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31日,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黄维,驾车昼夜兼程1200公里,赶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抗疫前线的新闻刷屏,网友们称他是“最美逆行的孤胆英雄”。
黄维“千里走单骑”,逆向而行!到达武汉后,他随即加入了一个特殊的集体——“抗疫最强兄弟连”,与战友们一起投入战斗!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他身为医生的妻子孟丽君也走到了当地抗疫前线……
给妻子留下一封信:一个人远征最特殊的川军
2020年1月28日下午,黄维在“医学影像学习交流群”里看到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的求助信息:愿意支援武汉放射医学的同仁,麻烦报上姓名、医院和职称,我们科室医生整夜在加班,快扛不住了。
黄维和妻子孟丽君都是医生。当四川省前两批救援队援鄂时,黄维就想参加。看到这条求助信息后,他很快报名并上传了相关证件。江夏区中医院韩劲松院长给他打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当时,武汉封城,去武汉的高速公路已封,韩院长与黄维“约法三章”后,答应给他办理赴鄂的相关手续。
当晚,黄维回家激动地告诉妻子,正患感冒的孟丽君并没在意,她觉得像丈夫这样的“散兵游勇”多半是去不成的,去了怕也会被挡在入城的大门外。她还说自己也报名参加医院抗疫先锋队了。黄维一愣,点头:“好吧,老婆,我们一起上战场。”
38岁的黄维是四川省古蔺县人,父亲是乡村中医,母亲务农,他还有个弟弟。2002年,黄维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通过招考进了大邑县沙渠镇卫生院,当了放射科医生。孟丽君家在沙渠镇,成都卫校毕业后进入沙渠镇卫生院当护士。孟丽君对来自外地的黄维格外关心,常从家里拿来土特产,或做一顿好饭菜,给黄维改善生活。
当时乡镇卫生院医资匮乏,值夜班是常事,黄维常常主动顶上去,成为卫生院的业务尖子。2003年,“非典”肆虐,黄维第一个申请上了前线。孟丽君问他怕不怕,黄维说:“害怕是有的,但总得有人上!”
两人相爱了,并相互激励。2005年,黄维考进韩场镇公立卫生院。2006年12月,黄维和孟丽君结婚。2008年初,孟丽君也考进大邑县中医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黄维就进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参与伤员抢救工作。当时,孟丽君父母住的乡下土坯屋损毁严重,孟丽君对丈夫说先救救自己吧,黄维说:“我们只是房子受了损,人安然无恙。灾难面前,救人要紧!”
黄维在灾区医院夜以继日地工作。抗灾归来,他二话不说就给岳父母修建房子。
黄维和妻子养育了兩个儿子。大儿子黄博11岁,是个足球苗子,2019年7月入选四川省少年足球队,在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就读;二儿子黄策4岁,跟着外婆在沙渠上幼儿园。一家四口,分散四地。
2019年秋,黄维应聘到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当放射科医生,2020年1月又招考到成都市肛肠专科医院。就在他准备2月1日去成都上班之际,全国打响了新冠肺炎阻击战,他当即以个人名义报名前去武汉。
1月31日傍晚7点,黄维收到江夏区中医院发来的援鄂证明,怕两边父母担心,没有告诉他们。他给妻子打电话,孟丽君正在医院值班,没接电话。于是,他在笔记本上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老婆:我告诉过韩院长一拿到证明就立即出发。在这个时候,我希望你能理解,钟老爷子84岁了还冲在抗疫的最前线,我倒过来还比他小十岁,有什么理由不去?
这次出行,我可能是四川最特殊的一个人的医疗队,也许是四川进入武汉的唯一的一个医学影像医师。我想背后有你和两个儿子的支持,我是浑身充满力量,也是为儿子做了一个榜样。
我向你表态: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安全回来,也请你照顾好你自己,你也冲在一线,保重!
爱您的老公黄维”
写完信,黄维抱了抱两个儿子,叮嘱他们:“听妈妈的话,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黄博从爸爸给妈妈写的信中明白了他要做什么,问:“爸爸,你真的要去吗?”黄维头也不回地说:“你希望爸爸成为一个懦夫吗?”说完,黄维走下楼,发动汽车,背后传来两个儿子的呼喊。
来到沙渠的街上,黄维买了三袋尿不湿,在朋友圈里发了条消息:“一个人远征,也许我是最特殊的川军。”随后,他发动汽车,出发了。
铁血孤胆“千里走单骑”:背后有放不下的牵挂
1月31日晚上10点,孟丽君加班后回到家,看到丈夫给她写的信,眼眶湿润了。两个儿子围上来,眼泪汪汪地抢着告密:“妈妈,爸爸去武汉了。”
孟丽君父母过来拉开两个孩子,叹息着对女儿说:“武汉都封城了,别人往外走,黄维却往里走。丽君,你赶紧给黄维打电话,劝他回来。”
孟丽君何尝不想把丈夫留在家乡。站在医生的角度,她支持丈夫的壮举,然而作为妻子,她又为丈夫担忧,但她更知丈夫的秉性,一贯说一不二,勇于担当,“非典”时如此,汶川地震时也是如此。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孟丽君就预感到只要有机会,黄维又会冲在前面;但没想到的是,这次没有机会,黄维却自己创造机会,上了抗疫前线——即使前面凶险丛生,他总是向险而行!
孟丽君最懂丈夫。她把笔记本揣在包里,拭去两个儿子脸上的泪,坐在沙发上,对两个儿子说:“爸爸去武汉‘打仗’,我们要支持他,不能给他添乱。你们要向爸爸学习,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在她的安慰下,两个儿子止住哭声,懂事地点点头。
孟丽君又开始宽慰父母:“爸,妈,国难当头,我们做医生的不冲在前面,谁去呢?黄维会懂得保护自己的。”父母在女儿的一番劝说下稍感宽心。
随后,孟丽君黄维发了一条微信:
“从非典到汶川地震,再到这次新冠肺炎,你都义无反顾地冲到前线。我知道你是一个敢说敢做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的真英雄!在服务区下车一定要戴好口罩、洗手、注意安全。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是医生,是你的妻子,也是你的战友,我懂你!” 发完这条微信,孟丽君脸上流满了泪水。
妻子发的这条微信,黄维当时并没有看到。
从沙渠街上开车出发,黄维还没开出多远,电话就响了起来,一个朋友打来电话:“你疯了,你知道武汉现在的形势有多严峻吗?”黄维说:“大丈夫为国赴难义不容辞,我回来慢慢给你解释。”
黄维一连接了几个亲友的电话,就不准备再接电话了。这时老家弟弟打来电话:“哥,妈让你小心一点。”说完弟弟就挂了电话,没让父母接电话。
泪水不争气地涌了出来,黄维边开车边哭。
晚上9时许,黄维奔驰在沪渝高速上,同行的车越来越少,而反向的车道上车流如织,黄维知道自己离家越来越远,离武汉越来越近了。
黄维一路狂奔8个小时。2月1日凌晨4点,在湖北恩施服务区,他再也撑不住了,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6点,他被来往车辆吵醒,于是开车继续赶路,开了30多公里,一辆湖南牌照的车开到前面,司机摇下车窗朝他挥手大喊:“走反了,回成都要调头。”黄维也摇下车窗朝他喊:“我去武汉!”
中午12點,在泸渝高速江夏出口,一辆警车拦住了黄维的去路,值勤民警和医务人员对黄维进行了检查,问:“你去武汉干什么?”
黄维拿出一张打印的援鄂证明。交警向黄维敬了个礼,眼里闪耀着泪花:“多注意安全啊!”
这时,黄维的电话响起,江夏区中医院放射科主任给他打来劝返电话,主任在电话里说自己已被医学隔离观察,抗疫前线有不可预知的风险,让他考虑好,现在回去还来得及。主任的关心让黄维感动万分,但抗疫形势危急,将士出征岂有不战而归的道理!他一踩油门,向江夏区中医院急驰。
黄维看到妻子发来的微信,已是2月1日下午1点,他开车到了江夏区中医院大门外。他不敢给妻子打电话,怕忍不住流泪。他拿出手机对着医院大楼拍了张照片发在朋友圈,算给亲友们报平安。
一直关注丈夫动态的孟丽君看到黄维朋友圈的照片,立马给他打来电话。黄维向妻子报了平安,之后隔空立正,敬了个军礼,激动地在电话里对妻子说:“保证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黄维又想起自己老家的父母和弟弟,现在该给他们打个电话了。弟弟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当了水电工,兄弟俩先后结婚生子。父母都60多岁了,母亲在镇上给弟弟带孩子,父亲仍在乡下种地行医。大邑县距古蔺老家有500公里,黄维没买车以前,往返就得两天,买车后,跑一趟要花近2000元,母亲心疼儿子花钱,对黄维说:“我在镇上给你弟弟带娃,你爸一个人在乡下,你拖家带口跑一趟也难得聚拢,妈妈想你了,就跟你视频吧。”一年到头除了春节,一家人难得有团聚的时间。
电话是父亲接的:“儿子,你想做的事,放手去做吧,你妈也不是一根筋,我已做通了她的工作。”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黄维再次感动落泪。
抗疫大战当前,没有时间儿女情长,黄维擦干眼泪,进入江夏区中医院大楼。
融入“抗疫最强兄弟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黄维上楼到韩院长办公室报到:“院长,请您立即给我分派任务!”韩院长对火速赶来增援的黄维表示感谢,递给他两袋预防病毒感染的中药冲剂,关心地说:“长途跋涉太疲惫了,你先好好休息一下,有什么困难打电话给我。”
黄维铿锵有力地回答:“我身体很好,我是来武汉支援抗疫的,不给你们添麻烦。”韩院长感慨不已:“好,你今天下午先接受安全培训,明天就上班。”韩院长再次提醒黄维:“不要冲得太凶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保护好自己,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救更多的病人。”黄维郑重地点头。
当天下午,黄维认真地接受了安全培训。
2月2日早上8点,黄维穿上防护服,走上了工作岗位。他负责CT诊片工作。江夏区中医院已超负荷运行一个多月,随着疫情加重,放射科又承担了两家社区医院的诊片工作,平均每个医生每天工作20个小时。放射科34岁的女医生李孝德已怀孕三个月,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与同科室的男医生一起加班。黄维深知在这样高危的情况下,带着身孕工作是多么危险;还有科室的年轻医生艾继涛,他把自己的休息时间让给了同事,已连续工作25天。一天中午,他坐在凳子上把脚放在纸箱上,一打盹就睡着了。困了,大家吼一声:“抗疫最强兄弟连,加油!”大家用这种方式振奋精神。
黄维很快融入“抗疫最强兄弟连”这个特殊的集体。看着战友们玩命地与新冠病毒赛跑,争时间抢救病人,黄维既感动又心疼。他对大家说:“你们挺不住了,先休息一会儿,我是生力军我来!”黄维的到来,稍稍让战友们缓解了压力。大家商量后,让李孝德每天多了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黄维和三个医生负责CT诊片工作,他熟练掌握新设备的操作后,很快进入“战斗”状态,每天能出80份诊断报告。要做出精准的诊断报告,光是每个病人平均就得分析700余份单片,一天下来要看5万多张单片。黄维眼睛刺得又涩又痛,又不能用手去揉,实在撑不下去了,他就努力眨眨眼。
为了防止感染,穿脱防护服都要很长时间,黄维中途不喝开水,不上厕所。晚上,黄维回到隔离酒店的单间,给妻子视频报平安,问候儿子。
2月5日晚,黄维下班后看手机新闻,知道四川省大邑县也出现疫情。他给朋友打电话,才知道妻子也上了抗疫前线,两个儿子待在镇上岳父母家,妻子一周只能回镇上看望一次。他眼泪“刷”地涌了出来。自“出征”以来,这是他第三次流泪。
当晚,黄维和妻子视频,责怪为什么不告诉他。孟丽君说:“你在抗疫最前线,风险大,我怕你担心。老公,我这是大后方,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大儿子黄博很懂事,他牢牢地记住爸爸出发时说的不能做“懦夫”的话。爸爸走后,妈妈又在县城抗击疫情,他主动照顾4岁的弟弟,当弟弟哭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他就对弟弟讲:爸爸妈妈在救人!我们都是男子汉,不能拖爸爸妈妈的后腿。
2月8日,元宵节,“兄弟连”的战友特意给了黄维这个“刀锋战士”不加班的特例。当天下午5点,黄维下班后回到酒店的隔离房间,透过房间的玻璃窗,看着繁华的都市大街空无一人,黄维莫名地心痛。他暗暗决定:抗疫不结束,就绝不回家!
晚上,黄维与妻子视频时,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孟丽君心中也激荡着豪情:“老公,你同意我加入你们的兄弟连吗?”黄维不假思索地说:“只要你能过了父母和儿子这一关,我欢迎你来。”
黄维哽咽着对妻子说:“老婆,等抗疫结束,我们一定要一起好好地陪陪孩子和爸妈。”
视频里,孟丽君含泪笑了:“老公,我等着。”
编辑/胡平
黄维“千里走单骑”,逆向而行!到达武汉后,他随即加入了一个特殊的集体——“抗疫最强兄弟连”,与战友们一起投入战斗!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他身为医生的妻子孟丽君也走到了当地抗疫前线……
给妻子留下一封信:一个人远征最特殊的川军
2020年1月28日下午,黄维在“医学影像学习交流群”里看到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的求助信息:愿意支援武汉放射医学的同仁,麻烦报上姓名、医院和职称,我们科室医生整夜在加班,快扛不住了。
黄维和妻子孟丽君都是医生。当四川省前两批救援队援鄂时,黄维就想参加。看到这条求助信息后,他很快报名并上传了相关证件。江夏区中医院韩劲松院长给他打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当时,武汉封城,去武汉的高速公路已封,韩院长与黄维“约法三章”后,答应给他办理赴鄂的相关手续。
当晚,黄维回家激动地告诉妻子,正患感冒的孟丽君并没在意,她觉得像丈夫这样的“散兵游勇”多半是去不成的,去了怕也会被挡在入城的大门外。她还说自己也报名参加医院抗疫先锋队了。黄维一愣,点头:“好吧,老婆,我们一起上战场。”
38岁的黄维是四川省古蔺县人,父亲是乡村中医,母亲务农,他还有个弟弟。2002年,黄维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通过招考进了大邑县沙渠镇卫生院,当了放射科医生。孟丽君家在沙渠镇,成都卫校毕业后进入沙渠镇卫生院当护士。孟丽君对来自外地的黄维格外关心,常从家里拿来土特产,或做一顿好饭菜,给黄维改善生活。
当时乡镇卫生院医资匮乏,值夜班是常事,黄维常常主动顶上去,成为卫生院的业务尖子。2003年,“非典”肆虐,黄维第一个申请上了前线。孟丽君问他怕不怕,黄维说:“害怕是有的,但总得有人上!”
两人相爱了,并相互激励。2005年,黄维考进韩场镇公立卫生院。2006年12月,黄维和孟丽君结婚。2008年初,孟丽君也考进大邑县中医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黄维就进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参与伤员抢救工作。当时,孟丽君父母住的乡下土坯屋损毁严重,孟丽君对丈夫说先救救自己吧,黄维说:“我们只是房子受了损,人安然无恙。灾难面前,救人要紧!”
黄维在灾区医院夜以继日地工作。抗灾归来,他二话不说就给岳父母修建房子。
黄维和妻子养育了兩个儿子。大儿子黄博11岁,是个足球苗子,2019年7月入选四川省少年足球队,在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就读;二儿子黄策4岁,跟着外婆在沙渠上幼儿园。一家四口,分散四地。
2019年秋,黄维应聘到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当放射科医生,2020年1月又招考到成都市肛肠专科医院。就在他准备2月1日去成都上班之际,全国打响了新冠肺炎阻击战,他当即以个人名义报名前去武汉。
1月31日傍晚7点,黄维收到江夏区中医院发来的援鄂证明,怕两边父母担心,没有告诉他们。他给妻子打电话,孟丽君正在医院值班,没接电话。于是,他在笔记本上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老婆:我告诉过韩院长一拿到证明就立即出发。在这个时候,我希望你能理解,钟老爷子84岁了还冲在抗疫的最前线,我倒过来还比他小十岁,有什么理由不去?
这次出行,我可能是四川最特殊的一个人的医疗队,也许是四川进入武汉的唯一的一个医学影像医师。我想背后有你和两个儿子的支持,我是浑身充满力量,也是为儿子做了一个榜样。
我向你表态: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安全回来,也请你照顾好你自己,你也冲在一线,保重!
爱您的老公黄维”
写完信,黄维抱了抱两个儿子,叮嘱他们:“听妈妈的话,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黄博从爸爸给妈妈写的信中明白了他要做什么,问:“爸爸,你真的要去吗?”黄维头也不回地说:“你希望爸爸成为一个懦夫吗?”说完,黄维走下楼,发动汽车,背后传来两个儿子的呼喊。
来到沙渠的街上,黄维买了三袋尿不湿,在朋友圈里发了条消息:“一个人远征,也许我是最特殊的川军。”随后,他发动汽车,出发了。
铁血孤胆“千里走单骑”:背后有放不下的牵挂
1月31日晚上10点,孟丽君加班后回到家,看到丈夫给她写的信,眼眶湿润了。两个儿子围上来,眼泪汪汪地抢着告密:“妈妈,爸爸去武汉了。”
孟丽君父母过来拉开两个孩子,叹息着对女儿说:“武汉都封城了,别人往外走,黄维却往里走。丽君,你赶紧给黄维打电话,劝他回来。”
孟丽君何尝不想把丈夫留在家乡。站在医生的角度,她支持丈夫的壮举,然而作为妻子,她又为丈夫担忧,但她更知丈夫的秉性,一贯说一不二,勇于担当,“非典”时如此,汶川地震时也是如此。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孟丽君就预感到只要有机会,黄维又会冲在前面;但没想到的是,这次没有机会,黄维却自己创造机会,上了抗疫前线——即使前面凶险丛生,他总是向险而行!
孟丽君最懂丈夫。她把笔记本揣在包里,拭去两个儿子脸上的泪,坐在沙发上,对两个儿子说:“爸爸去武汉‘打仗’,我们要支持他,不能给他添乱。你们要向爸爸学习,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在她的安慰下,两个儿子止住哭声,懂事地点点头。
孟丽君又开始宽慰父母:“爸,妈,国难当头,我们做医生的不冲在前面,谁去呢?黄维会懂得保护自己的。”父母在女儿的一番劝说下稍感宽心。
随后,孟丽君黄维发了一条微信:
“从非典到汶川地震,再到这次新冠肺炎,你都义无反顾地冲到前线。我知道你是一个敢说敢做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的真英雄!在服务区下车一定要戴好口罩、洗手、注意安全。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是医生,是你的妻子,也是你的战友,我懂你!” 发完这条微信,孟丽君脸上流满了泪水。
妻子发的这条微信,黄维当时并没有看到。
从沙渠街上开车出发,黄维还没开出多远,电话就响了起来,一个朋友打来电话:“你疯了,你知道武汉现在的形势有多严峻吗?”黄维说:“大丈夫为国赴难义不容辞,我回来慢慢给你解释。”
黄维一连接了几个亲友的电话,就不准备再接电话了。这时老家弟弟打来电话:“哥,妈让你小心一点。”说完弟弟就挂了电话,没让父母接电话。
泪水不争气地涌了出来,黄维边开车边哭。
晚上9时许,黄维奔驰在沪渝高速上,同行的车越来越少,而反向的车道上车流如织,黄维知道自己离家越来越远,离武汉越来越近了。
黄维一路狂奔8个小时。2月1日凌晨4点,在湖北恩施服务区,他再也撑不住了,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6点,他被来往车辆吵醒,于是开车继续赶路,开了30多公里,一辆湖南牌照的车开到前面,司机摇下车窗朝他挥手大喊:“走反了,回成都要调头。”黄维也摇下车窗朝他喊:“我去武汉!”
中午12點,在泸渝高速江夏出口,一辆警车拦住了黄维的去路,值勤民警和医务人员对黄维进行了检查,问:“你去武汉干什么?”
黄维拿出一张打印的援鄂证明。交警向黄维敬了个礼,眼里闪耀着泪花:“多注意安全啊!”
这时,黄维的电话响起,江夏区中医院放射科主任给他打来劝返电话,主任在电话里说自己已被医学隔离观察,抗疫前线有不可预知的风险,让他考虑好,现在回去还来得及。主任的关心让黄维感动万分,但抗疫形势危急,将士出征岂有不战而归的道理!他一踩油门,向江夏区中医院急驰。
黄维看到妻子发来的微信,已是2月1日下午1点,他开车到了江夏区中医院大门外。他不敢给妻子打电话,怕忍不住流泪。他拿出手机对着医院大楼拍了张照片发在朋友圈,算给亲友们报平安。
一直关注丈夫动态的孟丽君看到黄维朋友圈的照片,立马给他打来电话。黄维向妻子报了平安,之后隔空立正,敬了个军礼,激动地在电话里对妻子说:“保证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黄维又想起自己老家的父母和弟弟,现在该给他们打个电话了。弟弟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当了水电工,兄弟俩先后结婚生子。父母都60多岁了,母亲在镇上给弟弟带孩子,父亲仍在乡下种地行医。大邑县距古蔺老家有500公里,黄维没买车以前,往返就得两天,买车后,跑一趟要花近2000元,母亲心疼儿子花钱,对黄维说:“我在镇上给你弟弟带娃,你爸一个人在乡下,你拖家带口跑一趟也难得聚拢,妈妈想你了,就跟你视频吧。”一年到头除了春节,一家人难得有团聚的时间。
电话是父亲接的:“儿子,你想做的事,放手去做吧,你妈也不是一根筋,我已做通了她的工作。”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黄维再次感动落泪。
抗疫大战当前,没有时间儿女情长,黄维擦干眼泪,进入江夏区中医院大楼。
融入“抗疫最强兄弟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黄维上楼到韩院长办公室报到:“院长,请您立即给我分派任务!”韩院长对火速赶来增援的黄维表示感谢,递给他两袋预防病毒感染的中药冲剂,关心地说:“长途跋涉太疲惫了,你先好好休息一下,有什么困难打电话给我。”
黄维铿锵有力地回答:“我身体很好,我是来武汉支援抗疫的,不给你们添麻烦。”韩院长感慨不已:“好,你今天下午先接受安全培训,明天就上班。”韩院长再次提醒黄维:“不要冲得太凶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保护好自己,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救更多的病人。”黄维郑重地点头。
当天下午,黄维认真地接受了安全培训。
2月2日早上8点,黄维穿上防护服,走上了工作岗位。他负责CT诊片工作。江夏区中医院已超负荷运行一个多月,随着疫情加重,放射科又承担了两家社区医院的诊片工作,平均每个医生每天工作20个小时。放射科34岁的女医生李孝德已怀孕三个月,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与同科室的男医生一起加班。黄维深知在这样高危的情况下,带着身孕工作是多么危险;还有科室的年轻医生艾继涛,他把自己的休息时间让给了同事,已连续工作25天。一天中午,他坐在凳子上把脚放在纸箱上,一打盹就睡着了。困了,大家吼一声:“抗疫最强兄弟连,加油!”大家用这种方式振奋精神。
黄维很快融入“抗疫最强兄弟连”这个特殊的集体。看着战友们玩命地与新冠病毒赛跑,争时间抢救病人,黄维既感动又心疼。他对大家说:“你们挺不住了,先休息一会儿,我是生力军我来!”黄维的到来,稍稍让战友们缓解了压力。大家商量后,让李孝德每天多了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黄维和三个医生负责CT诊片工作,他熟练掌握新设备的操作后,很快进入“战斗”状态,每天能出80份诊断报告。要做出精准的诊断报告,光是每个病人平均就得分析700余份单片,一天下来要看5万多张单片。黄维眼睛刺得又涩又痛,又不能用手去揉,实在撑不下去了,他就努力眨眨眼。
为了防止感染,穿脱防护服都要很长时间,黄维中途不喝开水,不上厕所。晚上,黄维回到隔离酒店的单间,给妻子视频报平安,问候儿子。
2月5日晚,黄维下班后看手机新闻,知道四川省大邑县也出现疫情。他给朋友打电话,才知道妻子也上了抗疫前线,两个儿子待在镇上岳父母家,妻子一周只能回镇上看望一次。他眼泪“刷”地涌了出来。自“出征”以来,这是他第三次流泪。
当晚,黄维和妻子视频,责怪为什么不告诉他。孟丽君说:“你在抗疫最前线,风险大,我怕你担心。老公,我这是大后方,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大儿子黄博很懂事,他牢牢地记住爸爸出发时说的不能做“懦夫”的话。爸爸走后,妈妈又在县城抗击疫情,他主动照顾4岁的弟弟,当弟弟哭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他就对弟弟讲:爸爸妈妈在救人!我们都是男子汉,不能拖爸爸妈妈的后腿。
2月8日,元宵节,“兄弟连”的战友特意给了黄维这个“刀锋战士”不加班的特例。当天下午5点,黄维下班后回到酒店的隔离房间,透过房间的玻璃窗,看着繁华的都市大街空无一人,黄维莫名地心痛。他暗暗决定:抗疫不结束,就绝不回家!
晚上,黄维与妻子视频时,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孟丽君心中也激荡着豪情:“老公,你同意我加入你们的兄弟连吗?”黄维不假思索地说:“只要你能过了父母和儿子这一关,我欢迎你来。”
黄维哽咽着对妻子说:“老婆,等抗疫结束,我们一定要一起好好地陪陪孩子和爸妈。”
视频里,孟丽君含泪笑了:“老公,我等着。”
编辑/胡平