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我对立到“天人合一”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柳毅得道成仙的结局,鲜明地体现了道家神仙思想,其本质是超越世俗物我对立冲突而达到的“天人合一”人格境界,具体表现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物我对立 天人合一 《柳毅传》 古代士子 人格修炼
  《柳毅传》从故事情节直观地看,是将灵异、侠义、爱情三大主题融为一体的传奇小说。而柳毅与龙女结合,并在龙女的帮助下得道成仙的结局,则体现了典型的道家神仙思想。这其实并不冲突,在《柳毅传》中,神仙思想无所不在,如影随形地渗透在三大主题中。从道家哲学角度讲,成仙即成道,也是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
  神仙之说源于远古时代的灵魂不死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演变为以道家为主的神仙思想,并且创造了众多神仙形象。《山海经》中也提到“不死民”、“三面一臂”的“颛顼之子”,说“三面之人不死”。《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1]
  楚辞也以描写仙人仙境著称,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等作品,皆有描写。尤其是《远游》,通篇描绘了一个远离现实的神仙世界,内容涉及各种神仙异物:有太皓、西皇、颛顼等四方上帝;有雷神丰隆、木神句芒、风神飞廉、金神蓐收、火神祝融、洛神宓妃、湘水之神湘灵、海神海若、河神冯夷、水神玄冥、造化之神黔瀛等正神;有玄武星、文昌星等星官;赤松子、王子乔、傅说、韩众等传说中的仙人形象;有八龙、凤凰、鸾鸟、玄螭、虫象等神话动物,等等。
  《庄子》中的“至人”“真人”“神人”即是神仙化身,《逍遥游》为神人具体画像:“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又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3]认为如果人格能修炼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的水准,就能使其生命达到超然物外不受物役的“逍遥游”境界。又在《大宗师》中四说“古之真人”,具体描述了“真人”所达到的境界:“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5]这正是柳毅得道后达到的神仙境界。
  柳毅成仙后,也曾现身人寰,情状虽不类《远游》浪漫主义的夸张,也颇富丽堂皇地铺陈了一番:柳毅表弟薛嘏“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公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玄,容颜益少”[6]。
  《山海经》的异人是神话志怪现象。屈原《远游》里的仙人是传说中的人物,寄托了屈原对超越现实之上的美好世界和理想对象的追慕。《庄子》里的仙人形象是其超然物外的理想人格的写照,“无所待”是“逍遥游”的前提,“逍遥游”是“无所待”的结果。换言之,也可以说“无所待”是方法论,是人格修炼的必经过程;“逍遥游”是世界观,是人格修炼的终极境界。《柳毅传》中的龙、人两类神仙,也是理想人格的化身。无论洞庭君、钱塘君这样的“龙人”,还是柳毅这个“人龙”,都对功名利禄“无所待”,通过个体人格的修炼,抵达了“逍遥游”的神仙境界。所谓得道成仙,实际上是指摆脱物役不假外援的绝对的精神自由。
  行气导引和辟谷饵药是道家养生的两种方式,古人期冀通过对自然物理和人体科学的认识和修炼,最终实现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愿望。庄子是重视养生的哲学家,其修持方式以行气为主。《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7]“督”即人体督脉。又《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8]庄子所谓“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现象,即是辟谷。饵药有服矿物质、草药和珍珠龟板三类,其中后两类药材多被中药经典收入。
  柳毅的修炼方式也有行气导引和服食仙丹两种。龙女告诫柳毅:“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9]这是练气。《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10]“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即庄子的“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这是龙女教授柳毅的“心斋”功夫。后来柳毅遗药五十丸给表弟薛嘏:“此药一丸,可增一岁耳。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以自苦也。”[11]后文显示,薛嘏学有所成:“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12]这是饵丹,至于是矿物质炼成的丹还是草药合成的丹,就不得而知了。这说明柳毅像彭祖、邛疏一样,是采用行气兼服药的方式修炼成仙的。
  《柳毅传》中的龙形象属于神仙异怪,其中洞庭龙王也颇关注道家学说。柳毅初到洞庭龙宫,在灵虚殿等候龙王多时,引柳毅前来的武夫告诉他:“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少选当毕。”柳毅问:“何谓《火经》?”武夫说:“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焉。”[13]水族龙王意欲了解人理,着迷的不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却是《火经》这样一部以火炼丹的道家经典。
  这种妄想通过改善人体功能而得神通的神仙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中仅见于神话传说,其本质仍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以及超凡脱俗的人格境界。世俗处境处处充斥着物我对立的冲突和局限,人只有超越世俗利欲,才能摆脱步步惊心的对立冲突,实现自身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那种仅仅依赖练气服药的超越,仍是小术;大道的修炼,修的其实还是人格。从某个角度看,在人格修炼方面,“天人合一”指的是个体生命与自我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具体指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我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的心理基础。人的自我也是天道示现。人类的自我本源,乃是一个,所谓“性相近”,是人的本质存在。人类的自我示现,却是许多个,所谓“习相远”,是人格的现象表征。人格修炼的出发点,首先要通过消除自我内在的冲突,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柳毅的自我冲突,在小说开篇只用“应举下第”四个字概括,这是功名与失败、理想与幻灭的冲突,柳毅落第而不落魄,淡然处之。至钱塘龙王许婚,柳毅不受,是个人幸福与道义廉耻的冲突,“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14]柳毅以“义行”化解。后因唐高宗“精索道术”,“毅不得安”,而归洞庭,这是柳毅曾孜孜以求的世俗功名与更高理想的沖突,柳毅与龙女“相与归洞庭”,彻底割断了与人间俗世的联系,最终成就了“天人合一”的高端境界。   人与他人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在人际交往上的应用,柳毅最擅长此道。下第失意,尚不忘拜别乡党。邂逅龙女,即慷慨相助。甚至与钱塘、洞庭这类江河鳞虫相处,也能宾主欢洽,全身而回。富贵之后,仗义疏财,不忘与邻里、亲族共享荣华。得道后遇见谪官失意的表弟薛嘏,“出药五十丸遗嘏”,助其成仙。可见,柳毅命运的变迁,多受惠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柳毅在任何环境里,都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这种“和光同尘”的心态,源自“天人合一”的人格修为。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在社会层面的拓展,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柳毅虽然科举失败,理想幻灭,遭遇现实打击,但仍然成功地超越了这一冲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社会关系的和谐,二为君臣关系的疏离。古代士子遭遇功名失败,动辄万念俱灰,怨天尤人,产生愤世嫉俗不良情绪,而柳毅社会关系方面的和谐,说明他并未堕志恨世。柳毅后来无意仕进,却仍难免君臣之事,开元年间,唐玄宗“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凡十余岁,莫知其迹”[15],完全符合合则进不合则退的君臣之道。柳毅的不合作,绝非不满社会,而是志趣相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在自然宇宙中的身份确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6]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却可以通过利用自然法成为自然的主人。柳毅在龙女导引下成为“龙”即水神,这种“水陆无往不适”的神通,就是人自觉效法自然法则,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理想状态的文学想象。成道成仙即成龙,成就“变化无常,隐现不测”[17]的龙性,就是人认识并顺应自然规律所达到的自由境界,也表现了古人探索自然奥秘的愿望。龙实际上是自然的化身,江河湖海的人格化,是“人化的自然”。柳毅与龙女结合,即天人合一,柳毅成仙,即道法自然,是“自然的人化”。另外,也表现了古人的相对时空观和渴望打破时空局限的愿景。
  柳毅的得道成仙,其实质是超越了物我对立,实现“天人合一”“大和谐”局面的人格境界,而归于洞庭的成仙结局,实际上是这种人格境界的寓言描述。在中国文化里,“和”是一切事物持盈保泰壮大发展的基础,这仍然符合《易经·乾卦》的思想:“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18]这种生机勃勃井然有序又美满和谐的状态,体现在人的精神成长上,就是摒弃世俗利欲的物我对立,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格修炼过程。
  参考文献:
  [1]李伟.中国古典文化书系,山海经[M].北京:北京燕山成版社,2005:134.
  [2][3][4][5][7][8][10]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9,7,7,88,42,88,55.
  [6][9][11][12][13][14][1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89,388,389,389,384,388,389.
  [16]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163.
  [17][18]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三卷)[M].上海:復旦大学出版社,2007:130,139.
其他文献
摘 要: 迈克尔·布莱克在小说《与狼共舞》中,借助白人军官邓巴的视角,通过对美国边境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细致的描绘,以深度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主人公邓巴通过在荒野中独居,与自然亲密接触,并在苏族人的帮助下,培养了生态意识,最终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本文指出,身处生态危机时代的人们必须改变现行体制,跳出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尊重和关
摘 要: 医药产教一体化实训基地是校企共建的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本文以上海市医药学校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岗位实践(包括认识实习和专业岗位实训)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对学生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依据和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发,体现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学习评价可从企业带教老师评、学校指导教师评、学生自评等方面进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化的综合测评,检验学习效果,使实践教学方
摘 要: 独立学院是高考失利学生的理想选择,应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文章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注重加强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意识,具体阐述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学生 良好品德 培养方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与条件也日益完善。对于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往往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有些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选择了独立学院,有些学生是
摘 要: 在网络文化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今天,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积极主动探究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对策作探讨。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 影响 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与文化艺术逐步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不仅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固有的文化发展形态,而且越来越深刻
摘 要: 李洱小说《国道》以一场交通事故为引子,深刻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但同时在其现实书写的背后又隐藏着作家对于社会现实书写的焦虑。本文在分析《国道》现实书写的焦虑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学作品现实书写的可能性。  关键词: 李洱 《国道》 现实书写 焦虑 可能性  一  李洱的《国道》以一辆林肯牌轿车的交通事故为引子,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在生活的海洋里,珍禽异兽多
摘 要: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优秀资源,教师应随时捕捉生成点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生成为预设添彩。本文提出几点策略供师生参考。  关键词: 课堂生成 课堂预设 教学策略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学习信
摘 要: 长篇小说《远东来信》是作家张新科的代表作,以二战为题材,具有“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美誉。小说独具匠心地采用“V”字形的整体结构,主线与副线遥相呼应,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容量与密度,为读者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远东来信》 结构 视角  《远东来信》是作家张新科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以留德学
摘 要: 法国电影《科西嘉侦探》是一部笑料百出、颇富看点的喜剧电影。通过这部电影,观众能了解到科西嘉岛的历史民风、法国人所崇尚的自由浪漫和植根于生活的法式喜剧。  关键词: 《科西嘉侦探》 科西嘉 自由浪漫 法式喜剧  《L’Enquete Corse》(《科西嘉岛侦探》)是由让·雷诺和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主演的一部法国电影。影片讲述了巴黎侦探雷米(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扮演)受雇于警察局局长假扮的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的考核体系对监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核体系改革 伊犁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课
摘 要: 近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表现出个案研究本土化和学科交叉化的新走向。鉴于此,选择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研究载体,将文化传播学院作为研究个案,尝试以文学课程为研究角度进行切入,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思路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更具有与时俱进的自觉性,富有较强的学术前瞻性和社会功用性。  关键词: 高校文学课程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山青院文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