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58-01
角膜新生血管是角膜接触镜佩戴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试就作者近六年来门诊观察随访的102例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与可能有关的一些因素加以探讨。
1 对象、材料和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戴镜时间4个月—5年,年龄17—38岁,平均22.6岁。查阅配镜前眼部相关资料,均排除原有角膜新生血管。复查时详细询问患者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并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在透明角膜能看到新生血管即为阳性,用(+)表示。(下同)。
2 结果
本组发现角膜新生血管均为角膜周边部浅层新生血管,长度多在1.0mm以内,达1.0mm以上者4例(8眼)。
2.1 性别与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
本组102例中,男性42例84眼,(+)14眼;女性60例120眼,(+)21例。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及17.50%,两者无显著差异。
2.2 职业与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
本组体力劳动者(包括工人、农民、司机等)35人,70眼,(+)13眼;文职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医护人员等)67人,134眼,(+)22眼。其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8.58%及16.41%,两者无显著差异。
2.3 屈光度与角膜新生血管
本组患者均为近视或复性近视散光,按其屈光度分为:<3.00D组18眼,(+)3眼;3. 00D—6.00D组100眼,(+)17眼;>6.00D组86眼,(+)眼15眼,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6.67%、17.00%、19.44%,三者无显著差异。
2.4 戴镜方式与角膜新生血管
按患者不同戴镜方式分为两组,日戴镜组:连续戴镜时间不超过1天,每晚取下镜片者;长戴镜组:连续戴镜在2天以上者,本组均为2—7天。前者120眼,(+)15眼;后者84眼,(+)20眼,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2.50%及23.8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5 镜片使用时间与角膜新生血管
本组戴镜3年以上者86人,172眼。镜片使用不足1年更换者60人,120眼,(+)17眼;镜片使用1年以上更换者26人,52眼,(+)18眼。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4.17%及34.6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6 角膜炎症与角膜新生血管
本组3例4眼有角膜炎史,其中2例仅患眼有角膜新生血管,1例双眼均有角膜新生血管。
2.7 角膜上缘与下缘新生血管发生率的比较
本文35眼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其角膜上缘均呈现新生血管,而角膜下缘与上缘同时出现者20眼,可见角膜上缘新生血管发生率明显高于角膜下缘。
3 讨论
角膜本身无血管,毛细血管网围绕角膜缘,如果血管超越角膜缘进入透明区即为病理性。角膜缘的毛细血管侵入角膜周边部1-2mm,即可视为角膜新生血管(CRNV)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角膜水肿、缺氧、某些营养物质缺乏、血管性因子(新生血管生成因子及其抑制因子)的作用、白細胞的介导作用、免疫介质的作用有关。在角膜接触镜佩戴者,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与角膜接触镜所致的炎症创伤、细胞浸润、冲洗保存液的免疫反应、缺氧和角膜水肿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软镜所致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性别、屈光度无关。不同职业戴镜者新生血管发生率的差异说明,环境因素及个人卫生习惯可能对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由不同戴镜方式、镜片不同的使用时间患者新生血管发生率的显著差异,突出地反映缺氧状态下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镜片沉着物的局部刺激及免疫反应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本组3例3眼有角膜炎史者,2例仅患眼有角膜新生血管,1例双眼均有角膜新生血管,表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炎症浸润有关。角膜上缘新生血管发生率因何明显高于角膜下缘?作者认为可能与局部的机械刺激有关。众所周知,角膜接触镜与眼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反向运动。正常人的角膜横径为11.6mm,垂直径是10.6mm,上方角膜缘宽1.0—1.5mm,两侧及下方角膜缘宽0.6—0.8mm,而软镜的直径一般是13.5—14.5mm,贴合良好的软镜活动度是1—2mm。故此当眼球转向某一方向时,软镜的边缘刚好摩擦该侧的角膜缘,而在生理情况下,随着瞬眼动作,眼球上转机会远多于其他各个方向,角膜上缘受镜片边缘刺激的机会也就最多,故而角膜上缘最常也最先出现新生血管。另外,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也存在个体差异,作者也观察到有些患者在前述诸多的恶劣因素影响下,却一直未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前述这些影响因素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以上分析,作者建议:软性角膜接触镜有严格的佩戴时间限制,一般情况而言,医生建议配戴者只在有需要时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比如工作或者外出时候戴,回家换掉,或者戴几个月软性角膜接触镜换回框架眼镜,给角膜足够的呼吸空间。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无论该镜片含水率有多高,均不要长时间连续戴镜,更不应戴镜睡眠。镜片使用不要超过一年,应注意环境因素及个人卫生状况,条件太差者不要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生产厂家应对镜片的直径作适当的调整,提高镜片边缘的加工精度,尽可能减少镜片的边缘对角膜缘的刺激。
角膜新生血管是角膜接触镜佩戴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试就作者近六年来门诊观察随访的102例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与可能有关的一些因素加以探讨。
1 对象、材料和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戴镜时间4个月—5年,年龄17—38岁,平均22.6岁。查阅配镜前眼部相关资料,均排除原有角膜新生血管。复查时详细询问患者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并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在透明角膜能看到新生血管即为阳性,用(+)表示。(下同)。
2 结果
本组发现角膜新生血管均为角膜周边部浅层新生血管,长度多在1.0mm以内,达1.0mm以上者4例(8眼)。
2.1 性别与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
本组102例中,男性42例84眼,(+)14眼;女性60例120眼,(+)21例。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及17.50%,两者无显著差异。
2.2 职业与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
本组体力劳动者(包括工人、农民、司机等)35人,70眼,(+)13眼;文职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医护人员等)67人,134眼,(+)22眼。其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8.58%及16.41%,两者无显著差异。
2.3 屈光度与角膜新生血管
本组患者均为近视或复性近视散光,按其屈光度分为:<3.00D组18眼,(+)3眼;3. 00D—6.00D组100眼,(+)17眼;>6.00D组86眼,(+)眼15眼,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6.67%、17.00%、19.44%,三者无显著差异。
2.4 戴镜方式与角膜新生血管
按患者不同戴镜方式分为两组,日戴镜组:连续戴镜时间不超过1天,每晚取下镜片者;长戴镜组:连续戴镜在2天以上者,本组均为2—7天。前者120眼,(+)15眼;后者84眼,(+)20眼,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2.50%及23.8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5 镜片使用时间与角膜新生血管
本组戴镜3年以上者86人,172眼。镜片使用不足1年更换者60人,120眼,(+)17眼;镜片使用1年以上更换者26人,52眼,(+)18眼。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分别为14.17%及34.6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6 角膜炎症与角膜新生血管
本组3例4眼有角膜炎史,其中2例仅患眼有角膜新生血管,1例双眼均有角膜新生血管。
2.7 角膜上缘与下缘新生血管发生率的比较
本文35眼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其角膜上缘均呈现新生血管,而角膜下缘与上缘同时出现者20眼,可见角膜上缘新生血管发生率明显高于角膜下缘。
3 讨论
角膜本身无血管,毛细血管网围绕角膜缘,如果血管超越角膜缘进入透明区即为病理性。角膜缘的毛细血管侵入角膜周边部1-2mm,即可视为角膜新生血管(CRNV)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角膜水肿、缺氧、某些营养物质缺乏、血管性因子(新生血管生成因子及其抑制因子)的作用、白細胞的介导作用、免疫介质的作用有关。在角膜接触镜佩戴者,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与角膜接触镜所致的炎症创伤、细胞浸润、冲洗保存液的免疫反应、缺氧和角膜水肿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软镜所致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性别、屈光度无关。不同职业戴镜者新生血管发生率的差异说明,环境因素及个人卫生习惯可能对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由不同戴镜方式、镜片不同的使用时间患者新生血管发生率的显著差异,突出地反映缺氧状态下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镜片沉着物的局部刺激及免疫反应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本组3例3眼有角膜炎史者,2例仅患眼有角膜新生血管,1例双眼均有角膜新生血管,表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炎症浸润有关。角膜上缘新生血管发生率因何明显高于角膜下缘?作者认为可能与局部的机械刺激有关。众所周知,角膜接触镜与眼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反向运动。正常人的角膜横径为11.6mm,垂直径是10.6mm,上方角膜缘宽1.0—1.5mm,两侧及下方角膜缘宽0.6—0.8mm,而软镜的直径一般是13.5—14.5mm,贴合良好的软镜活动度是1—2mm。故此当眼球转向某一方向时,软镜的边缘刚好摩擦该侧的角膜缘,而在生理情况下,随着瞬眼动作,眼球上转机会远多于其他各个方向,角膜上缘受镜片边缘刺激的机会也就最多,故而角膜上缘最常也最先出现新生血管。另外,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也存在个体差异,作者也观察到有些患者在前述诸多的恶劣因素影响下,却一直未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前述这些影响因素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以上分析,作者建议:软性角膜接触镜有严格的佩戴时间限制,一般情况而言,医生建议配戴者只在有需要时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比如工作或者外出时候戴,回家换掉,或者戴几个月软性角膜接触镜换回框架眼镜,给角膜足够的呼吸空间。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无论该镜片含水率有多高,均不要长时间连续戴镜,更不应戴镜睡眠。镜片使用不要超过一年,应注意环境因素及个人卫生状况,条件太差者不要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生产厂家应对镜片的直径作适当的调整,提高镜片边缘的加工精度,尽可能减少镜片的边缘对角膜缘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