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贯穿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在学科德育工作中甚至在整个中学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思想品德课,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知识为了考试,只是为了升学,这样就是的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改变这种形势,让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整节课都是教师侃侃而谈,满堂灌,把学生的头脑看成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缺乏动脑的机会,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这样的课学生听多了,时间长了,就感到厌烦,要么上课睡觉,要么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讨厌上课。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喜欢中学思想品德课做了以下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一改往昔思想政治课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在内容的表达上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启动思维,鼓励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试用思想品德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并不是由衷的喜欢思想品德课,而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这让我觉得很忧心。因此,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所喜欢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树立为学生所欢迎的良好形象,并注重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论和实用性,用心耕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有教学实践的教师都知道,一名学生对一位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这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大。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觉得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作为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对他,给学生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笑脸,多一些耐心,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勤”字,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在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教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2.教育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意识
教育应有民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思想品德课,才能培养出有民主意识的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意识,抛弃拒学生千里之外的“师道尊严”,要“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交朋友,自己有了错误,一定要放下架子,勇于承认。这样,才能从感情上赢得学生的心,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教学方法多样,吸引学生注意
据了解,学生们说的都是事实,枯燥、乏味是思想品德课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若能在教学方法上不断的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技巧,一定能打造出美好的思想品德课。
1.有趣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同样,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要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如表演导入、故事(时事、社会现象)导入、音乐导入等,这为该节课起较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诙谐幽默
今天的课堂,已不再是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而且是这部戏的主角。师生合力上演的是一部轻喜剧,而不应该是沉重的历史剧、主流剧、形象戏。海茵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若能巧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充满快乐。
3.学科整合
在思想品德教科书常常会看到与优秀的文学作品、相关艺术以及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材这一优点,自然巧妙地整合各学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共鸣”于思想品德课,“钟情”于思想品德课。
三、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搜寻教育性的生活素材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教学中,只有将这些“活水”引进课堂,才能真正激活知识,激活学生,激活课堂,帮助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学生能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触景生情”,使由直觉引发的道德情感提升为道德意志,教师的教学便事半功倍。
2.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景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教师生动的语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课堂教学平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
3.模拟实践,引领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化,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学生自身的成长经验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本正面的、科学的、实用的知识宝鉴。
以上几点是我通过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的教学课堂的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怎样开展课堂教学,怎样上思想品德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将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一改往昔思想政治课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在内容的表达上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启动思维,鼓励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试用思想品德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并不是由衷的喜欢思想品德课,而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这让我觉得很忧心。因此,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所喜欢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树立为学生所欢迎的良好形象,并注重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论和实用性,用心耕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有教学实践的教师都知道,一名学生对一位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这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大。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觉得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作为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对他,给学生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笑脸,多一些耐心,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勤”字,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在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教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2.教育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意识
教育应有民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思想品德课,才能培养出有民主意识的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意识,抛弃拒学生千里之外的“师道尊严”,要“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交朋友,自己有了错误,一定要放下架子,勇于承认。这样,才能从感情上赢得学生的心,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教学方法多样,吸引学生注意
据了解,学生们说的都是事实,枯燥、乏味是思想品德课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若能在教学方法上不断的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技巧,一定能打造出美好的思想品德课。
1.有趣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同样,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要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如表演导入、故事(时事、社会现象)导入、音乐导入等,这为该节课起较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诙谐幽默
今天的课堂,已不再是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而且是这部戏的主角。师生合力上演的是一部轻喜剧,而不应该是沉重的历史剧、主流剧、形象戏。海茵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若能巧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充满快乐。
3.学科整合
在思想品德教科书常常会看到与优秀的文学作品、相关艺术以及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材这一优点,自然巧妙地整合各学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共鸣”于思想品德课,“钟情”于思想品德课。
三、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搜寻教育性的生活素材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教学中,只有将这些“活水”引进课堂,才能真正激活知识,激活学生,激活课堂,帮助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学生能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触景生情”,使由直觉引发的道德情感提升为道德意志,教师的教学便事半功倍。
2.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景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教师生动的语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课堂教学平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
3.模拟实践,引领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化,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学生自身的成长经验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本正面的、科学的、实用的知识宝鉴。
以上几点是我通过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的教学课堂的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怎样开展课堂教学,怎样上思想品德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将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