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在农民转型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新型农民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本文以苏州市为例,在分析新型农民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农民转型培养方式,为转型中的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建议。
  关键词: 教育培训 农民转型 培养方式
  从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苏州向更大更强更开放发展的决心势不可挡。按照“两个率先”总体要求,苏州始终强调规划先行,依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代交通网络骨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苏州的发展与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同样面临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在职业选择上如何杜绝农民被动“失业”,帮助一部分农民主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或进入企业,或走上社会公共服务业,使“工”字形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在生活方式上,如何帮助他们逐步向城市居民过渡,平稳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后,如何保证用更少的土地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资料日益增长的需求,继续保持苏州“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的传统优势,在促进苏州农村发展、农民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农业、改造农村、致富农民,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各国都有一个通过不同方式把传统农民转化成新型农民或城镇居民的历史时期。其转化途径大致有两种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业产业链,增强从业人口吸纳能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吸纳由于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农业过剩人口,完善农民职业分流途径。
  一、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民的总体要求
  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含量的产业群体,代表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门类,而是涵盖了二、三产业内容的“大农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生态农业、农业服务产业。因此,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农民更加强调其职业身份和身份的多重性,新型农民培养应着力于培养农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具备现代社会意识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过程。新型农民应该有四方面新:新时代,(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新视野(市场化、全球化开放视野),新环境(社会制度和国家行为),新观念(世俗理性化和积极的生产生活态度)。
  二、苏州农村现状及农民转型方向
  苏州以做强做大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县城、积极培育中心镇、保护开发特色镇为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确立了以苏州城为核心、县城为枢纽、中心镇为基础的现代区域城市框架。在此框架中,不能走消灭农村的盲目道路,而是应该找准苏州农村发展的自身规律,借助鱼米之乡的天然优势带动第一产业;依托江南水乡的地理优势带动服务业,让更好更有特色的新农村,与城市并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差异化互补协调。
  1.特色农业对新型农民的转型需求
  苏州制定“四个百万亩”目标:“百万亩优质水稻”将以规模化为重点,建设一批连片百亩、千亩、万亩以上的水稻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百万亩特色水产”将以标准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沿江特色产业带、沿湖蟹产业区、沿城生态休闲渔业圈的渔业“一带、一区、一圈”建设;“百万亩高效园艺”以设施化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重点发展一批近郊蔬菜基地,新建扩建一批蔬菜标准示范园区,不断提高蔬菜直供能力;“百万亩生态林地”以生态化为重点,进一步发挥美化功能,逐步形成环湖环城、沿江沿路、镇村田园绿化有机结合的现代林业体系,同时加大湿地保护、开发和管理,重点建设环太湖湿地保护区、北部沿江湿地保护区和中南部湖荡湿地保护区,新建一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高质量构筑一个物种多样、生态优美、自然和谐的湿地生态系统。仅仅具有种植养殖生产能力的传统个体农户、兼业农户已无法成为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主体。苏州特色农业的实现急需要一批新型农民,既要具有现代科学和高效的种植养殖能力,更需要系统地研究资源、消费、产业、资本、科技和政策,根据市场需求和价值导向建立加工增值、交易增值的经营管理能力,由传统农民走向新型农民的质变教育迫在眉睫。
  2.乡村旅游业对新型农民的转型需求
  旅游业是最大的财富分配机会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而且有利于开阔农民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苏州具有沿江沿沪沿湖的天然优势,截至2007年底,苏州市已拥有2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苏州已建成10大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即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乡村新农村建设旅游区、乡村社区建设旅游区、乡村传统工艺旅游区、乡村吴文化旅游区、乡村科技花卉旅游区、乡村渔家旅游区、乡村果乡旅游区、乡村美食旅游区、乡村茶乡旅游区,从而达到“一区一特”、“一镇一品”、“一村一景”、“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总体规划合理,思路清晰,基础建设完备,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苏州乡村旅游仍以散户为主,规模不大,乡村旅游的服务员大多就近上岗,服务态度、礼仪、技能等参差不齐,总体服务质量不高,旅游乱象仍然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品牌化塑造之路。在旅游类型上,仍以特色农副产品和自然风光作为旅游吸引物,科普教育功能及产业链条延伸不够。苏州乡村旅游只有通过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具有创造力和执行力的人力资本,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以规范化实现品牌化,以品牌化实现效益化,才能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农业旅游转变,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三、苏州农民转型培养方式探索
  苏州是吸纳外来农民工的重点地区,与劳务输出大省出现空壳村的情况不同,其农民培训以“不离土不离乡”、“离土不离乡”两种方式为主。具有一定的地缘、乡缘优势。
  1.新型农民质变培训
  苏州一直致力于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各级现代农业园区。借助产业园区,汇聚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吸纳农业院校、研究所专业人才的加入。以各级农业产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逐步将产业园区建成符合当地情况的新型农民培养基地。分季分批对当地农民开设通识化农业知识教育。既能方便周边农民按时到课,解决空间障碍,又能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满足直观教学的需求。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根据农民自身需要和兴趣分流,分类进行高一层次培训,着力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素养的新型农民,减少兼业农户,促进农民职业化,不断提高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在培训大类上,结合苏州现状,可做如下试点:园艺类,学习精确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促进高产技术的普及化,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机械操作类,培养一批农业机械化人才,并推广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加大设施农业投入,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经营流通类,学习农业物流链管理及销售预警管理,充实到农业产、加、销一体化队伍中。借此完善农产品加工集群,培育一批投资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现代营销,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农业的市场化进程,促进农业和流通业的有机结合,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专业合作社、富民合作社与专业协作社,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2.乡村旅游业全民培训
  苏州乡村旅游以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田园风光为基础,以吴文化为核心,而乡村居民不仅是环境的建设者和文化的创造者,而且是传承和展现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必须从全民的角度出发,制订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计划。结合苏州旅游发展现状,在培训大类上,可做如下试点,管理类: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根据各区域特色,对旅游部门干部、乡镇村领导、农民从业人员进行分级、分批、分类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管理者的素质;参与类:乡村居民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和真正主人,要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通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参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文明规范教育,培养形成苏州市乡村居民文明好客的态度和民风。在培训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诚信和行业文明双创活动,开展优质旅游服务工程,促进苏州乡村旅游产业软实力的提升;技能类:对于专业程度要求高的行业,如餐饮、导游,可联合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对具备条件的居民普及乡村旅游知识,提高他们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技能,增强其营销意识,根据情况充实到相关企业或自营农家乐,塑造苏州乡村旅游市场形象。以教育培训的形式,多渠道更新乡村旅游的经营思想,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设计新乡村旅游项目,把现代新农村打造成为具有苏州特色的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
  3.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使一部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的农民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苏州乡镇企业众多,劳务需求量大,随着各劳务输出大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出现招工紧缺。以上二者的契合点在于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通过培训将具有地缘、乡缘优势的本地劳动力转化成为当地急需的人力资本。首先,逐步扩大农民职业教育规模。对每年拟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意向性培训,在此基础上,开展就业前劳动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对目前失业的农民工进行再就业培训,确保农民工能够较快地获得劳动岗位。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营造重视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制定有效的农民工职业教育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工主动参加各类职业教育,鼓励用人单位主动组织农民工参加劳动技能培训,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此外,可以在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定期开展讲座,培养农民持续学习能力。如常熟市从1996年开始,就逐步打破城乡就业二元化的分割局面,开通城乡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城乡统一的就业技能培训,使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统一局面初步形成。同时,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阵地。具备条件的农村初高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新增劳动力培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4.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培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是富起来,其次是会生活。目前,农业人口仍然占我国人口总量的绝大多数,农民是否幸福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指标。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提高生活品位和丰富文化生活,优化人口结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苏州农村多数地区已初步建成社区文化站与活动室。要真正将这些设施利用起来,开展引导性培训,例如基本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普及教育。其目的在于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提高农民的休闲能力和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可以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途径地灵活开展。
  四、苏州农民教育培训中的缺失
  虽然苏州一直重视农民培训,但是至今仍然缺乏一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法规来规范有关部门、涉农单位和农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某些大型项目或资助与证书的挂钩情况也缺乏国家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涉及教育培训有教育与农业两个部门(以及由这两个部门衍生出来的多种机构),前者负责素质教育,侧重于学校教育与学历教育,后者侧重农业技术与服务的培训。部门职责与分工尚不明确,致使资金渠道不畅,影响了农民教育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机构师资的构建与更新主要通过高校科研院所,而且缺乏适合农民的学习特点的教材,招标市场化运作模式尚未铺开,不利于资源整合及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应碧主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苏州市教委课题组.构建苏州市的终身教育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1999(1).
  [3]马建富.江苏农村成人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4]毛尚华.终身教育与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立法[J].成人教育,2011(2).
  [5]方素文.农村社区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2(9).
  基金来源:2014年苏州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长篇小说《远东来信》是作家张新科的代表作,以二战为题材,具有“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美誉。小说独具匠心地采用“V”字形的整体结构,主线与副线遥相呼应,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容量与密度,为读者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远东来信》 结构 视角  《远东来信》是作家张新科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以留德学
摘 要: 法国电影《科西嘉侦探》是一部笑料百出、颇富看点的喜剧电影。通过这部电影,观众能了解到科西嘉岛的历史民风、法国人所崇尚的自由浪漫和植根于生活的法式喜剧。  关键词: 《科西嘉侦探》 科西嘉 自由浪漫 法式喜剧  《L’Enquete Corse》(《科西嘉岛侦探》)是由让·雷诺和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主演的一部法国电影。影片讲述了巴黎侦探雷米(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扮演)受雇于警察局局长假扮的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的考核体系对监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核体系改革 伊犁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课
摘 要: 近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表现出个案研究本土化和学科交叉化的新走向。鉴于此,选择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研究载体,将文化传播学院作为研究个案,尝试以文学课程为研究角度进行切入,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思路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更具有与时俱进的自觉性,富有较强的学术前瞻性和社会功用性。  关键词: 高校文学课程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山青院文传学院 
摘 要: 柳毅得道成仙的结局,鲜明地体现了道家神仙思想,其本质是超越世俗物我对立冲突而达到的“天人合一”人格境界,具体表现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物我对立 天人合一 《柳毅传》 古代士子 人格修炼  《柳毅传》从故事情节直观地看,是将灵异、侠义、爱情三大主题融为一体的传奇小说。而柳毅与龙女结合,并在龙女的帮助下得道成仙的结局,则体现了典型的道家神仙思想。这其实
摘 要: 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事业的社会效益,因此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研究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教育评价改革中,不断做出有益的探索。评语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在教育评价的改革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需求,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把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提高人的素质的教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提问技巧与方法,鼓励学生都能勇敢回答问题,使提问更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 提问艺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语文新课标新理念
摘 要: 中西文化比较是中国人处理西学、理解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从体用范畴入手,摆脱传统以物质、制度和精神这样三个层次来划分的弊端。通过对体用内涵的界定、对中西体用说的产生、演变与评价的分析,寻求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文化冲突 中西体用 演变  晚清的中国社会是一部冲突与整合的巨著,在这本巨著中,文化的推陈出新成为重头戏。学者王法周认为,以往研究中西文化问题,大部分人是从
摘 要: 现代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因此对护士的培养不应该只强调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而应该高度重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锻造。语文教学是一种道德素质教学,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高要求,使得中职卫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应以专业需求导向选择教材、设置课程内容;以创新互动型教学方法引导课堂学习;以职业化眼光设计课外语文活动。  关键词: 中职卫校 护理专业
摘 要: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抒写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知音难觅的悲凉心境,引起了古今有志之士的共鸣,加上诗中对时空永恒无限、人生短暂易逝的深沉叹息,更是上升到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生思考,《登幽州台歌》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  关键词: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悲凉心境 人生思考 超越时空  唐代诗人陈子昂(公元661—702年)流传至今的诗文很多,最令人赞赏推崇的是《登幽州台歌》。在这首短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