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5-2008年4月分别采用两种复苏技术,加强产儿科协作后与新法复苏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发症率的情况。结果:2006年5月-2007年4月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5.72%,2007年5月-2008年4月窒息发生率下降为3.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率也有下降。结论:采用新法复苏,加强产儿科协作,可切实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发症率,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复苏;产儿科协。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1
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从宫内寄生生活到宫外独立生活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关系到此阶段新生儿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今后的生命质量,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第一原因[1],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病死率,提高人口质量,我院自2007年开始实施新法复苏,加强产、儿科合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依据:新生儿窒息为出生后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5项指标为依据进行Apgar评分,4-7分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2 资料:旧法复苏组.指新生儿科医生仅在病理产科需要请新生儿科医生会诊时进入分娩室或手术室,复苏也不规范,时间为2006年5月-2007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758例。新法复苏组:指每一例分娩都有新生儿科医生在场,复苏采用第5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时间为2007年5月-2008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2347例。
1.3 方法.自2007年开始,每一例分娩,新生儿科医生都提前进入产房,手术室做好准备,每位新生儿科醫生都经过第五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数据X?检查。
2 结果
2007年5月-2008年4月新生窒息发病率较2006年5月-2007年4月新生儿窒息明显下降.x?=7.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窒息并发脑病的发病率下降 x?=4.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说明新法复苏技术效果更佳。
3讨论
3.1加强产儿科协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由母体娩出,开始完全自主呼吸,这是人生中一大转变,绝大多数新生儿都能顺利完成这个转变过程,大约10%新生儿需要帮助才能开始呼吸,1%左右新生儿需要强有力的复苏措施[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国内大约在5%-10%[3]。国外发达国家则为0.1-1%[4]。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近5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9%为出生时窒息 .主要死因为新生儿复苏技术欠佳所造成的脑损伤[5]。我院自2007年5月加强产儿科协作,每一例分娩新生儿科医生都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保证每次分娩都有操作熟练的复苏人员在场,高危妊娠,高年资儿科医生一起参与讨论,产前做好充分准备,窒息发生率5.72%降3.63%,窒息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
3.2加强培训,强调团队协作.我院至2007年后采用第5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对产科、儿科、麻醉科医护人员行全面培训。采取操作竞赛的方式使人人考核合格,并选出能手。在各种病理产科预估新生儿需要抢救时特别选派经验丰富的新生儿科医师参加分娩,产儿科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新版复苏方法.第5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提出:①多数窒息死亡并非因病,而是复苏不当。②流程图简明并强调评估,动作“快”和“序”,注意“*”号含义。③.应掌握技术要点:一人指令,呼吸道要畅通,刺激忌强,插管要快,适宜按压,控制用药,扎脐要晚,防倒评分。④.Apgar评分和窒息诊断的争议并不影响正确执行复苏指南.⑤在用氧和用药方面也有差别,新版教程在用氧方面推荐在复苏极端早产儿时减少高浓度氧的应用,与纯氧相比,空气能降低窒息新生儿病死率[6];用药方面:新近的研究表明肾上腺素不能在肺内的得到很好的吸收,所以新版教程以静脉给药为首选途径,并推荐其管内给药量是静脉给药量的3倍[1]。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培训存在问题和防治对策[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 ,7,(3):131-133.
[2] 叶鸿瑁译,虞人杰校,2005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 10(4) :224-227.
[3]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
[4] Soll R.Consensus and contreersy over resuscitation of newbron infant[J]Lancet,1999,354:4077.
[5] 美国儿科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新生儿窒息,第5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2,1-28,9-5.
[6] 朱佳骏,吴明远.新生儿复苏首选纯氧还是空气的Meta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644.
【关键词】新生儿复苏;产儿科协。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1
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从宫内寄生生活到宫外独立生活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关系到此阶段新生儿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今后的生命质量,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第一原因[1],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病死率,提高人口质量,我院自2007年开始实施新法复苏,加强产、儿科合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依据:新生儿窒息为出生后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5项指标为依据进行Apgar评分,4-7分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2 资料:旧法复苏组.指新生儿科医生仅在病理产科需要请新生儿科医生会诊时进入分娩室或手术室,复苏也不规范,时间为2006年5月-2007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758例。新法复苏组:指每一例分娩都有新生儿科医生在场,复苏采用第5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时间为2007年5月-2008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2347例。
1.3 方法.自2007年开始,每一例分娩,新生儿科医生都提前进入产房,手术室做好准备,每位新生儿科醫生都经过第五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数据X?检查。
2 结果
2007年5月-2008年4月新生窒息发病率较2006年5月-2007年4月新生儿窒息明显下降.x?=7.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窒息并发脑病的发病率下降 x?=4.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说明新法复苏技术效果更佳。
3讨论
3.1加强产儿科协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由母体娩出,开始完全自主呼吸,这是人生中一大转变,绝大多数新生儿都能顺利完成这个转变过程,大约10%新生儿需要帮助才能开始呼吸,1%左右新生儿需要强有力的复苏措施[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国内大约在5%-10%[3]。国外发达国家则为0.1-1%[4]。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近5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9%为出生时窒息 .主要死因为新生儿复苏技术欠佳所造成的脑损伤[5]。我院自2007年5月加强产儿科协作,每一例分娩新生儿科医生都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保证每次分娩都有操作熟练的复苏人员在场,高危妊娠,高年资儿科医生一起参与讨论,产前做好充分准备,窒息发生率5.72%降3.63%,窒息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
3.2加强培训,强调团队协作.我院至2007年后采用第5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对产科、儿科、麻醉科医护人员行全面培训。采取操作竞赛的方式使人人考核合格,并选出能手。在各种病理产科预估新生儿需要抢救时特别选派经验丰富的新生儿科医师参加分娩,产儿科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新版复苏方法.第5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提出:①多数窒息死亡并非因病,而是复苏不当。②流程图简明并强调评估,动作“快”和“序”,注意“*”号含义。③.应掌握技术要点:一人指令,呼吸道要畅通,刺激忌强,插管要快,适宜按压,控制用药,扎脐要晚,防倒评分。④.Apgar评分和窒息诊断的争议并不影响正确执行复苏指南.⑤在用氧和用药方面也有差别,新版教程在用氧方面推荐在复苏极端早产儿时减少高浓度氧的应用,与纯氧相比,空气能降低窒息新生儿病死率[6];用药方面:新近的研究表明肾上腺素不能在肺内的得到很好的吸收,所以新版教程以静脉给药为首选途径,并推荐其管内给药量是静脉给药量的3倍[1]。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培训存在问题和防治对策[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 ,7,(3):131-133.
[2] 叶鸿瑁译,虞人杰校,2005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 10(4) :224-227.
[3]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
[4] Soll R.Consensus and contreersy over resuscitation of newbron infant[J]Lancet,1999,354:4077.
[5] 美国儿科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新生儿窒息,第5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2,1-28,9-5.
[6] 朱佳骏,吴明远.新生儿复苏首选纯氧还是空气的Meta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