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
互联网金融是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的。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业都面临着金融的互联网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银行、保险、基金公司没有运用大数据,那今天就可以出局了。所有的金融业都面临互联网化,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由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讲,变化尤其大。欧盟到现在为止还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认为中国商品流通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仍然被国家所管控,也就是说,金融业的国有化程度仍然是非常高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有人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中国要变成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地方是最大的突破口?我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专栏《千开放,万开放,不如让我办银行》中提到,中国要变成一个完全的市场化国家,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金融业能够对民间开放。但是这非常困难,因为这个行业利润太好,有太多的既得利益者。中国经济好的时候,中、农、工、建、交五大行每年的利润1万亿元,当中国经济不好的时候,五大行每年的利润还是1万亿元。所以,当我有1万亿元的利润时,我怎么会愿意让它开放,让其他人进来竞争呢?但是,当传统金融捧着这个金饭碗,当这里面的企业围着这个城池,认为别人进不来的时候,过去两年里,互联网突然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对传统金融进行了突破。
入世谈判的时候,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最担心的是银行和农业,“这两个行业,我们跟美国(中国的入世谈判中,最主要的对手是美国。——编者注)掰了好长时间,坚决不肯让步,坚决要推迟这两个行业开放的时间表。10年下来,我们的银行业非常争气,没有被美国人摧垮,相反,中、农、工、建四大行都进入了世界十大银行的行列,工行一度还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龙永图在2010年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的一次座谈会上表示。
在那次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十几位最有智慧的金融学家依然将汇丰、渣打、富国等外资银行列为未来中国金融最大的假想敌,将网点业务、中间产品作为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阵地。
然而,能想象到的敌人都不是真正的敌人。能预料到的狙击也不是真正的狙击。在那场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的讨论中,与会专家们唯独没有谈到一个词——支付。
5年过去了,谁都没想到,撬开中国金融垄断的铁窗口的不是某个银行,而是崭新的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突破金融创新防线
5年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银行的城池会被一个小小的支付所突破。而支付的背后,就是互联网思维。
我爸爸在大学任经济学院教授的时候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但退休后几乎完全回归生活,对国家大事不再关注,平时浇浇花,喂喂鱼,他也上网,但他上网只是打边锋游戏,我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主要用于发短信和打电话。但今年春节,他的两个宝贝孙子,我弟弟的两个儿子,在东莞过年打电话给他,说:“爷爷,过年了,要红包。”爷爷说:“红包?红包已经给你爸爸了啊,大年三十的时候会塞到你们枕头下面。”两个孙子说:“不要,不要枕头下面的红包,要爷爷手机发红包。”爷爷几乎疯掉了,打电话把我叫回去,问怎么回事儿。然后我给他在手机上装微信、开通微信支付,然后他就在手机上面给他两个孙子发红包,发得不亦乐乎,差点心脏病发作。所以,他就这样被改变了。
当他学会了在手机上发红包之后,接着他就开始在京东上买酱油,在“去哪儿网”订到乌镇游玩的旅店、门票,在手机上买飞机票、火车票,这一切变化,就在一个76岁的、已经不问世事的老教授身上发生了。
当这些发生的时候,你就会发觉,他已经不再需要到银行去了,通过手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就能够解决很多金融上的需求。
所以,移动支付成为过去几年里中国金融垄断被打破的一个重要的铁窗口。
前段时间,我在上海碰到一个朋友,他在一个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他给我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2014、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推出了微信抢红包的活动,他所在的平台是这次活动的一个积极参与者,给全国的观众发了3000万元红包。在那天晚上抢红包的时候,全中国有800万人在平台注册抢这3000万元红包,而这800万人里,第二天就有24万人成为该平台的用户,60万人在一周内成了它的用户。
试想,假如这3000万元投放在传统意义的广告上,大概也就够在机场里面投几块路牌,在央视投个几十分钟的广告,但这60万的用户从哪里来呢?而一个小小的微信抢红包的活动,就帮助平台“抢出”了60万用户。这60万人由此就将他的支付关系跟平台连接起来了,从此以后,他们的金融关系也就不再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合作,而是与这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
如今,每个来到杭州的人都会感慨——移动支付太完善。大到高级商场血拼、小到弄堂面馆充饥、细致如看病借书、全面如政府城市服务,支付无需任何刷卡和付现步骤,整个过程简便流畅。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带着手机,就能舍弃钱包里的一切。如果移动支付在杭州的普及率能波及全国,那么银行的中间业务,就会被全面遗弃。
大数据提供金融创新的可能性
支付成为打破传统金融垄断的一个最重要的关口,但支付仅仅是打破了一个物理的界限,新型的银行,或者说金融系统的互联网化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到底有什么不同?
它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大数据的应用。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数据的方式可以还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廓,让个人或群体的信用变得触手可及。核心被找到了,所以大数据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竞争的重要武器。
大数据怎么用?要在互联网环境下了解一个人的信用非常简单,某互联网金融平台提出了一套典型的大数据判断准则,在评判平台用户是不是一个诚实、可靠的金融用户时,这套准则简单而有效。
一是手机号码,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的人,有很大概率在干一些奇怪的事情;二是消费行为,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显示此人经常出入夜店,也会影响信用评分。 用户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会被记录在云端,逐渐形成了一个虚拟的金融人格,最终形成一套大数据模型,用以判断个人或企业在金融上是否值得信赖。
我请教过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专家都曾说过: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不但能够识别一个人的金融信用,同时也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改变很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方法。例如今年上半年,有一家非常小的美国保险公司,通过在车里安装一个小型传感器,就可以记录车辆在一年里行驶了多少次,每一次的行程数是多少,并通过这些数据读出的汽车使用频次来确定不同的保费。
未来,像这样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会越来越多。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可以贷款的额度就越高,甚至贷款利率也可以越来越低,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不同金融大数据提供不同金融服务。未来,人在云端、互联网端的虚拟人格会越来越强化,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未来走向信用社会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金融泡沫推动传统创新
其实,互联网金融在全球也是一个非常新的事情。10年前,全世界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ZOPA在英国诞生。也就是说,10年前全世界才产生互联网金融这件事。现在美国有一家非常大的P2P平台叫Lending Club,成立于2007年,2014年在美国上市了,市值几十亿美元。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过去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它带给中国金融信贷市场的非常大的冲击是:自从有了P2P平台,有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之后,个人和一些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平台借到资金了。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它们只会锦上添花,因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风险比较大,银行家的本能就是规避风险。但为什么像Lending Club、陆金所这些企业能贷款给小微企业呢?因为他们使用了新的金融工具。
所以,这次的变化对传统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人会问:如果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不多,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也没那么夸张吧?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年底,中国的P2P网贷平台有1500家,而在此之前,中国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加上农村信用社,一共仅有1000多家而已。从2013年至今两年多时间里,凭空多了一倍以上的金融服务机构,而且他们用的是互联网的手段。到今年6月,这个数字增加到2600多家,6个月的时间里,又增加了1000多家。
从以上数据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大家也都会担心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问题。
中国的市场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让干,谁都不干,一让干,一哄而上。一哄而上之后,接着就由死气沉沉变成天下大乱。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过了启蒙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做互联网金融、银行需不需要互联网化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金融对我们的生活、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何让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产品正常地进入主流商业社会中去的问题。
2014年12月,《吴晓波频道》推出了“消费信托”的实验,把人们的消费行为设计成一个收益率较高的“金融产品包”。活动期间,有几十万粉丝进入产品页面,6期产品几乎都在发布首日订购完,总额超过了500万元。
这是一个潮头踏浪的尝试,我们用金融的智慧盘活了实体资产,打通了生产与消费两个原本分离的环节。未来这样的创新会大大增加。
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互联网金融
从100多年前第一家银行进入中国,至2012年,国内银行业已有法人机构3747家。而互联网金融仅花了短短7年时间,网贷平台数量就达到今天的2600多家。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经有关部门检测,20%的P2P网贷平台存在巨大风险。我们需要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其健康且稳定发展。
方式一,加大监管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典型的“中餐菜谱”。西方人总说“糖100克,黄油500克”,中国人却是“盐少许,姜若干”。“差不多先生”缺少实际对口且有效的法律法规。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金融资产化慢慢向前走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大监管。
互联网金融行业龙头也已经注意到自律对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陆金所已经实施平台化模式,彻底转型为纯粹的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强大,抗风险能力强。
方式二,制度创新
国内的几家大型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已经开始建立实时联网的报送制度,每个人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都会通过联网的方式实时呈现,这打破了原有的垂直管理的金融管控制度。
从分清P2P行业、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归属,到批准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平台设立的网络银行,都显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开始从此前的讨论和考察,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本文经《吴晓波频道》授权,文字有删节
互联网金融是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的。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业都面临着金融的互联网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银行、保险、基金公司没有运用大数据,那今天就可以出局了。所有的金融业都面临互联网化,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由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讲,变化尤其大。欧盟到现在为止还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认为中国商品流通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仍然被国家所管控,也就是说,金融业的国有化程度仍然是非常高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有人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中国要变成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地方是最大的突破口?我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专栏《千开放,万开放,不如让我办银行》中提到,中国要变成一个完全的市场化国家,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金融业能够对民间开放。但是这非常困难,因为这个行业利润太好,有太多的既得利益者。中国经济好的时候,中、农、工、建、交五大行每年的利润1万亿元,当中国经济不好的时候,五大行每年的利润还是1万亿元。所以,当我有1万亿元的利润时,我怎么会愿意让它开放,让其他人进来竞争呢?但是,当传统金融捧着这个金饭碗,当这里面的企业围着这个城池,认为别人进不来的时候,过去两年里,互联网突然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对传统金融进行了突破。
入世谈判的时候,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最担心的是银行和农业,“这两个行业,我们跟美国(中国的入世谈判中,最主要的对手是美国。——编者注)掰了好长时间,坚决不肯让步,坚决要推迟这两个行业开放的时间表。10年下来,我们的银行业非常争气,没有被美国人摧垮,相反,中、农、工、建四大行都进入了世界十大银行的行列,工行一度还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龙永图在2010年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的一次座谈会上表示。
在那次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十几位最有智慧的金融学家依然将汇丰、渣打、富国等外资银行列为未来中国金融最大的假想敌,将网点业务、中间产品作为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阵地。
然而,能想象到的敌人都不是真正的敌人。能预料到的狙击也不是真正的狙击。在那场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的讨论中,与会专家们唯独没有谈到一个词——支付。
5年过去了,谁都没想到,撬开中国金融垄断的铁窗口的不是某个银行,而是崭新的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突破金融创新防线
5年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银行的城池会被一个小小的支付所突破。而支付的背后,就是互联网思维。
我爸爸在大学任经济学院教授的时候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但退休后几乎完全回归生活,对国家大事不再关注,平时浇浇花,喂喂鱼,他也上网,但他上网只是打边锋游戏,我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主要用于发短信和打电话。但今年春节,他的两个宝贝孙子,我弟弟的两个儿子,在东莞过年打电话给他,说:“爷爷,过年了,要红包。”爷爷说:“红包?红包已经给你爸爸了啊,大年三十的时候会塞到你们枕头下面。”两个孙子说:“不要,不要枕头下面的红包,要爷爷手机发红包。”爷爷几乎疯掉了,打电话把我叫回去,问怎么回事儿。然后我给他在手机上装微信、开通微信支付,然后他就在手机上面给他两个孙子发红包,发得不亦乐乎,差点心脏病发作。所以,他就这样被改变了。
当他学会了在手机上发红包之后,接着他就开始在京东上买酱油,在“去哪儿网”订到乌镇游玩的旅店、门票,在手机上买飞机票、火车票,这一切变化,就在一个76岁的、已经不问世事的老教授身上发生了。
当这些发生的时候,你就会发觉,他已经不再需要到银行去了,通过手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就能够解决很多金融上的需求。
所以,移动支付成为过去几年里中国金融垄断被打破的一个重要的铁窗口。
前段时间,我在上海碰到一个朋友,他在一个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他给我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2014、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推出了微信抢红包的活动,他所在的平台是这次活动的一个积极参与者,给全国的观众发了3000万元红包。在那天晚上抢红包的时候,全中国有800万人在平台注册抢这3000万元红包,而这800万人里,第二天就有24万人成为该平台的用户,60万人在一周内成了它的用户。
试想,假如这3000万元投放在传统意义的广告上,大概也就够在机场里面投几块路牌,在央视投个几十分钟的广告,但这60万的用户从哪里来呢?而一个小小的微信抢红包的活动,就帮助平台“抢出”了60万用户。这60万人由此就将他的支付关系跟平台连接起来了,从此以后,他们的金融关系也就不再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合作,而是与这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
如今,每个来到杭州的人都会感慨——移动支付太完善。大到高级商场血拼、小到弄堂面馆充饥、细致如看病借书、全面如政府城市服务,支付无需任何刷卡和付现步骤,整个过程简便流畅。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带着手机,就能舍弃钱包里的一切。如果移动支付在杭州的普及率能波及全国,那么银行的中间业务,就会被全面遗弃。
大数据提供金融创新的可能性
支付成为打破传统金融垄断的一个最重要的关口,但支付仅仅是打破了一个物理的界限,新型的银行,或者说金融系统的互联网化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到底有什么不同?
它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大数据的应用。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数据的方式可以还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廓,让个人或群体的信用变得触手可及。核心被找到了,所以大数据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竞争的重要武器。
大数据怎么用?要在互联网环境下了解一个人的信用非常简单,某互联网金融平台提出了一套典型的大数据判断准则,在评判平台用户是不是一个诚实、可靠的金融用户时,这套准则简单而有效。
一是手机号码,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的人,有很大概率在干一些奇怪的事情;二是消费行为,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显示此人经常出入夜店,也会影响信用评分。 用户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会被记录在云端,逐渐形成了一个虚拟的金融人格,最终形成一套大数据模型,用以判断个人或企业在金融上是否值得信赖。
我请教过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专家都曾说过: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不但能够识别一个人的金融信用,同时也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改变很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方法。例如今年上半年,有一家非常小的美国保险公司,通过在车里安装一个小型传感器,就可以记录车辆在一年里行驶了多少次,每一次的行程数是多少,并通过这些数据读出的汽车使用频次来确定不同的保费。
未来,像这样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会越来越多。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可以贷款的额度就越高,甚至贷款利率也可以越来越低,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不同金融大数据提供不同金融服务。未来,人在云端、互联网端的虚拟人格会越来越强化,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未来走向信用社会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金融泡沫推动传统创新
其实,互联网金融在全球也是一个非常新的事情。10年前,全世界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ZOPA在英国诞生。也就是说,10年前全世界才产生互联网金融这件事。现在美国有一家非常大的P2P平台叫Lending Club,成立于2007年,2014年在美国上市了,市值几十亿美元。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过去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它带给中国金融信贷市场的非常大的冲击是:自从有了P2P平台,有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之后,个人和一些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平台借到资金了。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它们只会锦上添花,因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风险比较大,银行家的本能就是规避风险。但为什么像Lending Club、陆金所这些企业能贷款给小微企业呢?因为他们使用了新的金融工具。
所以,这次的变化对传统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人会问:如果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不多,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也没那么夸张吧?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年底,中国的P2P网贷平台有1500家,而在此之前,中国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加上农村信用社,一共仅有1000多家而已。从2013年至今两年多时间里,凭空多了一倍以上的金融服务机构,而且他们用的是互联网的手段。到今年6月,这个数字增加到2600多家,6个月的时间里,又增加了1000多家。
从以上数据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大家也都会担心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问题。
中国的市场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让干,谁都不干,一让干,一哄而上。一哄而上之后,接着就由死气沉沉变成天下大乱。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过了启蒙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做互联网金融、银行需不需要互联网化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金融对我们的生活、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何让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产品正常地进入主流商业社会中去的问题。
2014年12月,《吴晓波频道》推出了“消费信托”的实验,把人们的消费行为设计成一个收益率较高的“金融产品包”。活动期间,有几十万粉丝进入产品页面,6期产品几乎都在发布首日订购完,总额超过了500万元。
这是一个潮头踏浪的尝试,我们用金融的智慧盘活了实体资产,打通了生产与消费两个原本分离的环节。未来这样的创新会大大增加。
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互联网金融
从100多年前第一家银行进入中国,至2012年,国内银行业已有法人机构3747家。而互联网金融仅花了短短7年时间,网贷平台数量就达到今天的2600多家。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经有关部门检测,20%的P2P网贷平台存在巨大风险。我们需要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其健康且稳定发展。
方式一,加大监管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典型的“中餐菜谱”。西方人总说“糖100克,黄油500克”,中国人却是“盐少许,姜若干”。“差不多先生”缺少实际对口且有效的法律法规。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金融资产化慢慢向前走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大监管。
互联网金融行业龙头也已经注意到自律对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陆金所已经实施平台化模式,彻底转型为纯粹的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强大,抗风险能力强。
方式二,制度创新
国内的几家大型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已经开始建立实时联网的报送制度,每个人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都会通过联网的方式实时呈现,这打破了原有的垂直管理的金融管控制度。
从分清P2P行业、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归属,到批准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平台设立的网络银行,都显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开始从此前的讨论和考察,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本文经《吴晓波频道》授权,文字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