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河里的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sh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有条百里长的内河,上通北闸,下贯南闸,中间九曲回肠。没有响亮的名字,就像过去穷人家的孩子。但分段有名:一种是依村庄而名,如鲫鱼口河、周家厂河……另一种是依河形而名,如三岔河、大湾河、三湾里河、瓦池湾河等。
  我家就住在三岔河的东边。
  这条河是我们小时候的伊甸园。河里有成群的刁子鱼,在水面上像小朋友一般无忧无虑地尽情游玩着,令人好生羡慕。羡慕之余,就想将它们弄上岸来成为盘中餐,于是就向大人们讨教。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位高人,教了我们一手绝活。此法从刁子鱼的习性出发,根据刁子鱼喜欢臭味、胆小、警惕性特高的特点,用杨柳枝条插成一个遮阴避影的钓鱼窝子,将蛆撒到鱼窝子里。刁子鱼嗅到臭味,便会赶集一般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游来,进入鱼窝子里。黑压压的刁子鱼在鱼窝子里抢食。
  我们用事先准备好钓鱼的竹条,竹条上安有钩线,钩是用绣花针制成,没有倒挂须,钩尖上缠有一丁点蜘蛛丝。将钩往黑压压的鱼群里一丢,刁子鱼便会抢。这时只要将竹条向上一提,朝右一撇,一条活蹦乱跳的刁子鱼就到了鱼坑里。
  鱼坑是先做好的,在鱼窝子的右边挖一个小坑,坑中铺垫着一张密网。
  刁子鱼虽不大,但钓的速度惊人,钓一条用不上一秒钟。我们计过时,一小时可钓到七八十条,一个上午可以钓到五六十斤。
  把刁子鱼洗干净后再腌制、晒干。吃时或煎或炸,口味都十分好,可以连皮带骨一并吃,叫活骨吞,是补钙的极品。
  河里不仅有刁子鱼,还有黄壳子大鲫鱼、黑鱼(财鱼)、红眼鼓、鲤鱼、黄姑、花鱼、鳊鱼、鲩鱼,什么鱼都有。
  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钓鲫鱼,最有趣的是钓黑鱼、杀红眼鼓。
  黑鱼是一夫一妻制。丈夫先在地上造一个圆形的窝,窝造好后,夫妻俩才连在一起跳出水面,横落在水面上,妻子将肚中的孩子喷射在窝子中间。小黑鱼的孩子黄黄的,像圆圆的粟米,大黑鱼的孩子颗粒比小黑鱼的大一倍,碧绿剔透,个头儿比黄豆粒小。
  妻子产下孩子后就去觅食了,丈夫守在孩子们身边。要是有鱼类或是青蛙靠近,丈夫会奋不顾身地与之搏斗,或赶走或吃掉。
  在这个时候钓黑鱼,十分容易得手。用一根竹竿安上钩线,钩上或挂上一团头发,或挂上一只小青蛙,在窝子边沿像青蛙一般蹦跳。黑鱼便会疯狂起来,张大嘴巴,一下子咬住诱饵,被提到岸上成了盘中餐。这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就这样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它的孩子们。现在想来,我们这样做,真是残忍至极。
  红眼鼓这种鱼,是河中的小恶霸。体形不大,我所见到的大的不过两斤,圆而长形的身体,长着一对圆而凸的红红的眼睛,人们就叫它红眼鼓。它专吃刁子鱼及水面上的小鱼。
  它经常浮在水面上,十分出尖。我们拿着七齿叉,发现它在赶吃刁子鱼,便靠近它,离个五米八米的,一飞叉抛过去,就能精准地将它杀中,光是杀中不算什么,一般都能杀中它的颈部。
  红眼鼓的肉质十分鲜嫩,是鱼中的上品。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段记忆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心静的时候,就会将其搬出来欣赏回味。每次都会感到回味无穷,意趣盎然。
  有一个时期,清澈的河水被污染了,鱼儿一下子全没了。悲哉!
  近十年来,河水又变清澈了,成群的刁子鱼又無忧无虑地游玩在河面上。各种鱼儿在春风的抚慰下,产籽繁衍,黑鱼、鲤鱼的扳籽声又仿佛清晰可闻了。
  尽管人们有了自来水,但还是习惯到河里挑水。小朋友喜欢在河里玩耍,扎猛子比赛。但傍晚时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壮观夜景不见了,年轻姑娘在河里洗澡的浪漫情景不见了,渔船不见了,回笼阵不见了。听说国家颁布了禁令:十年不准捕鱼。
  我为鱼儿们感到高兴。
其他文献
也许是因为人至中老年,我对家乡的怀念越来越强烈。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江西垸那小小的村庄,闻得见枣花儿清香,听得见襄河水流淌……  我爱家乡的枣花儿,每每在梦中回到老屋前那一棵青翠的枣树下,寻觅另一个儿时失落的、温馨的梦。想起五月枣花儿盛开的季节,不起眼的小黄花,缀着碧绿发亮的枣叶,铺在枝头,落入衣襟,撒入屋前的台坡,飘向堤坝,把清香酿入春风,撒遍乡野。  枣花儿,比不上桃花的妩媚,也不及杏花的娇艳
期刊
我们是深夜赶到机场的,准备午夜11点48分飞往重庆,愉快地丰富这次国庆假期的内容。这个建在山顶的小机场,应该是国内除了高原地带或因军事需要之外,少有的建在山上的机场。  今年的秋天似乎一直都不愿消弭夏意,空气中仍带热流阵阵,晚上都仿佛还紧紧地揪着夏季的尾巴不放。璀璨的灯火下,幸喜乘客不多,数排座椅的候机室里,只有十几人。记得之前也曾来此乘过一次飞机,那时机场初落成,便与友相约来这里感受新奇,并且特
期刊
天高云淡,枝头果满。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此刻,走出家门就会融入多彩的季节。  不久前,我来到古城凤阳做客,席间,一位亲友看了看满桌佳肴,脱口说:“桥尾。”一句话,瞬间提醒了我。“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特产,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该县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我真是常在芝兰室,不知其芳香。家乡的确有曾作为清室贡品
期刊
街头小巷,乡里人的背篓筐子中賣的是煮嫩玉米棒子,我们一家三代人当早点买回吃了一两个月了,依然是那样香甜。年过八旬的岳母住医院被抢救刚苏醒,问她想吃点啥,她细声说:“苞谷糊肚。”酒席上金灿灿的玉米小饼子成了香饽饽。此时此刻,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家乡山川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杂着甜味的清香。  在漫长的岁月里,玉
期刊
爱情的花朵璀璨在遥远的天边,誓言终成等待的遗憾。七夕前夜的幽梦潜入夜的帷幔,心变成荒原。  又是七夕,朋友圈晒礼物与她无关,心裂成两瓣。一束落款“翟朗曼”的玫瑰出现在眼前,却被她郁闷归还。  记忆的片段朦胧着时光的幽怨,婚前他说:“我要时常聆听你心底的期盼,不让心事枉锁眉间。”她怀着甜蜜与幸福在柴米油盐里沦陷。  婚后的日子犹如东半球和西半球交错的经纬线,阻隔了曾经的温暖。漾起细雨般缠绵的呼唤,她
期刊
她迎浪相拥一怀涌动的清凉,他窃笑的眸光随着海水的毂毂浅唱,轻书一段奇缘妙章。  她像鱼儿畅游,泛起波纹漩漾;他浮在水面,起伏着波浪。突然,一条海蜇盘吸她的右腿肚,她剧痛难忍,“哎呀”一声,水花骤响。他速游,牵手,使劲儿拉她,救护到岸上。  病床,她青黑的右腿令他惊悚,神情紧张,幽微的呻楚撞疼他的心房。  “我怎么了?”  “只是海蜇咬伤。”柔磁的声音骤减她的伤痛,心房沐浴着暖阳。  月余的陪伴默契
期刊
小时候,家乡的明月是独享的,喧闹的。  金黄的月悬在空中,蓝宝石般的天空只有几颗星星在眨眼,自然就应了一个词—月朗星稀。还有这句歌词:“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画面感超强!更多的时候,唱儿歌:“月亮走我也走,你打烧饼我买酒,你带带,我带带,黄狗是你老太太。”我不知道这些歌词为什么这么无厘头,就像周星驰的电影。但是,就是很顺口,可不像作词家们那般讲究。不过,好像歌里面依然有
期刊
昨日,万紫千红的夏日还在火热之中,一阵秋风,迎来了凉爽的八月。在农民们紧张的秋收环节里,中秋节大踏步地走来了。迎中秋,庆丰收,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中秋祭月,贡品有时令水果,新鲜采摘的玉米、毛豆等,首要的便是月饼。  听老辈人讲,过去,祭月买月饼的都是有钱人家。老百姓则是用当年的新麦面发酵,包上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红白糖等馅料,上笼蒸熟,再用食用红色素点个红点点,就是月饼了。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月
期刊
难忘小时候,豫东农村的广袤乡野终年弥漫着麦子、玉米、高粱、红薯,以及暖温带瓜果的味道。一年四季各种味道聚集起来,发酵出一股浓郁的醉人气息。今天的我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与村庄的距离逐渐拉远,乡野泥土的味道越来越淡。起初,我在一所乡下高中教学,后来到县城一所中学工作,好在学校周边都有乡村,我与土地的距离不是很远,间或可以嗅到乡村的味道。尤其是调至县城工作以后,这种与土地的距离
期刊
晚秋,寒风吹起,各种鲜花次第凋零,但有一种洁白的苇花,在苏北的河畔遍地开放。黄昏的时候,我经常去乡间的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河边望不到尽头的苇花。那些苇花宠辱不惊,随风飘荡。有时,我会站在河边,看看苇花,看看天边的云,想起往事,心中一片微澜。  2000年以前,苏北名镇如皋东陈镇,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学—东陈小学幼儿园,该园有一位爱好诗歌的女教师,名唤“玲子”。玲子高高的个子,身着一袭棕色的风衣,乌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