作、也娶了台湾太太,现住在金山。根据雅慧的说法,Francois Fleche是个性格保守的“老派”法国人,但是其作品(插画)却每每令人匪夷所思,此君的画风极为独特,尤其在他擅用画面线条、构图及明暗层次当中经常以“女体”和“性器”为主题,既有阴阳交杂、云雨分合,亦有化作山水自然景观的男女肉身不断交替变幻,甚至还从腐败崩坏的脸部长出一条条宛如群蛆蠕动的白金女体。
  今年7月中旬,Francois Fleche在旧香居举办了个人素描插画展览,并于展后售出这些插画作品原稿。其中有一幅女体素描画巧妙构成了中国山水形貌,我和雅慧都认为这是Fleche全部展出作品当中最经典的一张,雅慧似乎情有独钟,而我也对另外几幅画作颇为心动。
  古书·字画·老地图的岁月惊奇
  相较于一般国内公家单位重重深锁的善本书室、文献博物馆,以绝版古书、字画手稿、文献老地图为号召的旧香居(台大店)不仅在收藏方面毫不逊色,甚至在经营心态上反倒更为开放、自由且亲近一般读者大众。
  比方说在公家图书馆往往得要特别填写调书单、经过一段繁琐程序之后才能得见的日治时期台湾研究相关出版物如佐山融吉与大西吉寿合著的《生蕃传说集》、台湾总督府铁道部编纂的《台湾铁道史》、渡部庆之进的《台湾铁道读本》、伊藤武夫的《台湾植物图说》、大谷光瑞的《台湾岛之现在》等,这些年代久远的绝版珍本在旧香居(台大店)书架上几乎是司空见惯、随手可及,但凡抱持着爱书惜物之心谨慎翻阅(毕竟老书的纸张较为脆弱),任何有兴趣浏览的读者(客人)在店主允许下都能直接从开架上取来阅读。更不用提那些平常在图书馆博物馆难得一见的文人手稿(包括于右任、溥心畬、江兆申、台静农、罗家伦、陈定山的信札,齐如山的诗稿,梁实秋致陈纪滢函、钱穆致王云五函、雷震致弥坚函、朱西甯致陈纪滢函),来到旧香居一览,当可醍醐灌顶、撼动心弦。
  2011年,台北书展基金会策划台湾主题馆“精彩一百·文化纪事”活动,旧香居不吝提供店内收藏的百余件战后初期南来文人的字画、书札等珍稀文献参与展出,颇受好评。来年“国家图书馆”有鉴于此,也开始利用馆内收藏的明代珍本原版古籍(过去都是用复制品)作公开展览。
  换言之,像这样的古书店简直要比一般博物馆还更像博物馆。
  于此,去年(2011)来台数度造访旧香居、历任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的古书专家沈津曾经为文盛赞其“鬻书之功高于藏”,并以坊间俗谚:“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之语,设想三百年后的台北旧香居竟也步毛氏汲古阁的后尘,因而成就了一则现代书林佳话。
  Old can be New:纳藏为用、书友共享
  书店,乃是书与人相遇的地方。特别是在今天逛书店遇上绝版好书的机会已是愈来愈少,而识货者众,买书一时犹疑或手慢,事后回想起来通常只会后悔。而对旧香居来说,这里并不只是公开展售骨董绝版书的书店空间,同时更是一处予以细腻体会人际之间交流互动、往来情份的人心试炼场。
  相信熟悉旧香居的老客人大概都知道,此地不仅常有阅历丰富的老书虫彼此“抢书”闹得凶,就连年轻一辈的搜书爱好者之间也每每出现买书“疯魔”的各种疯狂举动和行径。
  某些台湾老一辈文化人总爱埋怨“现今年轻人大多不爱读书,也不买书”,但是在旧香居这里相对懂得爱书、热衷买书的年轻人却委实不少,甚至有日渐增长的态势。殊不知,此地不乏年轻读者从学生时代(念大学、研究所)就已开始固定前来旧香居买书,即使从学校毕业出社会工作多年后也依然保持这个习惯,甚至进一步培养出古书收藏的观念及嗜好,亦有经济能力去购买一些高价绝版书(因此一般认为“只有老先生才会懂得珍惜旧书价值”的说法绝对是一种偏见)。值此,参照店里一张由香港漫画家智海手绘设计的宣传明信片上所道:“从旧事物的记忆中,找寻新的热情新的观念”,其中谈论对象不仅仅唯有“买书”一事,更要紧的,则是忠告青年一代设计师、杂志编辑最好也要多逛古书店,才能从这些旧书故纸中重新发掘许多创意想象。
  明代藏书家胡震亨曾谓:“秘不示人,非真好书者”。话说搜书过程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和同好分享。然而,当你面临众人都想要抢搜同样一部绝无仅有的珍本书的情况下,如何在诸多熟客里面决定(判断)该卖给哪位客人才是?这就如实考验着身为古书店经营者的应对手腕和智慧了。为此,旧香居女主人雅慧总是和最后“获准”买书之人彼此约定,日后书店若有举办展览活动所需,该书拥有者得要尽量提供协助而不许一昧私藏!
  伟哉,今于旧香居真好书者如好饮,然独饮当不适也!
其他文献
基本上,这个专题不是为了给独立漫画下定义或梳理历史发展。虽然,定义是它首先要处理的问题。  “独立漫画一般指‘个体户’式的漫画创作,由漫画家本人独力担当故事编写及漫画绘制,不主张分工绘制,有时甚至兼顾出版和发行宣传。相比市面上广泛流通的武打漫画或日本漫画,独立漫画更讲求创作者个人关注的题材以及个人化的美学实践,自成系统。”这是香港漫画家欧阳应霁和智海所下的定义。由此出发,可以拉出不同的坐标,从而看
期刊
“如果某些讯息在古老时代幸存下来了,那在当下这个时空就没有淘汰它的机制了,所以‘它’就会接近永恒……”黄子钦在他的某一篇工作心得中如是说。  他的《PLAY·纸标本》封面上,是一个封存了纸页的晶柱,折射出灵动的光芒。书中收录了他所设计过的68本书的立体结构和工作心得,这些原本出现在书市上的出版品,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又重新回来。在新书期越来越短的当下,它们所存在过的时间,或许也堪称“古老”了。  而
期刊
以“自己的看法”为书名,想必有许多人所不能言、独排众议的观点。然而不是,这只是书中一个篇名,用为书名而已。  所谓独排众议,指的是有一己之见,不从俗,不附庸,且阐释意念,让人省思,有所领悟,甚至于改变了既有想法。但不是偏见,更非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  近年来不时可见翻案文字,在网络,在出版品,尤其历史书写更多,却很难翻案成功,原因在于证据不足,作者下笔轻率,含沙射影有之,断章取义有之,令人怀疑徒为
期刊
天底下再也没有比人更矛盾的物种!  爱狗人士对于吃狗肉者深恶痛绝,然而,他自己可能天天都大鱼大肉,吃着同样名为“动物”的肉。  大部分人认为斗牛、斗鸡是很惨忍的竞赛,希望停办或立法禁止,然而,比起工业化畜养的牛鸡,竞赛用的牛鸡们在驯养的过程中活得比工业化畜牧场的牛鸡好,吃得好睡得好,寿命也更长。为什么我们能够忍受工业畜牧方式的残忍,却无法接受斗牛斗鸡?  环保人士不能接受动物实验制作的化妆品与保养
期刊
千禧年前,香港独立漫画早已默默耕耘。有较小众的如利志达的《同门少年》、独立漫画杂志《退地》和《曱甴》等。亦有在报刊刊载的温馨小品,如草日的普普阿三、麦家碧的麦兜等。同时,香港的政治漫画人亦在纸媒上努力躬耕,以漫画讽刺时弊,尊子、马龙等都是大家熟识的名字。  进入21世纪,香港的独立漫画人更是集百家之大乘:他们既如实验漫画,尝试各种形式和语言上的突破和实验;亦具本土意识、人文关怀,他们吸取政治漫画的
期刊
提起“港漫”,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龙虎门》、《风云》、《中华英雄》等武打漫画,这是除日漫以外,曾经在港台地区一纸风行的类型漫画。它们通过期刊的操作模式和独特的发行渠道(报摊),占有漫画市场成年读者的绝大份额,是当年香港本土漫画的主流。旧派港漫的黄金时代(1980年代),黄玉郎、马荣成等创立漫画公司,流水线作业大量生产,一本漫画从创意、构图、绘制脚本到上色、补白和发行,由不同部门不同的人依次完成。
期刊
这几年客家论述出版品陆续问世,相较于过去客家论述中着墨政治的评论,己有更多符合现代题材作品出现。尽管客家出版品仍是小众,但是今年中生代的邱一帆与杨国鑫都交出了精彩的成绩单。  邱一帆长期以来以客语写诗,极受好评,近年来也试着以客家诗文论述作为客家书写的另项起点。出生苗栗南庄,新竹教育大学台语所客语组的经历,让他一手写诗一手论述,今年出版二本评论,焦点仍关注在客语诗歌文学论集。  杨国鑫是中学信息科
期刊
九月书海潮汐幻变,拨云见日大潮仍然清晰可见。随着电影《白鹿原》在国内、国际影坛的走热,被吊足了胃口的观众早已迫不及待,电影未观,先看书解馋。这一波牵连,促使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汹涌返潮,纯文学借此正身归位,九月虚构榜上,《白鹿原》一书共有四个版本联手上榜,来势汹汹!  文学在传统阅读中生命力最强,也最不怕时间的考验,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总是能穿透时代和国界,长久流传。所以,《白鹿原》的强势回归
期刊
9月22日,初秋时节的台中,天气微阴而炎热。坐落于台中市西区五权西二街的东海书苑,是中台湾老字号的人文书店。书店的一楼藏有不少人文社科类的好书,还设有雅座供客人阅读、休憩、喝茶聊天。从书店一楼尽头的楼梯蜿蜒上到二楼,是今天活动的场地。不大的空间,约莫二三十坪的场地,还有一些文学书与简体书坐落其间,显得雅静。  行前已经大略得知,今天的“编辑带读”活动,并不会有太多人参加。报名全程的读友只有五位。一
期刊
香港电影的文化生产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可谓乍暖还寒,被拍滥及谈滥的合拍模式,昙花一现的新生代浪潮力量,《桃姐》、《夺命金》、《天水围的日与夜》及其所承载的高出所应负担期许的价值坐标,这一切,都令得香港电影批量类型片维持工业进而文化良性循环的面目在今日变得扑朔迷离,是工业本身的位移,亦成为文化批评意义上一道难说分明的沟壑。  此所以(“此所以”这三个字亦在书中反复出现,成为汤祯兆文笔的个人显著标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