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多的倡导素质教学,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受教育的群体,中小学教育改革规模与质量均持续增大,因此,对中小学生的引导与管理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需要在中小学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学生不同的个性化与自尊自信的情感交织,需要中小学生教师适当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整体性。所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本文将分析在“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意义,并研究了“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小学生;管理;对策
引言
传统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特点是,过分强调教师为中心,要求所有学生均要顺从教师的安排,作为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莫过于高高在上。传统的中小学生教育的理念总是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为了服务人、培养人,努力让学生的身心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我们逐渐意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时刻要求以学生为主,有效地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及时的改正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改善教学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受西方文化的渗透的程度是非常大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让每一个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要了解与掌握独立的学生个体,要明确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认知模式、个性发展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强化。
1.“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1.1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如今,传统的教育管理因素依然体现在文明的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制度上,部分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仍然延续传统的教育手段,比如体罚、打骂、当众批评等,即时在国家的教育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有些方式是禁止的,但是这些现象依旧屡教不改。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的山区,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懂得教育的实质,只知用粗暴的行为去教育学生,造成了很多制约教育管理发展的悲剧出现。在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学生没有机会去全面发展,缺乏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主要的行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的行为。
1.2充分了解学生特性,积极的融入学生
从当前的教育制度来分析,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受教育的群体,在中小学生受教育期间,学生的个性、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各种方面都在逐渐的成熟,如果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者不能彻底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就剩下只能使用千篇一律的管理手段。一般情况下,老师一直都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中小学生不能像对待高年级的学生那样的严厉,老师需要摒弃长辈高高在上、严肃的形象,需要老师像朋友一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循循善诱。一改以往老师死板严厉的形象,与学生融洽的打成一片,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差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改进。因此可以看出,融入于学生群体中对学生与学校的发展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1.3推动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在日常是教育管理工作中,一般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细心教导与培养。在现实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很大部分老师会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划分,甚至把成绩的优劣当作更换学生座位的一大依据标准。这种优待成绩好的学生,冷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现象,非常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对成绩不优异的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容易使学生自信心与自尊心受挫。“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让老师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一味强调学习的课本成绩,增加对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行班级踏青、冬游、春游、等各类活动,可以适当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与身心,让老师和学生树立起人人平等的观念,打造一个可以平等融洽交流的平台。
2.“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2.1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进行“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要把构建一个良好人际关系的校园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校园的管理工作秉承科学化、人性化的原则。对于学校来说,最大的工作莫过于教育工作,教育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也还与全体学生息息相关,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快慢。对于心智与思想都不是很健全的中小学生来说,对老师的恐惧心态是对教育管理工作是不利的。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有归属感,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导,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
2.2强调教育管理理念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当今这个不同文化传播速度很快的世界里,中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群体之一,学生容易受到多元的文化的影响。所以面对具体问题必须要切实分析,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很深入的融入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就无法真正的与学生做好交流,难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致使在教育管理方面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谈心,科学有效的使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在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来说,利用小组交流的教学方式,老师有意识的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与此同时,定期地调整分组情况,防止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2.3革新的教育管理手段与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教育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在对中小学如今的教育管理手段与制度来分析,学校和老师都要求学生优先学习课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份工作给忽略了。即使学生可以充分的学习课本知识,但是走出校园之后,依然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管理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段,遵循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演变情况下,很多家长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等等,一张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以生为本的教育手段就是要严格要求在教育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和谐友好的态度迎接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增强教育管理制度的公信力与公平。
2.4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比较标新立异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身为教育管理者主动走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知道学生所想,提高管理的效率,管理起来才能游刃有余。随着新课改的工作的持续开展,作为一名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善于懂得利用有效的资源来调动和激发中小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对象也是主体,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如学生身边成功的案例或者一些他们能够理解的名言警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学习。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老师要把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促进他们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形成也是对中小学生催其奋进的一种科学方式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教育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我们简析了“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与相关对策,管理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满足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力度与质量。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并为了更好的教学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闫文兴.“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36):13-13
[2]吉哲.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民办高校90后新生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208-208
[3]赵媛媛,孙明娟.“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1)
[4]杨会.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亚太教育,2015(26):289-289
[5]田欢.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小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新校园旬刊,2013(5):226-226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小学生;管理;对策
引言
传统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特点是,过分强调教师为中心,要求所有学生均要顺从教师的安排,作为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莫过于高高在上。传统的中小学生教育的理念总是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为了服务人、培养人,努力让学生的身心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我们逐渐意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时刻要求以学生为主,有效地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及时的改正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改善教学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受西方文化的渗透的程度是非常大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让每一个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要了解与掌握独立的学生个体,要明确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认知模式、个性发展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强化。
1.“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1.1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如今,传统的教育管理因素依然体现在文明的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制度上,部分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仍然延续传统的教育手段,比如体罚、打骂、当众批评等,即时在国家的教育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有些方式是禁止的,但是这些现象依旧屡教不改。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的山区,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懂得教育的实质,只知用粗暴的行为去教育学生,造成了很多制约教育管理发展的悲剧出现。在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学生没有机会去全面发展,缺乏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主要的行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的行为。
1.2充分了解学生特性,积极的融入学生
从当前的教育制度来分析,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受教育的群体,在中小学生受教育期间,学生的个性、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各种方面都在逐渐的成熟,如果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者不能彻底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就剩下只能使用千篇一律的管理手段。一般情况下,老师一直都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中小学生不能像对待高年级的学生那样的严厉,老师需要摒弃长辈高高在上、严肃的形象,需要老师像朋友一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循循善诱。一改以往老师死板严厉的形象,与学生融洽的打成一片,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差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改进。因此可以看出,融入于学生群体中对学生与学校的发展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1.3推动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在日常是教育管理工作中,一般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细心教导与培养。在现实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很大部分老师会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划分,甚至把成绩的优劣当作更换学生座位的一大依据标准。这种优待成绩好的学生,冷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现象,非常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对成绩不优异的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容易使学生自信心与自尊心受挫。“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让老师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一味强调学习的课本成绩,增加对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行班级踏青、冬游、春游、等各类活动,可以适当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与身心,让老师和学生树立起人人平等的观念,打造一个可以平等融洽交流的平台。
2.“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2.1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进行“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要把构建一个良好人际关系的校园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校园的管理工作秉承科学化、人性化的原则。对于学校来说,最大的工作莫过于教育工作,教育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也还与全体学生息息相关,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快慢。对于心智与思想都不是很健全的中小学生来说,对老师的恐惧心态是对教育管理工作是不利的。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有归属感,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导,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
2.2强调教育管理理念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当今这个不同文化传播速度很快的世界里,中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群体之一,学生容易受到多元的文化的影响。所以面对具体问题必须要切实分析,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很深入的融入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就无法真正的与学生做好交流,难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致使在教育管理方面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谈心,科学有效的使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在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来说,利用小组交流的教学方式,老师有意识的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与此同时,定期地调整分组情况,防止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2.3革新的教育管理手段与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教育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在对中小学如今的教育管理手段与制度来分析,学校和老师都要求学生优先学习课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份工作给忽略了。即使学生可以充分的学习课本知识,但是走出校园之后,依然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管理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段,遵循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演变情况下,很多家长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等等,一张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以生为本的教育手段就是要严格要求在教育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和谐友好的态度迎接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增强教育管理制度的公信力与公平。
2.4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比较标新立异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身为教育管理者主动走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知道学生所想,提高管理的效率,管理起来才能游刃有余。随着新课改的工作的持续开展,作为一名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善于懂得利用有效的资源来调动和激发中小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对象也是主体,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如学生身边成功的案例或者一些他们能够理解的名言警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学习。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老师要把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促进他们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形成也是对中小学生催其奋进的一种科学方式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教育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我们简析了“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与相关对策,管理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满足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力度与质量。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并为了更好的教学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闫文兴.“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36):13-13
[2]吉哲.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民办高校90后新生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208-208
[3]赵媛媛,孙明娟.“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1)
[4]杨会.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亚太教育,2015(26):289-289
[5]田欢.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小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新校园旬刊,2013(5):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