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钊
法律专业毕业。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中国荣誉代表、香港红门公关公司总经理及创始人。获得以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亲自授予的“意大利团结之星爵士勋章”。法国国家功勋勋位骑士勋章。法国文化年和意大利文化年中国荣誉委员会协调联络员。
世间万物皆以输赢见高下,那么这场东西方文化的博弈究竟孰强孰弱呢?这恐怕是现代很多仁心志士都在深深探究的命题。西方文化固然有西方文化的可取之处,东方文化也有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场关于文化融合的探寻,世界的趋势挡不住任何文化的侵袭,这场博弈的最终判决者只有自由。长期处于两种文化交织的氛围下,刘钊用他巧妙的心思化解着东西文化的正面交锋。一如他温文尔雅的外表,西式精致的生活艺术正与东方的文化情怀完美融合,正所谓“拈花一笑多儒雅”!
拥有1.83米的身高,这在东方人中绝对是佼佼者,从进门到坐下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儒雅的绅士气质,这不免让人在心中暗忖这是个怎样的人。当他坐下来对生活的情趣侃侃而谈,才知道他是一个公正的评判家。在推崇法国式生活方式的同时,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对于生活品位的独到见解。
生活的艺术家
说起“奢侈品”这个概念,刘钊有他独到的见解。刘钊并不喜欢“奢侈”一词,在中国字典里,这个词多少有点贬义的意思,即便现在一部分中国人欣然接受了“奢侈品”带来的心灵快慰,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内心发生了变化。“人的心境变了,‘张扬、炫耀’更适合现代人的心境。”看似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这也昭示人们心灵某种暂时的浮躁。
“‘luxury’这词本身是精致、完美、愉悦的意思,而‘奢侈’本身则是浪费、炫耀,某种程度上这是两个概念。说白了这是为满足人们的消费心态而下的定义,什么东西只要跟历史状况去联系,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处于经济大开放的时期,人们急于尝试西方的新事物,期待用金钱填充内心的虚弱,用物品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得。译成“luxury”可以说完全曲解了它的意思,是对中国古代“奢侈”一词硬生生的一种提升。
我们需要的是优质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冠以“奢侈”之名的西方物品的充斥。“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这个名称是刘钊起的,他笑言,说得俗一点就是“奢侈品协会”, 但是这绝对不可以。“所谓奢侈品的精髓其实也就是精品,是精致的东西。”
随着经济开放,人们更多了拓宽国际视野的愿望,中国去往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国外也随之出现了大批中国游客疯狂抢购名牌的景象。很多人出国都是住便宜的酒店,然后去买昂贵的包。这完全是跟西方的理念相悖的,“也许法国人不特别在乎产品的品牌和价格,只把它当成丰富自己的一件生活用品,需要的时候就会买来用。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并不在乎你在别人眼中的地位。”
“法国人特别低调、内敛,他们不去炫耀,法国街上哪有我们这么好的车啊?没有,其实法国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小的社会。”也许,我们要学习的是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不是一直追求物质的东西。
生活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美好的代名词,只有美好的生活享受才是艺术的生活。一如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绅士,已经将美好的生活理念深入骨髓,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得体的搭配、适当的举止、优雅的谈吐,这都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正如刘钊所说, “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工作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文化的信念
在法国当地,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协会,不仅促进该行业的宣传,也督促行业内的产品品质和发展。这些品牌的背后是抹不去的文化光环。面对在国内充斥的法国名牌、意大利名牌,刘钊反而愿意相信中国在国际上也会有自己的世界名牌。因为中国从来不缺少文化底蕴。
“法国有很多的品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而我们现在很多人投资,恨不得今天投资,后天就能发大财。”这方面刘钊感受很深,在法国有些珠宝品牌自古就是皇室所使用的,经过几百年发展到现在,这些品牌不愿意大张旗鼓的做广告,“他们只满足于让自己的客户愉快,其他的都不在乎。他们的珠宝从来不借明星代言,你喜欢你来买就是了。”而国内不同,缺少厚重历史的品牌,商家只能用硬性宣传来广而告之。历史上那么多皇室贵族都在使用的产品,就连博物馆都有收藏,这当然不是现代的几个明星就能诠释出其文化内涵的。
“购买一个产品,除了质量好、设计好、做工好,当然还有它背后的文化。如此昂贵的物品,其实同等质量下的成本与一般商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买的东西是一个文化符号。享受的不光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使用的过程。我想一个品牌的形象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不是‘短平快’。做一个品牌不完全是做一个普通企业,这需要经营者的用心。”在欧洲,客人到餐厅里点菜,经理都会推荐适合您宴请的客人身份的菜品和酒品。在国内则不同,服务员大多会当着主人的面推荐最昂贵的菜品,全然不顾宾主的感觉。“这种经营的理念是不同的,国外讲究的是长远、深入人心的服务,而不是一次性的。”
有人担心,国外奢侈品的进入会导致中国人被强行灌输异国的文化,而使我们自己的文化消失殆尽,刘钊对这一说法及其不赞同。“阻止任何一种文化的到来,这都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世界是开放的。文化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交流的产物。”
刘钊跟欧洲人在一起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炫耀自己穿了什么欧洲名牌,他会带他们去有特色的餐厅吃传统菜、听昆曲,然后看一些民俗的东西,好像带客人参观自己家的东西。20年前,刘钊的外国老板来到中国,带着刘钊去了当时大家都“不爱去”的地方,胡同、旧货市场逛个遍。那时候人人都向往现代的办公楼、大酒店,可是外国人反而喜欢传统一些的地方。刘钊的感触颇深。
“去了法国以后,看人家将传统的东西跟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感到这才叫文化的传承。所以我回来以后对传统的东西更加留意。本民族的东西与欧洲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搭配得体,那也是一种品位。” 在文化差异中找到共同点。
民间外交的至高境界
采访刘钊的前一天,他刚刚从法国的一个广告节回来,长途飞行的疲倦还没有完全退去,但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刘钊。法国人的做事方式已经深入他的骨髓,“答应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就怕答应之后又做不了,这是很可怕的。”这样听起来,刘钊能够精神百倍出现在这里接受采访也断然是合情合理了,刚一下飞机就补充睡眠,相信他已经准备得很充分。
刘钊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到处都是他的工作范围。用刘钊自己的分析是因为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早,而且比较有经验,所以从最初合作的一个项目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我反而觉得除了跟他的经验有关,更多的是合作以后双方产生的信任。“因为我在政府做过事,外企也工作过,所以说话的时候比较切合实际,能顾及到双方的利益。”这些尤为重要。
“做任何一件事情,是‘双赢’才叫成功,你要满足两边都高兴。”刘钊在工作以外的国际交流中也会顾及这方面的因素。
一次,刘钊受一位王国大使之托陪同这个国家的王后在中国的行程。在上海玩了好几天,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是刘钊给她选餐厅,而且点菜都是刘钊代点,也正是因为饭桌上这个惟一的中国人,王后特别高兴。说起刘钊的秘诀这跟他的点菜原则有关系,“我就点那些我爱吃的普通菜,不点那些名贵的东西,我自己都不爱吃,干吗让人家去吃呢?”这就是真正考虑到对方的需求,才产生的独特效果。“不能因为场合隆重就一定要去搭配一些贵的东西,简单的材料做出的好味道,这才是真正的美食,昂贵的菜未必做得好吃。”
疏不知,这看似简单的“满足对方需求”背后还隐藏着强大的文化意识,那就是把中国的东西展示给外国人看。“他既然来到中国,就想看中国本土的东西。”这方面,刘钊将中国传统与西方意识融合得非常好,西方的上流社会也欣然接受。一次刘钊招待一位王储用餐,“那家中餐厅做了一道牛排,味道真的不错。但是第一这是进口牛肉,第二使用的是刀叉,这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意思?我就跟那位厨师说,你把做好后的大块牛肉改成小块,刀叉换成筷子,结果那位王储用餐很愉快,所有的菜都吃得干干净净。他来到中国就想要体会中餐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变通。”
刘钊因为在国际上交流的独特方式,赢得了很多喝彩。其中不仅有外国使节的青睐,更有中国人的赞叹。也正是因为他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上所做出的贡献,使他分别获得意大利和法国的两枚勋章。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事业上,刘钊没有忘记自己文化内的东西,站在客观共存的角度精心布置,也许这就是民间外交的至高境界。
法律专业毕业。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中国荣誉代表、香港红门公关公司总经理及创始人。获得以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亲自授予的“意大利团结之星爵士勋章”。法国国家功勋勋位骑士勋章。法国文化年和意大利文化年中国荣誉委员会协调联络员。
世间万物皆以输赢见高下,那么这场东西方文化的博弈究竟孰强孰弱呢?这恐怕是现代很多仁心志士都在深深探究的命题。西方文化固然有西方文化的可取之处,东方文化也有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场关于文化融合的探寻,世界的趋势挡不住任何文化的侵袭,这场博弈的最终判决者只有自由。长期处于两种文化交织的氛围下,刘钊用他巧妙的心思化解着东西文化的正面交锋。一如他温文尔雅的外表,西式精致的生活艺术正与东方的文化情怀完美融合,正所谓“拈花一笑多儒雅”!
拥有1.83米的身高,这在东方人中绝对是佼佼者,从进门到坐下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儒雅的绅士气质,这不免让人在心中暗忖这是个怎样的人。当他坐下来对生活的情趣侃侃而谈,才知道他是一个公正的评判家。在推崇法国式生活方式的同时,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对于生活品位的独到见解。
生活的艺术家
说起“奢侈品”这个概念,刘钊有他独到的见解。刘钊并不喜欢“奢侈”一词,在中国字典里,这个词多少有点贬义的意思,即便现在一部分中国人欣然接受了“奢侈品”带来的心灵快慰,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内心发生了变化。“人的心境变了,‘张扬、炫耀’更适合现代人的心境。”看似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这也昭示人们心灵某种暂时的浮躁。
“‘luxury’这词本身是精致、完美、愉悦的意思,而‘奢侈’本身则是浪费、炫耀,某种程度上这是两个概念。说白了这是为满足人们的消费心态而下的定义,什么东西只要跟历史状况去联系,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处于经济大开放的时期,人们急于尝试西方的新事物,期待用金钱填充内心的虚弱,用物品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得。译成“luxury”可以说完全曲解了它的意思,是对中国古代“奢侈”一词硬生生的一种提升。
我们需要的是优质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冠以“奢侈”之名的西方物品的充斥。“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这个名称是刘钊起的,他笑言,说得俗一点就是“奢侈品协会”, 但是这绝对不可以。“所谓奢侈品的精髓其实也就是精品,是精致的东西。”
随着经济开放,人们更多了拓宽国际视野的愿望,中国去往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国外也随之出现了大批中国游客疯狂抢购名牌的景象。很多人出国都是住便宜的酒店,然后去买昂贵的包。这完全是跟西方的理念相悖的,“也许法国人不特别在乎产品的品牌和价格,只把它当成丰富自己的一件生活用品,需要的时候就会买来用。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并不在乎你在别人眼中的地位。”
“法国人特别低调、内敛,他们不去炫耀,法国街上哪有我们这么好的车啊?没有,其实法国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小的社会。”也许,我们要学习的是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不是一直追求物质的东西。
生活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美好的代名词,只有美好的生活享受才是艺术的生活。一如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绅士,已经将美好的生活理念深入骨髓,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得体的搭配、适当的举止、优雅的谈吐,这都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正如刘钊所说, “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工作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文化的信念
在法国当地,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协会,不仅促进该行业的宣传,也督促行业内的产品品质和发展。这些品牌的背后是抹不去的文化光环。面对在国内充斥的法国名牌、意大利名牌,刘钊反而愿意相信中国在国际上也会有自己的世界名牌。因为中国从来不缺少文化底蕴。
“法国有很多的品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而我们现在很多人投资,恨不得今天投资,后天就能发大财。”这方面刘钊感受很深,在法国有些珠宝品牌自古就是皇室所使用的,经过几百年发展到现在,这些品牌不愿意大张旗鼓的做广告,“他们只满足于让自己的客户愉快,其他的都不在乎。他们的珠宝从来不借明星代言,你喜欢你来买就是了。”而国内不同,缺少厚重历史的品牌,商家只能用硬性宣传来广而告之。历史上那么多皇室贵族都在使用的产品,就连博物馆都有收藏,这当然不是现代的几个明星就能诠释出其文化内涵的。
“购买一个产品,除了质量好、设计好、做工好,当然还有它背后的文化。如此昂贵的物品,其实同等质量下的成本与一般商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买的东西是一个文化符号。享受的不光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使用的过程。我想一个品牌的形象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不是‘短平快’。做一个品牌不完全是做一个普通企业,这需要经营者的用心。”在欧洲,客人到餐厅里点菜,经理都会推荐适合您宴请的客人身份的菜品和酒品。在国内则不同,服务员大多会当着主人的面推荐最昂贵的菜品,全然不顾宾主的感觉。“这种经营的理念是不同的,国外讲究的是长远、深入人心的服务,而不是一次性的。”
有人担心,国外奢侈品的进入会导致中国人被强行灌输异国的文化,而使我们自己的文化消失殆尽,刘钊对这一说法及其不赞同。“阻止任何一种文化的到来,这都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世界是开放的。文化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交流的产物。”
刘钊跟欧洲人在一起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炫耀自己穿了什么欧洲名牌,他会带他们去有特色的餐厅吃传统菜、听昆曲,然后看一些民俗的东西,好像带客人参观自己家的东西。20年前,刘钊的外国老板来到中国,带着刘钊去了当时大家都“不爱去”的地方,胡同、旧货市场逛个遍。那时候人人都向往现代的办公楼、大酒店,可是外国人反而喜欢传统一些的地方。刘钊的感触颇深。
“去了法国以后,看人家将传统的东西跟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感到这才叫文化的传承。所以我回来以后对传统的东西更加留意。本民族的东西与欧洲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搭配得体,那也是一种品位。” 在文化差异中找到共同点。
民间外交的至高境界
采访刘钊的前一天,他刚刚从法国的一个广告节回来,长途飞行的疲倦还没有完全退去,但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刘钊。法国人的做事方式已经深入他的骨髓,“答应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就怕答应之后又做不了,这是很可怕的。”这样听起来,刘钊能够精神百倍出现在这里接受采访也断然是合情合理了,刚一下飞机就补充睡眠,相信他已经准备得很充分。
刘钊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到处都是他的工作范围。用刘钊自己的分析是因为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早,而且比较有经验,所以从最初合作的一个项目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我反而觉得除了跟他的经验有关,更多的是合作以后双方产生的信任。“因为我在政府做过事,外企也工作过,所以说话的时候比较切合实际,能顾及到双方的利益。”这些尤为重要。
“做任何一件事情,是‘双赢’才叫成功,你要满足两边都高兴。”刘钊在工作以外的国际交流中也会顾及这方面的因素。
一次,刘钊受一位王国大使之托陪同这个国家的王后在中国的行程。在上海玩了好几天,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是刘钊给她选餐厅,而且点菜都是刘钊代点,也正是因为饭桌上这个惟一的中国人,王后特别高兴。说起刘钊的秘诀这跟他的点菜原则有关系,“我就点那些我爱吃的普通菜,不点那些名贵的东西,我自己都不爱吃,干吗让人家去吃呢?”这就是真正考虑到对方的需求,才产生的独特效果。“不能因为场合隆重就一定要去搭配一些贵的东西,简单的材料做出的好味道,这才是真正的美食,昂贵的菜未必做得好吃。”
疏不知,这看似简单的“满足对方需求”背后还隐藏着强大的文化意识,那就是把中国的东西展示给外国人看。“他既然来到中国,就想看中国本土的东西。”这方面,刘钊将中国传统与西方意识融合得非常好,西方的上流社会也欣然接受。一次刘钊招待一位王储用餐,“那家中餐厅做了一道牛排,味道真的不错。但是第一这是进口牛肉,第二使用的是刀叉,这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意思?我就跟那位厨师说,你把做好后的大块牛肉改成小块,刀叉换成筷子,结果那位王储用餐很愉快,所有的菜都吃得干干净净。他来到中国就想要体会中餐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变通。”
刘钊因为在国际上交流的独特方式,赢得了很多喝彩。其中不仅有外国使节的青睐,更有中国人的赞叹。也正是因为他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上所做出的贡献,使他分别获得意大利和法国的两枚勋章。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事业上,刘钊没有忘记自己文化内的东西,站在客观共存的角度精心布置,也许这就是民间外交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