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德育法 儿歌启蒙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课程教材名称由“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社会)”又改为“道德与法治”,“更名改姓”的背后蕴含深意。统编版教材讲求“德”,也重视“法”,体现了对党关于“把法制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精神的贯彻。刚入学的儿童懵懂又活泼,遇到中规中矩,看似严肃、生涩的教材,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笔者试以一年级的儿歌运用为例,进行分析。
  一、初识教材,儿歌跃然
  一年级统编版教材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儿歌多了,内容丰富了。全册共编排了13首儿歌,主要涵盖习惯养成、人际交往、交通规则、自然常识四个方面。儿歌思想单纯,内容浅显,朗朗上口,在儿歌的渲染下,品德教材富有童言童语,变得温柔、善解人意了。儿歌在编排设计上发挥了“破冰”功效,让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下子跃入儿童的眼帘,架设起“童趣”之桥相融于儿童与书本之间。
  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规则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以“儿歌”为敲门砖,贴近儿童年龄特点,契合儿童情感认同,能将品德教育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儿童心扉,带领儿童踏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启蒙之旅。
  二、对话儿歌,培德育法
  (一)儿歌开场,吸引兴趣
  “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统编版教材注重儿童入学初始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在教材的编排中无处不在。其间,儿歌游刃贯穿,将质朴的“理”深嵌其中。
  《干干净净吃饭好》是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主题内容的起始部分,配以欢快的儿歌——“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儿歌言简意赅,简单扼要地强调了饭前洗手的重要性。课堂初始,可以儿歌为导引,让学生拍手齐诵“小手歌”,既增强了课堂的进入感、生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顺势而导:“读完儿歌,你知道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什么有关系吗?从儿歌中你读懂了什么?”继而,回扣教材中的“怎样洗手才干净”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样,一堂课因儿歌而起,活跃了气氛,扣紧了主题,拎出了要点,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遵循儿童的天性,以童真的儿歌开场,导引出其感兴趣的话题,让生活中的认知、规则、文化等养分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品德课堂中,能浸润学生身心,让习惯成自然。
  (二)儿歌压轴,回望生活
  教育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哲学,朴素直白,就似儿童思维般简单直接,不浓妆重彩,不浮夸渲染。小小一首儿歌,就能陪伴儿童在生活中学习道德。
  《吃饭有讲究》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的“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从“干干净净吃饭好”“我在餐桌上”“食物的诉说”“这样吃好吗”四个层面引导学生吃饭要讲卫生、懂礼仪、重营养、知健康。“吃饭应注意,健康和礼仪。挑食暴食不可取,浪费粮食更不宜。”这首儿歌放在教材的最后压轴,既是对“这样吃好吗”这一环节教学的总结与梳理,亦是对本章节内容的整体回望与提升。
  课件播放儿歌,学生吟诵,课堂接近尾声之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扣生活,发散性地交流:“说说在你家的餐桌上,大伙吃饭时是怎样一番场景,是否发生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圈住关键词“健康”和“礼仪”,让教材与生活再度对话、交融,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回忆家庭餐桌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疏导出更多关于“吃饭”话题的经历、经验或者教训来。
  (三)儿歌创编,演绎导行
  儿歌可读可唱,节奏轻快,内蕴巧妙,通俗易懂。教师可倚靠儿歌特性,增设各类游戏、活动或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创造、感悟,主动建构起良好的规范与情感,并迁移落地为具体行为。
  例如,《交通“信号”要知道》中的“交通信号歌”——“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儿歌将遵守交通信号灯的规则,按时上学不迟到的规矩一目了然地表露出来。在知晓儿歌意义之后,可趁热打铁,开展课堂表演:提供道具,让学生分饰角色,吟诵儿歌,再现式地演绎“交通信号歌”里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井然有序的交通生活。而后,以实际经历为剧本,鼓励学生创编关于“十字路口”和“交通信号灯”的儿歌,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头论足”。教师适时点拨,让规则感、秩序感的建构更为具象、真实、深刻。而表演过程中连带展露的人物(如过往行人、亲人、同学、警察等)的种种表现,也能让学生在感受交通安全、守纪自律重要性的同时,真切体悟社会大家庭的温情与关爱,体恤到交警、协管工作的艰辛与伟大。
  (四)儿歌延展,开放怡情
  道德与法治是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自由灵活,可从教科书扩展开来,走向开放、多元、整合、融通,进而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个性化的体验与情感表达。
  《美丽的冬天》一课旨在围绕季节特点,进行自然常识的渗透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熏陶。教材无过多的文字,只在欢快的冬之画面中插入了两首有趣、活泼的儿歌。显而易见,这种以儿歌为教学主线的编排方式及儿歌结尾处的留白,意在让师生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与延伸。
  文本中的儿歌《冬天在哪里》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将冬天来临时北方的河流、青蛙、人们着装的变化一一细数而出,并以“……”留白。教学中,在学生一问一答轮诵儿歌后,引导学生“找冬天”(北方的冬天),这对南方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局限与挑战。因此,在教学中可采取这样的方式:一是在书中找。提示学生在书中的插图里找冬天,如松树上积满了雪,山坡上覆盖着雪等,并让学生学着儿歌的表达节奏,续编儿歌。如:“冬天在哪里,我去问松树,松树不见绿,上下一身白。”二是在学科知识中找。学生从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科学课《天气和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获取了一些与冬天有关的自然知识,如对冬天天气的感受、冬天有些小动物会冬眠等。三是在真實生活中找。请曾经在北方生活过或见识过下雪的学生描述冬天北方的自然景观,让冬天的“美丽”不只停留在儿歌中,更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的语言、神态、情感中。四是在视频画面中找,将下雪的场景、雪后的北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当然,基于地域实际的关于冬天的特点认识与情感点燃亦是教育的延展范畴。
  统编版教材深化了对学生立场的认识,更贴近儿童特性,更加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儿歌的教学,更能为学生初步建构良好道德品性与法治观念起到助推作用,值得教师推敲、探究。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其他文献
【学习目标】  1. 通过导读,让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默读的要求。  2. 通过计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  3. 通过专项训练,初步培养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点评:“快速阅读”主旨学习目标的精准定位。既有目标的总体要求,也有实施手段的具体描述,如导读、计时、专项训练。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的独特性,可以保证本单元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和达成度。  【学习过程】  板块一 初读感知  一、明确快速默读的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认识线段,能正确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 学生在认、找、画、连等数学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与认同感。  【教学重
期刊
数学模型是隐含的、内敛的、不易感知的一种数量关系,致使许多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似无意又有意忽略了对模型思想的渗透。在苏教版教材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中,便蕴含着模型思想,是教师们培养学生模型意识、渗透模型思想的良好素材。如果用得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种方式循序渐进,精准构建数学模型  在课堂中,首先要尽
期刊
【编者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提出教师要为语文课“加码”,采取“1+x”的教学措施。他强调,“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他还鼓励一线教师在“‘延伸阅读’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的可行的办法。这肯定是一个教学的创新点”。那么,如何开辟一个温儒敏主编所预期的“教学的创新点”,探究出“1+x”的丰富途径及教学模式,进而
期刊
统编版1~2年级教材采用的是绘本式的表达方式。它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题材和内容覆盖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借助绘本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与法治教育。这也恰是本版教材有别于《品德与生活》教材的一大特点。笔者以二年级上册为例,谈谈统编版教材绘本式的编写特点和使用方式。  一、解读编写特点,领会绘本育人精神  从教材的名称“道德与法治”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学科是“道德”与“法治”的组合;从学科
期刊
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思维走向、创新机制、德育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我校在办学过程中精心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核心文化——“和美”文化。和,即和悦、和雅、和爱等。学校以“和”为文化基调,打造学校文化体系,努力创设学校管理和顺、师生关系和睦、校园氛围和谐、学生和而不同的文化之境。美,即美心、美行、美才等。学校以“美”为文化追求,提炼和升华学校文化,力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搜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
期刊
【摘要】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时代的呼唤。本文基于统编教材五上第二单元“阅读速度策略单元”的教材编写特点,对阅读的速度意识、阅读的速度要求、快速阅读的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操作建议。  【关键词】速度意识 速度要求 快速阅读  一、阅读的速度意识  古人常用“学海”和“书山”来形容学问之广、书籍之多。在这“学海”和“书山”面前,不少人发出了“人生有涯(有限),而知识无涯”的慨叹
期刊
【编者按】从《品德与生活(社会)》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更名意味着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深化。统编版教材在编排思路、基本框架、主题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等方面展现了许多新特点,教师要用好统编版教材,需深刻研读,领会统编精神。本专辑围绕“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领会统编精神”来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2017年秋季,统编版教材开始在全国一年级使用,之后逐年更替。课程名称的更改、教材的变化,意味着德育
期刊
自古以来,诵读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启蒙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了能够达成这些目标,小学阶段古诗文的诵读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本文中提到的“解、编、插”诵读教学策略,指的是在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难度分解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