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方向和基本要求,在新时代创新精神下,结合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弘扬、对思政课堂的创新、对思政课堂之外实践活动的丰富会进一步促使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亲和力,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德才兼备智慧的力量。
关键词:思政;亲和力;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最终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正直青春,价值观尚未成熟、需要加以引导。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说教和划重点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期待。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鲜活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应该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同时用新的途径办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和精神引导。
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于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结合高校思政课特点,从以下三方面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感召力:
一、弘扬理想信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节奏缓慢,缺乏时代感与现实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采用枯燥乏味的灌输的方式,学生大多是被动听讲,特别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无法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断,主要从三个维度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第一,新时代大学生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生成在继承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彰显出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练就过硬理论本领,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第二,明确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历史大势,具有科学真理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对未来美好境界的最高追求。第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要坚定“四个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满怀坚定信念与信心,用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并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堂的同时,也要将勇于创新、艰苦奋斗践行于社会生活之中。
二、创新思政课堂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呈现为突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而作为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大多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较为固化的理论话语内容相对撞,因此,增强话语温度,要有效扭转话语内容失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度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是课堂,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大水漫灌”,内容理论性强,多为一些概念性的灌输,较为枯燥,课堂教学中也缺少针对个体学生的互动与沟通。因此要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改变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单向灌输式的工作模式,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双向互动式地进行教育和指导。整个思政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新势下,思政工作应该在深入学生日常的同时,聚焦个体。但面对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完成思政教学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先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发思考,引导思路时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用平实、通俗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再利用“翻转课堂”走进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和节奏观看老师录制的教学视频。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 [2-3]此外,课通过现鼓励提倡的“精品在线课程”等各类新媒体形式的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除了课堂内容、形式的创新外,还可以通过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特点、回应学生需求的互联网创新形式,通过建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设网络论坛、网络思政课、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等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传播先进的思想,拓宽沟通的渠道,有效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走出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另一方面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基础上打造了实用、趣味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实现思政教育的寓教于乐,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时代感。
三、丰富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课堂的延伸,是最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之心,融入生活的妙方,如通过情景剧的演绎,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课下延伸,搜集资料、自主编排,用演绎将思政教育内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更深入地让学生切身去体会思政的教育意图和重点;比如通过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活动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红色革命的教育意义;再比如,作为思政课老师可以搭建一些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平台,解答学生生活中的疑惑,并通过这种平台有针对性的去了解学生真是诉求、给予学生对症的帮助,“易班”平台就是开展思政教育、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渠道、集学习、社交、生活一体的有效载体。总之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课上与课下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都会进一步推动思政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以及实现中国梦的筑梦工程者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翻轉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金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P15.
[3]李文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
关键词:思政;亲和力;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最终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正直青春,价值观尚未成熟、需要加以引导。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说教和划重点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期待。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鲜活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应该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同时用新的途径办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和精神引导。
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于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结合高校思政课特点,从以下三方面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感召力:
一、弘扬理想信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节奏缓慢,缺乏时代感与现实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采用枯燥乏味的灌输的方式,学生大多是被动听讲,特别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无法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断,主要从三个维度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第一,新时代大学生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生成在继承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彰显出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练就过硬理论本领,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第二,明确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历史大势,具有科学真理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对未来美好境界的最高追求。第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要坚定“四个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满怀坚定信念与信心,用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并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堂的同时,也要将勇于创新、艰苦奋斗践行于社会生活之中。
二、创新思政课堂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呈现为突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而作为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大多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较为固化的理论话语内容相对撞,因此,增强话语温度,要有效扭转话语内容失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度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是课堂,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大水漫灌”,内容理论性强,多为一些概念性的灌输,较为枯燥,课堂教学中也缺少针对个体学生的互动与沟通。因此要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改变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单向灌输式的工作模式,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双向互动式地进行教育和指导。整个思政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新势下,思政工作应该在深入学生日常的同时,聚焦个体。但面对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完成思政教学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先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发思考,引导思路时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用平实、通俗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再利用“翻转课堂”走进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和节奏观看老师录制的教学视频。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 [2-3]此外,课通过现鼓励提倡的“精品在线课程”等各类新媒体形式的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除了课堂内容、形式的创新外,还可以通过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特点、回应学生需求的互联网创新形式,通过建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设网络论坛、网络思政课、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等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传播先进的思想,拓宽沟通的渠道,有效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走出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另一方面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基础上打造了实用、趣味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实现思政教育的寓教于乐,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时代感。
三、丰富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课堂的延伸,是最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之心,融入生活的妙方,如通过情景剧的演绎,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课下延伸,搜集资料、自主编排,用演绎将思政教育内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更深入地让学生切身去体会思政的教育意图和重点;比如通过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活动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红色革命的教育意义;再比如,作为思政课老师可以搭建一些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平台,解答学生生活中的疑惑,并通过这种平台有针对性的去了解学生真是诉求、给予学生对症的帮助,“易班”平台就是开展思政教育、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渠道、集学习、社交、生活一体的有效载体。总之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课上与课下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都会进一步推动思政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以及实现中国梦的筑梦工程者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翻轉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金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P15.
[3]李文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