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教育,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要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要从提高学科认识、传承终身学习理念、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增强反思科研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等方面着手,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构筑时代发展之基。
关键词:专业素养 素养提升 构筑发展
新课标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落实,就必须体现在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语文教师身上。也就是说要教出具有语文素养的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素养过硬的语文教师,然后才能将自己的知识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传递给学生。可见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时代发展所需。所以笔者认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语文学科的认识性。
语文学科是与人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数理化要求“精、准”,而语文则强调“博、泛”。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语文文学知识,而且还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职责。特级教师刘国正说:“语文老师如果说是个什么家的话,我说应该是个‘杂家’;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某些科学知识,都应该具备。”
语文学科内容本身就包罗万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更加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非专业素养,同时应有自己较为深入的研究板块,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正所谓“一桶水”和“一瓢水”的关系, 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传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中学语文教师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从像于漪、余应潮这样的优秀教师同时又是著名的语文教育理论家的成长过程来看,不难发现,他们始终坚持不懈的完善着自己,保持着阅读文学书籍的习惯,同时持之以恒地保持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他们这种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励着我们要善于向他们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多阅读教育专家和优秀同事的专著、论文、感悟、心得等,还要多观摩他们的示范課,吸取众家之长,帮助自身提高专业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每一个人,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做终身学习者,要有强烈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会从读书生涯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我们现在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更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民主的革命。教师只有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这样才能有所思,有所得。从而达到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
当语文老师备一篇新课时,是参看教参,照本宣科?还是自主阅读,解读文本?我认为教师不妨尝试一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品出文章的味道,通过这种感受使学生获得同样的体验。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仅备课我们需要转变理念,我们同样也需要吸取众家之长,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为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
4、增强反思科研意识。
新时代的教师是集“反思型、学者型、创新型”于一体的新型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凸显智慧的特征,就必须做到会反思,擅长反思。教师可以从反思上课的效率、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教学策略、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反思。还可以通过写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中提及“中小学教师写教育随笔是一种非常好的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
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行动同样不可或缺。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可以考虑课堂上所学知识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如何有效积累知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班级学生的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针对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教师工作的繁忙与艰巨有时会造成教师心理上的失衡,所以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是每位教师都应学习的。教师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投射到学生身上,这也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应有之义。拥有豁达开朗的心胸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语文教师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能够在同事面前谦让就会在学生群体与教师队伍中无形的提高自己的声望。反之,即使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古代文人面对逆境和不顺的坚韧态度,现代社会的竞争性也渗透到了学校当中,语文教师既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也要关心自己的职称评定、家庭等教学以外的事情,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时间的高压状态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自己的每一件事情。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就是要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热忱之心,失去了这一点语文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所以克服自己心理上的缺点,培养坚韧的毅力很重要。
结束语
教育是一种生长。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方位的成长,就相应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发展所需,也势在必行。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尚有肤浅,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和指正。最后,用宋人张载的《咏芭蕉》作为结束语“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长随新叶长新知。”借此激励每位中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构筑时代发展之基。
参考文献:
①刘国正。《实与活-刘国正语文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③朱永新。《走进理想的教育》 [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中学语文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9]-JKGHYB-1163)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专业素养 素养提升 构筑发展
新课标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落实,就必须体现在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语文教师身上。也就是说要教出具有语文素养的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素养过硬的语文教师,然后才能将自己的知识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传递给学生。可见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时代发展所需。所以笔者认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语文学科的认识性。
语文学科是与人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数理化要求“精、准”,而语文则强调“博、泛”。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语文文学知识,而且还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职责。特级教师刘国正说:“语文老师如果说是个什么家的话,我说应该是个‘杂家’;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某些科学知识,都应该具备。”
语文学科内容本身就包罗万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更加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非专业素养,同时应有自己较为深入的研究板块,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正所谓“一桶水”和“一瓢水”的关系, 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传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中学语文教师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从像于漪、余应潮这样的优秀教师同时又是著名的语文教育理论家的成长过程来看,不难发现,他们始终坚持不懈的完善着自己,保持着阅读文学书籍的习惯,同时持之以恒地保持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他们这种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励着我们要善于向他们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多阅读教育专家和优秀同事的专著、论文、感悟、心得等,还要多观摩他们的示范課,吸取众家之长,帮助自身提高专业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每一个人,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做终身学习者,要有强烈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会从读书生涯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我们现在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更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民主的革命。教师只有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这样才能有所思,有所得。从而达到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
当语文老师备一篇新课时,是参看教参,照本宣科?还是自主阅读,解读文本?我认为教师不妨尝试一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品出文章的味道,通过这种感受使学生获得同样的体验。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仅备课我们需要转变理念,我们同样也需要吸取众家之长,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为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
4、增强反思科研意识。
新时代的教师是集“反思型、学者型、创新型”于一体的新型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凸显智慧的特征,就必须做到会反思,擅长反思。教师可以从反思上课的效率、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教学策略、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反思。还可以通过写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中提及“中小学教师写教育随笔是一种非常好的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
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行动同样不可或缺。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可以考虑课堂上所学知识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如何有效积累知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班级学生的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针对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教师工作的繁忙与艰巨有时会造成教师心理上的失衡,所以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是每位教师都应学习的。教师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投射到学生身上,这也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应有之义。拥有豁达开朗的心胸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语文教师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能够在同事面前谦让就会在学生群体与教师队伍中无形的提高自己的声望。反之,即使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古代文人面对逆境和不顺的坚韧态度,现代社会的竞争性也渗透到了学校当中,语文教师既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也要关心自己的职称评定、家庭等教学以外的事情,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时间的高压状态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自己的每一件事情。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就是要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热忱之心,失去了这一点语文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所以克服自己心理上的缺点,培养坚韧的毅力很重要。
结束语
教育是一种生长。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方位的成长,就相应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发展所需,也势在必行。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尚有肤浅,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和指正。最后,用宋人张载的《咏芭蕉》作为结束语“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长随新叶长新知。”借此激励每位中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构筑时代发展之基。
参考文献:
①刘国正。《实与活-刘国正语文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③朱永新。《走进理想的教育》 [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中学语文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9]-JKGHYB-116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