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庇护连带下的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生成机理实证分析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家庭庇护连带下的高职大学生就业逆向选择生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发现:学生自身、家庭背景和学校等外部环境对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具有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资本越好、社会资本越强,越有利于学生产生就业逆向选择;父母受教育年限越长,文化资本越丰富,高职生就不易产生就业逆向选择心理;学生积极的就业态度和学校良好的就业指导也能有效降低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解决“就业逆向选择”的困局,可从培养学生的成熟就业心理、加强家庭对学生的就业引导、高校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和谐就业氛围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家庭庇护;就业逆向选择;IAD延伸决策模型;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45-05
  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构成的就业生态圈中,与面对工作求职苛刻的环境和就业竞争中的挑战与压力相比,家庭环境往往成为高职生就业的避风港,家庭社会关系、经济条件、家庭价值取向等家庭环境要素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高职生就业行为系统中,尤其是家庭庇护连带对高职生就业正产生深远的影响,致使高职生面对就业产生就业恐惧回避、内心焦虑、自负自大、盲目急躁等就业不适应性[1]。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反向形式原理,由于害怕失败或是引起内心的焦虑,故而朝反方向形成了懦弱,且面对求职中种种条件限制,出现萎靡不前,心生恐惧,视工作为雷池,形成“就业逆向选择行为”。已有研究表明,高职生家庭的社会资本、代际效应、人力资本、家庭“文化资本”、个体决策效能等不同层面会对高职生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3][4][5]。本研究基于IAD延伸参与者智力决策模型框架,运用二元logistic整体回归模型探索家庭庇护连带下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以期为扭转该就业态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IAD延伸决策模型应用及研究假说
  (一)IAD延伸决策模型应用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模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linor Ostrom(2005)[6] 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IAD延伸决策模型是研究IAD模型中的重要成果,如图1所示。该模型以参与者智力决策模型为核心内容,同时参与者在作决策时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参与者状况,参与者因自身不同状况作出不同决策;二是状况感知程度,参与者对决策问题的认识与了解;三是外部行动状况,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参与者对问题的决策;四是条件控制、净收益以及最终实际结果等因素对参与者作决策的影响。综上,参与者在作决策时除受外部行动状况和文化环境影响外,也受参与者状况、控制条件、净收益和对行动状况信息的了解程度影响,还受行动前对最终实际结果信息的掌握程度影响。
  (二)研究假说
  假说1:家庭文化资本对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行为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提出了个人受教育水平,在社会地位分化过程中,会将个人见识、品味或技能等信息潜在地传递影响他人[7]。谢士成[8]、高蓉[9]等认为,家长价值观的引导、家庭教育氛围熏陶、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在高职生就业中对就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Albert [10]指出,父母所处职业、行业和学历以及父母的能力对子女就业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据此提出假说1:家庭文化资本高,对高职生就业会产生积极作用,并且会减少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行为的产生。
  假说2:家庭社会关系会促使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且对就业具有消极影响.社会资本在家庭社会网络关系中是给予个人的先赋资源,在高职生求职过程中,“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利用社会网络关系以实现自身目标的社会资源(家庭背景)。Bian[11]分别对欧美国家和中国家庭的子女就业问题分析得出,家庭成员的工作地位会借助于强—弱关系的形式显著地影响其子女的职业选择。据此提出假说2:家庭社会关系强,会使高职生就业产生逆向选择心理,并对就业具有消极影响。
  假说3:家庭经济对高职生就业选择产生的负面作用。Corak[12]认为,父母经济地位、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也是决定子女是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穆娟等[13]从家庭背景视角指出家庭背景中的经济、文化、组织和社会资源从一定程度上对高职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但家庭背景的过度介入也会引发高职生消极就业的心态。据此提出假说3: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会对高职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且经济条件越好,产生的负面作用越强烈。
  假说4:家庭庇护作用会对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产生积极影响。参照IAD延伸决策模型,用应届高职生的基本情况及就业认知与心理感知情况代表参与者状况与条件控制,用高职生家庭文化资本变量代表文化环境,用学校及用人单位等外部环境行动状况变量代表外部行动状况,用家庭背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代表净收益,如图2所示,以此对家庭庇护连带下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假说4: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会受高职生自身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就业认知与心理感知和学校、企业等单位共同影响。
  二、家庭庇护连带下的高职生就业逆向选择生成机理分析
  (一)数据来源
  研究按分层随机抽样法获取大样本数据,按照应调查学生人数的30%的抽样比例,对天津市五所高职应届毕业生及其家庭行问卷调研和统计。抽取样本2260个,共收回调查问卷2118份,其中,有效问卷1984份。调查问卷设计为四个部分:一是毕业高职生基本情况;二是就业学生个人家庭环境情况;三是学生个人就业认知与心理感知情况;四是学校、企业等单位对就业服务情况。
  (二)二元回归logistic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1.计量模型设定
  由于因变量Y(家庭庇护是否对就业学生产生逃避就业影响)为二分类变量,当Y=1时为“家庭庇护会使就业学生产生逃避就业”,Y=0时是“家庭庇护对就业学生产生逃避就业现象没有影响”,故选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设P∈[0,1]为家庭庇护对就业学生产生逃避就业影响的概率,m个因素与Y有关,记X=(x1,x2,…,xm),则在   xi(i=1,2,…,m)的影响下,家庭庇护对就业学生产生逃避就业影响发生的概率为:
  2.变量选取及定义
  研究因变量是在家庭庇护连带下高职生是否会产生逃避就业选择。自变量在以下四组变量中考虑:(1)应届就业学生基本情况变量:性别、生源地和就业意向单位;(2)应届就业学生家庭背景变量;(3)应届就业学生认知和就业心理感知变量;(4)学校、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就业服务变量。首先,选取性别、生源地和就业意向单位代表应届就业学生基本情况变量(SGEV),其中,生源地分为城市与非城市,由于城市生源地学生家庭环境(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一般相对非城市学生好,由此预测城市生源地对就业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较大;就业意向单位作为学生基本情况变量,其理由是学生就业心理意向选择既受家庭中亲人从事职业的影响,也反映出对就业的态度。其次,就业学生家庭背景情况变量(SFBV)作为本研究中的重点部分,它由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学年组成,本研究中父母职业的划分根据埃利克逊和戈德索等人划分的职业等级为基础。父母受教育水平是一定序变量,由于学历划分复杂,将其转化为受教育学年。参考2014年全国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0489元,由此,将学生家庭最近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五个阶段。本研究预期,父母教育年限和对学生就业态度两个变量对就业学生逆反选择产生阻碍作用,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社会网络关系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再次,选取自身就业态度和就业碰壁后心理感知作为代表就业学生认知和心理感知变量(SCPV),自身就业态度积极、就业碰壁后能积极应对,此状态下会对学生就业逆向选择产生阻碍作用。最后,选取在校是否有职业规划培训、就业竞争力、就业预期满意度和在校是否有就业心理辅导四个变量代表学校、企业等单位就业服务外部变量(SESV),本研究预期在校有职业规划培训、有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预期满意度高都会对学生就业的逆反心理产生阻碍作用,而就业竞争力大,可能会对就业逆向选择产生促进作用。各自变量的取值说明以及对因变量影响的预期方向见表1,参照自变量的定义,将模型形式设定为:In(Pi/(1-Pi))=α0 Sα1GEV α2SFBV α3SCPV α4SESV μ,μ为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
  1.描述统计分析
  调查显示,就业学生基本情况变量中就业男学生占54.16%,学生城市生源地占18.36%,学生就业意向单位偏重于私营、民营、个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就业学生家庭背景情况变量中父母职业多处于低级阶层和中等阶层,高等阶层统计显示占比较少;父母教育学年多在9年内,即初中学历以下,小学占多数比例;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处于0.5~1.5万元,这和父母职业多处于低等阶层相匹配;家庭人员对学生就业多表示积极支持态度,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都较弱。在就业学生认知和就业心理感知变量中显示:学生对自身就业是积极的态度,虽然遇到就业困难或就业壁垒,但学生也多积极应对。学校、企业对就业服务变量中显示,受我国经济大环境影响,各专业就业竞争力偏强,但是,各学校都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训和就业心理辅导,学生对就业的积极态度,也使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满意度为一般或较好。
  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调研收取的变量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强制进入的策略,并对模型进行卡方、Cox
其他文献
有几个事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重要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包括职业教育逻辑起点、社会功能、服务对象、实施体制、层级结构五方面。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因此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也是完善现代社会分工体系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使人与职业相结合”。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这是一个毫无疑义的命题。除职业学
摘 要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基本尊重伦理原则与规范,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要求。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实践分析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伦理属性并未完全践行,在政策制定中缺乏伦理学视阈,不利于科学合理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此,应立足全面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所蕴含的伦理思想进行实然的分析与理性的历史反思。基于现代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立足点,秉持立
摘 要:体育特色学校的核心主要有校长、体育教师团队、学生和特色课程四个要素构成,他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要从制订体育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划、创建学校体育文化、强化常规管理、突出校本教研内容模式建构、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建设学校的环境文化六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体育特色学校;核心要素;创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
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创造一种创业的思维模式或文化,以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积极的公民素养,使其能够自信并有能力在自己选择的工作中获得成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帮助青年人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创新者和积极参与者。创业教育由各种各样的体验和学习经历组成,其要培养学习者转化不同机会的能力和远见,提高个人预测和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并鼓励个体发展和采取相关行动,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并不是每个人进行创业培
2014年12月29日,第十二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大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宣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表彰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宣布对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300名全国技术能手予以表彰,并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84家单位和80名同志给予表扬。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高技能人才队伍
摘 要 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标准内涵为逻辑起点,梳理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质量目标、质量标准三条概念的涵义,并以“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满足需要为目标、以彰显特色为重点”的基本原则,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积极借鉴西方发达
身处距华南海鲜市场一公里之遥的我,在这传说中的重疫区,感受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坚守在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历程呢?下面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武汉市民的“抗疫”体验。  腊月二十八  如约去看望爷爷奶奶,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闹得沸沸扬扬,街上车少人稀,大家都把口罩戴得严严实实。往年热热闹闹的商场,现在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一家人匆匆忙忙地吃完团年饭后未敢逗留,赶着去超市囤货,准备宅家
摘 要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大群观思想,不仅是古代士人大群观思想的延续,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直接激发。他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有利于群”为取向,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私利。为此,他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师生大群意识的培养,并以“发舒内力”和选择最适的职业作为实现“应群需”的途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陶行知;职业教育;大群观;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与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调研显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云南省的产业发展需要,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招生倾斜策政,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并搭建测绘专业的职业教育“立交桥”,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同时职业院校要及时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强测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测
摘 要 “双师型”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不足成为制约县域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本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个案对象,探究县域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县域中职学校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中,应采取外援与内生相结合的路径,借助政策优势,强化内在生长机制,进而形成良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关键词 县域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