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 东方绅士的西式咏叹

来源 :新海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钊
  法律专业毕业。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中国荣誉代表、香港红门公关公司总经理及创始人。获得以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亲自授予的“意大利团结之星爵士勋章”。法国国家功勋勋位骑士勋章。法国文化年和意大利文化年中国荣誉委员会协调联络员。
  
  世间万物皆以输赢见高下,那么这场东西方文化的博弈究竟孰强孰弱呢?这恐怕是现代很多仁心志士都在深深探究的命题。西方文化固然有西方文化的可取之处,东方文化也有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场关于文化融合的探寻,世界的趋势挡不住任何文化的侵袭,这场博弈的最终判决者只有自由。长期处于两种文化交织的氛围下,刘钊用他巧妙的心思化解着东西文化的正面交锋。一如他温文尔雅的外表,西式精致的生活艺术正与东方的文化情怀完美融合,正所谓“拈花一笑多儒雅”!
  
  拥有1.83米的身高,这在东方人中绝对是佼佼者,从进门到坐下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儒雅的绅士气质,这不免让人在心中暗忖这是个怎样的人。当他坐下来对生活的情趣侃侃而谈,才知道他是一个公正的评判家。在推崇法国式生活方式的同时,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对于生活品位的独到见解。
  
  生活的艺术家
  
  说起“奢侈品”这个概念,刘钊有他独到的见解。刘钊并不喜欢“奢侈”一词,在中国字典里,这个词多少有点贬义的意思,即便现在一部分中国人欣然接受了“奢侈品”带来的心灵快慰,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内心发生了变化。“人的心境变了,‘张扬、炫耀’更适合现代人的心境。”看似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这也昭示人们心灵某种暂时的浮躁。
  
  “‘luxury’这词本身是精致、完美、愉悦的意思,而‘奢侈’本身则是浪费、炫耀,某种程度上这是两个概念。说白了这是为满足人们的消费心态而下的定义,什么东西只要跟历史状况去联系,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处于经济大开放的时期,人们急于尝试西方的新事物,期待用金钱填充内心的虚弱,用物品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得。译成“luxury”可以说完全曲解了它的意思,是对中国古代“奢侈”一词硬生生的一种提升。
  
  我们需要的是优质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冠以“奢侈”之名的西方物品的充斥。“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这个名称是刘钊起的,他笑言,说得俗一点就是“奢侈品协会”, 但是这绝对不可以。“所谓奢侈品的精髓其实也就是精品,是精致的东西。”
  
  随着经济开放,人们更多了拓宽国际视野的愿望,中国去往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国外也随之出现了大批中国游客疯狂抢购名牌的景象。很多人出国都是住便宜的酒店,然后去买昂贵的包。这完全是跟西方的理念相悖的,“也许法国人不特别在乎产品的品牌和价格,只把它当成丰富自己的一件生活用品,需要的时候就会买来用。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并不在乎你在别人眼中的地位。”
  
  “法国人特别低调、内敛,他们不去炫耀,法国街上哪有我们这么好的车啊?没有,其实法国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小的社会。”也许,我们要学习的是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不是一直追求物质的东西。
  
  生活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美好的代名词,只有美好的生活享受才是艺术的生活。一如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绅士,已经将美好的生活理念深入骨髓,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得体的搭配、适当的举止、优雅的谈吐,这都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正如刘钊所说, “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工作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文化的信念
  
  在法国当地,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协会,不仅促进该行业的宣传,也督促行业内的产品品质和发展。这些品牌的背后是抹不去的文化光环。面对在国内充斥的法国名牌、意大利名牌,刘钊反而愿意相信中国在国际上也会有自己的世界名牌。因为中国从来不缺少文化底蕴。
  
  “法国有很多的品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而我们现在很多人投资,恨不得今天投资,后天就能发大财。”这方面刘钊感受很深,在法国有些珠宝品牌自古就是皇室所使用的,经过几百年发展到现在,这些品牌不愿意大张旗鼓的做广告,“他们只满足于让自己的客户愉快,其他的都不在乎。他们的珠宝从来不借明星代言,你喜欢你来买就是了。”而国内不同,缺少厚重历史的品牌,商家只能用硬性宣传来广而告之。历史上那么多皇室贵族都在使用的产品,就连博物馆都有收藏,这当然不是现代的几个明星就能诠释出其文化内涵的。
  
  “购买一个产品,除了质量好、设计好、做工好,当然还有它背后的文化。如此昂贵的物品,其实同等质量下的成本与一般商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买的东西是一个文化符号。享受的不光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使用的过程。我想一个品牌的形象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不是‘短平快’。做一个品牌不完全是做一个普通企业,这需要经营者的用心。”在欧洲,客人到餐厅里点菜,经理都会推荐适合您宴请的客人身份的菜品和酒品。在国内则不同,服务员大多会当着主人的面推荐最昂贵的菜品,全然不顾宾主的感觉。“这种经营的理念是不同的,国外讲究的是长远、深入人心的服务,而不是一次性的。”
  
  有人担心,国外奢侈品的进入会导致中国人被强行灌输异国的文化,而使我们自己的文化消失殆尽,刘钊对这一说法及其不赞同。“阻止任何一种文化的到来,这都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世界是开放的。文化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交流的产物。”
  
  刘钊跟欧洲人在一起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炫耀自己穿了什么欧洲名牌,他会带他们去有特色的餐厅吃传统菜、听昆曲,然后看一些民俗的东西,好像带客人参观自己家的东西。20年前,刘钊的外国老板来到中国,带着刘钊去了当时大家都“不爱去”的地方,胡同、旧货市场逛个遍。那时候人人都向往现代的办公楼、大酒店,可是外国人反而喜欢传统一些的地方。刘钊的感触颇深。
  
  “去了法国以后,看人家将传统的东西跟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感到这才叫文化的传承。所以我回来以后对传统的东西更加留意。本民族的东西与欧洲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搭配得体,那也是一种品位。” 在文化差异中找到共同点。
  
  民间外交的至高境界
  
  采访刘钊的前一天,他刚刚从法国的一个广告节回来,长途飞行的疲倦还没有完全退去,但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刘钊。法国人的做事方式已经深入他的骨髓,“答应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就怕答应之后又做不了,这是很可怕的。”这样听起来,刘钊能够精神百倍出现在这里接受采访也断然是合情合理了,刚一下飞机就补充睡眠,相信他已经准备得很充分。
  
  刘钊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到处都是他的工作范围。用刘钊自己的分析是因为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早,而且比较有经验,所以从最初合作的一个项目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我反而觉得除了跟他的经验有关,更多的是合作以后双方产生的信任。“因为我在政府做过事,外企也工作过,所以说话的时候比较切合实际,能顾及到双方的利益。”这些尤为重要。
  
  “做任何一件事情,是‘双赢’才叫成功,你要满足两边都高兴。”刘钊在工作以外的国际交流中也会顾及这方面的因素。
  
  一次,刘钊受一位王国大使之托陪同这个国家的王后在中国的行程。在上海玩了好几天,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是刘钊给她选餐厅,而且点菜都是刘钊代点,也正是因为饭桌上这个惟一的中国人,王后特别高兴。说起刘钊的秘诀这跟他的点菜原则有关系,“我就点那些我爱吃的普通菜,不点那些名贵的东西,我自己都不爱吃,干吗让人家去吃呢?”这就是真正考虑到对方的需求,才产生的独特效果。“不能因为场合隆重就一定要去搭配一些贵的东西,简单的材料做出的好味道,这才是真正的美食,昂贵的菜未必做得好吃。”
  
  疏不知,这看似简单的“满足对方需求”背后还隐藏着强大的文化意识,那就是把中国的东西展示给外国人看。“他既然来到中国,就想看中国本土的东西。”这方面,刘钊将中国传统与西方意识融合得非常好,西方的上流社会也欣然接受。一次刘钊招待一位王储用餐,“那家中餐厅做了一道牛排,味道真的不错。但是第一这是进口牛肉,第二使用的是刀叉,这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意思?我就跟那位厨师说,你把做好后的大块牛肉改成小块,刀叉换成筷子,结果那位王储用餐很愉快,所有的菜都吃得干干净净。他来到中国就想要体会中餐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变通。”
  
  刘钊因为在国际上交流的独特方式,赢得了很多喝彩。其中不仅有外国使节的青睐,更有中国人的赞叹。也正是因为他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上所做出的贡献,使他分别获得意大利和法国的两枚勋章。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事业上,刘钊没有忘记自己文化内的东西,站在客观共存的角度精心布置,也许这就是民间外交的至高境界。
其他文献
读书的至高境界是书本、身体、心灵达到某种共鸣,三者置身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只有与书本结合才能产生,而身体与心灵已经被书本掌握了,这是及其绝妙的状态。如果说罗马是一本书,那么到达罗马之前是一定要调整姿态的,因为它的内涵绝不是单一的层面。福楼拜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而阅读罗马,才知道生命如此厚重。    罗马分为新旧两部分,古罗马城在北部,保存着大量的古迹文物,著名的城中之国:梵蒂冈,也位于旧
期刊
格调    对于陈年红酒来说,经过漫长的岁月很容易在瓶中形成沉淀物,倒在杯中既有碍观瞻,又会产生些许苦涩。就像我们经过香甜的睡眠后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那样,红酒也需要呼吸。将硫化物气味尽快地消散,使红酒的甘醇全部释放出来,这就是醒酒器的必要之处。随着科技与审美的提高,醒酒器开始变换着花样出现在生活中,除了给主人带来甘醇的享受,还意外地为家居增添些许情调。    创意的灵感造型    材质采用晶莹剃透
期刊
盛夏时节,冰块变换着各种形态出现在生活中,为人们带来凉爽与妙趣。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冰的喜爱。从最初古人的冰窖藏冰,到唐代发现硝石制冰,再到现在冰箱冻冰,人们已经习惯了对冰的依赖。如今科技的进步为生活增添了无限想像,冰块早已不限于以一个方块的形态出现在你面前,它们变换着花样装点你的生活,使你在清凉中感受生活的曼妙多姿!    格调     西洋符号的化身    文字是感性的东西,而英文字
期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传统中国文化里的许多精髓,有时要进入到另外一种文化圈中去体会才突然感到它的神奇和伟大。    有一次参加一对男方是德国人,女方是中国人的婚礼,婚宴之后来宾纷纷表演节目以示庆贺。我事前听说了安排,因此有备而去。轮到我时,我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分别做了对比表演,博得热烈掌声。本来只是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习惯,但经过表
期刊
旅居海外的中国画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入乡随俗,结合当地的审美习惯在艺术上加以变通,其风格往往是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所在地的流行时尚,从而探索出新的发展空间。还有一种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比较完整地保留着自身的艺术追求,忠实于自我的心性。在这样的时候,艺术中的“我”便占有极高的地位,他们不是在周遭的环境中发掘视觉的可能性,而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享有本真的安宁。不管怎样,只要是坦率的、自然的、和谐的,都
期刊
叶明钦  1960年生于中国福建,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公派留学生赴加拿大留学。曾先后任职于加拿大DIPIX公司驻中国代表、IBM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加拿大SSA公司北亚洲区总裁,现为北京金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这个海归已经不再时髦的年代,作为早期海归中的一员,叶明钦正在创造的不仅仅是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也为他那一代以及今天的海归们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凭借着自身
期刊
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今年6月16日,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10年前,移民似乎是只有少数有特殊关系的人才敢想的事,能做到的恐怕更是寥寥可数。而且,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移民为何物,移民中介是干什么的。10年,不过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如今,在报纸和网络上都是铺天盖地的移民广告,
期刊
向阳  生于196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8年前往美国并跻身美国博物馆级艺术家之列。主要作品有2001年费城艺术博物馆“侵略博物馆计划”;2005年费城人民之声艺术馆《三重麻烦》;2006年哥伦布地区艺术中心《在复制的声音之上》等。    在这个人才环流的时代,和向阳一样看上去身份尴尬的人越来越多。与其说这是一种尴尬,倒不如说是另一种自由。人为的各种分界线可以在地图上清晰可见,却无法在
期刊
英公布最新移民统计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英国在去年的纯移民数量为19.6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3.3万,另外,学生签证的颁发数量增加了35%,达到362015个;去年移民到英国的人数下降4%,离开英国的人数下降了13%。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各类签证申请总数(含家属签证)比上两年稍有下跌。    留美首次入境签证新调整    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有关签证的说明,对海外学生签证
期刊
曾经沉默不语的华裔群体选择了法国人表达意见的惯常方法——游行,这之后,人们欣喜地看到,华人华侨的处境开始为外界所关注。因此,打破传统、走出沉默,寻求以当地人思维易于接受的方式伸张自己的诉求,是今后华人华侨维护自己权益的一个方向。这也正是此次大游行对日后华人华侨维权所产生的借鉴意义。    2010年6月20日下午3点左右,自发来自巴黎各地的2万多名华人华侨在巴黎华人聚居区美丽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