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17-01
【摘要】闭经是妇科临床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整体机能失调在妇科的反映,其病因复杂,证型繁多,虚实夹杂,又属难治之症。一般以经停三月以上谓之闭经,原因复杂,较为难治。现代医学认为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各个环节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闭经,不下三十余种。中医对闭经的辨证,总的来说,不外虚实两大类;包括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心气不足、不得下行、以及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症状繁多、旷日持久,不易取效。因此对本症的治疗,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融会中西学说,各取所长,互为应用,相对来说,较易奏功。闭经按病变解剖部位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中枢神经性、下丘脑性闭经;按促性腺激素水平可分为高促性腺激素闭经和低促性腺激素闭经。中医学早在《素问·阴阳别论》就有:“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的记载。《景岳全书·妇人规》以“血枯”、“血隔”分虚实立论。
【关键词】闭经 中药 ;辨证论治
女子年逾18歲,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生殖器官发育较差,而月经尚未初潮,称原发性闭经。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的非生理性停经,称继发性闭经。本病又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等。闭经属难治之证,病程较长,疗效较差,且经常导致不孕。因此,妇科医家都十分重视本症的研究,在其病因病机、分类治疗等方面均有诸多的见解和论述,中西医治疗又各有特色,本文总结了近20年中医对闭经的认识和诊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1、审因论治 闭经病因复杂,可分虚实二因。虚多实少,虚者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血不足,经血无源所致,临证须遵“虚则补之”的原则,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为主,实者多因环境刺激,情志不畅或病理产物壅塞而致,临证应本实者“泄而通之”的原则,以行气活血,温经通脉,祛痰除湿为主,同时虚实夹杂者要运用攻补兼施之法,灵活化裁。
闭经的中医病因病机哈荔田[1]认为闭经原因不外血滞、血枯两端,血滞属实,血枯属虚。实者多因风冷、气郁、血瘀、痰阻等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所致 ;虚者多缘既往经带过多,房室不节,产育频繁,或大病、久病以后,致阴血不足或枯竭,血海空虚,无血可下.
金梦贤[2]认为经闭分为“属虚”和“属瘀“两类,凡是血亏、血枯、水亏、脾虚等等,都属于“虚”的范畴 ;寒凝、热结、血瘀、气郁、痰阻等等,都属于“瘀”的范畴。朱南孙[3]认为闭经与冲、任脉及肾、脾、肝、心关系最为密切,多由精血亏虚、情志不遂、痰湿阻滞、寒凝血滞、火旺血竭、外邪入侵、先天性生理畸形等引起,临床可分为分为虚、实、寒、热四大类八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刘瑞芬[4]认为闭经的基本病机是肾虚,又与肝郁脾虚。14 卷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陈锦黎[5]治疗闭经,对肝郁脾虚、心肾不交者予柴胡疏肝散加减 ;痰湿阻滞者予苍附导痰丸加减 ;阴虚血燥、火烁冲任者,予一阴煎化裁 ;对脾胃虚弱、冲任匮乏者,予十全大补丸加减。胥京生[6]将肾气不足型方用经验方温肾培元饮(当归、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覆盆子、牛膝、砂仁、肉桂、紫河车);肝肾阴亏型方用加减一阴煎 ;气血虚弱型方用益气生血汤 ;气滞血瘀型方用理气逐瘀汤 ;寒凝血瘀型方用温经汤 ;痰湿阻络型方用经验方香附二陈汤(香附、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苍术、枳壳、胆南星、淫羊藿、仙茅、白芥子、莱菔子、槟榔).
2、辨证论治经验
2.1 肝肾不足,熟地黄,狗脊各12 g,当归,枸杞子,白术,茺蔚子,各9 g, 巴戟天6 g,川芎,陈皮4.5 g。 2.2 气郁血滞,益母草,鸡血藤,牛膝各12 g,香附,当归,泽兰,莪术,红花,柏子仁各9 g,川芎4.5 g,红糖1匙。 2. 3 阴虚内热型闭经 滋阴清热,凉血通经。熟地90 g,生地60 g,芍药60 g,麦冬60 g,知母30 g,地骨皮30 g,炙甘草15 g。治疗水亏火盛,兼见心烦心悸加柏子仁、珍珠母,夜寐欠佳加合欢、夜交藤、黄芩,潮热加青蒿、地骨皮。2.4 阴虚胃燥型溢乳性闭经 活血理气,化瘀通经。当归9 g,桃仁12 g,红花9 g,生地黄9 g,川芎5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3 g,枳壳6 g,甘草3 g。治疗胸中血瘀之症。若少腹不温,冷痛去生地、红花,加肉桂、小茴香,小腹疼痛有热感加败酱草、赤芍、大黄;下腹疼痛拒按加三棱、莪术、元胡。 2.5 服避孕药后引起的闭经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吴茱萸9 g,当归9 g,牡丹皮6 g,阿胶9 g(烊化),生地黄9 g,川芎6 g,芍药6 g,人参6 g,桂枝6 g,半夏6 g,生姜6 g,甘草6 g。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症。若少腹痛甚者加乳香、没药,腹冷痛加肉桂、小茴香。2.6 痰湿阻滞 健脾祛湿,化痰通经。茯苓15 g,滑石15 g,苍术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当归15 g,白术10 g,半夏10 g。 治疗湿痰疲乏无力加人参、黄芪,带下量多加黄柏、车前子,肢体浮肿较重者加益母草、泽泻。3 、其他类型闭经
张玲[7]用中药治疗抗精神药物所致闭经50例,平时填精补肾、益气补血,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菟丝子等;经前5天服用疏肝解郁药;经期用活血化瘀药调经3~5天。3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4%。闫晓霞等[8]采用中药行气活血调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46例,药用桃仁、红花、川芎、郁金、牛膝等,随证加减。总有效率75%。段跃水[9]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药源性闭经64例。经前10天服用,20天为1个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服,连续3个月经周期,后于每月月经来潮前7天服用乌鸡白凤丸,连服3个月,总有效率达96.9%。杜小利等[10]自拟养血调经方治疗神经性厌食性闭经50例。认为厌食性闭经与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有密切关系,治疗重在补气养血调冲任,药用当归、白芍、黄芪、党参、白术等。治愈1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 4、 中药周期治疗
中药周期治疗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醫学关于月经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理论,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调节冲任的治法,以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功能,达到恢复规律月经,促进排卵。临床运用虽不尽相同,但大多是分为四期,经后期以滋阴补肾为主,促进卵泡发育 ;经间期以滋肾活血为主,以促卵泡排出 ;经前期以温补肾阳为主,以促黄体功能 ;行经期以活血通经为主,以利经血正常排出。申伟平[11]治疗闭经,拟定了“补肾(补肾阴为主)—补肾活血—补肾(补肾阳为主)—活血行气”的周期治疗模式。平素以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淫羊藿等为基本方;经后期加枸杞子、黄精、龟板等;排卵期加牡丹皮、牛膝等;经前期加紫石英、巴戟天、肉苁蓉等;行经期用活血通经汤加减。周爱珍[12]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以补肾为主,采取中药人工周期配合小剂量雌激素周期治疗继发性闭经46例,结果治愈15例,好转23例,无效8例。王迎春[13]中药周期疗法的制方原则为:第1~10天,滋肾补血;第11~14天,培补肾元,并加活血调气之药;第15~24天,温肾助阳,佐以滋阴养精;第25~28天,以通为用,予活血化瘀调经法。陈焱[14]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闭经。排卵前期用归肾丸补肾调经;排卵后期肾气渐增,血液已逐渐满盈可停用中药;经期用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谭彩群[15]以周期疗法治疗闭经。卵泡发育期用补肾益精法;排卵期用补肾活血法;黄体形成期用补肝肾、健脾土,佐以活血法;黄体萎缩期(月经前期)用疏肝活血调经法。在临床中,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闭经,大都为月经后期及月经量少迁延所致。5妇科专病6云:/闭经之实证中,全实者少,虚而夹实者多。排卵前期卵泡正处于发育期。我在临床上用归肾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归肾丸组成:熟地15 g,山药15 g,山茱萸12 g,当归15 g,枸杞12 g,杜仲12 g,菟丝子30 g,茯苓3 g。方中熟地、枸杞滋肾益血;山茱萸、山药补肾益精;菟丝子、杜仲温肾阳,益精气;当归补血,茯苓补脾,诸药合用不寒不热,有阴阳双补之效。血虚者加何首乌12g、党参15 g、炒白术12 g、龙眼肉12 g、甘草6 g、白芍15 g,健脾益气,养肝补血;偏肾阴虚者加生地15 g、桑椹子12 g、怀牛膝15 g滋肾填精;血瘀较重者,佐以牛膝15 g、川芎9 g、丹参15 g补血调肝,活血祛瘀,不可妄用破血之品,以防伤肾;痰湿阻滞者,加陈皮12 g、半夏9 g、香附15 g、苍术15 g、薏苡仁30 g、川芎9 g健脾利湿,行气活血。
排卵后期通过上述治疗,肾气渐增,血液已逐渐满盈,为了减少患者的服药期,此期可停用中药。如果排卵前期卵泡通过治疗发育成熟而排卵,月经则能按时来潮。至经期,此期为/血满则溢0之期。此期,不管是哪一类型的闭经,都要以活血化瘀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方药:当归15 g,川芎9 g,赤芍15 g,熟地15 g,桃仁9 g,红花9 g。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通经。气滞重者加柴胡12 g、茯苓15 g、香附15 g、青陈皮各12 g、延胡索12 g疏肝理气,活血调经;血瘀重者,加莪术9 g、三棱9 g、虫6g与桃红四物汤合用,破血而不耗血;气血虚者加鸡血藤15g、丹参15 g、茯苓15 g、党参15 g以健脾益气,调经补血;肾阳虚或寒凝者加肉桂6 g、炒小茴香10 g、吴茱萸6 g温补肝肾。经期用药,不可过用滋腻之品,以防经血滞而不畅。中医治疗闭经,要谨守病机,审因论治。切忌见血即停药,当调经至期、量、色、质正常为度。 5 、辨病结合辨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闭经着眼于“病”,强调对原发病治疗和采用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着眼于“证”,主张从整体观念出发,使失调的肾-天癸-冲任-子宫之间的平衡重新建立,从而调节内分泌,使阴阳平衡,月经调畅[16]。有医家以西医的“病”对应中医的“证”对闭经进行中医治疗,临床取得一定疗效。裘笑梅认为肾气不足型闭经类似于卵巢功能不全或早衰,治以温补肾阳,调养冲任 ;肝气郁结型闭经,属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改变范畴,治拟疏肝理气,解郁通络 ;肥胖而脾肾阳虚痰湿型闭经,属多囊卵巢范畴,治当运脾温肾,化痰祛湿。临床采用中
医周期疗法。许润三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以肾虚痰湿为主[17],在补肾的基础上配伍半夏、陈皮、胆南星、昆布等化痰之品,同时配合丹参、穿山甲活血通络促排卵 ;高催乳素血症主要病机为肝郁肾虚,冲任失调,气血紊乱。治疗在补肾基础上,疏肝退乳,引血下行。临床选用柴胡、香橼皮调理冲任之气,炒麦芽退乳,牛膝引血下行。甲状腺功能低下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治疗以温肾健脾法提高甲状腺功能,临床常选用调冲方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子宫发育较小、内膜薄者,多在调冲方的基础上加鹿茸、龟板、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另有医家对于激素水平低伴闭经者,予以小剂量雌激素加用中药周期治疗。对于有妊娠需求者,加用克罗米芬。
6、 讨 论
闭经是目前妇科界难治和常见的疾患,各种年龄阶段都有分布,且致病因素多,病情复杂。西医激素类药利用药物建立人工周期,一般见效快,能使月经尽快达到正常周期,但停药后反弹快 ;中药则是通过药物激发改变机体自身内分泌环境,从而使经至,相对远期疗效稳定。。“整体化”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而“辨证论治”是典型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其中“证”是核心,而临证时医者患者主观性都比较强,对于“证”的客观标准较难掌控。对于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客观化已经成为现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能在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中客观、准确地获取四诊信息,提取证候特征,并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四诊信息以及老中医用方用药规律进行量化分析,对于本病的认识和下一步的诊断治疗一定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7、小 结
中医治疗闭經要走出单一证型治疗的误区,应随着科技的发展由经验医学研究模式转向现代医学研究模式,用现代医学理论与诊断方法来分析闭经的类型,在辨病的前提下进行辨证施治,同时要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抓住“胞宫定时藏泻”这一特点,给予周期性乘时用药。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如B超了解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卵泡有无及大小、基础体温变化、血尿E水平的变化,判断胞宫的亏损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当补即补,当通则通,使中医治疗更具科学化,充分发挥中药周期疗法较西药人工周期副作用小,可较长时间服用,也不会对卵巢功能产生抑制作用的临床优势,以期提高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M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8-40.
[2] 黄瑛,达美君.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妇科病[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7-145.
[3] 任仲玲.闭经临床治疗的探讨[ J ] .天津中医,1992 ( 3 ) :5-6.
[4] 彭爱新,李霞.刘瑞芬教授治疗闭经经验浅谈[ J ] .光明中医,2007,22 ( 3 ) :21-22.
[5] 陈锦黎.闭经的辨证论治经验举隅[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 ( 12 ) :40-41.
[6] 胥波.胥京生治疗闭经经验[ J ] .中医杂志,2010,51 ( 1 ) :25-26.
[7] 张玲,韩运潮.中医药治疗抗精神药物所致闭经50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930.
[8] 闫晓霞,陈丽霞,辛凤.中医治疗精神科药所致闭经的临床体会[J].中
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2 113.
[9] 段跃水.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药源性闭经64例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05,23(3):70-71.
[10] 杜小利,朱宁娃.自拟养血调经方治疗神经性厌食性闭经5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104.
[11] 申伟平.闭经辨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80.
[12] 周爱珍. 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闭经46例[J].四川中医,2005,23(8):79-80.
[13] 王迎春.闭经的中药周期调理[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5):62.
[14] 陈焱.中医序贯疗法治疗闭经[J].江西中医药,2007,38(1):61.
[15] 谭彩群. 补肾活血颗粒剂系列方治疗继发性闭经50例疗效观察[J].实用 中 医 内 科 杂 志 ,2005,19(3):287-289.
[16] 丁亚军.中西医结合诊治闭经初探[ J ]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 ( 9 ) :474-475.
[17] 辛茜庭,经燕.许润三治疗闭经的经验[ J ] .北京中医药,2010,29 ( 2 ) :94-96.
【摘要】闭经是妇科临床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整体机能失调在妇科的反映,其病因复杂,证型繁多,虚实夹杂,又属难治之症。一般以经停三月以上谓之闭经,原因复杂,较为难治。现代医学认为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各个环节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闭经,不下三十余种。中医对闭经的辨证,总的来说,不外虚实两大类;包括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心气不足、不得下行、以及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症状繁多、旷日持久,不易取效。因此对本症的治疗,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融会中西学说,各取所长,互为应用,相对来说,较易奏功。闭经按病变解剖部位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中枢神经性、下丘脑性闭经;按促性腺激素水平可分为高促性腺激素闭经和低促性腺激素闭经。中医学早在《素问·阴阳别论》就有:“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的记载。《景岳全书·妇人规》以“血枯”、“血隔”分虚实立论。
【关键词】闭经 中药 ;辨证论治
女子年逾18歲,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生殖器官发育较差,而月经尚未初潮,称原发性闭经。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的非生理性停经,称继发性闭经。本病又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等。闭经属难治之证,病程较长,疗效较差,且经常导致不孕。因此,妇科医家都十分重视本症的研究,在其病因病机、分类治疗等方面均有诸多的见解和论述,中西医治疗又各有特色,本文总结了近20年中医对闭经的认识和诊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1、审因论治 闭经病因复杂,可分虚实二因。虚多实少,虚者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血不足,经血无源所致,临证须遵“虚则补之”的原则,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为主,实者多因环境刺激,情志不畅或病理产物壅塞而致,临证应本实者“泄而通之”的原则,以行气活血,温经通脉,祛痰除湿为主,同时虚实夹杂者要运用攻补兼施之法,灵活化裁。
闭经的中医病因病机哈荔田[1]认为闭经原因不外血滞、血枯两端,血滞属实,血枯属虚。实者多因风冷、气郁、血瘀、痰阻等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所致 ;虚者多缘既往经带过多,房室不节,产育频繁,或大病、久病以后,致阴血不足或枯竭,血海空虚,无血可下.
金梦贤[2]认为经闭分为“属虚”和“属瘀“两类,凡是血亏、血枯、水亏、脾虚等等,都属于“虚”的范畴 ;寒凝、热结、血瘀、气郁、痰阻等等,都属于“瘀”的范畴。朱南孙[3]认为闭经与冲、任脉及肾、脾、肝、心关系最为密切,多由精血亏虚、情志不遂、痰湿阻滞、寒凝血滞、火旺血竭、外邪入侵、先天性生理畸形等引起,临床可分为分为虚、实、寒、热四大类八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刘瑞芬[4]认为闭经的基本病机是肾虚,又与肝郁脾虚。14 卷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陈锦黎[5]治疗闭经,对肝郁脾虚、心肾不交者予柴胡疏肝散加减 ;痰湿阻滞者予苍附导痰丸加减 ;阴虚血燥、火烁冲任者,予一阴煎化裁 ;对脾胃虚弱、冲任匮乏者,予十全大补丸加减。胥京生[6]将肾气不足型方用经验方温肾培元饮(当归、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覆盆子、牛膝、砂仁、肉桂、紫河车);肝肾阴亏型方用加减一阴煎 ;气血虚弱型方用益气生血汤 ;气滞血瘀型方用理气逐瘀汤 ;寒凝血瘀型方用温经汤 ;痰湿阻络型方用经验方香附二陈汤(香附、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苍术、枳壳、胆南星、淫羊藿、仙茅、白芥子、莱菔子、槟榔).
2、辨证论治经验
2.1 肝肾不足,熟地黄,狗脊各12 g,当归,枸杞子,白术,茺蔚子,各9 g, 巴戟天6 g,川芎,陈皮4.5 g。 2.2 气郁血滞,益母草,鸡血藤,牛膝各12 g,香附,当归,泽兰,莪术,红花,柏子仁各9 g,川芎4.5 g,红糖1匙。 2. 3 阴虚内热型闭经 滋阴清热,凉血通经。熟地90 g,生地60 g,芍药60 g,麦冬60 g,知母30 g,地骨皮30 g,炙甘草15 g。治疗水亏火盛,兼见心烦心悸加柏子仁、珍珠母,夜寐欠佳加合欢、夜交藤、黄芩,潮热加青蒿、地骨皮。2.4 阴虚胃燥型溢乳性闭经 活血理气,化瘀通经。当归9 g,桃仁12 g,红花9 g,生地黄9 g,川芎5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3 g,枳壳6 g,甘草3 g。治疗胸中血瘀之症。若少腹不温,冷痛去生地、红花,加肉桂、小茴香,小腹疼痛有热感加败酱草、赤芍、大黄;下腹疼痛拒按加三棱、莪术、元胡。 2.5 服避孕药后引起的闭经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吴茱萸9 g,当归9 g,牡丹皮6 g,阿胶9 g(烊化),生地黄9 g,川芎6 g,芍药6 g,人参6 g,桂枝6 g,半夏6 g,生姜6 g,甘草6 g。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症。若少腹痛甚者加乳香、没药,腹冷痛加肉桂、小茴香。2.6 痰湿阻滞 健脾祛湿,化痰通经。茯苓15 g,滑石15 g,苍术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当归15 g,白术10 g,半夏10 g。 治疗湿痰疲乏无力加人参、黄芪,带下量多加黄柏、车前子,肢体浮肿较重者加益母草、泽泻。3 、其他类型闭经
张玲[7]用中药治疗抗精神药物所致闭经50例,平时填精补肾、益气补血,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菟丝子等;经前5天服用疏肝解郁药;经期用活血化瘀药调经3~5天。3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4%。闫晓霞等[8]采用中药行气活血调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46例,药用桃仁、红花、川芎、郁金、牛膝等,随证加减。总有效率75%。段跃水[9]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药源性闭经64例。经前10天服用,20天为1个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服,连续3个月经周期,后于每月月经来潮前7天服用乌鸡白凤丸,连服3个月,总有效率达96.9%。杜小利等[10]自拟养血调经方治疗神经性厌食性闭经50例。认为厌食性闭经与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有密切关系,治疗重在补气养血调冲任,药用当归、白芍、黄芪、党参、白术等。治愈1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 4、 中药周期治疗
中药周期治疗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醫学关于月经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理论,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调节冲任的治法,以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功能,达到恢复规律月经,促进排卵。临床运用虽不尽相同,但大多是分为四期,经后期以滋阴补肾为主,促进卵泡发育 ;经间期以滋肾活血为主,以促卵泡排出 ;经前期以温补肾阳为主,以促黄体功能 ;行经期以活血通经为主,以利经血正常排出。申伟平[11]治疗闭经,拟定了“补肾(补肾阴为主)—补肾活血—补肾(补肾阳为主)—活血行气”的周期治疗模式。平素以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淫羊藿等为基本方;经后期加枸杞子、黄精、龟板等;排卵期加牡丹皮、牛膝等;经前期加紫石英、巴戟天、肉苁蓉等;行经期用活血通经汤加减。周爱珍[12]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以补肾为主,采取中药人工周期配合小剂量雌激素周期治疗继发性闭经46例,结果治愈15例,好转23例,无效8例。王迎春[13]中药周期疗法的制方原则为:第1~10天,滋肾补血;第11~14天,培补肾元,并加活血调气之药;第15~24天,温肾助阳,佐以滋阴养精;第25~28天,以通为用,予活血化瘀调经法。陈焱[14]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闭经。排卵前期用归肾丸补肾调经;排卵后期肾气渐增,血液已逐渐满盈可停用中药;经期用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谭彩群[15]以周期疗法治疗闭经。卵泡发育期用补肾益精法;排卵期用补肾活血法;黄体形成期用补肝肾、健脾土,佐以活血法;黄体萎缩期(月经前期)用疏肝活血调经法。在临床中,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闭经,大都为月经后期及月经量少迁延所致。5妇科专病6云:/闭经之实证中,全实者少,虚而夹实者多。排卵前期卵泡正处于发育期。我在临床上用归肾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归肾丸组成:熟地15 g,山药15 g,山茱萸12 g,当归15 g,枸杞12 g,杜仲12 g,菟丝子30 g,茯苓3 g。方中熟地、枸杞滋肾益血;山茱萸、山药补肾益精;菟丝子、杜仲温肾阳,益精气;当归补血,茯苓补脾,诸药合用不寒不热,有阴阳双补之效。血虚者加何首乌12g、党参15 g、炒白术12 g、龙眼肉12 g、甘草6 g、白芍15 g,健脾益气,养肝补血;偏肾阴虚者加生地15 g、桑椹子12 g、怀牛膝15 g滋肾填精;血瘀较重者,佐以牛膝15 g、川芎9 g、丹参15 g补血调肝,活血祛瘀,不可妄用破血之品,以防伤肾;痰湿阻滞者,加陈皮12 g、半夏9 g、香附15 g、苍术15 g、薏苡仁30 g、川芎9 g健脾利湿,行气活血。
排卵后期通过上述治疗,肾气渐增,血液已逐渐满盈,为了减少患者的服药期,此期可停用中药。如果排卵前期卵泡通过治疗发育成熟而排卵,月经则能按时来潮。至经期,此期为/血满则溢0之期。此期,不管是哪一类型的闭经,都要以活血化瘀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方药:当归15 g,川芎9 g,赤芍15 g,熟地15 g,桃仁9 g,红花9 g。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通经。气滞重者加柴胡12 g、茯苓15 g、香附15 g、青陈皮各12 g、延胡索12 g疏肝理气,活血调经;血瘀重者,加莪术9 g、三棱9 g、虫6g与桃红四物汤合用,破血而不耗血;气血虚者加鸡血藤15g、丹参15 g、茯苓15 g、党参15 g以健脾益气,调经补血;肾阳虚或寒凝者加肉桂6 g、炒小茴香10 g、吴茱萸6 g温补肝肾。经期用药,不可过用滋腻之品,以防经血滞而不畅。中医治疗闭经,要谨守病机,审因论治。切忌见血即停药,当调经至期、量、色、质正常为度。 5 、辨病结合辨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闭经着眼于“病”,强调对原发病治疗和采用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着眼于“证”,主张从整体观念出发,使失调的肾-天癸-冲任-子宫之间的平衡重新建立,从而调节内分泌,使阴阳平衡,月经调畅[16]。有医家以西医的“病”对应中医的“证”对闭经进行中医治疗,临床取得一定疗效。裘笑梅认为肾气不足型闭经类似于卵巢功能不全或早衰,治以温补肾阳,调养冲任 ;肝气郁结型闭经,属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改变范畴,治拟疏肝理气,解郁通络 ;肥胖而脾肾阳虚痰湿型闭经,属多囊卵巢范畴,治当运脾温肾,化痰祛湿。临床采用中
医周期疗法。许润三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以肾虚痰湿为主[17],在补肾的基础上配伍半夏、陈皮、胆南星、昆布等化痰之品,同时配合丹参、穿山甲活血通络促排卵 ;高催乳素血症主要病机为肝郁肾虚,冲任失调,气血紊乱。治疗在补肾基础上,疏肝退乳,引血下行。临床选用柴胡、香橼皮调理冲任之气,炒麦芽退乳,牛膝引血下行。甲状腺功能低下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治疗以温肾健脾法提高甲状腺功能,临床常选用调冲方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子宫发育较小、内膜薄者,多在调冲方的基础上加鹿茸、龟板、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另有医家对于激素水平低伴闭经者,予以小剂量雌激素加用中药周期治疗。对于有妊娠需求者,加用克罗米芬。
6、 讨 论
闭经是目前妇科界难治和常见的疾患,各种年龄阶段都有分布,且致病因素多,病情复杂。西医激素类药利用药物建立人工周期,一般见效快,能使月经尽快达到正常周期,但停药后反弹快 ;中药则是通过药物激发改变机体自身内分泌环境,从而使经至,相对远期疗效稳定。。“整体化”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而“辨证论治”是典型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其中“证”是核心,而临证时医者患者主观性都比较强,对于“证”的客观标准较难掌控。对于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客观化已经成为现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能在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中客观、准确地获取四诊信息,提取证候特征,并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四诊信息以及老中医用方用药规律进行量化分析,对于本病的认识和下一步的诊断治疗一定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7、小 结
中医治疗闭經要走出单一证型治疗的误区,应随着科技的发展由经验医学研究模式转向现代医学研究模式,用现代医学理论与诊断方法来分析闭经的类型,在辨病的前提下进行辨证施治,同时要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抓住“胞宫定时藏泻”这一特点,给予周期性乘时用药。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如B超了解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卵泡有无及大小、基础体温变化、血尿E水平的变化,判断胞宫的亏损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当补即补,当通则通,使中医治疗更具科学化,充分发挥中药周期疗法较西药人工周期副作用小,可较长时间服用,也不会对卵巢功能产生抑制作用的临床优势,以期提高中医中药治疗闭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M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8-40.
[2] 黄瑛,达美君.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妇科病[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7-145.
[3] 任仲玲.闭经临床治疗的探讨[ J ] .天津中医,1992 ( 3 ) :5-6.
[4] 彭爱新,李霞.刘瑞芬教授治疗闭经经验浅谈[ J ] .光明中医,2007,22 ( 3 ) :21-22.
[5] 陈锦黎.闭经的辨证论治经验举隅[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 ( 12 ) :40-41.
[6] 胥波.胥京生治疗闭经经验[ J ] .中医杂志,2010,51 ( 1 ) :25-26.
[7] 张玲,韩运潮.中医药治疗抗精神药物所致闭经50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930.
[8] 闫晓霞,陈丽霞,辛凤.中医治疗精神科药所致闭经的临床体会[J].中
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2 113.
[9] 段跃水.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药源性闭经64例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05,23(3):70-71.
[10] 杜小利,朱宁娃.自拟养血调经方治疗神经性厌食性闭经5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104.
[11] 申伟平.闭经辨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80.
[12] 周爱珍. 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闭经46例[J].四川中医,2005,23(8):79-80.
[13] 王迎春.闭经的中药周期调理[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5):62.
[14] 陈焱.中医序贯疗法治疗闭经[J].江西中医药,2007,38(1):61.
[15] 谭彩群. 补肾活血颗粒剂系列方治疗继发性闭经50例疗效观察[J].实用 中 医 内 科 杂 志 ,2005,19(3):287-289.
[16] 丁亚军.中西医结合诊治闭经初探[ J ]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 ( 9 ) :474-475.
[17] 辛茜庭,经燕.许润三治疗闭经的经验[ J ] .北京中医药,2010,29 ( 2 )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