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我院运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7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39例患者常规的西医治疗,根据观察组患者不同的中医分型情况给予39例患者中医辨证的临床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 39 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引起任何不良反应,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利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加快溃疡面积的愈合,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545【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29-01
消化性潰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症表现为暖气、腹部疼痛、流涎、返酸、恶心、呕吐、失眠等[1]。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大约为11%,主要在青壮年人群发生,而且男性患病的几率略高于与女性。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数目在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效性溃疡患者生活的质量。传统西医综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保护抗幽门螺杆菌和人体胃粘膜的方式,以达到减少或清除胃酸对溃疡面积的侵蚀,控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修复溃疡受损面积的作用。但这样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治愈率低且容易复发。随着祖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方法不断提升,现将本院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过程展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选取本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在观察组中,其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20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42.5±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4.6±1.5)年。在39例患者中,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复合性溃疡9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组39例患者中,湿热中阻型11例,脾胃虚寒型11例,肝胃气滞型9例,胃阴亏虚型6例,气滞血瘀型2例。在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9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38.5±2.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5±2.5)年。39例患者中,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多发性溃疡8例,复合性溃疡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经过电子胃镜检查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没有药物过敏史;肝、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无衰竭现象[2]。
1.2治疗方法。根据观察组患者不同的中医分型给予不同的中医辩证施治。①对于肝胃气滞型的消化性患者,以疏通肝气和胃止痛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取经过晒制蒲公英15g,陈皮、白芍、瓦楞子、川楝子各取10g,另外加取甘草 7g;②对于体质属于脾胃虚寒型的患者,以健脾保温,强气祛痛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为:各取海螵蛸、黄芪20g,白术、丹参15g,陈皮、党参各10 g;③对于体质属于湿热中阻型的患者,应以祛湿热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为:各取川贝母、滑石、厚朴、三七粉15g,黄芩、黄连、法半夏各10g。④对于体质属于胃阴亏虚型的患者,以滋阴止痛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为:各取白芍、厚朴、玉竹20g,石斛、陈皮各 10 g。⑤气滞血瘀型: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药方组成包括:郁金、红花、桃仁、红花、当归、白芍、香附、延胡索、甘草各10 g[3]。针对以上的中药治疗药方,每日用水煎服一剂,并在早晚饭后各服一次,连续服用直至4周疗程的结束。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给予埃索美拉唑胶囊(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90110)50mg,每天2次,早晚各服,同时给予克拉霉素胶囊(哈药集团制药生产,国药准字:H20061021)50g,每天2次,早晚各服,4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的标准是溃疡完全愈合且周边炎症消失;显效的标准是溃疡完全消失但是周边还有钻膜充血现象;有效的标准是溃疡缩小的程度明显且大于50%;无效的标准是溃疡缩小程度不明显且小于50%,甚至出现扩大现象。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检验X2 ,比较期间差异(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4周的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32/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921(53.8)9(23.0)7(17.9)2( 5.1)37(94.8)对照组3915(38.4)3(17.9)7(17.9)7(25.6)32(82.5)X20.332.578.9121.108.92P>0.05>0.05<0.01<0.01<0.013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的保护组织受到破坏而导致对破坏分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控制和免疫而引起的,影响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多而杂。人们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人体紧张疲劳和药物刺激过敏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等消化组织的功能失调,从而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产生。传统的西医治疗普遍认为消化性溃疡造成的原因是溃疡基底纤维和血管壁加厚致使管腔狭小,因此出现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消化溃疡的高复发率。中医治疗法认为可以通过改善肠胃粘膜的血液流通和循环,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加强患者体内的祛湿保温、行气止痛的机体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复发。通过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不同情况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强调的是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与患者机体反应,体征表象等的不同,进行“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我院的78例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得知中医疗法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显著临床效果,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参考文献
[1]胥波,王毛妮.单兆伟教授运用益气清热护膜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10):110-111
[2]季顺欣,陈欢雪,陈民,周学文.周学文教授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学术渊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1(05):44-46
[3]李娜,姚春,付蕾,阮勇.中医药提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作用机制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2):90-91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545【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29-01
消化性潰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症表现为暖气、腹部疼痛、流涎、返酸、恶心、呕吐、失眠等[1]。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大约为11%,主要在青壮年人群发生,而且男性患病的几率略高于与女性。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数目在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效性溃疡患者生活的质量。传统西医综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保护抗幽门螺杆菌和人体胃粘膜的方式,以达到减少或清除胃酸对溃疡面积的侵蚀,控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修复溃疡受损面积的作用。但这样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治愈率低且容易复发。随着祖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方法不断提升,现将本院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过程展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选取本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在观察组中,其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20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42.5±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4.6±1.5)年。在39例患者中,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复合性溃疡9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组39例患者中,湿热中阻型11例,脾胃虚寒型11例,肝胃气滞型9例,胃阴亏虚型6例,气滞血瘀型2例。在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9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38.5±2.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5±2.5)年。39例患者中,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多发性溃疡8例,复合性溃疡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经过电子胃镜检查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没有药物过敏史;肝、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无衰竭现象[2]。
1.2治疗方法。根据观察组患者不同的中医分型给予不同的中医辩证施治。①对于肝胃气滞型的消化性患者,以疏通肝气和胃止痛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取经过晒制蒲公英15g,陈皮、白芍、瓦楞子、川楝子各取10g,另外加取甘草 7g;②对于体质属于脾胃虚寒型的患者,以健脾保温,强气祛痛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为:各取海螵蛸、黄芪20g,白术、丹参15g,陈皮、党参各10 g;③对于体质属于湿热中阻型的患者,应以祛湿热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为:各取川贝母、滑石、厚朴、三七粉15g,黄芩、黄连、法半夏各10g。④对于体质属于胃阴亏虚型的患者,以滋阴止痛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药方为:各取白芍、厚朴、玉竹20g,石斛、陈皮各 10 g。⑤气滞血瘀型: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药方组成包括:郁金、红花、桃仁、红花、当归、白芍、香附、延胡索、甘草各10 g[3]。针对以上的中药治疗药方,每日用水煎服一剂,并在早晚饭后各服一次,连续服用直至4周疗程的结束。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给予埃索美拉唑胶囊(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90110)50mg,每天2次,早晚各服,同时给予克拉霉素胶囊(哈药集团制药生产,国药准字:H20061021)50g,每天2次,早晚各服,4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的标准是溃疡完全愈合且周边炎症消失;显效的标准是溃疡完全消失但是周边还有钻膜充血现象;有效的标准是溃疡缩小的程度明显且大于50%;无效的标准是溃疡缩小程度不明显且小于50%,甚至出现扩大现象。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检验X2 ,比较期间差异(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4周的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32/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921(53.8)9(23.0)7(17.9)2( 5.1)37(94.8)对照组3915(38.4)3(17.9)7(17.9)7(25.6)32(82.5)X20.332.578.9121.108.92P>0.05>0.05<0.01<0.01<0.013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的保护组织受到破坏而导致对破坏分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控制和免疫而引起的,影响消化性溃疡的因素多而杂。人们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人体紧张疲劳和药物刺激过敏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等消化组织的功能失调,从而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产生。传统的西医治疗普遍认为消化性溃疡造成的原因是溃疡基底纤维和血管壁加厚致使管腔狭小,因此出现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消化溃疡的高复发率。中医治疗法认为可以通过改善肠胃粘膜的血液流通和循环,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加强患者体内的祛湿保温、行气止痛的机体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复发。通过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不同情况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强调的是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与患者机体反应,体征表象等的不同,进行“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我院的78例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得知中医疗法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显著临床效果,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参考文献
[1]胥波,王毛妮.单兆伟教授运用益气清热护膜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10):110-111
[2]季顺欣,陈欢雪,陈民,周学文.周学文教授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学术渊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1(05):44-46
[3]李娜,姚春,付蕾,阮勇.中医药提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作用机制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