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梦都有开始的地方,那么我的梦想就是始于剑桥。剑桥,曾经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曾几何时,一脸稚气的我捧着诗集,恣意冥想,任他无邪的诗句在我心上播种,成长。 终于,英国,我来了……
初见康桥 如梦如幻
从伦敦乘火车到剑桥只消一个半小时,但就是这短短的90分钟,却足以让时光倒流了起来。80年前的徐志摩一定想不到,他在剑桥的国王学院当了一年的旁听生后,面对剑河景色写下的《再别康桥》,成了日后中国人对剑桥最早的启蒙。
不需要任何的向导,就因为《再别康桥》,你就完全可以凭着诗人带给你的意象向前走,不知不觉进入梦境。
曲曲折折的街道,布满苔藓的庭院,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古老的建筑,空气中飘扬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块带有苔藓的红砖都能诉说一个故事。但是剑桥并没有因为古老而沉睡,因为地处乡村而懈怠,从那些年轻人的脸上可以读出生机和活力,读出剑桥的希望和未来。在剑桥的大街小巷里满目皆是精雕细绘、线条秀美的建筑群,窗外吊挂着成排的花篮,一簇簇红色、黄色、紫色、蓝色和白色的小花欣然地盛开着,点缀着经历过几个世纪历史的褐色的外墙,相映成画。
其实,这样的风景在英国城镇并不少见,一种脱俗的韵味和气质,几百年的石头路旁,处处标榜着历史;蜿蜒的康河水中,流淌着多少游客不舍的流连。学生每天穿梭于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时不时可能被收进某位观光者的镜头里。
各学院间没有围墙,校园中绿草如茵,古木参天,走进剑桥如同进入一座景色如画的公园。婉蜒的康河穿过校园静静地流淌,各学院的校舍都是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中世纪欧式建筑,仿佛是一个欧洲古建筑博览会,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沿着诗人的足迹寻梦
剑河上哪一座桥是徐志摩的“康桥”呢?寻找徐志摩的“康桥”不仅成了志摩迷的一个有趣话题,更成了游剑桥的一个经典。甚至还有游人捧着徐志摩的诗,穿梭在剑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看看哪座桥边“垂着河畔的金柳”,又看看哪片水域里“软泥上的青苔,在水底招摇”。
有人认为皇后学院后面的“数学桥”就是徐志摩诗中的那个“康桥”,也有人认为圣约翰学院那座叹息桥才是徐志摩心中的“康桥”。
来寻梦的游客更愿意相信后者,因为圣约翰学院的这座叹息桥又称失意桥,据说,在以往的很多年间里,圣约翰的许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纷纷从桥上跳进剑河自尽而得名。而平时那些失恋者亦喜欢来桥上叹息,或者像诗人一样感叹几句。
笔者也更喜欢按照这个说法展开遐想。1918年,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理想,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从历史到政治到经济,他找寻着他的方向。然而美国社会的浮躁和功利性终不被他接受,他毅然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头衔,买舟横渡大西洋,踏上英国的土地。几经辗转,终于于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作家狄更生的推荐下进入了剑桥大学的皇家学院,成为一名特别生。
在剑桥,他广泛涉猎了各种名家名著,接触了各类思潮流派,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位置,他要做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他的重心不再是繁冗的政经,取而代之的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了某种强烈的震撼,他想要放喉,想要发抒,他久蛰在深底的诗心被唤醒了。
徐志摩在日记里这样写:“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可以看出他在康桥的日子是愉快的,作为顶级学府,剑桥自由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思想意识,悠闲的生活态度,都对徐志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触碰徐志摩灵魂深处
笔者再次进入诗意的想象里,在康河里穿梭,无限制地接近诗人的灵魂。徐志摩认为,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就是康河。在这里,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淹入了他的性灵。他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花鲜,关心水流的缓急,关心新来的鸟语,他的心胸是畅露的,诗情是洋溢的。
岸边的草坪是徐志摩的爱宠,在清晨,在傍晚,他坐在这天然的绿锦上,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边的行云,有时反扑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笔者笨拙地撑起了船篙,忽然想到徐志摩一定爱极了这水,却始终不曾学会撑篙,只能羡慕的看着那些身手轻捷的男女,欣赏着河上的梦意与春光。
徐志摩说过:“单独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条件。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所以,无数的清晨,无数的黄昏,他痴痴地在康桥徘徊,体验着“绝对的单独”。在这古老,宁静,恬美的氛围中,他结下了浓得化不开的“康桥情结”。
于是在多年以后,徐志摩重游英国,1928年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追忆他曾经“蜜甜的单独,蜜甜的闲暇”。11月6日,在归国的海上,心中的眷恋化为富丽的联想,他提笔就写了传世之作。
绝美往往不容于世,如同他诗意的信仰和单纯的真。1931年的空难,35岁的徐志摩终于达成了他想飞的宿愿,化为飞鸟,化为轻烟,化为云彩星霞。我想,这未尝不是上苍的成全。 如今,在皇家学院的康河边,一块刻有徐志摩诗句的白色大理石静静地躺在一角。据说,那是他的校友千里迢迢从北京带过去的,它寄托了所有文人的幽思与怅惘。
抛开诗意寻找现实 处处都是人类历史的精英
抛开这些诗意的想象,剑桥和牛津一样,是保持着独特学院制的一个城市。学校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这种神奇与深厚也正是英伦文化的巨大魅力 。
这个小镇本身就是大学,你不会看到我们想象中写有“剑桥大学”字样的牌楼,也更找不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校园,其实大学是由分布在小镇上的30多个学院组成的。每个学院都大名鼎鼎。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从这里走出的杰出人物,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一串长长的名单,无疑,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精英,他们不仅改变了英国,同时也对整个世界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院大门入口处矗立着的是亨利八世的雕像,但令人不解的是,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带有十字架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根椅子腿。据说,本来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权杖,雕像竣工不久,当时还是大学生的诗人拜伦,悄悄地爬上去,把权杖换成了这根椅子腿。
三一学院大门右侧绿草坪中间的这棵非同寻常的苹果树,正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源泉,当然几百年之前的苹果树至今就不会是这样细枝嫩叶的,据说它是从牛顿“苹果落地”的那棵嫁接过来的。
其实并不像世人所说,牛津偏人文,而剑桥偏科学。剑桥的文史哲也是人才辈出,思想家培根十二岁就进入三一学院学习,差不多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样子;著名文学家,写《失乐园》的弥尔顿十七岁进入基督学院;开创了“德莱顿时代”的英国文学批评之父德莱顿十九岁就读剑桥;诗人拜伦曾在校园里酗酒和赌博;《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也是剑桥的学子。更不要说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了。
被称为最伟大的学校之一,不仅仅因为剑桥出了很多里程碑式的大人物,还能够真诚善待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有一位在剑桥摆了四十多年书摊的台维,对台维这个书摊主,师生们尊敬有加,台维去世后,剑桥人为他出版了《剑桥的书摊》一书。剑桥还曾经授荣誉学位给两个小人物,以表彰他们的忠诚与勤劳。一位是普普通通的石匠,他把一生的心血花在雕刻和管理学校的石头上;另一位是负责大学打字室工作50多年的白蒂小姐,从没出现过差错,剑桥人用行动彰显了平凡也是伟大的道理。
在这个学院气息浓厚的城市里,餐厅、走廊、过道、公共厕所……随处可见摆放整齐的白色小纸片,这些纸片是为方便教授、学子们随时记录不期而至的灵感。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这种周到细致或许是剑桥精神的一部分,是它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
在剑桥游历,要想真正体会学院的真谛,一定要去参加两项活动:学院的会餐和学院教堂里的礼拜。剑桥的每个学院都会在不同的时间举办各种会餐,这是剑桥的传统。会餐时院长不但要出席,而且还要用拉丁文带领参加会餐的学生们诵呤《圣经》。学院会餐允许个别客人参加,但必须提前一个月预约,当然还要交费。
游历剑桥 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学城现在已经成了很多旅游路线中必有的一站。来到剑桥,首先要造访的一定是三一学院、皇后学院以及国王学院。在三一教堂的前厅,设立了一个名人堂,摆放着六尊令人生敬的石雕像,他们就是被誉为三一之子的牛顿、培根、巴罗、麦考莱,魏伟尔和丁尼生。《小熊维尼》的作者弥尔顿亦是三一学院的学生,所以他的手稿自然成了图书馆的新宠。想进著名的三一学院、国王学院,都要付4到6英镑,方能进入参观。英王亨利八世创建的国王学院是剑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扇形穹隆和记述圣经故事的彩绘玻璃庄严肃穆,幽暗柔和的光线投射进教堂内,更显高贵和神秘。国王学院不仅吸引了大批观光游客,更是本国子弟求学的首选。据说在每年的圣诞节,BBC都会在这里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圣诞歌声。 皇后学院小巧别致,风格独特,展示了它特殊的魅力。学院周围绿草萋萋、杨柳依依,流淌不息的康河向人们诉说着如烟往事。 而让牛顿突发灵感的苹果树,就是在牛顿曾经就读的三一学院,其实现在的这棵苹果树为后人栽种,所以树干只不过茶杯口一般粗细,游人在此留影,也不过是取其意而已。
按“路牌”索骥,来到著名的叹息桥,这是一座古老的石头拱桥,用灰色方砖砌成。整座桥是一封闭的走廊,走廊两边有雕花长窗,站在窗台旁便可观看康河美丽的风景。在校园内充满了现代气息和年轻的朝气,叹息桥上早已听不到学生的叹息了。
横跨剑河而立,与皇后学院相连的就是是举世闻名的数学桥,又称为牛顿桥。相传牛顿采用数学和力学的方法设计并建造了这座桥,桥上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牛顿的学生认为:牛顿老师能做到的事,他们也能够做到,便把这座桥拆了,但是怎么也恢复不了原样,最后不得不用钉子才重新将木桥架好。其实这座神奇的数学桥是在牛顿死后22年才建起来的,而且这座桥最早是用铁钉连接,不过似乎确实是被好奇的学生拆开过,然后再重新装回去的。
做礼拜最好去国王学院的大教堂。大教堂从都绎王朝修到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享利七世、亨利八世以及英格兰王詹姆士一世。教堂有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拱形屋顶以及最大的管风琴。英国每年的新年唱诗全都安排在此举行并向全世界转播。
醉在剑桥最好的季节
8月是英国最好的季节,人们都兴奋地走向户外,剑桥距离伦敦约70英里,无论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都可以安排当天返回的一日游。
在剑桥的果园里喝杯下午茶是再惬意不过的一件事了。穿过那条著名的格兰彻斯特乡间小路,很快就到达了这个世外桃源。木制的躺椅和小桌懒散地点缀在果树花丛间,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要一壶伯爵茶和几块爱尔兰小饼。
剑桥的商业区也是很繁荣的,但仍不失典型的英格兰田园风光,剑桥城里时髦的时装店比比皆是,学生们的打扮也很时尚。大学城中还有众多剧院、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
如今,笔者身在这里,坐在“圣约翰”的长凳上,不禁感叹,一切都美好得太不真实,望着城堡般的小镇,可以感受到来这里学习就是毕生的荣耀。但是许多人和笔者一样无缘在此求学,但能有幸如此亲近这世界顶尖学府也算是一了多年的心愿。
1.伦敦-剑桥,距离约70英里
火车:从 Cross车站出发,一天有很多往返车次。票可以预定,也可以出发时在车站购买。
巴士:可以购买当日往返的车票,约16英镑。在维多利亚长途车站乘车。有空调座位,也很舒适,车内带卫生间。
自驾车:从伦敦市内到剑桥大约70英里。可以将车中GPS卫星定位的目的地设定为剑桥的任何一条街道的名字,GPS系统会设计出最合理的行车线路。显示的地图非常详尽,不但每一个路口,甚至于车道需要并线时都会有图象显示和语音提示。
出市内后,上M11高速公路,英国所有的高速路都是免费的。一路可尽情欣赏公路两旁的田园风光。行程约一个半小时。不过剑桥也如英国其他地方一样,停车费不但高,而且找到一个车位也相当不容易。
2.可以依游览地图,按顺序在街道上先由北向南,分别参观各个学院
依次是:圣约翰学院、三一学院、克莱尔学院、国王礼拜堂、国王学院、王后学院。当然,途中不能错过的还有圣玛丽教堂,登到教堂的顶层平台,可从各个角度完整地俯瞰剑桥小镇。
用餐:在桥头的PUB用餐,费用约一份5英镑。那里也是晚上学生们喝酒发牢骚的地方之一。午餐后可以从桥下的小艇码头乘船游览康河,找寻康桥。
顺康河乘小艇游览的时候,和陆路的参观顺序正好相反,因此可以双向观赏到康桥的风貌
初见康桥 如梦如幻
从伦敦乘火车到剑桥只消一个半小时,但就是这短短的90分钟,却足以让时光倒流了起来。80年前的徐志摩一定想不到,他在剑桥的国王学院当了一年的旁听生后,面对剑河景色写下的《再别康桥》,成了日后中国人对剑桥最早的启蒙。
不需要任何的向导,就因为《再别康桥》,你就完全可以凭着诗人带给你的意象向前走,不知不觉进入梦境。
曲曲折折的街道,布满苔藓的庭院,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古老的建筑,空气中飘扬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块带有苔藓的红砖都能诉说一个故事。但是剑桥并没有因为古老而沉睡,因为地处乡村而懈怠,从那些年轻人的脸上可以读出生机和活力,读出剑桥的希望和未来。在剑桥的大街小巷里满目皆是精雕细绘、线条秀美的建筑群,窗外吊挂着成排的花篮,一簇簇红色、黄色、紫色、蓝色和白色的小花欣然地盛开着,点缀着经历过几个世纪历史的褐色的外墙,相映成画。
其实,这样的风景在英国城镇并不少见,一种脱俗的韵味和气质,几百年的石头路旁,处处标榜着历史;蜿蜒的康河水中,流淌着多少游客不舍的流连。学生每天穿梭于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时不时可能被收进某位观光者的镜头里。
各学院间没有围墙,校园中绿草如茵,古木参天,走进剑桥如同进入一座景色如画的公园。婉蜒的康河穿过校园静静地流淌,各学院的校舍都是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中世纪欧式建筑,仿佛是一个欧洲古建筑博览会,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沿着诗人的足迹寻梦
剑河上哪一座桥是徐志摩的“康桥”呢?寻找徐志摩的“康桥”不仅成了志摩迷的一个有趣话题,更成了游剑桥的一个经典。甚至还有游人捧着徐志摩的诗,穿梭在剑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看看哪座桥边“垂着河畔的金柳”,又看看哪片水域里“软泥上的青苔,在水底招摇”。
有人认为皇后学院后面的“数学桥”就是徐志摩诗中的那个“康桥”,也有人认为圣约翰学院那座叹息桥才是徐志摩心中的“康桥”。
来寻梦的游客更愿意相信后者,因为圣约翰学院的这座叹息桥又称失意桥,据说,在以往的很多年间里,圣约翰的许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纷纷从桥上跳进剑河自尽而得名。而平时那些失恋者亦喜欢来桥上叹息,或者像诗人一样感叹几句。
笔者也更喜欢按照这个说法展开遐想。1918年,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理想,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从历史到政治到经济,他找寻着他的方向。然而美国社会的浮躁和功利性终不被他接受,他毅然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头衔,买舟横渡大西洋,踏上英国的土地。几经辗转,终于于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作家狄更生的推荐下进入了剑桥大学的皇家学院,成为一名特别生。
在剑桥,他广泛涉猎了各种名家名著,接触了各类思潮流派,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位置,他要做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他的重心不再是繁冗的政经,取而代之的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了某种强烈的震撼,他想要放喉,想要发抒,他久蛰在深底的诗心被唤醒了。
徐志摩在日记里这样写:“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可以看出他在康桥的日子是愉快的,作为顶级学府,剑桥自由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思想意识,悠闲的生活态度,都对徐志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触碰徐志摩灵魂深处
笔者再次进入诗意的想象里,在康河里穿梭,无限制地接近诗人的灵魂。徐志摩认为,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就是康河。在这里,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淹入了他的性灵。他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花鲜,关心水流的缓急,关心新来的鸟语,他的心胸是畅露的,诗情是洋溢的。
岸边的草坪是徐志摩的爱宠,在清晨,在傍晚,他坐在这天然的绿锦上,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边的行云,有时反扑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笔者笨拙地撑起了船篙,忽然想到徐志摩一定爱极了这水,却始终不曾学会撑篙,只能羡慕的看着那些身手轻捷的男女,欣赏着河上的梦意与春光。
徐志摩说过:“单独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条件。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所以,无数的清晨,无数的黄昏,他痴痴地在康桥徘徊,体验着“绝对的单独”。在这古老,宁静,恬美的氛围中,他结下了浓得化不开的“康桥情结”。
于是在多年以后,徐志摩重游英国,1928年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追忆他曾经“蜜甜的单独,蜜甜的闲暇”。11月6日,在归国的海上,心中的眷恋化为富丽的联想,他提笔就写了传世之作。
绝美往往不容于世,如同他诗意的信仰和单纯的真。1931年的空难,35岁的徐志摩终于达成了他想飞的宿愿,化为飞鸟,化为轻烟,化为云彩星霞。我想,这未尝不是上苍的成全。 如今,在皇家学院的康河边,一块刻有徐志摩诗句的白色大理石静静地躺在一角。据说,那是他的校友千里迢迢从北京带过去的,它寄托了所有文人的幽思与怅惘。
抛开诗意寻找现实 处处都是人类历史的精英
抛开这些诗意的想象,剑桥和牛津一样,是保持着独特学院制的一个城市。学校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这种神奇与深厚也正是英伦文化的巨大魅力 。
这个小镇本身就是大学,你不会看到我们想象中写有“剑桥大学”字样的牌楼,也更找不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校园,其实大学是由分布在小镇上的30多个学院组成的。每个学院都大名鼎鼎。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从这里走出的杰出人物,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一串长长的名单,无疑,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精英,他们不仅改变了英国,同时也对整个世界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院大门入口处矗立着的是亨利八世的雕像,但令人不解的是,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带有十字架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根椅子腿。据说,本来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权杖,雕像竣工不久,当时还是大学生的诗人拜伦,悄悄地爬上去,把权杖换成了这根椅子腿。
三一学院大门右侧绿草坪中间的这棵非同寻常的苹果树,正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源泉,当然几百年之前的苹果树至今就不会是这样细枝嫩叶的,据说它是从牛顿“苹果落地”的那棵嫁接过来的。
其实并不像世人所说,牛津偏人文,而剑桥偏科学。剑桥的文史哲也是人才辈出,思想家培根十二岁就进入三一学院学习,差不多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样子;著名文学家,写《失乐园》的弥尔顿十七岁进入基督学院;开创了“德莱顿时代”的英国文学批评之父德莱顿十九岁就读剑桥;诗人拜伦曾在校园里酗酒和赌博;《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也是剑桥的学子。更不要说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了。
被称为最伟大的学校之一,不仅仅因为剑桥出了很多里程碑式的大人物,还能够真诚善待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有一位在剑桥摆了四十多年书摊的台维,对台维这个书摊主,师生们尊敬有加,台维去世后,剑桥人为他出版了《剑桥的书摊》一书。剑桥还曾经授荣誉学位给两个小人物,以表彰他们的忠诚与勤劳。一位是普普通通的石匠,他把一生的心血花在雕刻和管理学校的石头上;另一位是负责大学打字室工作50多年的白蒂小姐,从没出现过差错,剑桥人用行动彰显了平凡也是伟大的道理。
在这个学院气息浓厚的城市里,餐厅、走廊、过道、公共厕所……随处可见摆放整齐的白色小纸片,这些纸片是为方便教授、学子们随时记录不期而至的灵感。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这种周到细致或许是剑桥精神的一部分,是它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
在剑桥游历,要想真正体会学院的真谛,一定要去参加两项活动:学院的会餐和学院教堂里的礼拜。剑桥的每个学院都会在不同的时间举办各种会餐,这是剑桥的传统。会餐时院长不但要出席,而且还要用拉丁文带领参加会餐的学生们诵呤《圣经》。学院会餐允许个别客人参加,但必须提前一个月预约,当然还要交费。
游历剑桥 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学城现在已经成了很多旅游路线中必有的一站。来到剑桥,首先要造访的一定是三一学院、皇后学院以及国王学院。在三一教堂的前厅,设立了一个名人堂,摆放着六尊令人生敬的石雕像,他们就是被誉为三一之子的牛顿、培根、巴罗、麦考莱,魏伟尔和丁尼生。《小熊维尼》的作者弥尔顿亦是三一学院的学生,所以他的手稿自然成了图书馆的新宠。想进著名的三一学院、国王学院,都要付4到6英镑,方能进入参观。英王亨利八世创建的国王学院是剑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扇形穹隆和记述圣经故事的彩绘玻璃庄严肃穆,幽暗柔和的光线投射进教堂内,更显高贵和神秘。国王学院不仅吸引了大批观光游客,更是本国子弟求学的首选。据说在每年的圣诞节,BBC都会在这里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圣诞歌声。 皇后学院小巧别致,风格独特,展示了它特殊的魅力。学院周围绿草萋萋、杨柳依依,流淌不息的康河向人们诉说着如烟往事。 而让牛顿突发灵感的苹果树,就是在牛顿曾经就读的三一学院,其实现在的这棵苹果树为后人栽种,所以树干只不过茶杯口一般粗细,游人在此留影,也不过是取其意而已。
按“路牌”索骥,来到著名的叹息桥,这是一座古老的石头拱桥,用灰色方砖砌成。整座桥是一封闭的走廊,走廊两边有雕花长窗,站在窗台旁便可观看康河美丽的风景。在校园内充满了现代气息和年轻的朝气,叹息桥上早已听不到学生的叹息了。
横跨剑河而立,与皇后学院相连的就是是举世闻名的数学桥,又称为牛顿桥。相传牛顿采用数学和力学的方法设计并建造了这座桥,桥上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牛顿的学生认为:牛顿老师能做到的事,他们也能够做到,便把这座桥拆了,但是怎么也恢复不了原样,最后不得不用钉子才重新将木桥架好。其实这座神奇的数学桥是在牛顿死后22年才建起来的,而且这座桥最早是用铁钉连接,不过似乎确实是被好奇的学生拆开过,然后再重新装回去的。
做礼拜最好去国王学院的大教堂。大教堂从都绎王朝修到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享利七世、亨利八世以及英格兰王詹姆士一世。教堂有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拱形屋顶以及最大的管风琴。英国每年的新年唱诗全都安排在此举行并向全世界转播。
醉在剑桥最好的季节
8月是英国最好的季节,人们都兴奋地走向户外,剑桥距离伦敦约70英里,无论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都可以安排当天返回的一日游。
在剑桥的果园里喝杯下午茶是再惬意不过的一件事了。穿过那条著名的格兰彻斯特乡间小路,很快就到达了这个世外桃源。木制的躺椅和小桌懒散地点缀在果树花丛间,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要一壶伯爵茶和几块爱尔兰小饼。
剑桥的商业区也是很繁荣的,但仍不失典型的英格兰田园风光,剑桥城里时髦的时装店比比皆是,学生们的打扮也很时尚。大学城中还有众多剧院、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
如今,笔者身在这里,坐在“圣约翰”的长凳上,不禁感叹,一切都美好得太不真实,望着城堡般的小镇,可以感受到来这里学习就是毕生的荣耀。但是许多人和笔者一样无缘在此求学,但能有幸如此亲近这世界顶尖学府也算是一了多年的心愿。
1.伦敦-剑桥,距离约70英里
火车:从 Cross车站出发,一天有很多往返车次。票可以预定,也可以出发时在车站购买。
巴士:可以购买当日往返的车票,约16英镑。在维多利亚长途车站乘车。有空调座位,也很舒适,车内带卫生间。
自驾车:从伦敦市内到剑桥大约70英里。可以将车中GPS卫星定位的目的地设定为剑桥的任何一条街道的名字,GPS系统会设计出最合理的行车线路。显示的地图非常详尽,不但每一个路口,甚至于车道需要并线时都会有图象显示和语音提示。
出市内后,上M11高速公路,英国所有的高速路都是免费的。一路可尽情欣赏公路两旁的田园风光。行程约一个半小时。不过剑桥也如英国其他地方一样,停车费不但高,而且找到一个车位也相当不容易。
2.可以依游览地图,按顺序在街道上先由北向南,分别参观各个学院
依次是:圣约翰学院、三一学院、克莱尔学院、国王礼拜堂、国王学院、王后学院。当然,途中不能错过的还有圣玛丽教堂,登到教堂的顶层平台,可从各个角度完整地俯瞰剑桥小镇。
用餐:在桥头的PUB用餐,费用约一份5英镑。那里也是晚上学生们喝酒发牢骚的地方之一。午餐后可以从桥下的小艇码头乘船游览康河,找寻康桥。
顺康河乘小艇游览的时候,和陆路的参观顺序正好相反,因此可以双向观赏到康桥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