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动在长三角的“相亲经济”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x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各种大型相亲活动此起彼伏,相亲新招迭出,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对于商家来说,这层玫瑰色面纱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相亲经济”。
  
  万人相亲会:不仅是收门票
  
  前一阵,上海世纪公园,4000多名白领男女在这一个谐音“我爱你”的日子里参加号称“浪漫盛典单身派对”的大型相亲会。早在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杭州乃至边陲的乌鲁木齐等城市盛行。虽然当事人都表示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可以说是大海捞针,但对于组织者来说,这却是一桩旱涝保收的理想买卖,每人10元的入门费,超强的人气就意味着数万元的收入。而上海“相亲会”推出的一系列活动,由于设计了各种游戏甚至黄浦江轮渡、幸福摩天轮等内容,收费甚至在百元以上。
  事实上,“相亲经济”远不止收门票这么简单。
  不久前,由南京万人相亲服务中心组织的千余人乘坐23辆大巴,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往周庄举办的“水乡寻梦——千人携手相亲游”,全部费用包括周庄门票、来回车旅费等只要99元,比旅行社的报价便宜近20元。万人相亲服务中心总策划许晓明说,一天的水乡游,主办方收取每人99的元费用。这对参与者来说不贵,因为单买一张周庄门票也要100元;对组织者来说,花费不多,组织成本因为规模效应降得很低,可谓“双赢”。
  许晓明说:“别人以为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会亏本,事实上我们赚的钱比他们想像的多。”
  “水乡寻梦”这样大规模的相亲活动,一经推出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江苏的主要媒体主动要求全程报道。周庄有关方面就是看中“眼球”效应,视之为绝佳的宣传机会,对参与相亲活动的会员门票全免,还提供其他服务。虽然少了几万元的门票收入,但赚足了“注意力”,带来的是更长远的回报。
  在许晓明眼里,他刚刚创办4个月的万人相亲服务中心是一个优质平台。2006年元旦,中心成功策划举办了首个万人相亲节,在为期3天的相亲活动中,上万人涌至南京白马公园,令这个一直冷清的公园,迎来了众多罕见的游客。
  据介绍,中心对每位报名参加相亲活动的会员仅收15元会费,服务中心为每位成员制作一份精美的相亲牌,牌子上印有会员的基本资料和择偶要求。许晓明说:“这块牌子的制作成本就不低于10元,也就是说靠收取会员的钱是没有多少利润的,中心主要是依托这个优质平台吸引公司赞助。”
  目前已有七八家公司和南京万人相亲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前不久,许晓明又得到了最大的一笔赞助,他跟一家酒业集团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当记者问及这份合同的金额时,许晓明并没有直接回答,但使用了“相当丰厚”四个字来概括,许还透露,国外一家知名银行也正在跟他协商合作事项。
  
  媒介推波助澜
  
  类似万人相亲会这样的活动能在全国愈演愈烈,媒体助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从去年11月南京举行第一次大规模相亲会以来,江苏乃至全国的各大媒体已先后对此进行了百余次报道,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相亲会这一事件经过媒体“放大”,成为当下颇具代表性的社会话题,甚至海外媒体都注意到席卷中国的“父母相亲会”,从中透视出处于快速上升期的中国出现的“新大龄青年”现象。
  许晓明认为,媒体的热情来自于相亲会本身的注意力凝聚,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其敏感的嗅觉不容它放过这样的新闻富矿。
  据了解,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城市日记》与南京万人相亲服务中心合作制作专题节目不但不收取任何广告费,还给中心一笔可观的收益。《江苏广播电视报》不仅对“水乡寻梦——千人携手周庄游”全程跟踪报道,还特地为中心在头版制作了整版的免费广告。有媒体测算,短短半年,如果将各大媒体对中心的报道折合成广告费,这个数字将超过了500万元。
  
  商业味会否影响“觅爱”真情?
  
  一位媒体策划人士分析认为,从全国各地一系列的活动看,“相亲经济”可以说初具雏形:首先,与传统的一对一、个体的相亲不同,这一轮“相亲热”是有组织、大规模的;其次,以南京的万人相亲服务中心为代表,大型相亲活动已渐趋常态化,主办机构也日益专业化。业内人士表示,一次相亲活动,拉一些厂家赞助,一次赚几万块钱不成问题,钱确实好赚。但从长远来看,“相亲经济”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
  更多人质疑,以爱情的名义进行的相亲大会,一旦沾染上商业气息,会不会伤害当事人的感情?
  杭州西子湖畔的万松书院,相传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的地方,因而饱含浪漫的爱情元素。从2005年6月至今,万松书院已连续主办了30多场“相亲会”,吸引了数万人前来“觅爱”。在主办方的精明运作下,相亲大会给“万松书院”带来了滚滚人气和不菲的收入。在西湖边的各景点中,原本前往万松书院游玩的人并不多,然而现在,10元一张的门票销售火爆,每场相亲会至少卖出几千张。与此同时,主办方还公开对“相亲会”的门票、“相亲会”的资料册等进行广告招租,一些企业看准相亲会的号召力,纷纷解囊赞助。
  不少家长对热闹中透露出的浓厚商业气氛的相亲会表示不满。家住杭州市西湖区的张玉英女士的女儿今年28岁,仍然待字闺中,心急的张玉英经常趁周末去万松书院的相亲大会上转转,替女儿物色一番。看到相亲会上比比皆是的广告牌,张女士心里觉得不舒服。
  专家表示,“相亲经济”有可能形成规模不小的产业,能带动餐饮、娱乐等一系列产业。据估算,仅长三角地区的相亲市场,每年可开发的商机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但是如何规范和管理,包括保护当事人隐私等问题,都值得有关方面关注。
其他文献
“9月20日清晨,河北省鹿泉市南新城村的养牛小区,一位大姐正埋着头吃力地推着三轮车上坡,车上装着满满一桶牛奶。这位大姐说,这是刚挤出来的,没人要,只能拉回家,所有的奶都没人要了。其实我们真的什么都没加。人们不相信,我们也没办法,就是不知道要挨到什么时候”。   “挤出来的奶,没人要,就得倒掉;不挤,奶牛就会憋成乳房炎,生命就危险了。所以,很多奶农在没有收入又不断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甚至做出了卖牛、杀
贵溪市是江西省鹰潭市的一个县级市,全市人口60万。这里山青水秀,风光迷人,被人们称之为“居住天堂”。也就在这个城市,有一条内陆河流叫信江河,流入该市境内的长度为19.8公里,因河道两边蕴藏着大量的黄砂资源,百姓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然而,由于行政监管一度存在瑕疵,社会上非法开采现象比较严重,故而造成国家大量的黄砂资源流失,同时也给河道沿线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呼声不断
真实的“小二黑”,并不是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面描述的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其结局反而与文章所述大相径庭。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面“小二黑”原型是山西省左权县横岭村人,名叫岳冬至,也确实是该村民兵小队长。但是,原型人物并没有如愿和自由恋爱的“小芹”结婚,而是在和“小芹”恋爱期间就被打死。    自由恋爱惹嫉妒,民兵队长被打死    1943年4月的一天,山西左权县横岭村一个姓岳的老汉,带着满腹的
一面面道旗,一幅幅壁画,一尊尊浮雕,一张张笑脸,映衬着传统文化走进渤海的步履,展现着和谐山村建设的无穷魅力。以“关注民智,厚德育爱”为理念。以“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渤海”为目标的“传统文化进渤海”主题实践活动,成为渤海镇2009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在全镇20个行政村浓墨重彩的唱了起来。通过在“进”字上做文章,在“进”字上求实效,使“传统文化进渤海”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古为今用
城管野蛮执法行为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更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江苏省南京秦淮区城管打人事件还是让我们感到震惊。近日,本刊接到南京市秦淮区木匠营小区居民戚小琴的投诉信,她对一些城管野蛮执法致使其被城管拧断腿的血泪控诉让记者震惊。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的这次城管打人事件的真相以及当地有关部门对此事的态度,更让人不解、震惊和愤怒。  只要到网上搜索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城管打人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而且是似乎成
大埔于我,有天然的亲切感。我家乡“大竹”在四川最东边,与重庆交界。大埔在广东东北角,紧邻福建。每每在地图看到,有两县互为克隆之感。我喜读历史书,读到大埔众多名人。它文化底蕴之深厚,就是本县所不及的了。“一腹三翰院”“父子进士”“兄弟三将军”“父子总理”“同期四省主席”,李光耀、田家炳、张弼士、罗卓英、吴奇伟、范汉杰……响当当的名字太多。3月中旬,到大埔公干,游西湖公园。名人长墙,蔚为壮观,远远多过
2003年的时候,我来到刚刚创刊的《新京报》,许多从广州来的同事跟我细细念叨广州的种种好处,到现在还记得几条:1.离香港近,离北京远;2.好吃的多,又便宜又好吃的多。  第一次到广州,被朋友拉到一处河边的小馆子里吃夜宵。广州的夜晚,喧腾,敞亮,热闹,质朴,正如同广州的食物。当然,那天吃了什么现在也忘记了,只是记得一杯又一杯的葡萄酒,最后是一份饱含深情的煲仔饭。  去广州多了,就清楚了这座城市的滋味
早在2001年时,国家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个“5 1”工程,即也就是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给搬迁移民户每户发5000元、每口人加1000元的政策补助。2004年,桥沟镇炭窑沟村移民搬迁项目正式立项。对于地处地质断裂带上、曾经因为山体滑坡而造成窑洞坍塌砸死人的事件影响的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炭窑沟村的村民来讲,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然而,住进新房的前途很光明,道路很曲折,结果很伤心!2008年1
2009年7月底,一篇重提“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稿件到了《记者观察》编辑部的案头,这是山西省平陆县原纪委副书记李敬斋发来的。对于新闻而言,这一发生于1960年、曾经引起过全国轰动的历史事件,自然是陈年旧闻了,似乎报道价值不大。但出乎意料的是,编辑部的同仁却对此事表现得饶有兴致,“这61个人中还有多少人健在”“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因为名人效应发生过什么改变”……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学和大学的课本中收录的《
柏杨先生驾鹤西去,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阵追思和缅怀的热潮。曾经使柏杨先生名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说”以及“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说”,又再次成了媒体和网页上的大字标题,如“柏杨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们还没走出柏杨的文化酱缸”等,柏杨先生本人的声望,也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完美的启蒙者”等等。  无疑,柏杨先生是一位深刻犀利的思想者,他对国民劣根性的痛诋,也确实让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