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夏季。我应邀参加中美洲的“玛雅探险之旅”,深入危地马拉、波里兹、洪都拉斯和墨西哥的热带丛林,探寻那些处于消亡边缘的玛雅遗址。由于航班原因,我比要求的报到时间迟一天抵达洛杉矶。在美国知名旅游公司Explorer Outdoor Sports Club(探险家户外俱乐部)接待大厅,前台洋妞正嘱咐我在签到簿上登记,突然一双大手从后面给我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我回头一看,居然是大胡子亚瑟。
亚瑟全名Arthur Carlisle,是生长在瑞士的英国人,50出头,满脸络腮胡子,脸上静脉纠结,一看就是饱受野外风霜的沧桑汉子。他最大的特长是使用英法双语写作,是欧洲颇有名气的旅行者和旅游作家。
我第一次见到亚瑟是2003年6月。应瑞士联邦旅游局之邀,我到苏黎世参加专为开拓中国旅游市场举办的“瑞士旅游专家”活动。亚瑟作为“野外生存”课题的讲师,给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小字辈讲了一个月的实用攻略。
第一堂课快要结束时,亚瑟一本正经地问:“1910年,有一位来自德国的自然科学大师与一位来自中国的人文科学大师在瑞士相遇,德国自然科学大师叫阿尔波特•爱因斯坦,请问各位,那位中国人文科学大师是谁?”屋子里先是短暂沉默,然后是一片摇头晃脑。幸好我在旅行之余喜欢读书研史,于是站起来回答:“我国学者陈寅恪先生1910年秋天至1911年夏天曾在苏黎世大学游学一年,不知道您说的是不是陈先生。”亚瑟连呼Yes,但马上纠正我,说陈寅恪的“恪” 应读Ke,而不是Que。我告诉亚瑟,在汉字里,“恪”是个多音字,用在人名上必须发Que音。
我一番吐沫横飞的解释说得亚瑟目瞪口呆。就这样,我歪打正着地和亚瑟成为莫逆之交。
再次见面,我们俩心里都欢喜得紧。然而探险之旅刚开始,我就发现他的欢喜转移了,移到了一个他“不该”移的对象上。
我们的第一站是危地马拉。刚到达北部小城莫拉雷斯(Morales),一支反政府游击队跟踪而至,几名官方警卫不得不连夜护送我们沿5号公路赶往邻国伯利兹(Belize)。
伯利兹国土面积仅有2万多平方公里,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玛雅遗迹,仅目前勘察确认并得到挖掘展示的就有1000多处。在这个加勒比海湾国度,哪怕是那些最偏僻的无人区,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也都清晰可辨。事实上,探险队在伯利兹的十天过得也是最惬意的。为了接待我们这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家,当地旅游局特意派出一名美女导游苏•贝尔全程陪同。
苏•贝尔具备中美洲美女的所有优点——性感漂亮而且浪漫奔放,眼睛能勾魂,嘴唇能杀人。漫漫旅途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定力与修为,年轻人渴望旅途艳遇无可厚非,偶尔来场风花雪月也未尝不可,但是很不幸,苏•贝尔这罐迷魂汤竟然放倒了走南闯北的老亚瑟——仅仅10天时间两人就接上了火,先是背地里秋波暗送,继而当着大家明火执仗地眉来眼去。要知道,亚瑟的妻子也是探险队的成员之一。
在著名的玛雅遗址拉马奈,9号金字塔废墟右下角有一口幽深的石洞,当地的玛雅后裔说这是一口圣洞,最早的玛雅祖先就从这里走出。上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的考古学家和玛雅学者进洞考察,下到3700米的地方发现了公元前150年的石制玉米脱粒碾,在5000米深处发现了十多张黄金面具和数百具古代玛雅人遗骸。再往下,尽管远古玛雅遗物也越来越多,但山洞构造越发复杂,里面暗河汹涌,科学家只能撤出,自此以后再也无人进洞,一块“No Entry”的标志牌长年累月把守着石洞,拉马奈的秘密也被永久封存起来。
好奇害死猫。明知道圣洞是禁区,那天傍晚,趁其他队员在帐篷里聊天,我还是悄悄钻进洞里,举着强光电筒摸索前行。洞中果然别有天地,洞顶和洞壁随处可见用动物图案拼成的玛雅文字,一些雕满图腾的石板散乱地堆在脚边,哗哗的流水伴随着湮没千年的文明,在空旷的山洞深处一去不返。转过一个弯角,电筒的光柱突然照到两个抱成一团的人影!我惊得一身冷汗——莫非遇见玛雅神灵了?“嗷”地一声怪叫我想撒腿跑,双腿却抬不起来。就在我魂飞魄散的当口,对面人影开口了:“Tan,你不仅打扰了我们,也吓到了你自己。”我的天!是亚瑟,而和他抱在一起的当然不是他的妻子,而是苏•贝尔。
回到营地后,我和亚瑟在金字塔脚下散步。傍晚的热带雨林热气蒸腾,一丝风都没有,周围到处是断壁残垣,红树和油松遮挡着天空,藤蔓和苔藓占据着地面,雨林深处时不时传来几声加勒比黑猴的嘶叫——此时的拉马奈仿佛是世界的终点。我俩坐在废墟上休息,穿着白色小T恤的苏•贝尔迎着夕阳朝我们走来。我问亚瑟:“你爱上她了?”亚瑟一本正经地回答:“不,应该说是她爱上了我。”
第二天我们攀爬矗立在金字塔顶150米高的拉格神庙(Lag Temple)。在拉马奈,攀登金字塔是件很危险的事。在埃及登金字塔有专门的游览扶梯,在瑞士看古堡有空中缆车,拉马奈却什么保护设施都没有,光秃秃的金字塔上只有一根垂下来的尼龙绳供人助力,每次只能上三人!我与亚瑟、苏•贝尔一组。心惊胆战地爬到神庙塔顶,我们全都瘫坐在地,苏•贝尔更是倚在亚瑟背上不发一语。歇息过后我开始不断找角度拍摄,没想到无意中竟然将他们拥吻的场景拍进了照片。这本来没什么,山洞偶遇之后,他们已不再避讳我。但要命的是,晚上回到酒店,同行的亚瑟妻子在翻看我拍摄的图片时,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一场夫妻大战全面展开,最后以亚瑟妻子的伤心离去收场,而我则成了“双面罪人”……
其后整整一年,我没有亚瑟的任何消息,只听说他去了尼日利亚,在那里经营一家旅行社。直到毫无征兆地亚瑟竟然突访上海。我正和朋友在茂名南路闲逛,接到电话时激动得方向盘都握不稳,把朋友扔在路边,急忙驶到福州路的老船长青年旅舍(Captain Hostel)。欧洲人很忌讳打探别人的生活,但见到他我还是忍不住重重好奇心,小心翼翼地问他是否真的住在尼日利亚。亚瑟不说话,放下啤酒瓶,从包里取出一本书《Letters from Nigeria》递给我看,伦敦著名的雅典娜出版社(Athena Press)出版,收集了18封从尼日利亚寄给他妻子的书信。亚瑟在信中描写了大量的尼日利亚风情和他自己对“照片事件”的忏悔,祈求妻子谅解。
放下书,我问:“你们现在怎么样?”
亚瑟对我眨眨眼:“和好如初。”
亚瑟全名Arthur Carlisle,是生长在瑞士的英国人,50出头,满脸络腮胡子,脸上静脉纠结,一看就是饱受野外风霜的沧桑汉子。他最大的特长是使用英法双语写作,是欧洲颇有名气的旅行者和旅游作家。
我第一次见到亚瑟是2003年6月。应瑞士联邦旅游局之邀,我到苏黎世参加专为开拓中国旅游市场举办的“瑞士旅游专家”活动。亚瑟作为“野外生存”课题的讲师,给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小字辈讲了一个月的实用攻略。
第一堂课快要结束时,亚瑟一本正经地问:“1910年,有一位来自德国的自然科学大师与一位来自中国的人文科学大师在瑞士相遇,德国自然科学大师叫阿尔波特•爱因斯坦,请问各位,那位中国人文科学大师是谁?”屋子里先是短暂沉默,然后是一片摇头晃脑。幸好我在旅行之余喜欢读书研史,于是站起来回答:“我国学者陈寅恪先生1910年秋天至1911年夏天曾在苏黎世大学游学一年,不知道您说的是不是陈先生。”亚瑟连呼Yes,但马上纠正我,说陈寅恪的“恪” 应读Ke,而不是Que。我告诉亚瑟,在汉字里,“恪”是个多音字,用在人名上必须发Que音。
我一番吐沫横飞的解释说得亚瑟目瞪口呆。就这样,我歪打正着地和亚瑟成为莫逆之交。
再次见面,我们俩心里都欢喜得紧。然而探险之旅刚开始,我就发现他的欢喜转移了,移到了一个他“不该”移的对象上。
我们的第一站是危地马拉。刚到达北部小城莫拉雷斯(Morales),一支反政府游击队跟踪而至,几名官方警卫不得不连夜护送我们沿5号公路赶往邻国伯利兹(Belize)。
伯利兹国土面积仅有2万多平方公里,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玛雅遗迹,仅目前勘察确认并得到挖掘展示的就有1000多处。在这个加勒比海湾国度,哪怕是那些最偏僻的无人区,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也都清晰可辨。事实上,探险队在伯利兹的十天过得也是最惬意的。为了接待我们这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家,当地旅游局特意派出一名美女导游苏•贝尔全程陪同。
苏•贝尔具备中美洲美女的所有优点——性感漂亮而且浪漫奔放,眼睛能勾魂,嘴唇能杀人。漫漫旅途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定力与修为,年轻人渴望旅途艳遇无可厚非,偶尔来场风花雪月也未尝不可,但是很不幸,苏•贝尔这罐迷魂汤竟然放倒了走南闯北的老亚瑟——仅仅10天时间两人就接上了火,先是背地里秋波暗送,继而当着大家明火执仗地眉来眼去。要知道,亚瑟的妻子也是探险队的成员之一。
在著名的玛雅遗址拉马奈,9号金字塔废墟右下角有一口幽深的石洞,当地的玛雅后裔说这是一口圣洞,最早的玛雅祖先就从这里走出。上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的考古学家和玛雅学者进洞考察,下到3700米的地方发现了公元前150年的石制玉米脱粒碾,在5000米深处发现了十多张黄金面具和数百具古代玛雅人遗骸。再往下,尽管远古玛雅遗物也越来越多,但山洞构造越发复杂,里面暗河汹涌,科学家只能撤出,自此以后再也无人进洞,一块“No Entry”的标志牌长年累月把守着石洞,拉马奈的秘密也被永久封存起来。
好奇害死猫。明知道圣洞是禁区,那天傍晚,趁其他队员在帐篷里聊天,我还是悄悄钻进洞里,举着强光电筒摸索前行。洞中果然别有天地,洞顶和洞壁随处可见用动物图案拼成的玛雅文字,一些雕满图腾的石板散乱地堆在脚边,哗哗的流水伴随着湮没千年的文明,在空旷的山洞深处一去不返。转过一个弯角,电筒的光柱突然照到两个抱成一团的人影!我惊得一身冷汗——莫非遇见玛雅神灵了?“嗷”地一声怪叫我想撒腿跑,双腿却抬不起来。就在我魂飞魄散的当口,对面人影开口了:“Tan,你不仅打扰了我们,也吓到了你自己。”我的天!是亚瑟,而和他抱在一起的当然不是他的妻子,而是苏•贝尔。
回到营地后,我和亚瑟在金字塔脚下散步。傍晚的热带雨林热气蒸腾,一丝风都没有,周围到处是断壁残垣,红树和油松遮挡着天空,藤蔓和苔藓占据着地面,雨林深处时不时传来几声加勒比黑猴的嘶叫——此时的拉马奈仿佛是世界的终点。我俩坐在废墟上休息,穿着白色小T恤的苏•贝尔迎着夕阳朝我们走来。我问亚瑟:“你爱上她了?”亚瑟一本正经地回答:“不,应该说是她爱上了我。”
第二天我们攀爬矗立在金字塔顶150米高的拉格神庙(Lag Temple)。在拉马奈,攀登金字塔是件很危险的事。在埃及登金字塔有专门的游览扶梯,在瑞士看古堡有空中缆车,拉马奈却什么保护设施都没有,光秃秃的金字塔上只有一根垂下来的尼龙绳供人助力,每次只能上三人!我与亚瑟、苏•贝尔一组。心惊胆战地爬到神庙塔顶,我们全都瘫坐在地,苏•贝尔更是倚在亚瑟背上不发一语。歇息过后我开始不断找角度拍摄,没想到无意中竟然将他们拥吻的场景拍进了照片。这本来没什么,山洞偶遇之后,他们已不再避讳我。但要命的是,晚上回到酒店,同行的亚瑟妻子在翻看我拍摄的图片时,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一场夫妻大战全面展开,最后以亚瑟妻子的伤心离去收场,而我则成了“双面罪人”……
其后整整一年,我没有亚瑟的任何消息,只听说他去了尼日利亚,在那里经营一家旅行社。直到毫无征兆地亚瑟竟然突访上海。我正和朋友在茂名南路闲逛,接到电话时激动得方向盘都握不稳,把朋友扔在路边,急忙驶到福州路的老船长青年旅舍(Captain Hostel)。欧洲人很忌讳打探别人的生活,但见到他我还是忍不住重重好奇心,小心翼翼地问他是否真的住在尼日利亚。亚瑟不说话,放下啤酒瓶,从包里取出一本书《Letters from Nigeria》递给我看,伦敦著名的雅典娜出版社(Athena Press)出版,收集了18封从尼日利亚寄给他妻子的书信。亚瑟在信中描写了大量的尼日利亚风情和他自己对“照片事件”的忏悔,祈求妻子谅解。
放下书,我问:“你们现在怎么样?”
亚瑟对我眨眨眼:“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