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和授课教师的交流,调查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近几年教学实践,本文就计算机导论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180-01
计算机导论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引导性课程,旨在引导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内涵,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在调查和分析目前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
1 调查所面临的问题
1.1 学生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访谈与问卷,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课程内容抽象、枯燥。(2)专业词汇太多,老师讲课使用时不能理解,听课困难。(3)内容太多,进度较快,赶不上老师的进度。
1.2 教师面临的问题
通过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和数学系授课教师的交流,发现教师普遍面临如下问题:(1)课时被压缩,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授进度较快,很多学生赶不上进度。(2)学生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3)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由于家里条件较好,在开课前已经能熟地进行普通软件的操作。也有些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计算机,比如对输入法的切换不知如何操作。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调查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将计算机导论的教学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很好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教学改革的探讨
2.1 教材选择
在计算机导论课的教材选择上要防止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的教材。过于简单的教材使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同学学习缺乏动力,而过于复杂的教材往往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轻易使用外文教材。我们在05~08级使用了文献[1]原版英文教材时,学生普遍反应上课听不懂,课后看书也看不懂。我们及时更换了中文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近日调查发现2011级软件专业本科生使用了文献[2]的原版英文引进教材,学生在学习时拿了几本相关的中文教材,边翻译边理解书中内容。他们反映跟不上进度,很多知识不能掌握。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直观的教学法
由于这门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组成一章,教师可以展示一些CPU、内存、硬盘、主板等主要硬件。在讲授外部硬件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的三种方式时,教师可以提供外部SCSI设备使用的粗圆形电缆和内部SCSI设备使用的带状电缆,让学生动手将硬盘、光驱等接入到计算机主板。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2.2.2 避免使用过多专业词汇
对本课的调查发现学生听课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使用较多的专业词汇,学生往往听的云里雾里。在计算机导论中,很多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要尽量少使用专业词汇。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的指令周期时,新的指令要替换掉IR寄存器中的原有的指令。有的教师使用“覆盖原指令”,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下课后问老师“IR寄存器怎样在原来的指令上面再盖上一个新指令”。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词汇他们还不能掌握,所以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尽量少使用专业词汇。
2.2.3 突出重点,忌过全过深
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内容丰富,对于各部分知识的掌握的程度要求并不相同。要突出重点部分,不宜对各章节一刀切地要求学生。例如在“数据运算”一章中,不宜将补码整数的加减法、符号加绝对值整数的加减法、浮点数格式的实数加减法统统加以深入讲授。因为这部分的内容较难掌握,学生很容易感到内容过于复杂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重点详细地讲授补码整数的加减法,并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方法,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计算机怎么样将十进制整数转换补码形式、怎么样存储数据,怎么样进行整数的补码加减运算。这样不仅能够掌握好新的知识,同时加强了第二章的数字系统和第三章的数据存储内容的理解。对于其他的算术运算可简单介绍即可。
2.2.4 实验部分教学改革
计算机导论的实验部分包括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工具的使用等内容。目前在实验环节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开始就能熟练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比如建新文件夹、建新文件、拷贝、粘贴、打字、绘图以及资料查询等。而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很陌生,操作能力较差。在实验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前教师要让同学知道这次实验要完成怎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要精心组织实验任务。任务要有伸缩性,基础较差的同学能够完成,计算机较好的同学也能够尽情发挥。比如在Powerpoint实验中,布置任务是做一个主题为计算机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幻灯片,要求幻灯片至少6页,图文并茂。并提示学生要挑选几个较好的同学做演示报告。这样能够激发一些基础较好同学的积极性。在本学期进行的实验中,有些同学在两次实验中能够做出30多页的精彩幻灯片。对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个别指导,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3 结语
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在华南农业大学20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三个班100余名学生中进行了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问题主动积极。从考核的结果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Behrouz Forouzan, Firouz Mosharraf.计算机科学导论(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J.Glenn Brookshear. omputer Science An Overview(第10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黄敏.《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4):427~430.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180-01
计算机导论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引导性课程,旨在引导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内涵,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在调查和分析目前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
1 调查所面临的问题
1.1 学生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访谈与问卷,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课程内容抽象、枯燥。(2)专业词汇太多,老师讲课使用时不能理解,听课困难。(3)内容太多,进度较快,赶不上老师的进度。
1.2 教师面临的问题
通过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和数学系授课教师的交流,发现教师普遍面临如下问题:(1)课时被压缩,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授进度较快,很多学生赶不上进度。(2)学生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3)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由于家里条件较好,在开课前已经能熟地进行普通软件的操作。也有些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计算机,比如对输入法的切换不知如何操作。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调查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将计算机导论的教学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很好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教学改革的探讨
2.1 教材选择
在计算机导论课的教材选择上要防止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的教材。过于简单的教材使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同学学习缺乏动力,而过于复杂的教材往往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轻易使用外文教材。我们在05~08级使用了文献[1]原版英文教材时,学生普遍反应上课听不懂,课后看书也看不懂。我们及时更换了中文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近日调查发现2011级软件专业本科生使用了文献[2]的原版英文引进教材,学生在学习时拿了几本相关的中文教材,边翻译边理解书中内容。他们反映跟不上进度,很多知识不能掌握。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直观的教学法
由于这门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组成一章,教师可以展示一些CPU、内存、硬盘、主板等主要硬件。在讲授外部硬件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的三种方式时,教师可以提供外部SCSI设备使用的粗圆形电缆和内部SCSI设备使用的带状电缆,让学生动手将硬盘、光驱等接入到计算机主板。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2.2.2 避免使用过多专业词汇
对本课的调查发现学生听课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使用较多的专业词汇,学生往往听的云里雾里。在计算机导论中,很多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要尽量少使用专业词汇。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的指令周期时,新的指令要替换掉IR寄存器中的原有的指令。有的教师使用“覆盖原指令”,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下课后问老师“IR寄存器怎样在原来的指令上面再盖上一个新指令”。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词汇他们还不能掌握,所以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尽量少使用专业词汇。
2.2.3 突出重点,忌过全过深
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内容丰富,对于各部分知识的掌握的程度要求并不相同。要突出重点部分,不宜对各章节一刀切地要求学生。例如在“数据运算”一章中,不宜将补码整数的加减法、符号加绝对值整数的加减法、浮点数格式的实数加减法统统加以深入讲授。因为这部分的内容较难掌握,学生很容易感到内容过于复杂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重点详细地讲授补码整数的加减法,并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方法,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计算机怎么样将十进制整数转换补码形式、怎么样存储数据,怎么样进行整数的补码加减运算。这样不仅能够掌握好新的知识,同时加强了第二章的数字系统和第三章的数据存储内容的理解。对于其他的算术运算可简单介绍即可。
2.2.4 实验部分教学改革
计算机导论的实验部分包括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工具的使用等内容。目前在实验环节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开始就能熟练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比如建新文件夹、建新文件、拷贝、粘贴、打字、绘图以及资料查询等。而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很陌生,操作能力较差。在实验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前教师要让同学知道这次实验要完成怎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要精心组织实验任务。任务要有伸缩性,基础较差的同学能够完成,计算机较好的同学也能够尽情发挥。比如在Powerpoint实验中,布置任务是做一个主题为计算机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幻灯片,要求幻灯片至少6页,图文并茂。并提示学生要挑选几个较好的同学做演示报告。这样能够激发一些基础较好同学的积极性。在本学期进行的实验中,有些同学在两次实验中能够做出30多页的精彩幻灯片。对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个别指导,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3 结语
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在华南农业大学20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三个班100余名学生中进行了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问题主动积极。从考核的结果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Behrouz Forouzan, Firouz Mosharraf.计算机科学导论(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J.Glenn Brookshear. omputer Science An Overview(第10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黄敏.《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4):42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