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位五年级学生家长到学校来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当发现孩子的成绩下滑了,知道他上课经常萎靡不振时,当即怒形于色,当着老师的面,桌子拍得震天响,不仅严词责问,而且拳脚相加,幸亏老师加以阻止,使孩子才免受皮肉之苦。而孩子只是以泪洗面,就是不吭声。这位家长更是火冒三丈,大声说:“不上了,跟我回去!”拉着孩子就要走,我们赶紧阻拦。这位家长气呼呼地说:“我孩子上不上学与你们老师无关!”我立即回应道:“您先消消气,刚才你说错了,孩子上学不是与我们有关无关的问题,孩子上学是孩子应有的权利,我们任何人剥夺他的权利都是违法行为!”趁他发愣的当儿,我又说:“你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你这种教育方法不但无益于孩子的进步,而且有害他的身心健康!”见他有些松动,我继续说:“我想,他成绩下降,跟他上课无精打采有关,应弄清他上课为什么会这样?”我转向他的孩子:“你父亲是希望你能成人成才,刚才的行为只是恨铁不成钢,过火了点,你要理解你爸爸的心情。”这时孩子抽泣声更响了,边哭边委屈地说话了:“总不听人家讲理由,动不动就骂我……打我!”我望了望已平缓许多的家长,对孩子说:“上课时你为什么没有精神?”“他总是带人回来……打牌,要么电视看得很晚,吵得我无法入睡……”他大声哭了起来……
情况清楚了,睡眠不足,引起了课堂上的精神不振,导致了成绩的下滑。事后,这位家长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老师,我太粗暴了!都怪我不好,平时只想到我自己……”我笑笑对他说:“培养一个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有权利,不是你给不给、愿不愿的问题,他们是受法律保护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棒打出人才’、‘棒打出孝子’的观点是错误的,要平等地对待他们,要让他们乐意跟你交流,要跟他们讲些道理,以真情来打动他们……”这位家长连连点头,并说:“以后我一定注意,谢谢你了,老师。”
通过这一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离不开法律,离不开情感的沟通。
一、依法执教,维护权益
“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守法,即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会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伤害学生的心灵,而且自己也会在埋怨、指责、愤怒中受到更大的伤害。当学生下一次有不良表现时,你若仍未找到解决办法,除了埋怨、指责、愤怒之外依然别无它法,而与此同时,你已经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对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反感。接下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教育旋涡。比如,上面的事例,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可能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再如,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有的老师就罚抄课文;有的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就被罚站,被赶出教室,被老师在同学面前进行挖苦嘲讽。细细想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做法是不平常的。
教师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学生,文明程度较以前大不一样。一些学生说老师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和学校的对立情绪加深。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教师的悲哀。然而,如果我们心中有了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学生,这种情况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从而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说教师要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另一方面,“依法执教”在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按照法律办事,合法权益就会得到充分的保证,这是我们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形势要求下,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更新观念,履行《教师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在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我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依据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从素质教育入手,不单单以考试成绩优劣评判学生,而是重在特长与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二、以情育人,以心塑心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面对活生生的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往往感情胜过理智。少年儿童时期,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可塑性强,易受情景感染,一句充满师爱、情真意切的话语,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心灵,只有用心去塑造。教师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用满腔的心血去浇灌那些幼苗,使它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如何实现以情育人、以心塑心呢?
首先要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心理学上讲:“情感认同指的是在不同外刺激引起人们不同情感表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乐于接受影响。反之,对之无兴趣时,就不会产生影响,即使表面接受,也是不牢靠的。因此,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重视“情感认同”的作用;在教学中,深化情感体验,使思想工作人性化。感情是一种力量,它不仅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功能,而且有催化的作用。如能对学生投之以真挚的感情,就能激发他们真挚的信赖,从而让他们敞开自己心灵的窗户,真理的甘泉就会滋润他们的心田。投入的感情越多,得到的信任就越多。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做到爱护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常常出现在他们身边。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彼此之间消除心理隔阂,感情产生共鸣。与学生交谈情感真、语言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换来学生的诚心,真正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其次是要献出爱心,培养感情。有人说,爱是教育的桥梁;有人说,爱是照亮学生的蜡烛;也有人说,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爱的事业,创新型教育更是爱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感情参与。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平等,没有和谐、宽松的环境,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是基础的知识都难以掌握。爱是教育的源泉,关爱每个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没有差别就谈不上教育。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难道就是“差生”吗?我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能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以帮助;表现在不吝啬表扬,但每次表扬又不廉价;表现在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到我时时都在关注他们。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优就优在他对学生赋予强烈的爱。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学生是有类的,有反应快的,有反应慢的;有健康的,有残疾的,但充满爱心的教师都应把他们当“无类”去教,对他们一视同仁。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真正感到生活的温暖和生活的价值。这样,用教师的爱心去打动学生的真情,激起他们自尊、自强、自学的热情,从而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他们进步,使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班有一个叫赵彦青的孩子,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常年寄托在邻居家生活,久而久之往日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待人接物常常冷漠无情,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令同学难以接受。经过分析,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关爱的阳光。为此我每天就像朋友一样跟他交谈,对他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让他的烦恼有地方倾诉,帮他打开“心结”,让他不断保持健康、和谐的心理。并要求同学们每天负责做一件令他开心而有意义的事,让他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老师和同学也会像他的家人一样关爱他,有什么困难找大伙帮忙,有什么问题找大伙解决,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找大伙倾吐,让他真正融进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让他觉得有这么多人在关爱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是幸福的。此外,我还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时间以朋友身份带上几位同学到他那搞搞小“聚会”,并当着他的面跟他的父母通电话,把他的“闪光点”告诉他的父母,既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又让他的父母放心、安心。经过关爱阳光的普照,赵彦青那心灵的冰块渐渐融化了,他变得活泼向上了,变得热情开朗了。小家庭失落感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他脸上又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当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依法用情、用心去浇灌时,那么,未来的花朵——少年儿童一定会用更真的情、更纯的心,还你一片更明亮的晴空,领你进入神话般的美好心灵的新境界。
情况清楚了,睡眠不足,引起了课堂上的精神不振,导致了成绩的下滑。事后,这位家长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老师,我太粗暴了!都怪我不好,平时只想到我自己……”我笑笑对他说:“培养一个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有权利,不是你给不给、愿不愿的问题,他们是受法律保护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棒打出人才’、‘棒打出孝子’的观点是错误的,要平等地对待他们,要让他们乐意跟你交流,要跟他们讲些道理,以真情来打动他们……”这位家长连连点头,并说:“以后我一定注意,谢谢你了,老师。”
通过这一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离不开法律,离不开情感的沟通。
一、依法执教,维护权益
“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守法,即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会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伤害学生的心灵,而且自己也会在埋怨、指责、愤怒中受到更大的伤害。当学生下一次有不良表现时,你若仍未找到解决办法,除了埋怨、指责、愤怒之外依然别无它法,而与此同时,你已经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对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反感。接下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教育旋涡。比如,上面的事例,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可能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再如,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有的老师就罚抄课文;有的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就被罚站,被赶出教室,被老师在同学面前进行挖苦嘲讽。细细想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做法是不平常的。
教师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学生,文明程度较以前大不一样。一些学生说老师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和学校的对立情绪加深。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教师的悲哀。然而,如果我们心中有了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学生,这种情况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从而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说教师要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另一方面,“依法执教”在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按照法律办事,合法权益就会得到充分的保证,这是我们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形势要求下,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更新观念,履行《教师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在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我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依据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从素质教育入手,不单单以考试成绩优劣评判学生,而是重在特长与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二、以情育人,以心塑心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面对活生生的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往往感情胜过理智。少年儿童时期,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可塑性强,易受情景感染,一句充满师爱、情真意切的话语,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心灵,只有用心去塑造。教师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用满腔的心血去浇灌那些幼苗,使它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如何实现以情育人、以心塑心呢?
首先要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心理学上讲:“情感认同指的是在不同外刺激引起人们不同情感表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乐于接受影响。反之,对之无兴趣时,就不会产生影响,即使表面接受,也是不牢靠的。因此,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重视“情感认同”的作用;在教学中,深化情感体验,使思想工作人性化。感情是一种力量,它不仅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功能,而且有催化的作用。如能对学生投之以真挚的感情,就能激发他们真挚的信赖,从而让他们敞开自己心灵的窗户,真理的甘泉就会滋润他们的心田。投入的感情越多,得到的信任就越多。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做到爱护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常常出现在他们身边。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彼此之间消除心理隔阂,感情产生共鸣。与学生交谈情感真、语言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换来学生的诚心,真正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其次是要献出爱心,培养感情。有人说,爱是教育的桥梁;有人说,爱是照亮学生的蜡烛;也有人说,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爱的事业,创新型教育更是爱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感情参与。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平等,没有和谐、宽松的环境,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是基础的知识都难以掌握。爱是教育的源泉,关爱每个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没有差别就谈不上教育。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难道就是“差生”吗?我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能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以帮助;表现在不吝啬表扬,但每次表扬又不廉价;表现在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到我时时都在关注他们。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优就优在他对学生赋予强烈的爱。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学生是有类的,有反应快的,有反应慢的;有健康的,有残疾的,但充满爱心的教师都应把他们当“无类”去教,对他们一视同仁。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真正感到生活的温暖和生活的价值。这样,用教师的爱心去打动学生的真情,激起他们自尊、自强、自学的热情,从而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他们进步,使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班有一个叫赵彦青的孩子,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常年寄托在邻居家生活,久而久之往日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待人接物常常冷漠无情,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令同学难以接受。经过分析,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关爱的阳光。为此我每天就像朋友一样跟他交谈,对他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让他的烦恼有地方倾诉,帮他打开“心结”,让他不断保持健康、和谐的心理。并要求同学们每天负责做一件令他开心而有意义的事,让他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老师和同学也会像他的家人一样关爱他,有什么困难找大伙帮忙,有什么问题找大伙解决,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找大伙倾吐,让他真正融进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让他觉得有这么多人在关爱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是幸福的。此外,我还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时间以朋友身份带上几位同学到他那搞搞小“聚会”,并当着他的面跟他的父母通电话,把他的“闪光点”告诉他的父母,既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又让他的父母放心、安心。经过关爱阳光的普照,赵彦青那心灵的冰块渐渐融化了,他变得活泼向上了,变得热情开朗了。小家庭失落感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他脸上又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当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依法用情、用心去浇灌时,那么,未来的花朵——少年儿童一定会用更真的情、更纯的心,还你一片更明亮的晴空,领你进入神话般的美好心灵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