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人情·爱情——品读《边城》人性之美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边城》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沈从文的作品代表。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本身的内容之美与情感之美都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其中所体现的人性的美也让人为之惊叹。
  关键词:《边城》之美;人性之美;渗透
  美的事物是人们共同认可,共同欣赏,能够让人们的视觉以及心灵都能得到一场盛宴的存在。沈从文的《边城》中用优美的笔触,让我们不仅仅是体会到边城小镇茶峒的美,同样体会到人性的美的存在。
  一、边城的独特的意蕴
  (一)作者创作《边城》的故事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就是想要营造一种自然、优美、健康的环境给自己也送给读者。沈从文在讲到自己创作这部作品时,并不是想去幻想与憧憬那些完美的不能够为人所触碰的美丽与安静。而是通过自己三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将自己感受到的人间的常态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了解到《边城》的创作背景事,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来自普通人的真正生活气息的魅力与感染力。一个真实存在的风景优美、风情万种的小镇,让人们为它的美所折服。
  (二)边城本身的景色之美
  故事的发生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小镇上。湘西的那个边远的小镇——茶峒,有“小桥流水人家”所不同的可能就是没有“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与悲壮。这里更多的是温暖,是质朴、是善良、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温暖。而这些也正是现在的社会所缺少的一些东西,它重新唤起了现代人沉寂内心的美丽,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恬静与对生命自由追求的爱与感动。小溪白塔那样一户人家,独门院落,颇有古典的艺术之美。这种美丽不是奢华的美,是那种恬淡的,让人沉醉的美。沈从文自己对农民以及乡村有着无法言说的偏爱。而在这部作品中,沈从文将边城茶峒的美用不轻不重的笔墨,描绘的恰到人们的心窝,让人们不由得产生,我想出去走一走,看看这个大世界的冲动。优美的笔触,优美的风景,让读者在初读时就为之沉醉 。
  二、《边城》渗透的美
  (一)不同人物形象分析
  在《边城》中,翠翠是主角。她本身地善良与纯洁,是在这个洪流激荡的社会让人们所向往的。那份对爱情的忠贞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性情。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中,翠翠可以说是一个集合了优美、健康、善良于一身的人物形象。读者可以透过书香感受到这样的美丽,想去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文中,老船长的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那份互帮互助让多少现代的人汗颜。沈从文先生对农民的独特的深情就是为这份勤劳与朴实所打动吧。这样的生活,是我们都向往的。虽然清贫,但是依然努力,依然笑容灿烂。虽然年老,但是永远有着十八岁的心志。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是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就是没有白活。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我开始相信,原来,人性的善良与淳朴有如此的力量,让人们心潮翻滚,让人们在读后想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乐施好善,不求回报这种奉献,没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情画意,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轰轰烈烈,但是这个关于人性的美丽的故事在心头悄悄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二)对自身心灵的洗涤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善良淳朴、乐于助人、团结奉献一直都在流传。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时代的变迁中,有些情感、有些道德似乎有些变味,但是那份原原本本的人性之美,让我们在《边城》这部作品中找到。让人们雀跃,让人们为之感动,感动翠翠的单纯与坚守,感动平凡人的内心的善良与奉献。人性的美丽之花似乎经历了初春的雨露,又开始在这个世界毫无保留的展现自己的美丽 。
  (三)心灵之美
  在这部小说之中,作者运用衬托的方法,把翠翠的心灵之美衬托的更加显著。翠翠在一个风光旖旎的小村庄,这里的景色宜人,让人如醉如痴。在这样的衬托之下,翠翠的心灵之美就会变得更加美。翠翠就像这个小村庄,没有任何的雕饰,没有任何的污染,就像一块美玉。翠翠在和船总儿子的交往中,迸发出爱情之花,这种爱情之美是超越自然之美的。翠翠心地善良,没有任何的杂念,她开朗,不做作,她乐观,不气馁,他善良,不虚伪。在她的一言一行中,都展示出美的影子,都让她的人性之美绽放的淋漓尽致。翠翠的心灵没有任何杂念,就如同一块美玉。在翠翠的世界里,到处都是善良,到处都是美丽,到处都是纯净。翠翠的心灵之美在文中到处都在渗透,她的心灵美到每个角落。
  (四)灵魂之美
  作者描写的湘西小城有如此多优点令人向往,《边城》更是以翠翠的爱情悲剧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翠翠就是作者倾注“爱”和“美”的理想艺术形象,更是“爱”与“美”的人性的代表。她具有聪明健康、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懂得人情、生动活泼、聪慧温柔、矜持、娇气,而且有民间女子那种内向的文静、腼腆和朴实无华。在她的身上到处洋溢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对未来美好品德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边城》如诗如画,用最优美的自然环境,最动人的人物形象,最淳朴的民土风情。在向世人展示这份人性美的同时,也唤醒了沉睡在心灵深处的善良与想去帮助人的爱与力量。经典的生命力也正是如此,让人们在领略到这份人性之美之后,为之寻味、为之付诸行动。《边城》描绘了美的画面,讓人感受到美的意境,也体现了人性之美,在描述中,把人性之美描绘的淋漓尽致,从中折射出人性之美,那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是从中体会到的。在《边城》中,美无处不在,美融入到了每个角落,焕发出生命的气息 。
  参考文献:
  [1]张健. 为人类的远景而凝眸——论沈从文《边城》人性美的文化内涵及意义[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0(05):112-114.
  [2]秦亚楠, 金乃茹. 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02):170-171.
  [3]田健. 一曲湘西凄惋的生命牧歌——论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J]. 安顺学院学报, 2016, 14(02):104-106.
其他文献
摘要:哲学上水本源说,描述水生万物,圣经里水清洗人的罪恶,佛经里代表空的性质平静宁静。道家把“水”与人的品格德性联系在一起,比喻圣人,是中国古代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马远和保罗西涅克,共同画下一系列水图。在构图与水的描绘都有极为相似的之处,曲线美感,环形构图共同呈现了画面构图美的原理。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水,构图,曲线美感  1.东西方关于水的描述:  佛经中,佛前供一杯水,水代表心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音乐表演艺术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主要分析了音乐表演艺术个性及共性,旨在为音乐表演者能够演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提供些许可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音乐表演 个性 共性  引言  同一部音乐作品,介于音乐表演者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表演效果,这主要源于每一位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偏差,及音乐表演个性,而表演者要在表演中有所建树,必须在注重艺术个性的基础上,注重音乐作品内涵的共性,并将两者相融,才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危机,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顺应社会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企业要想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制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本文研究了大数据背景之下企业管理模式目前存在的现状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相关概述  (一)大数据时代定义  随着社会
期刊
摘要:元代,作为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题材几乎都曾经被书写与演绎过,其中负心题材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比重。因此,对于男子负心的成因与大团圆结局的成因有值得探索的地方。笔者在阅读戏曲原著和相关学术文章的基础之上,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和补充。  关键词:负心戏;书生负心;大团圆结局  一、男子负心的成因  (一)文人深受政治压迫  既然戏曲在元代如此辉煌,那我们在研究其原因时不得不去窥
期刊
摘要: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信奉的人群越来越多,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至日用民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之际,南北朝君臣大多崇佛,佛教几成为当时的国教,对国计民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佛教发展中,寺院经济随之兴盛,成为中国中古封建经济的显著特点。伴随佛教而来的文艺和技艺,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音乐、诗词、绘画和建筑等,都曾受到佛教的长期影响。中国各地的大小寺院、丛林建筑
期刊
摘要:《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的语言词汇丰富、音调和谐,《诗经》的创作手法形象生动,《诗经》的故事真实感人,它引领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代“风”范,提供了后世诗歌创作的典范源头。而位列《诗经》首位的《关雎》,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这样一篇享有孔子独家点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经典中的经典”究竟是为谁而作,为何而歌呢?本文的写作就是要探
期刊
一、空白的概念  “空白”作为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范畴,在中国文艺美学领域有着显著的地位和独特的意义。中国画与中国文学是在数千年独立自存的文化系统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但由于皆立足于共同的传统历史文化,所以二者的空白艺术在文化精神、艺术创作观与哲学渊源方面因共同的民族性而暗相契合,其审美特征与艺术表现也有着内在而天然的联系。  “空白”学说的明确提出是由西方当代文坛近几十年才完成的。波兰现象学
期刊
摘要:最初对老舍先生的了解应该是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上,从最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趵突泉》、《猫》还有《济南的冬天》,到后来上了高年级学习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直至今日的《茶馆》、《四世同堂》等等,读的时候的确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他的语言的独特性。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能谈一谈老舍先生的“京味儿小说”,来体会老舍笔下的北京语言和北京生活,来探索他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与雅俗共赏的文学
期刊
摘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是继唐代张旭、怀素之后的又一座草书巅峰。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會博物馆藏。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下面从笔法、字法和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发展,其所呈现出来的叙事策略逐渐明显,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的电影呈现出了明显的美学特征。这类电影凭借着现实主义的内核,加入真情流露的故事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将剧情与人物牢牢的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叙事策略。本文就以电影《暴裂无声》为例,从三个层面分析近年来电影市场出现的乡村现实题材的意识形态研究。  关键词:非线性;符号隐喻;超现实主义  电影《暴裂无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