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书院的办学思想表现在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以白鹭洲书院为例,从白鹭洲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来分析渗透其中的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白鹭洲书院;环境布局;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白鹭洲书院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是江西省著名的三大书院之一。1241年,江万里在江西省庐陵白鹭洲创立白鹭洲书院,培养了文天祥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史上取得惊人成绩,所以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很有必要。
教育环境影响着教育活动,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理念,分析白鹭洲教育环境的设置能探究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本文从白鹭洲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来分析暗含其中的白鹭洲书院人才培养目标,补充对白鹭洲书院教育理念的认识,以启发现代学校建设。
一、选址于孤洲——隐逸内涵的儒士
古代书院都讲究“择胜处”,大都建在远离城市的风景名胜之地,依傍自然山水。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山下,岳麓书院建于岳麓山旁,而白鹭洲书院则建在位于庐陵县城东界的白鹭洲之上。白鹭洲位于赣江江中心,是由洪水冲积而成的一片梭形沙洲,洲上树木葱郁,风景美丽。教育思想往往会决定书院的选址和建设,白鹭洲书院选址于远离城市的江中心,飘然独立于江中,这和白鹭洲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关系。
以孔子的优游治学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处世观为思想文化基础,寄情山水几乎是所有文人的志趣。“作为士的隐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士在游山玩水之际完善自己,体会到深巨的宇宙感和历史感,从而达到与天道的和谐统一,这就是最大的美”。[1]因此书院创始人江万里把书院建造在“遗世独立”的白鹭洲之上,让学生在风景形胜之地感受自然,与山水化为一物,在优游静思过程中潜心进学,存心养性,就是旨在培养具有隐逸之风的儒家名士,为国家培养修身治国的君子、有性灵的人才,而不是培养仅会科举应试的人才。
但是这里所说的“隐逸”,不是“身隐”而是“心隐”,是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隐士情怀。白鹭洲书院的山长一般由有学识的地方主要官员兼任,书院作为一个学习圣地却并没有被官僚之气和俗世所侵染。而书院学生也是以学优则仕为主要学习理念,积极参加科举,并不是追求遗世独立。
二、建筑布局——崇礼之理学继承人,明气节的民族主义者
正如白新良先生所说“书院建筑是民俗建筑的复合体,是一种以民俗建筑为主体,庙宇建筑为重点,带有园林环境的乡土性文化建筑。它是一个多样性、多功能的建筑组群,是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培育人才、传播文化的基地。”[2]白鹭洲书院的建筑布局为中轴对称型。按泮月池、中山院、再到后面的云章阁、风月楼的布局序列、以中路为中轴线、左右对称。
风月楼底层被命名为“浴沂亭”,二层命名“风月楼”,三层名为“魁星阁”,整座楼为文人墨客讲学诗之处。书院还建道心堂、文宣王庙,专修六君子祠,祭祀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和朱熹等六位理学家。在理学坊、忠节坊、名臣坊,各坊中分类列庐陵历代乡贤之姓名籍地或立小传“使诸生游息之暇,举目皆师共敬之哉”。通过这种祠堂的建设,使学生“明忠义”,成为有气节,有抱负的爱国主义者。
《黄帝宅经》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妞,人伦之轨模”。建筑的布局往往是对人事态度的一种反应,白鹭洲书院追求的中轴对称的理想布局,反映了其对理学的重视、坚守和传播。对轴的布局模式十分严谨,各类不同功能的楼按尊卑和重要性大小排列,规整有序,处处体现了礼制的等级性、秩序性。继承理学的思想,培养明“礼”之人,是白鹭洲书院的另一个人才培养目标。
三、植被配置——坚忍不拔、高洁独立的书院精神
古代教育讲究潜移默化,涵泳感悟,而自然环境自然是潜移默化的材料之一。中国古代还讲究“君子比德”,人与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谐相处,甚至互相感染教化。文人喜欢以自然植物为友,从中学习优秀品德。而反观白鹭洲书院的植被配置可以发现,其人为种植的观赏性植被大多数为乔木和灌木植被,占70%以上,而其中又以翠竹、梅花、桂花、兰草、松柏为主要植被[3]。竹、梅、兰、松等在我国文化背景当中早已被赋予很深的文化含义,如坚忍不拔、高洁淡雅、美好品德等等。书院广泛栽种这些植被,是对书院人才培养的一种期望,一种暗示,一种感染,由此窥见书院人才培养的一种目标是:高洁坚贞、坚忍不拔等美好品德。南宋至今,白鹭洲书院屡次被洪水冲毁、被战乱焚尽、被官方迁移,经历种种风波,总能“死而复生”,并没有真正消亡,几百年来一直坚持在原址办学,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本文通过从选址、建筑布局、植被设置等方面分析,得出白鹭洲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出有隐逸之风的儒士、恪守礼制的理学继承人和明节义的爱国主义者、坚韧高洁等书院精神的携带者。从新角度完善对白鹭洲书院教育理念的认识,以期对我们现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启示。
参考文献
[1]窦武.文士园林试论[J].建筑师,1989(36).
[2]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3]肖祖飞,钱红.江西白鹭洲书院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科学,2010(1).
作者简介:陈思思,女,1992年生,江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白鹭洲书院;环境布局;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白鹭洲书院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是江西省著名的三大书院之一。1241年,江万里在江西省庐陵白鹭洲创立白鹭洲书院,培养了文天祥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史上取得惊人成绩,所以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很有必要。
教育环境影响着教育活动,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理念,分析白鹭洲教育环境的设置能探究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本文从白鹭洲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来分析暗含其中的白鹭洲书院人才培养目标,补充对白鹭洲书院教育理念的认识,以启发现代学校建设。
一、选址于孤洲——隐逸内涵的儒士
古代书院都讲究“择胜处”,大都建在远离城市的风景名胜之地,依傍自然山水。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山下,岳麓书院建于岳麓山旁,而白鹭洲书院则建在位于庐陵县城东界的白鹭洲之上。白鹭洲位于赣江江中心,是由洪水冲积而成的一片梭形沙洲,洲上树木葱郁,风景美丽。教育思想往往会决定书院的选址和建设,白鹭洲书院选址于远离城市的江中心,飘然独立于江中,这和白鹭洲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关系。
以孔子的优游治学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处世观为思想文化基础,寄情山水几乎是所有文人的志趣。“作为士的隐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士在游山玩水之际完善自己,体会到深巨的宇宙感和历史感,从而达到与天道的和谐统一,这就是最大的美”。[1]因此书院创始人江万里把书院建造在“遗世独立”的白鹭洲之上,让学生在风景形胜之地感受自然,与山水化为一物,在优游静思过程中潜心进学,存心养性,就是旨在培养具有隐逸之风的儒家名士,为国家培养修身治国的君子、有性灵的人才,而不是培养仅会科举应试的人才。
但是这里所说的“隐逸”,不是“身隐”而是“心隐”,是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隐士情怀。白鹭洲书院的山长一般由有学识的地方主要官员兼任,书院作为一个学习圣地却并没有被官僚之气和俗世所侵染。而书院学生也是以学优则仕为主要学习理念,积极参加科举,并不是追求遗世独立。
二、建筑布局——崇礼之理学继承人,明气节的民族主义者
正如白新良先生所说“书院建筑是民俗建筑的复合体,是一种以民俗建筑为主体,庙宇建筑为重点,带有园林环境的乡土性文化建筑。它是一个多样性、多功能的建筑组群,是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培育人才、传播文化的基地。”[2]白鹭洲书院的建筑布局为中轴对称型。按泮月池、中山院、再到后面的云章阁、风月楼的布局序列、以中路为中轴线、左右对称。
风月楼底层被命名为“浴沂亭”,二层命名“风月楼”,三层名为“魁星阁”,整座楼为文人墨客讲学诗之处。书院还建道心堂、文宣王庙,专修六君子祠,祭祀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和朱熹等六位理学家。在理学坊、忠节坊、名臣坊,各坊中分类列庐陵历代乡贤之姓名籍地或立小传“使诸生游息之暇,举目皆师共敬之哉”。通过这种祠堂的建设,使学生“明忠义”,成为有气节,有抱负的爱国主义者。
《黄帝宅经》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妞,人伦之轨模”。建筑的布局往往是对人事态度的一种反应,白鹭洲书院追求的中轴对称的理想布局,反映了其对理学的重视、坚守和传播。对轴的布局模式十分严谨,各类不同功能的楼按尊卑和重要性大小排列,规整有序,处处体现了礼制的等级性、秩序性。继承理学的思想,培养明“礼”之人,是白鹭洲书院的另一个人才培养目标。
三、植被配置——坚忍不拔、高洁独立的书院精神
古代教育讲究潜移默化,涵泳感悟,而自然环境自然是潜移默化的材料之一。中国古代还讲究“君子比德”,人与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谐相处,甚至互相感染教化。文人喜欢以自然植物为友,从中学习优秀品德。而反观白鹭洲书院的植被配置可以发现,其人为种植的观赏性植被大多数为乔木和灌木植被,占70%以上,而其中又以翠竹、梅花、桂花、兰草、松柏为主要植被[3]。竹、梅、兰、松等在我国文化背景当中早已被赋予很深的文化含义,如坚忍不拔、高洁淡雅、美好品德等等。书院广泛栽种这些植被,是对书院人才培养的一种期望,一种暗示,一种感染,由此窥见书院人才培养的一种目标是:高洁坚贞、坚忍不拔等美好品德。南宋至今,白鹭洲书院屡次被洪水冲毁、被战乱焚尽、被官方迁移,经历种种风波,总能“死而复生”,并没有真正消亡,几百年来一直坚持在原址办学,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本文通过从选址、建筑布局、植被设置等方面分析,得出白鹭洲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出有隐逸之风的儒士、恪守礼制的理学继承人和明节义的爱国主义者、坚韧高洁等书院精神的携带者。从新角度完善对白鹭洲书院教育理念的认识,以期对我们现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启示。
参考文献
[1]窦武.文士园林试论[J].建筑师,1989(36).
[2]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3]肖祖飞,钱红.江西白鹭洲书院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科学,2010(1).
作者简介:陈思思,女,1992年生,江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