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困生的教育却是我们老师最头疼的事。并且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们都有这样一种感叹:教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学优生,而是那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学困生。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这种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满满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管理案例:我曾经教了一个叫雷××的同学。我刚接班时,他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是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看到他行动上毫无改进,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許他就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通过几次的接触,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学习、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一学年的心里疏导和教育帮助,雷鹏翰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以上案例,我们加以引申,得出以下经验: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得过说:“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它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间的每一个。”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倾注给学困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还有教师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或者说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着自己的重要性,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后进生并非毫无感情的榆木疙瘩,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一份真爱,就没有打不开的死锁。当来自老师和整个班集体的爱被后进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时,也就是他们迈开进步步伐之时。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较之优秀生,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由于长期受到歧视,遭冷落,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教师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相待,切忌动辄当从批评,挖苦,甚至揭老底,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的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教育失误。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应大胆吸收潜能生参加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慎重地向他们委以重任,或独立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己不良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重任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三、以宽容心容忍他们的犯错。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同学们从交朋友做起,让他们感受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
学困生意志薄弱,情绪变幻不定,行为古板易反复无常。遇到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教师要有耐心,要客观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先兆和规律,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提醒,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教育不是消极等待,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要为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夫者也。”学困生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热情激励,大胆启用,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对于学困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只要以爱心、诚心、耐心与学生平等相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他们,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就一定会唤回“东风”,并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管理案例:我曾经教了一个叫雷××的同学。我刚接班时,他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是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看到他行动上毫无改进,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許他就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通过几次的接触,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学习、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一学年的心里疏导和教育帮助,雷鹏翰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以上案例,我们加以引申,得出以下经验: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得过说:“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它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间的每一个。”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倾注给学困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还有教师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或者说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着自己的重要性,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后进生并非毫无感情的榆木疙瘩,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一份真爱,就没有打不开的死锁。当来自老师和整个班集体的爱被后进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时,也就是他们迈开进步步伐之时。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较之优秀生,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由于长期受到歧视,遭冷落,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教师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相待,切忌动辄当从批评,挖苦,甚至揭老底,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的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教育失误。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应大胆吸收潜能生参加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慎重地向他们委以重任,或独立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己不良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重任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三、以宽容心容忍他们的犯错。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同学们从交朋友做起,让他们感受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
学困生意志薄弱,情绪变幻不定,行为古板易反复无常。遇到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教师要有耐心,要客观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先兆和规律,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提醒,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教育不是消极等待,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要为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夫者也。”学困生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热情激励,大胆启用,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对于学困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只要以爱心、诚心、耐心与学生平等相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他们,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就一定会唤回“东风”,并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