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杰出的文学家。有关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我们今天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据传他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士诚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又在其幕下参与军事谋划。后因张士诚贪图享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人大为失望,相继离去。不久,张士诚国灭身亡。施耐庵在游历了山东、河南等地后,归隐故乡,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的作品极少。
◆◆推荐理由◆◆◆◆◆◆◆◆
①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108个人的性格,真是108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100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清代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
②《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无前例的杰作……对赤手空拳、孤立无援的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
③《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这部小说首次通过现实主义形式反映了反对地主和专政的压迫的中世纪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丰富形象的画廊。——《苏联大百科全书》
④在5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胡 适
◆◆故事梗概◆◆◆◆◆◆◆◆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梁山农民起义的故事。小说以高俅发迹开端,反映出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然后依次写了鲁智深、林冲、阮氏三雄、武松、宋江等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梁山好汉从个人反抗走向了农民战争。经过三打祝家庄、智取大名府、踏平曾头市等多次战争,起义队伍逐渐壮大和成熟。一百零八位好汉会聚一堂,“替天行道”,小说情节达到了高潮。此后,起义军受招安,征辽,平方腊,成了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当他们得胜还朝时,只剩下了27人。即使是这27人,也难免死于非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终于土崩瓦解了。作者歌颂招安,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依然如故。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他既赞颂了宋江的“男子平生志已酬”,又为“谗臣贼子尚依然”而感喟不已。小说在“落花啼鸟总行愁”的悲凉情调中落幕。
《水浒传》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被逼上梁山、参加起义的经过。通过这些叙述,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同时,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小说语言明快洗练,丰富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在对战略战术的叙写上,表现出唯物辩证法思想,诸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己之长,破敌之短;“敌疲我打”“后发制人”“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但是,小说也表现出忠君的思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尤其是对方腊起义的丑化,是应当给予批评否定的。《水浒传》虽有缺陷,但对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精神却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因此,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洪水猛兽,诬蔑它是“诲盗”之书,多次下令禁绝。可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喜爱,这部小说里的许多经典故事还是广泛流传开来了。
◆◆原文片段◆◆◆◆◆◆◆◆◆
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吹,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看看伏到四更左侧,徐宁起来,便唤丫鬟起来烧汤。那两个使女从睡梦里起来,看房里没了灯,叫道:“阿呀,今夜却没了灯!”徐宁道:“你不去后面讨灯,等几时!”那个梅香开楼门,下胡梯响。时迁听得,却从柱中只一溜,来到后门边黑影里伏了。听得丫鬟正开后门出来,便去开墙门。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梅香讨了灯火入来看时,又去关门,却来灶前烧火。这个女使也起来生炭火上楼去。多时汤滚,捧面汤上去。徐宁洗漱了,叫烫些热酒上来。丫鬟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叫把饭与外面当直的吃。时迁听得徐宁下来,叫伴当吃了饭,背着包袱,拿了金枪出门。两个梅香点着灯,送徐宁出去。时迁却从厨桌下出来,便上楼去,从槅子边直踅到梁上,却把身躯伏了。两个丫鬟又关闭了门户,吹灭了灯火,上楼来脱了衣裳,倒头便睡。
时迁听那两个丫鬟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么响?”时迁做老鼠叫。丫鬟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时迁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着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门。来到班门口,已自有那随班的人出门,四更便开了锁。时迁得了皮匣,从人队里趁闹出去了。一口气奔出城外,到客店门前。此时天色未晓。敲开店门,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担儿挑了;计算还了房钱,出离店肆,投东便走。
施耐庵,元末明初杰出的文学家。有关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我们今天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据传他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士诚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又在其幕下参与军事谋划。后因张士诚贪图享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人大为失望,相继离去。不久,张士诚国灭身亡。施耐庵在游历了山东、河南等地后,归隐故乡,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的作品极少。
◆◆推荐理由◆◆◆◆◆◆◆◆
①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108个人的性格,真是108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100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清代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
②《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无前例的杰作……对赤手空拳、孤立无援的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
③《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这部小说首次通过现实主义形式反映了反对地主和专政的压迫的中世纪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丰富形象的画廊。——《苏联大百科全书》
④在5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胡 适
◆◆故事梗概◆◆◆◆◆◆◆◆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梁山农民起义的故事。小说以高俅发迹开端,反映出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然后依次写了鲁智深、林冲、阮氏三雄、武松、宋江等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梁山好汉从个人反抗走向了农民战争。经过三打祝家庄、智取大名府、踏平曾头市等多次战争,起义队伍逐渐壮大和成熟。一百零八位好汉会聚一堂,“替天行道”,小说情节达到了高潮。此后,起义军受招安,征辽,平方腊,成了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当他们得胜还朝时,只剩下了27人。即使是这27人,也难免死于非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终于土崩瓦解了。作者歌颂招安,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依然如故。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他既赞颂了宋江的“男子平生志已酬”,又为“谗臣贼子尚依然”而感喟不已。小说在“落花啼鸟总行愁”的悲凉情调中落幕。
《水浒传》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被逼上梁山、参加起义的经过。通过这些叙述,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同时,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小说语言明快洗练,丰富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在对战略战术的叙写上,表现出唯物辩证法思想,诸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己之长,破敌之短;“敌疲我打”“后发制人”“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但是,小说也表现出忠君的思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尤其是对方腊起义的丑化,是应当给予批评否定的。《水浒传》虽有缺陷,但对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精神却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因此,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洪水猛兽,诬蔑它是“诲盗”之书,多次下令禁绝。可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喜爱,这部小说里的许多经典故事还是广泛流传开来了。
◆◆原文片段◆◆◆◆◆◆◆◆◆
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吹,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看看伏到四更左侧,徐宁起来,便唤丫鬟起来烧汤。那两个使女从睡梦里起来,看房里没了灯,叫道:“阿呀,今夜却没了灯!”徐宁道:“你不去后面讨灯,等几时!”那个梅香开楼门,下胡梯响。时迁听得,却从柱中只一溜,来到后门边黑影里伏了。听得丫鬟正开后门出来,便去开墙门。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梅香讨了灯火入来看时,又去关门,却来灶前烧火。这个女使也起来生炭火上楼去。多时汤滚,捧面汤上去。徐宁洗漱了,叫烫些热酒上来。丫鬟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叫把饭与外面当直的吃。时迁听得徐宁下来,叫伴当吃了饭,背着包袱,拿了金枪出门。两个梅香点着灯,送徐宁出去。时迁却从厨桌下出来,便上楼去,从槅子边直踅到梁上,却把身躯伏了。两个丫鬟又关闭了门户,吹灭了灯火,上楼来脱了衣裳,倒头便睡。
时迁听那两个丫鬟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么响?”时迁做老鼠叫。丫鬟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时迁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着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门。来到班门口,已自有那随班的人出门,四更便开了锁。时迁得了皮匣,从人队里趁闹出去了。一口气奔出城外,到客店门前。此时天色未晓。敲开店门,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担儿挑了;计算还了房钱,出离店肆,投东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