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酒,快乐驾车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棋书画诗酒花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卷帙中,从来不乏酒的身影。作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产生于西周初期的《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酒的记述和描写。《诗经》共305篇,“酒”字共出现了63次。如在《郑风?女曰鸡鸣》中,“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以酒佐情,描写了夫妇和乐的幸福场景。
  从《诗经》中关于酒的描写可以看出,酒从一开始就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以后再没有分开。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歌从此就弥漫着酒的芬芳,这一弥漫就是两千五百多年。诗人余光中对李白有一段凝练传神的描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酒给了李白俊逸的才思,也给了唐诗绝代的风华。翻阅唐诗,可以发现,各种场合都少不了酒。落寞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开怀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豪迈时“葡萄美杯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离别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旖旎时“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唐诗之外,依然酒香不散。东汉,雄才大略的曹操,发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深沉感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给我们带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无极追想;才女李清照,留下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闲适情怀……
  古人饮酒,有许多雅趣,“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将钩子藏于左右两手的任何一只手中,让对方猜是哪一只手,输者罚酒。这种简单的游戏,旨在增添酒宴的欢乐气氛,在古代十分盛行。“曲水流觞”是另一种著名的饮酒游戏,大家坐在弯曲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修成后,就举行过这样的活动,引为千古佳话。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描述了不少喝酒时的小游戏,譬如逗刘姥姥一起行酒令,让一众夫人小姐捧腹不已。
  玉碗盛来琥珀光
  酒文化并不是中国的专属,而是属于世界的财富。纵观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俄罗斯人饮酒习惯大杯,而且要一饮而尽,否则就算不得真爷们儿。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还要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相比之下法国人饮酒喜欢慢慢品味,他们一定要把酒从舌尖慢慢滑到喉头,而且愈是好酒愈要慢饮。在法国,还非常讲究酒和菜的搭配,一般来说白葡萄酒配鱼类菜肴,红葡萄酒配肉类菜肴。此外,对酒的温度、盛酒容器都有一定要求。足见法国人是享受情调的高手。
  英国的威士忌,有多种搭配方法。威士忌加黑麦、燕麦、玉米……“混合是一种艺术”,英国对这种搭配相当自豪,其调酒艺术也令人望尘莫及。
  日本男人更为贪杯,酒是他们化解压力的最佳途径。他们的许多重大决定不在办公室里,而是在酒店里黄汤下肚后。同时谁升谁迁,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吧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后都要尽情在里面享受够了,才拖着醉步回家。
  德国以啤酒著名。啤酒杯、啤酒节、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地下屋……德国人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将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无限畅饮酒自伤
  “劝君更进一杯酒,走遍天下皆朋友”、“高山流水觅知音,我与大哥酒连心”、“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得喝倒”……这些酒桌上的敬酒词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中国,酒成了交往的媒介、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推杯换盏间化解拘谨的氛围,让不甚相熟的人去除戒备,敞开心扉,达到深入交流的目的。所谓“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社交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酒喝多了,当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脑科医学专家张大千在《百家讲坛》中讲“名人酒文化”时说,“但恨饮酒不得足”是陶渊明真实的心理写照。这样好酒给他带来了恶果,一是辞职归乡,二是五个儿子都是痴呆:“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对痴呆症状描述准确,像写出了病历一样。陶渊明并不知道这种悲惨与他有关,还在怪儿子,老了他才悟出来,很后悔。这一点,现代人都知道:酒精会影响精子的质量。
  饮酒除了影响生殖系统,还会影响心脑血管及肝脏功能。酒精会干扰体内的脂代谢,造成高血脂、脂肪肝等。除了对身体的伤害,过量饮酒也可能毁灭家庭幸福。酒精降低了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产生暴力,有些酗酒者更是把打老婆、打孩子当成酒后发疯的家常便饭,让婚姻伤痕累累,最终破碎。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饮酒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血液酒精浓度(BAC)在50mg/100mL时可导致判断力下降,BAC达到100mg/100mL时,会造成驾驶困难,反应速度降低;BAC达到200mg/100mL时,会有哭泣等异常行为;BAC达到300mg/100mL时,会产生复视现象;BAC达到450mg/100mL时,会神志不清;BAC达到600mg/100mL时,则可能造成死亡。
  驾车不喝酒幸福方长久
  饮酒可帮助人们消除烦恼,激发创造力;而驾驶可满足人们对外界的控制欲望,在自由驰骋中寻找刺激。这两种行为都能使人实现对快乐的追求。因此,有人把这两种行为组合起来,企求得到更多的快感。然而令我们触目惊心的是,酒后驾驶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行为,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而是血肉横飞的灾难。
  酒精已被确认是导致30%~70%致命交通事故的因素,意味着全世界大约1/3的致命交通事故和酒精有关。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喝了酒的驾驶员认为自己饮酒未过量,神志清楚,不会影响驾驶能力。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一个测试,让一个人在喝酒前及喝酒后用笔在纸上写同样的一句话:
  从这个测试中可以看到写字的笔迹越来越歪斜。当用笔都有困难的时候,你难道还认为自己有能力驾驭汽车吗?
  科学研究证明,酒精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严重影响驾驶能力:
  一、损害判断速度和距离的能力。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二、令反应减慢。饮酒后,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易困倦疲劳,甚至进入睡眠状态。
  三、影响动作的协调性。饮酒后因酒精麻醉作用,触觉能力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四、导致视力模糊。饮酒后会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五、令人高估自己的能力。酒精刺激下,驾驶者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危险驾驶行为增多,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
  六、饮酒越多,危险越大。
  七、就算只喝少量含酒精的饮料,亦足以影响你的驾驶能力。
  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50mg/100ml 时,卷入事故的风险是未饮酒驾驶员的2倍,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 时,卷入事故的风险是未饮酒驾驶员的4倍,摩托车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50mg/100ml 时,卷入事故的风险是未饮酒驾驶员的40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其中一条是“戒烟限酒”,因此饮酒时一定要提醒自己适可而止,既从容享受中国的酒文化,又兼顾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其次,必须牢记,饮酒和驾驶不能同时进行,选择饮酒,就放弃车钥匙;选择了方向盘,就坚决滴酒不沾。只有这样,才能让精彩生活不断延续。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曾有位阿姨说出这样的话,我很认同——找男人,得找有灵气的家伙。所谓灵气,其实是指智慧。  然而,聪明的男人很多,有智慧的却极少。如果他是一个可以理解二进位制等超级复杂知识的IT年轻人,你未必要跟他在一起;如果他为路上那只被压死的猫哀怜,你可以考虑,试着交往一下了。  一个人对外界的感受力,决定了他对事物的分析、评判能力。如果他只醉心于自我的世界,或疯狂工作,或自言自语,或家中玩自闭,外界的一切都不
期刊
《只是历史已清零》  徐迅雷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在这个忙乱乱急吼吼的时代,你那文化人的一点“文化朝圣”心理,多少显得有些迂腐了吧。你有朝圣之心,可是圣地在哪里?  ●就像世上已无经亨颐一样,世上已无春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人家却早已藏进了历史故纸堆。许许多多的“百年老校”,那可见的老底子几乎拆光光,留一点残存的纪念馆、纪念室,也是炫耀校史的“漫长”、衬托今日的“辉煌”。正像一位博友所言
期刊
不急于得到,也许是因为喜欢等待,喜欢过程,抑或,喜欢制造一次次驚喜。  一个男人,建造了超豪华住所,五年的时间里,他经常远隔水面看着对岸的一盏绿灯,绿灯后面的居所,住着他曾经爱过如今已嫁作他人妇的女人。他耗费心思举办盛大派对,为的是把那个女人吸引过来,与他重温旧梦。那个女人叫黛西,而他的名字叫盖茨比。  根据这部美国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正在中国上映,看的时候不时有疑惑冒出来,既然黛西是
期刊
90后女工,最大的23岁,最小的16岁。走在大街上,她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坐在工厂里,她们的眼眸却荡漾着迷茫。  她们是当下中国制造的主力军,晨昏颠倒地把自己的汗水、辛酸和青春洒在流水线上。她们孤身在异乡打拼,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差;缺乏保障,甚至尊严感……但在日复一日枯燥而困窘的生存缝隙中,她们依然幻想着美好未来,渴望幸福生活。而爱情,是获取美好生活和幸福感觉的最好源泉。  
期刊
我们需要记忆,是因为记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创造未来。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有些温暧柔软的时光,可以让我们的城市发展更显出人性的光辉。  壹  我的故乡汤桥,是苏南溧阳的一个偏远小镇。一条小河将镇子分为上河和下河两个村子,两座小桥连接着。街道用青石块铺砌而成,架在河上的桥,一座由几块宽大的青石长条架在石墩上建成,光平如镜;另一座用麻石条建成,桥面上麻麻点点。  家、小学、中学,都在小镇外。家在北面,离小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寻找中国小镇的幸福格局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幻想的生活是这般画面——和心爱的女人驾着老爷车,行驶在阳光下的美丽乡村公路上,前方是一座南方小镇……  小镇上会有图书馆、教堂、电影院;街角会有咖啡馆、酒吧、面包房;警长、镇长和理发师可能正在街边,吹着口琴舞蹈;小球场上,有居民组织的橄榄球比赛;大部分人互相都认识,大家可以在一起讨论公共事务,也可以一转身便离开。  “
期刊
有的人之所以觉得活得很沉重、很忧郁,不是这个世界太复杂,而是自己的心灵太龌龊。  约翰在美国亚特兰大开了一家私人心理诊所,许多人慕名来到这里进行心理治疗。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心理大师”。  一天,约翰先生的心理诊所来了一位客人。他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是亚特兰大著名的房地产大亨比尔。比尔在美国闻名遐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许多比赛场馆都是他的公司参与建设的。  这个衣着光鲜的大老板,脸上挂着深深的忧
期刊
本文是有关爱情心理的11个琐碎说明——  自己的期待,自己负责  通常女性会认为“爱我就应该懂我”,希望对方能随时明了她们或隐或现的心事、需要。她们可能觉得主动说出想法没意思,又可能觉得万一被拒绝太没面子。所以,若对方通晓,她们大喜,若被忽略或误解,就生气并拒绝解释。  懂你不等于爱你,爱你也不等于随时懂你。心理咨询师很可能比你的伴侣更懂你,可他不会像伴侣那样爱你。  比较好的做法是,自己的期待自
期刊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龙应台——深邃,忧伤,美丽。令人为之动容,又让人心生感动,还使人悲从中来,恨不得赶快行动。  二十多年前挚友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留下一句:“活着就是不断地失去。”当时的我
期刊
近年来,父母在子女高考后立马离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6月,高考结束后二十余天的离婚案件竟是平时的数倍。不少家长表示,若不是因为怕影响孩子高考,他们早就离了。但高考后离婚就不会影响孩子了吗?  本文就是这样一个高考后父母离婚,最终引发的悲剧……  鄙视出轨父亲,体恤离异母亲  1987年,段卫铭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农村。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段长龙便去了深圳打工,而母亲周芬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