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迅速的科学之一,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生物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接受程度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素质。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都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试试。”等平等和激励性语言,而绝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等歧视性的语言。
  二、科学处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材的处理与挖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的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具体目标含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包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教师要达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内容。
  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好奇探究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精确细致等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自主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例如,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四、分层递进,创设目标情境感受成功的喜悦。
  认知成功喜悦,就是当个体达到预定目标时,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以帮助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为核心设计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争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这就是以大多数学生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加大量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在下一个目标层次中,快速反馈,在积累成功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时,可提问学生:同学们谁是双眼皮、谁是单眼皮?耳朵有没有耳垂?大拇指能否向后背侧弯曲?这些性状与父亲、母亲是否相同?等等。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学生面面相觑,议论纷纷。学生由此产生的惊异、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节奏张弛有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良性循环中得以体现。较高的要求,复杂的问题,留待学生处于成功喜悦的亢奋心理状态时再现,这就能激励学生,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看到自己力量时,有信心有毅力去实现使自己在心理上能得到更大满足的成功。
  五、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中学生物中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閱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形成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六、重视教师人格的作用。
  中小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时期,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的人格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生物教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生物教师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在生物教学中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还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处理好教材,适时进行渗透,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其他文献
十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后期学习物理的韧劲,不仅会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会影响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欲望很强。但是很快就有一些同学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害怕、畏难心理,尤其女同学更为明显。因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就是将遗忘的知识重新熟悉,未懂的知识弄懂弄通,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熟练掌握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观察、综合、分析等能力,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复习的成功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缺一不可。为了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  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必须提前规划,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计划通
摘 要: 新课程倡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反思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本文对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化学探究学习模式做了思考和尝试。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使学生有自由表达、质疑、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程序是:依据一定的事实提出问题—进行科学假设或预测—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发展与应用。  关键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五个方面。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应该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2008年假期参加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1联系实际、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布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