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像鹿,面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这就是民间因其外形奇特称之为“四不像”的麋鹿。你知道吗?这种本属中国独有的吉祥神兽,却曾经在中国绝迹过: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对于中国麋鹿的发现引起欧洲各国的极大兴趣,纷纷明索暗购、运回本国饲养;至1900年秋“八国联军”入侵,南海子麋鹿竟被劫杀一空,这种珍奇之物从此绝迹于故土。
1985年,经过中英双方共同努力,22头麋鹿从英国被运抵北京,回到了它最后消失的地方——南海子原皇家猎苑;1986年,又有39头麋鹿从英国返回故乡,被送到紧邻黄海、有大面积的海滨湿地、史上曾是麋鹿栖息地的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放养。
漂泊了半个多世纪的游子们归家已有廿年。今天,它们在大丰还好吗?
赶上了整个保护区天大的事
到达保护区已是下午。接待我们的保护区副主任顶着有些刺眼的阳光从游客中心走出来时满脸倦容,但看得出很高兴:游客来得多总是好事,意味着保护区的收入又多了些保证。
一般游客来到会有几个特定的游览项目:参观一个小型麋鹿博物馆,虽然有些简陋,但内容是一手的,很有价值;看一场名为《归来的麋鹿》的纪录片,是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几次来这里拍成的,画面、情节、话外音都很感人;最后是坐在电瓶车上,花二十几分钟到圈养区去看麋鹿。这些项目搞得非常紧凑,看得出是为旅行社量身订制的,虽然匆忙了些,但基本可以满足游客的观光和好奇心理。主任说,40元的门票不算贵了,偌大一个保护区,就靠旅游区这九牛一毛的一小片——缺少了这块收入,保护区的日子就会过得挺紧巴的。
保护区里大片的芦苇还没有返青,而圈养区里可以让游客乘车观看的路线上几乎都种了大面积的树,所以看到麋鹿并不难。我们从博物馆出来正好赶上保护区里比天还要大的事情——五点钟了,该给圈养区的麋鹿喂下午的草料了。
都说“民以食为天”,麋鹿的食料在保护区也成了天大的事情。就为了弄清楚怎么才能让这些宝贝吃好,他们特意从南京请来专家研究食谱,还同中科院合作了一个长达五年的课题。
给麋鹿喂食的车是种小摩卡,车上两个人,一个人开车,另一个坐在后面负责喂。可以看到装了多半车的饲料,都是专家们研究出来的配方,麋鹿们很喜欢吃。
主任说,因为麋鹿害怕生人,只可以批准我们一个人跟着进去看看。我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还是放弃了,让随行的摄影师进去拍片。
主任叮嘱摄影师说,开始时尽量不要让麋鹿看到,它们会跑的;慢慢试着接近,但麋鹿不会适应得这么快,最好找个隐蔽的位置拍,以前央视来拍纪录片时就费了不少周折。说着便取了钥匙开门,就这样,我们看着小卡车一路向保护区深处开去,不一会儿就没了影儿。
傍晚,小摩卡终于开回来了。摄影师为拍到了几百头麋鹿进食的场景兴奋不已。他说麋鹿真是胆小啊,即使小心翼翼,他刚从车上跳下来时还着实惊到了一群。
主任只是抿嘴笑着听,毕竟,这些场景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过普通了。他是1986年进的保护区,刚来的时候年轻,加上基本没有什么技术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每天要做的事情简单到了一个字——“盯”,也就是每时每刻地盯着它们,看它们干什么,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琢磨它们喜欢吃什么草料……
我留下来陪他说话的时候,就听了不少这里面的故事。
保护区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
丁玉华的绿大衣
胆小是麋鹿很明显的天性。
可以说是胆小,也可以说是警觉。作为一种没有什么攻击能力的物种,能在地球上延续近三百万年,这警觉也许是其中一个存活之道。
但这过度的警觉给照料它们的人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一点,闻名中外的麋鹿观察家丁玉华深有体会。
作为大丰麋鹿保护区的负责人,在到麋鹿保护区工作的20年中,为了亲近麋鹿,丁玉华曾经连续六年每天都在脖子上悬挂着一架高倍望远镜,在一人多深的芦苇丛中不停行走、观察。值得一提的是,整整六年,不论春夏秋冬,即使是夏天的中午、黄海之滨的气温高达35度的时候,他也总穿着同一件绿颜色的大衣。
理由很简单:麋鹿不仅胆小,而且记忆力差。每次都能看到这同一个绿颜色并且没有威胁的人,它们慢慢就不再因此惊恐;而一旦换了衣服,丁玉华担心它们从此不再相信他。
没能成功放养的236号
“236号”是一头失去母亲的小麋鹿的代码。
因为母亲难产死去,236号这头小雄鹿受到了丁玉华和他的同事们更加悉心体贴的照料。一般情况下,小鹿刚一出生,首先看到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在短时间内,都会误当作自己的妈妈;若是像236一样被人类收养、喝牛奶长大,跟人的关系就会更加亲近。可是丁玉华却因为这亲近而隐隐担心起来:他要下决心做一个决定,把236号从圈养区放归野外核心区。而被他们接纳过的236号还能不能被放养的那些麋鹿接纳?需要多长时间接纳?这些都让他忧虑。
没过多久,236号果然出事了。丁玉华他们赶到时,236号已经倒在地上,一边的昔日漂亮有力的角几乎齐根断掉,无疑是争斗的结果。血一层一层地渗透出来,丁玉华一面以最快的速度给它处理包扎伤口,一面痛心不已。毕竟雄鹿失去强有力的角是很凄凉的事——它不仅完全失去了争当鹿王机会,而且也不再讨雌鹿的欢心:除了往身上涂泥浆,在雄鹿的眼里,用角挑着青草作为装饰也是威武的象征,可以以此博得雌鹿的青睐。236号以后再没有这种机会了……
但丁玉华也深知,这种代价是必需的。
每年6月那场鹿王大选
每到5月下旬,雌鹿身上会散发出一种神秘气味,无风时可相对稳定地在离地面约5米的空气中,沿水平方向弥漫。被这气味陶醉的雄鹿常忍不住跟在后面猛吸一口,然后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歪侧着头,良久,再舒缓地呼出,那神态如醉如痴。但也就嗅嗅味道而已,麋鹿王国有严格的等级秩序:所有雄鹿中只有当年选出的鹿王拥有唯一的交配权,其他雄鹿稍越雷池半步,就会遭到无情驱赶甚至猛烈攻击。
为了不至于一生都无法留下一儿半女,绝大多数雄鹿便寄希望于每年六月上旬的鹿王争斗赛。每到那时,像是参加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保护区里成群的麋鹿开始聚集,作为比赛的主角,几百头角顶青草的雄鹿格外引人注目:没有组织者、没有主客场,参选者各自选择对手,两个一组展开角逐。战败者退居二线,战胜者继续下一轮。成年雄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可达80厘米,激烈的格斗中,流血受伤在所难免。尤其最后的决赛,双方多势均力敌,残酷争斗间极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但这也正体现出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让下一代拥有最优秀的遗传基因。
孕育麋鹿和丰富生物的美丽湿地
保护区的核心区处在8万公顷海涂荒原的中心,这片辽阔无际的海涂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片湿地,布满沟河港叉,生存着上百种形态各异的水生物,大片大片的水域和芦苇荡中更生存着上千种动植物。海涂南部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北部是同样浩荡的黄河,两大河流在入海处将泥沙逐年淤集,就成了这片黄海海涂。
晚上吃饭前,我们提出希望第二天跟着观测人员进入核心区看看,见我们很有诚意、态度也坚决,主任点头答应了,喊了小解来安排带我们去的事情。
小解全名解生彬,青海人,是保护区最年轻的知识分子。听说准备结婚了,女朋友就是大丰人。因为爱麋鹿植根大丰,小解这个选择不容易。
清晨五点被“咚咚”的敲门声叫醒,匆匆洗了把脸跑下楼去,院子里已经停了两辆摩托车,小解和比他略大一点的小袁正举着头盔等我们。见我们出来,小解指了指摩托车的后座笑笑,意思是让我们上去——从这里开进核心观测区还得40多分钟呢。
湿地的早晨确实很美,大片的芦苇还没有及时返青,枯黄中自有一种味道。小袁说这时的麋鹿已经开始褪毛了,但身体的颜色还基本跟返青前的芦苇一样,呈土黄色,不易发现,需要耐心和一些观测的技巧。
我们的运气不错,观察到了两群共几十头野外麋鹿,身上的毛果然和芦苇荡差不多颜色,摇曳在早晨的风和慢慢亮起的光线里。它们真的很机敏又很胆小,我们远远地从望远镜里观测到后,怕惊动它们,专门下到芦苇荡里准备绕到它们附近去,但即便如此,等我们走到时,警觉的麋鹿还是早已跑到了很远的地方,然后回过头一刻不停地观望着我们。
在保护区工作,小解他们很多同事几乎多年保持着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如果是观光的角度,这个时段当然是保护区景色最好的时候;不过他们可不是为了景色:每天选择这时开始工作,夏天衣服经常会被露水打湿,冬天更是要踩着霜冻。
不仅辛苦,日复一日的观测工作还很枯燥。因为观测就是要真实、客观、细致,并且要一年四季经年累月地贯彻到麋鹿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个生命环节,甚至贯彻到麋鹿的立卧行奔的每一个瞬间,只凭兴趣绝对是做不到的。
来之前听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专家考察要去大丰工作的年轻人时,必问一个问题:“你爱不爱这种动物?”离开大丰以后,想起老主任和小解他们,终于意识到:这问题,真不是随便问问了事的。
Tips
交通
前往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须先抵江苏盐城,从位于黄海中路27号的盐城汽车站乘长途班车前往,车程约2.5小时。汽车站咨询电话:0515-8334973
前往盐城可选择航空和铁路:
航班 盐城机场有广州、北京、桂林等航线。建军中路34号民航售票处有民航班车。售票处咨询电话:0515-8325234
火车 盐城火车站位于亭湖区跃进路,目前北京、青岛、成都、兰州、哈尔滨等城市均可直达,但广州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扬州转乘。火车站咨询电话:0515-8210299
游览
门票40元,沿着南北大道往前走,路东人工湖畔蒙古包、西班牙式建筑群是供游人食宿的宾馆;四周围栏圈养的麋鹿场里有几十头麋鹿神态各异,可近距离观看。登上高高的观鹿塔,凭借望远镜可领略原始滩涂的自然风光,观赏到野生麋鹿群。
其他游玩场所还包括珍稀植物园、动植物展览馆、音像馆、小跑马场等。
1985年,经过中英双方共同努力,22头麋鹿从英国被运抵北京,回到了它最后消失的地方——南海子原皇家猎苑;1986年,又有39头麋鹿从英国返回故乡,被送到紧邻黄海、有大面积的海滨湿地、史上曾是麋鹿栖息地的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放养。
漂泊了半个多世纪的游子们归家已有廿年。今天,它们在大丰还好吗?
赶上了整个保护区天大的事
到达保护区已是下午。接待我们的保护区副主任顶着有些刺眼的阳光从游客中心走出来时满脸倦容,但看得出很高兴:游客来得多总是好事,意味着保护区的收入又多了些保证。
一般游客来到会有几个特定的游览项目:参观一个小型麋鹿博物馆,虽然有些简陋,但内容是一手的,很有价值;看一场名为《归来的麋鹿》的纪录片,是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几次来这里拍成的,画面、情节、话外音都很感人;最后是坐在电瓶车上,花二十几分钟到圈养区去看麋鹿。这些项目搞得非常紧凑,看得出是为旅行社量身订制的,虽然匆忙了些,但基本可以满足游客的观光和好奇心理。主任说,40元的门票不算贵了,偌大一个保护区,就靠旅游区这九牛一毛的一小片——缺少了这块收入,保护区的日子就会过得挺紧巴的。
保护区里大片的芦苇还没有返青,而圈养区里可以让游客乘车观看的路线上几乎都种了大面积的树,所以看到麋鹿并不难。我们从博物馆出来正好赶上保护区里比天还要大的事情——五点钟了,该给圈养区的麋鹿喂下午的草料了。
都说“民以食为天”,麋鹿的食料在保护区也成了天大的事情。就为了弄清楚怎么才能让这些宝贝吃好,他们特意从南京请来专家研究食谱,还同中科院合作了一个长达五年的课题。
给麋鹿喂食的车是种小摩卡,车上两个人,一个人开车,另一个坐在后面负责喂。可以看到装了多半车的饲料,都是专家们研究出来的配方,麋鹿们很喜欢吃。
主任说,因为麋鹿害怕生人,只可以批准我们一个人跟着进去看看。我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还是放弃了,让随行的摄影师进去拍片。
主任叮嘱摄影师说,开始时尽量不要让麋鹿看到,它们会跑的;慢慢试着接近,但麋鹿不会适应得这么快,最好找个隐蔽的位置拍,以前央视来拍纪录片时就费了不少周折。说着便取了钥匙开门,就这样,我们看着小卡车一路向保护区深处开去,不一会儿就没了影儿。
傍晚,小摩卡终于开回来了。摄影师为拍到了几百头麋鹿进食的场景兴奋不已。他说麋鹿真是胆小啊,即使小心翼翼,他刚从车上跳下来时还着实惊到了一群。
主任只是抿嘴笑着听,毕竟,这些场景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过普通了。他是1986年进的保护区,刚来的时候年轻,加上基本没有什么技术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每天要做的事情简单到了一个字——“盯”,也就是每时每刻地盯着它们,看它们干什么,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琢磨它们喜欢吃什么草料……
我留下来陪他说话的时候,就听了不少这里面的故事。
保护区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
丁玉华的绿大衣
胆小是麋鹿很明显的天性。
可以说是胆小,也可以说是警觉。作为一种没有什么攻击能力的物种,能在地球上延续近三百万年,这警觉也许是其中一个存活之道。
但这过度的警觉给照料它们的人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一点,闻名中外的麋鹿观察家丁玉华深有体会。
作为大丰麋鹿保护区的负责人,在到麋鹿保护区工作的20年中,为了亲近麋鹿,丁玉华曾经连续六年每天都在脖子上悬挂着一架高倍望远镜,在一人多深的芦苇丛中不停行走、观察。值得一提的是,整整六年,不论春夏秋冬,即使是夏天的中午、黄海之滨的气温高达35度的时候,他也总穿着同一件绿颜色的大衣。
理由很简单:麋鹿不仅胆小,而且记忆力差。每次都能看到这同一个绿颜色并且没有威胁的人,它们慢慢就不再因此惊恐;而一旦换了衣服,丁玉华担心它们从此不再相信他。
没能成功放养的236号
“236号”是一头失去母亲的小麋鹿的代码。
因为母亲难产死去,236号这头小雄鹿受到了丁玉华和他的同事们更加悉心体贴的照料。一般情况下,小鹿刚一出生,首先看到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在短时间内,都会误当作自己的妈妈;若是像236一样被人类收养、喝牛奶长大,跟人的关系就会更加亲近。可是丁玉华却因为这亲近而隐隐担心起来:他要下决心做一个决定,把236号从圈养区放归野外核心区。而被他们接纳过的236号还能不能被放养的那些麋鹿接纳?需要多长时间接纳?这些都让他忧虑。
没过多久,236号果然出事了。丁玉华他们赶到时,236号已经倒在地上,一边的昔日漂亮有力的角几乎齐根断掉,无疑是争斗的结果。血一层一层地渗透出来,丁玉华一面以最快的速度给它处理包扎伤口,一面痛心不已。毕竟雄鹿失去强有力的角是很凄凉的事——它不仅完全失去了争当鹿王机会,而且也不再讨雌鹿的欢心:除了往身上涂泥浆,在雄鹿的眼里,用角挑着青草作为装饰也是威武的象征,可以以此博得雌鹿的青睐。236号以后再没有这种机会了……
但丁玉华也深知,这种代价是必需的。
每年6月那场鹿王大选
每到5月下旬,雌鹿身上会散发出一种神秘气味,无风时可相对稳定地在离地面约5米的空气中,沿水平方向弥漫。被这气味陶醉的雄鹿常忍不住跟在后面猛吸一口,然后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歪侧着头,良久,再舒缓地呼出,那神态如醉如痴。但也就嗅嗅味道而已,麋鹿王国有严格的等级秩序:所有雄鹿中只有当年选出的鹿王拥有唯一的交配权,其他雄鹿稍越雷池半步,就会遭到无情驱赶甚至猛烈攻击。
为了不至于一生都无法留下一儿半女,绝大多数雄鹿便寄希望于每年六月上旬的鹿王争斗赛。每到那时,像是参加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保护区里成群的麋鹿开始聚集,作为比赛的主角,几百头角顶青草的雄鹿格外引人注目:没有组织者、没有主客场,参选者各自选择对手,两个一组展开角逐。战败者退居二线,战胜者继续下一轮。成年雄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可达80厘米,激烈的格斗中,流血受伤在所难免。尤其最后的决赛,双方多势均力敌,残酷争斗间极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但这也正体现出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让下一代拥有最优秀的遗传基因。
孕育麋鹿和丰富生物的美丽湿地
保护区的核心区处在8万公顷海涂荒原的中心,这片辽阔无际的海涂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片湿地,布满沟河港叉,生存着上百种形态各异的水生物,大片大片的水域和芦苇荡中更生存着上千种动植物。海涂南部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北部是同样浩荡的黄河,两大河流在入海处将泥沙逐年淤集,就成了这片黄海海涂。
晚上吃饭前,我们提出希望第二天跟着观测人员进入核心区看看,见我们很有诚意、态度也坚决,主任点头答应了,喊了小解来安排带我们去的事情。
小解全名解生彬,青海人,是保护区最年轻的知识分子。听说准备结婚了,女朋友就是大丰人。因为爱麋鹿植根大丰,小解这个选择不容易。
清晨五点被“咚咚”的敲门声叫醒,匆匆洗了把脸跑下楼去,院子里已经停了两辆摩托车,小解和比他略大一点的小袁正举着头盔等我们。见我们出来,小解指了指摩托车的后座笑笑,意思是让我们上去——从这里开进核心观测区还得40多分钟呢。
湿地的早晨确实很美,大片的芦苇还没有及时返青,枯黄中自有一种味道。小袁说这时的麋鹿已经开始褪毛了,但身体的颜色还基本跟返青前的芦苇一样,呈土黄色,不易发现,需要耐心和一些观测的技巧。
我们的运气不错,观察到了两群共几十头野外麋鹿,身上的毛果然和芦苇荡差不多颜色,摇曳在早晨的风和慢慢亮起的光线里。它们真的很机敏又很胆小,我们远远地从望远镜里观测到后,怕惊动它们,专门下到芦苇荡里准备绕到它们附近去,但即便如此,等我们走到时,警觉的麋鹿还是早已跑到了很远的地方,然后回过头一刻不停地观望着我们。
在保护区工作,小解他们很多同事几乎多年保持着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如果是观光的角度,这个时段当然是保护区景色最好的时候;不过他们可不是为了景色:每天选择这时开始工作,夏天衣服经常会被露水打湿,冬天更是要踩着霜冻。
不仅辛苦,日复一日的观测工作还很枯燥。因为观测就是要真实、客观、细致,并且要一年四季经年累月地贯彻到麋鹿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个生命环节,甚至贯彻到麋鹿的立卧行奔的每一个瞬间,只凭兴趣绝对是做不到的。
来之前听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专家考察要去大丰工作的年轻人时,必问一个问题:“你爱不爱这种动物?”离开大丰以后,想起老主任和小解他们,终于意识到:这问题,真不是随便问问了事的。
Tips
交通
前往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须先抵江苏盐城,从位于黄海中路27号的盐城汽车站乘长途班车前往,车程约2.5小时。汽车站咨询电话:0515-8334973
前往盐城可选择航空和铁路:
航班 盐城机场有广州、北京、桂林等航线。建军中路34号民航售票处有民航班车。售票处咨询电话:0515-8325234
火车 盐城火车站位于亭湖区跃进路,目前北京、青岛、成都、兰州、哈尔滨等城市均可直达,但广州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扬州转乘。火车站咨询电话:0515-8210299
游览
门票40元,沿着南北大道往前走,路东人工湖畔蒙古包、西班牙式建筑群是供游人食宿的宾馆;四周围栏圈养的麋鹿场里有几十头麋鹿神态各异,可近距离观看。登上高高的观鹿塔,凭借望远镜可领略原始滩涂的自然风光,观赏到野生麋鹿群。
其他游玩场所还包括珍稀植物园、动植物展览馆、音像馆、小跑马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