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执教,以情育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位五年级学生家长到学校来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当发现孩子的成绩下滑了,知道他上课经常萎靡不振时,当即怒形于色,当着老师的面,桌子拍得震天响,不仅严词责问,而且拳脚相加,幸亏老师加以阻止,使孩子才免受皮肉之苦。而孩子只是以泪洗面,就是不吭声。这位家长更是火冒三丈,大声说:“不上了,跟我回去!”拉着孩子就要走,我们赶紧阻拦。这位家长气呼呼地说:“我孩子上不上学与你们老师无关!”我立即回应道:“您先消消气,刚才你说错了,孩子上学不是与我们有关无关的问题,孩子上学是孩子应有的权利,我们任何人剥夺他的权利都是违法行为!”趁他发愣的当儿,我又说:“你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你这种教育方法不但无益于孩子的进步,而且有害他的身心健康!”见他有些松动,我继续说:“我想,他成绩下降,跟他上课无精打采有关,应弄清他上课为什么会这样?”我转向他的孩子:“你父亲是希望你能成人成才,刚才的行为只是恨铁不成钢,过火了点,你要理解你爸爸的心情。”这时孩子抽泣声更响了,边哭边委屈地说话了:“总不听人家讲理由,动不动就骂我……打我!”我望了望已平缓许多的家长,对孩子说:“上课时你为什么没有精神?”“他总是带人回来……打牌,要么电视看得很晚,吵得我无法入睡……”他大声哭了起来……
  情况清楚了,睡眠不足,引起了课堂上的精神不振,导致了成绩的下滑。事后,这位家长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老师,我太粗暴了!都怪我不好,平时只想到我自己……”我笑笑对他说:“培养一个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有权利,不是你给不给、愿不愿的问题,他们是受法律保护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棒打出人才’、‘棒打出孝子’的观点是错误的,要平等地对待他们,要让他们乐意跟你交流,要跟他们讲些道理,以真情来打动他们……”这位家长连连点头,并说:“以后我一定注意,谢谢你了,老师。”
  通过这一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离不开法律,离不开情感的沟通。
  一、依法执教,维护权益
  “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守法,即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会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伤害学生的心灵,而且自己也会在埋怨、指责、愤怒中受到更大的伤害。当学生下一次有不良表现时,你若仍未找到解决办法,除了埋怨、指责、愤怒之外依然别无它法,而与此同时,你已经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对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反感。接下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教育旋涡。比如,上面的事例,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可能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再如,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有的老师就罚抄课文;有的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就被罚站,被赶出教室,被老师在同学面前进行挖苦嘲讽。细细想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做法是不平常的。
  教师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学生,文明程度较以前大不一样。一些学生说老师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和学校的对立情绪加深。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教师的悲哀。然而,如果我们心中有了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学生,这种情况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从而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说教师要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另一方面,“依法执教”在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按照法律办事,合法权益就会得到充分的保证,这是我们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形势要求下,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更新观念,履行《教师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在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我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依据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从素质教育入手,不单单以考试成绩优劣评判学生,而是重在特长与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二、以情育人,以心塑心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面对活生生的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往往感情胜过理智。少年儿童时期,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可塑性强,易受情景感染,一句充满师爱、情真意切的话语,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心灵,只有用心去塑造。教师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用满腔的心血去浇灌那些幼苗,使它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如何实现以情育人、以心塑心呢?
  首先要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心理学上讲:“情感认同指的是在不同外刺激引起人们不同情感表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乐于接受影响。反之,对之无兴趣时,就不会产生影响,即使表面接受,也是不牢靠的。因此,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重视“情感认同”的作用;在教学中,深化情感体验,使思想工作人性化。感情是一种力量,它不仅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功能,而且有催化的作用。如能对学生投之以真挚的感情,就能激发他们真挚的信赖,从而让他们敞开自己心灵的窗户,真理的甘泉就会滋润他们的心田。投入的感情越多,得到的信任就越多。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做到爱护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常常出现在他们身边。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彼此之间消除心理隔阂,感情产生共鸣。与学生交谈情感真、语言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换来学生的诚心,真正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其次是要献出爱心,培养感情。有人说,爱是教育的桥梁;有人说,爱是照亮学生的蜡烛;也有人说,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爱的事业,创新型教育更是爱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感情参与。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平等,没有和谐、宽松的环境,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是基础的知识都难以掌握。爱是教育的源泉,关爱每个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没有差别就谈不上教育。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难道就是“差生”吗?我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能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以帮助;表现在不吝啬表扬,但每次表扬又不廉价;表现在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到我时时都在关注他们。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优就优在他对学生赋予强烈的爱。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学生是有类的,有反应快的,有反应慢的;有健康的,有残疾的,但充满爱心的教师都应把他们当“无类”去教,对他们一视同仁。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真正感到生活的温暖和生活的价值。这样,用教师的爱心去打动学生的真情,激起他们自尊、自强、自学的热情,从而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他们进步,使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班有一个叫赵彦青的孩子,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常年寄托在邻居家生活,久而久之往日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待人接物常常冷漠无情,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令同学难以接受。经过分析,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关爱的阳光。为此我每天就像朋友一样跟他交谈,对他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让他的烦恼有地方倾诉,帮他打开“心结”,让他不断保持健康、和谐的心理。并要求同学们每天负责做一件令他开心而有意义的事,让他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老师和同学也会像他的家人一样关爱他,有什么困难找大伙帮忙,有什么问题找大伙解决,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找大伙倾吐,让他真正融进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让他觉得有这么多人在关爱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是幸福的。此外,我还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时间以朋友身份带上几位同学到他那搞搞小“聚会”,并当着他的面跟他的父母通电话,把他的“闪光点”告诉他的父母,既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又让他的父母放心、安心。经过关爱阳光的普照,赵彦青那心灵的冰块渐渐融化了,他变得活泼向上了,变得热情开朗了。小家庭失落感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他脸上又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当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依法用情、用心去浇灌时,那么,未来的花朵——少年儿童一定会用更真的情、更纯的心,还你一片更明亮的晴空,领你进入神话般的美好心灵的新境界。
其他文献
在信息时代里,人们如何进行思维、学习和教学?对此皮亚杰给我们以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启迪。目前,我们的教学现状是多数教师和学生缺乏探究意识,不善于提问题,而且研究能力薄弱。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就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问题意识做基础  每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
摘 要: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途径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
摘 要: 随着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要讲述的美术作品,查找有关作品参考资料、作者资料,等等,从多方面讲述分析作品,让美术课堂变成形象生动的学习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一体,更加符合这样的原则。  关键词: 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
提起作文批改,所有的语文老师定会感慨万千。作文批改,是所有作业批改中耗时最长,强度最大,但又往往是效果最不佳的一项劳动。老师辛辛苦苦地修改,评定,打分,印刷或诵读范文;学生看一看分数,瞥一眼评语,翻一翻范文,下次作文时依旧犯同样的错误。对此,许多专家、先行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力图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评改作文的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就是指导学生,放手让学生互评互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因为年代久远,字词复杂,不易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特殊句式,内容繁多,难以掌握。想在短时间内既记得深刻,又学得轻松,更不是件易事。  因此,我在叙事类文言文的教学中采用活动式教学法,学生既轻松又愉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活动式教学法的定义  即要求学生把文言故事搬上舞台,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策划、表演、写作等的教学方法。  二、运用活动式教学法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从它的提出到它的理论内涵都体现了唯物史观,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
摘 要: 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获得解放与独立,在整个独立战争过程中,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战争中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胜负上,鲜有人注意到北美的原始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处境。北美大陆本来是他们的家园,在战争过程印第安人是如何对待战争双方?北美外来殖民地人民用战争手段从英国人手中赢得了独立,但是,北美原始土著的印第安人又赢得了什么?本文对美国独立战争对印第安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美
摘 要: 苏轼的词向来以豪放著称,而其婉约词作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所表现的淡雅真挚的情感和所创造的“以雅为美”的意境来探讨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关键词: “以雅为美” 苏轼婉约词 特点    宋代的胡寅在《酒边集序》中提到苏轼时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
摘 要: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提供几种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扣重难点问,抓好时机问;由浅入深问,拿捏高度问;不拘一格问,因人而异问;时光推移问,满足需求问;激发想象问,培养情操问。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随着素质教育旗帜的高扬,旧有的“填鸭式”的方法越来越不被广大一线教师采用,而是加强师生互动,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启发式、讲授式、诵读式、多媒体式、自学与辅导结合式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而具体的:在一个班级中,怎样营造良好的氛围,怎样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对待问题学生,这都是班主任要面临的一个个考验。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强调通过对“细节”的处理,抓住教育契机,实现对班级的管理。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细节 “关注细节”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同样,教育活动中一些不可忽视的细节也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可以折射一个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可以反映一个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