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感悟升华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搜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不畏艰难,勇于发现,大胆创新。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进行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关系
  設置情境:同学过生日分蛋糕。
  1. 动手操作,直观求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分蛋糕活动,商的结果层层递进,从熟悉的整数,到一半,可以用小数或分数表示,到最后的用假分数和带分数来表示商,意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就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2. 观察对比,发现关系。
  问题1:观察算式,你发现除法的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问题2:观察算式,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1)学生观察算式,说说发现,思考交流。
  (3)举例验证:让学生写几个这样的算式,验证发现。
  (4)同桌讨论: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设计意图: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
  3. 巩固提升,内化关系。
  (1)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联系: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除数做分母,被除数做分子。
  引导学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2)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自由完成)
  设计意图:知识只有经历前后对比,并联系起来理解,才能深刻透彻。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经历了思维发散到统一的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思考,又凸显了数学的严谨。
  二、应用关系,带假互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学生利用已有的分蛋糕经验表达假带互化的过程,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
  3. 应用关系,巩固互化。
  师:如果没有分蛋糕的图,能用我们刚掌握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吗?
  (1)探索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假带互化。
  层次三:
  1. 把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化成盐水,盐占水的几分之几?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
  2. 把4千克瓜子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拿到这些瓜子的几分之几?每人拿到几分之几千克瓜子?
  3. 一根钢管长4米,平均截成7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5段占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几分之几米?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从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笔者觉得其所倡导的教学原则中最重要是以学定教。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在开始教授新课内容之前,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前置性作业就很有必要。  “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引发思维、发展智力、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40分钟的课堂中给予学生思考和操作活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多时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需要充
期刊
阅读途径是多样化的,出发点一定是课堂。目前,课堂实践不能满足儿童成长的知识需求,应根据教学实际,拓展课外更多的内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有道,万道可达。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阅读实践前,有自觉,有思考,有创新。那么,如何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无痕链接呢?  一、从书籍形式与内容的角度联通课内外阅读  1. 图画书是学生阅读的“七色彩桥”。对于学生而言,图画书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关键,而阅读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就是学生刚刚接触文字和感受文字之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引上阅读的快乐大道,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幸福,这是一件多么高兴而自豪的事。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点做法。  一、用故事叫醒学生的耳  每次一接任一年级新
期刊
【学习目标】  1. 强化巩固字词难点:“间”的读音,“隔”的写法,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汛期”“紧走”的意思。  2. 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3. 学习速读,掌握速读三要求。明白速读的目的是快而有效,并在二次操练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4. 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美的画面,初步感受乡民们美好的情感。  点评:阅读的一般目标与特色目标。本课较好地确定了包括
期刊
【学习目标】  1. 通过导读,让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默读的要求。  2. 通过计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  3. 通过专项训练,初步培养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点评:“快速阅读”主旨学习目标的精准定位。既有目标的总体要求,也有实施手段的具体描述,如导读、计时、专项训练。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的独特性,可以保证本单元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和达成度。  【学习过程】  板块一 初读感知  一、明确快速默读的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认识线段,能正确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 学生在认、找、画、连等数学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与认同感。  【教学重
期刊
数学模型是隐含的、内敛的、不易感知的一种数量关系,致使许多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似无意又有意忽略了对模型思想的渗透。在苏教版教材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中,便蕴含着模型思想,是教师们培养学生模型意识、渗透模型思想的良好素材。如果用得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种方式循序渐进,精准构建数学模型  在课堂中,首先要尽
期刊
【编者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提出教师要为语文课“加码”,采取“1+x”的教学措施。他强调,“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他还鼓励一线教师在“‘延伸阅读’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的可行的办法。这肯定是一个教学的创新点”。那么,如何开辟一个温儒敏主编所预期的“教学的创新点”,探究出“1+x”的丰富途径及教学模式,进而
期刊
统编版1~2年级教材采用的是绘本式的表达方式。它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题材和内容覆盖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借助绘本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与法治教育。这也恰是本版教材有别于《品德与生活》教材的一大特点。笔者以二年级上册为例,谈谈统编版教材绘本式的编写特点和使用方式。  一、解读编写特点,领会绘本育人精神  从教材的名称“道德与法治”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学科是“道德”与“法治”的组合;从学科
期刊
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思维走向、创新机制、德育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我校在办学过程中精心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核心文化——“和美”文化。和,即和悦、和雅、和爱等。学校以“和”为文化基调,打造学校文化体系,努力创设学校管理和顺、师生关系和睦、校园氛围和谐、学生和而不同的文化之境。美,即美心、美行、美才等。学校以“美”为文化追求,提炼和升华学校文化,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